承担法律责任必然给予法律制裁
㈠ 法律责任 法律适用 法律制裁 法律处分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下面三种:(1)侵权行为,也就是违法行为;(2)违约行为,即违反合同约定,没有履行一定法律关系中的作为义务或不作为义务;(3)法律规定,这是指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与道义责任或其他社会责任相比,法律责任有两个特点:(1)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最终依据是法律;(2)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即法律责任的履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当然,正如国家强制力有时是作为威慑力隐蔽于法律实施的幕后一样,在法律责任的履行上,国家强制力只是在必要时,在责任人不能主动履行其法律责任时,才会使用。
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制裁主要针对人身进行,国家使用强制力对责任主体的人身、精神施加痛苦,限制或剥夺财产,使责任主体受到压力、损失和道德非难,从而起到报复、预防和矫正的作用,平衡社会关系,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维护社会正义。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强制责任主体承担否定的法律后果,惩罚违法者,恢复被侵害的权利和法律秩序。同时,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又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不等于有法律制裁。比如在民事法律中,民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制裁;另一种是违约行为和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律后果。在前一种情况下,司法机关通过诉讼程序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给予民事制裁。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违约方根据对方的要求履行合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或向对方赔偿或支付违约金,违约方以自己的行为主动实现了自己的法律责任,就不会再有民事制裁。同样地,在特殊侵权责任的情况下,如果责任人主动承担赔偿责任,也不存在民事制裁。当然,如果违约方或特殊侵权责任的责任人拒不履行义务,经另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判决违约方或侵权责任人赔偿损失或承担其他方式的民事责任,这种判决才能称为对被告的民事制裁。
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法的实现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法律不实施则仅仅具有文本和认识上的意义,法律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实施,才能够真正成为法律,具有社会规范的一切内容。法的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㈡ “承担法律责任与实施法律制裁,必须以违法行为为前提。”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法律制裁通常是承担法律的不利后果,法律责任不一定是以违法行为为前提。例如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义务,如果没有实施此义务,也可能承担法律的责任和制裁。
望采纳!
㈢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选择)
A
解析: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法律制内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容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强制责任主体承担否定的法律后果,惩罚违法者,恢复被侵害的权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与法律责任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不等于一定有法律制裁,而且在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时,可视其违法情节、危害程度、主观方面等具体情况,依法减免或从重、加重制裁,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况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是有轻有重。
㈣ 在我国,触犯刑法,民法都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法律的制裁。请问这样的表述正确吗
民法承担民事责任,刑法承担刑事责任。前者不会判刑,后者会判刑。
㈤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实际上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有法律责任不等于有法律制裁,当责任人主动履行了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时,就不存在法律制裁,只有由特定国家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时,才称为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
1、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
2、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
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4、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法律制裁
1、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确定并实施的,对民事违法者或应该承担责任的其他组织和个人,依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给予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2、刑事制裁或称刑罚,它是人民法院对于犯罪行为者根据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措施。
3、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根据行政违法的社会危害程度、实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劳动教养于2013被废止)两种。
4、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有:撤销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罢免国家机关的领导成员。违宪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法。
(5)承担法律责任必然给予法律制裁扩展阅读:
一、法律责任的构成: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4、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法律责任
网络-法律制裁
㈥ 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为哪几类
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有密切联系。
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但有法律责任不等于有法律制裁。当责任人主动履行了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时,就不存在法律制裁。只有当责任人不主动承担法律责任、需由特定国家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追究其法律责任时,才称为法律制裁。
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6)承担法律责任必然给予法律制裁扩展阅读
根据《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以上是关于法律制裁包括哪些这个问题的解答,每个公民都要知法、学法、懂法、守法,不做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和违法行为作斗争,坚决打击犯罪分子,共同维护良好的法制社会,共创美好的法制环境。
㈦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是什么关系
违法行为主体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当然是法律的制裁;
因犯罪而判处徒刑,当然也是内法律的制裁;
所以都对。容
关键是要看是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具有公平性,没有惩罚性不是制裁;
刑事责任则属于惩罚性,属于制裁。
你的两个例题都是刑事责任,所以都是惩罚性的制裁。
㈧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对象可能不同:比如小孩打人,父亲付医药费。
有法律制裁版必然有法权律责任;有法律责任不一定引起法律制裁。比如法律后果轻微
法律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消极法律后果。
法律制裁是有权机关依法对违反法律规定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进行的处罚。
㈨ 法律制裁名词解释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违宪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