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法律硕士院校排名
① 法律硕士的学校排名
招收法律硕士的39所院校的总体学术水平无法在此做出排名,但是这里有一个国家审批的可以招收法律硕士院校的分批名单。一般来说,先被批准的院校应该比后被批准的院校实力强些。因此,从这份名单里,我们可以大体窥见这些法学院系的大略排名情况。
当然,里面或许有一些小的历史原因造成一些小小的误差,如清华大学的法学院是因为建院时间过晚才落到第四批被批准,但这份名单还是会给同学选择法硕院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挑选报考学校除了应了解该校总体的法学研究水平外,自然应该把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与报考的学校的优势结合起来。知已知彼,才能正确判断。
第一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第二批: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
第三批: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湘潭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
第四批:清华大学、辽宁大学、南开大学、山西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
第五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河南大学、烟台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海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
哪所法硕院校的哪个学科强?
法学学科众多,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相对优势的学科,也有自己相对薄弱的环节。一些“名校”声名卓著,却往往难掩在一些法学学科上研究相对滞后的尴尬,而一所法学研究水平总体并不突出的院系,在某一法学学科研究上却傲然挺立。
下面提供的是一份法学学科的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在国内各高校的分布名单。
这里的数据,大体上反映出在某一法学学科的研究上有哪些院校是相对领先的,相信也能为大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提供一个帮助。
法学重点学科名单:
法学理论: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
重点法学学科研究基地分布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民商法学
武汉大学:环境法、国际法
吉林大学:法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
法学重点学科数量(按学校统计):
北京大学4个(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3个(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
武汉大学2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2个(法律史、诉讼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1个(经济法学)
吉林大学1个(法学理论)
厦门大学1个(国际法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个(国际法学)
收起
参考资料: http://campus.sohu.com/20040906/n221908279.shtml
② 招收法律硕士的学校排名
说明:本排名各综合情况进行宏观对比,仅供参考。
综合排名(由学校对法律硕士教育的重视情况、投入资源、法律教育实力、学校品牌程度、学术情况进行考虑)
第一名:北京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中国名校、全国法学输送者北京居多,第二年开始分导师培养、双导师制度、拥有接近10个方向、毕业者基本到国家机关、名牌律所和知名企业工作。可以说是法律硕士教育和培养的典范,虽然学费较贵,但各项因素考虑是非常值得)。
第二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者,有接近30%的全公费、学术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强、对法研教育也相对重视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中国文科首府、全国法学输送者北京居多,拥有两个不同的方向教育、毕业者基本到国家机关、名牌律所和知名企业工作、学费紧接北京大学、近年来大量法学知名学者,所以学术情况有所下降,但不损法学强校牌子,复试相对北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容易一些,另外学术奖金相对北大要容易。人大非常着重毕业生就业,而且基本上能进入国家机关)。
第四名:华东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华东地区主要的法学输送者,实力在西南政法大学之下,但对于法律硕士的教育和资源的投放却在众学校之上,而且第二年开始分方向,在华东一带就业情况非常好,而且学校一般会要求学生学习第二外语,而且地点处于上海,发展非常好。虽然有公费名额,但并非全公费,有“三助”金供学生,非常不错。)
第五名:清华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近年吸纳很多人才,学术和教育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中国名校,复试非常难,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有学术奖金,近几年就业非常乐观)
第六名:西南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华南和西南地区主要的法学输送者,实力在中国政法之下,每年吸纳约200-300名法律硕士,地处B区,录取率相当高,而且前50%的学生可以拿全额奖学金,中间的51%-75%可以领取一般学费奖学金,虽然近年西政有下滑的现象,但学术水平依然非常强。)
第七名:吉林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华北居多,前几年因人才流失导致学术下降,但近年重新调整后有所提升,对法律硕士非常重视,校园氛围非常好,学校一般会要求学生学习第二外语,有“三助”金供学生,地处B区资助录取,在众多名牌法律院校中性价比相对较好的学校)。
第八名:中山大学(中国名校,华南地区输送者,中大法学水平比不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但法律硕士培养模式非常好,是目前全中国独创的JM/MBA/MPA联合培养,JM会学习很多管理层面上的知识,对于在华南地区,中山大学名气非常高,地处华南地区广州,就业非常乐观)。
第九名:复旦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中国名校,输送情况不明但据闻在上海仅此华东政法大学,近年有超越华东政法大学的优势,但法学实力比不上同在上海的华东政法,但牌子非常好,国内外都非常有名,对法律硕士非常重视,第二年之后开始有方向,非常有潜质的文科高校)。
第十名:并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结合学校自身能力和校友资源,对法律硕士有复合型的培养计划,特比适合毕业后从事经济贸易方向的法律工作学生)。
第十名:并列,厦门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在南方名气非常好,法学教育水平相当不错,仅此几名传统法律院校,学习氛围相当好,对学生毕业情况非常重视,大部分厦大毕业生到公检法机关、银行、知名企业等)
第十名:并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中南和华南地区居多,自从合并后法学教育一度下滑,但近年来有了上升的趋势,法学实力要比中大之类要好,但对法律硕士教育方向资料非常少,所以很难把握具体实际情况,但近期获得民商法全国重点学科,以及知识产权成为研究基地,法学有所恢复,但综合就业、学校知名度、培养情况比不上中大和复旦,但合并后得到更多的校友,就业也相对乐观,特比是金融和经济方向的法律工作者
其他较好法律硕士教育院校(综合):
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
性价比最好的法律院校(综合):
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有公费
第二名:西南政法大学-有公费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
第四名:复旦大学
第五名:华东政法大学
培养方式排名
第一名:北京大学-分方向后除了毕业证,还有另外一个资格证发放。接近10个方向选择。
第二名:中山大学-JM/MBA/MPA的联合教育培养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有不分方向和知识产权方向选择
第四名: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年开始方向
法律教育院校排名:
第一名:中国人民大学
第二名:中国政法大学
第三名:北京大学
PS1:武汉大学法学教育相对较好,但近年法学学者不断流失,比例过大,导致法学教育有重创现象,并且出现了不少于1次的学术抄袭(学校并没有公布处理结果),重点是对法律硕士歧视过大,没有投放充足的教学资源,虽然说近来有改善情况,但有一部分同学因为武大报考人少而考入该校,但证实歧视情况还存在,而且比较严重,另外该校的法律硕士已经在很多地方用钱就能买到,大家可以参考武大深圳研究院,所以没有将武汉大学列入以上名单,法律硕士教育陷入3~4流的情况,(同学们的忠告)如果实力较好,不妨考虑北大、人大、法大、中大等学校,实力一般的可以考虑吉大、华政等等
PS2:山东大学没有列入前十名因为山大法学学者流失很严重,近期实力大幅下滑,但目前法学院在重新调整,相信近年会重新改善。
西政与华政的情况综合实力相当,但法学教育西政相对较好,但住宿条件和投放资源比华政差;华政非常重视法硕的教育;西政一般就业向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而且广东政法系统80%以上都是西政的天下;华政就业一般勉强华东地区,特别在政法系统上有大批的华政资源。西政名额多一些,处于B区,相对容易录取。
四联法硕论坛有很多这样的分析,你可以去看看。
③ 在全国,经济法法学硕士排名前几位的学校有哪些
北京大学 北大法硕复,对广大的贫下制中农来说,他收的学费确实太贵了。除了 4 万多的学费,毕业论文答辩还要另外交钱,没有生活补贴,性价比不是很好。住的比较分散,有的住本部,有的在万柳公寓
中国人民大学 实力雄厚人大每年报的人在 2500 以上,录取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公费分数线在 370 左右.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最大的专业法律大学,校友多,就业不错,最后学费也不高.
对外经贸大学 硬件很好学费不贵,就业不错.
武汉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另:经济法:
北 大: 刘剑文 刘瑞复 张守文
法 大: 经济法学(含基础理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金融法、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等方向) 徐 杰教授 李曙光教授 符启林教授 徐晓松教授 杨 帆教授
人 大:刘文华 史际春 徐孟洲 吴宏伟
这些教授都不错
④ 考法律硕士哪些学校好
法律硕士排名 全国前10名精选院校法律硕士排名
说明:本排名各综合情况进行宏观对比,仅供参考。
综合排名(由学校对法律硕士教育的重视情况、投入资源、法律教育实力、学校品牌程度、学术情况进行考虑)
第一名:北京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中国名校、全国法学输送者北京居多,第二年开始分导师培养、双导师制度、拥有接近10个方向、毕业者基本到国家机关、名牌律所和知名企业工作。可以说是法律硕士教育和培养的典范,虽然学费较贵,但各项因素考虑是非常值得)。
第二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者,有接近30%的全公费、学术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强、对法研教育也相对重视
第三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法律教育中的佼佼者、“五院四系”之一、中国文科首府、全国法学输送者北京居多,拥有两个不同的方向教育、毕业者基本到国家机关、名牌律所和知名企业工作、学费紧接北京大学、近年来大量法学知名学者,所以学术情况有所下降,但不损法学强校牌子,复试相对北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容易一些,另外学术奖金相对北大要容易。人大非常着重毕业生就业,而且基本上能进入国家机关)。
第四名:华东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华东地区主要的法学输送者,实力在西南政法大学之下,但对于法律硕士的教育和资源的投放却在众学校之上,而且第二年开始分方向,在华东一带就业情况非常好,而且学校一般会要求学生学习第二外语,而且地点处于上海,发展非常好。虽然有公费名额,但并非全公费,有“三助”金供学生,非常不错。)
第五名:清华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近年吸纳很多人才,学术和教育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中国名校,复试非常难,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有学术奖金,近几年就业非常乐观)
第六名:西南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华南和西南地区主要的法学输送者,实力在中国政法之下,每年吸纳约200-300名法律硕士,地处B区,录取率相当高,而且前50%的学生可以拿全额奖学金,中间的51%-75%可以领取一般学费奖学金,虽然近年西政有下滑的现象,但学术水平依然非常强。)
第七名:吉林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华北居多,前几年因人才流失导致学术下降,但近年重新调整后有所提升,对法律硕士非常重视,校园氛围非常好,学校一般会要求学生学习第二外语,有“三助”金供学生,地处B区资助录取,在众多名牌法律院校中性价比相对较好的学校)。
第八名:中山大学(中国名校,华南地区输送者,中大法学水平比不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但法律硕士培养模式非常好,是目前全中国独创的JM/MBA/MPA联合培养,JM会学习很多管理层面上的知识,对于在华南地区,中山大学名气非常高,地处华南地区广州,就业非常乐观)。
第九名:复旦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中国名校,输送情况不明但据闻在上海仅此华东政法大学,近年有超越华东政法大学的优势,但法学实力比不上同在上海的华东政法,但牌子非常好,国内外都非常有名,对法律硕士非常重视,第二年之后开始有方向,非常有潜质的文科高校)。
第十名:并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结合学校自身能力和校友资源,对法律硕士有复合型的培养计划,特比适合毕业后从事经济贸易方向的法律工作学生)。
第十名:并列,厦门大学(非传统法律院校,对法律硕士相对重视,在南方名气非常好,法学教育水平相当不错,仅此几名传统法律院校,学习氛围相当好,对学生毕业情况非常重视,大部分厦大毕业生到公检法机关、银行、知名企业等)
第十名:并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名牌法律院校“五院四系”之一,全国法学输送中南和华南地区居多,自从合并后法学教育一度下滑,但近年来有了上升的趋势,法学实力要比中大之类要好,但对法律硕士教育方向资料非常少,所以很难把握具体实际情况,但近期获得民商法全国重点学科,以及知识产权成为研究基地,法学有所恢复,但综合就业、学校知名度、培养情况比不上中大和复旦,但合并后得到更多的校友,就业也相对乐观,特比是金融和经济方向的法律工作者
其他较好法律硕士教育院校(综合):
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
⑤ 全国培养法律硕士的院校排名
第一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第二类:上专海交大、属厦门大学 、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社科院法学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第三类:同济大学 、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大、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
只是例举几个,如果要考的话要衡量自己的实力,虽说名校好,但是风险大
⑥ 求教!!法律研究生到底哪个学校好
华政的很牛啊。考华政就不错。上海的检、法、律等单位很多华政混出来的,在上海吃的开。法律硕士是非法学专业的人考的,而法学专业的学生只能考法学硕士。
法律硕士的专业课要求并不高,都是基础性的东西,相对还是容易的
⑦ 郑大法学院研究生在全国排名如何
郑州大学限于本省,实力一般,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2016年在全国高校学科专排名为32名,但在属河南省首屈一指,郑大法律实力名气强于河南大学。
法律硕士(Juris Master简称JM)是专业学位之一,法律硕士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
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以教学、学术、实务多方面为指向,而法律硕士则是以致用、实务为指向。以下为全国法律硕士招生院校排名分析。
2016法律学校排名
以上排名是根据各校法律专业学科水平,包括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涉外、涉侨等部门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⑧ 全国法学专业大学排名
中国人民大学雄居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紧随其后,占据第二、第三名。中国政法大学位列第四名,清华大学位列第五名。
法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法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
各专业应注重强化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课程中应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增加理论教学中模拟训练和法律方法训练环节,挖掘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各专业应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组织专业实习,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课程应当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明确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时分配。专业实习时长不得少于10周。
社会实践:各专业应根据本专业实际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社会实践时长不得少于4周。
毕业论文(设计):法学类专业可采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加强问题导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结合社会实践以及经济、社会现实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法学
⑨ 哪些学校的法律类专业较好
上面的兄弟抄讲了很多,是关于法学硕士学科下面的专业方向的排名。
你要考的是法律硕士,有所不同。
可以考虑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般他们找的人数较少。在读期间可以接触到很多其他专业的信息等。
还有就是政法类学校,如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这些学校具有专业性优势,在法律上有教强的力量。招生人数比较多,可能在100,200人左右,可能比较好考点。
与上述两者比较,一些不太有名气的学校的法律硕士,就没有优势了。
关于考试用书,因为是联考,有一套常用的教材的。一般要看以下书籍:
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3.法条类图书。
4.《**年法律硕士联考历年真题解析与应试对策》(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模拟试题及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⑩ 给个全国学法律专业的大学排名,外加分数线,采纳加分。
法学排名: 一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于1999年正式成立。前身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始建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
本科生专业设置:法律学专业、经济法学专业、国际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学专业。12个专业36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8个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有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4个国家重点学科。
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
法学院设有10个院属研究所(研究中心),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性学术期刊《法学家》杂志,2个教学实践基地——物证技术鉴定中心和地石律师事务所,3个教学辅助机构——法学院图书馆、中国法制信息港和国内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物证技术实验室。民商法、刑事法、宪法与行政法是全国重点学科三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前身为1926年建立的武昌法科大学。新的法学院于1999年由原武汉大学法学院和原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合并而成。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即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22个硕士点和7个博士点,其中,国际法与比较法又被评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
四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兼有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目前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等12个校属院部
中国政法大学在国际上享有中国法学最有代表性的大学的声誉,50年来,学校在许多专业领域开创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国的第一个法律史专业、民商法专业、经济法专业、诉讼法专业、比较法专业等都出自中国政法大学,新中国的第一批法学博士也在这里诞生法学专业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学校设立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基础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推行双专业及双学位培养模式和双学位硕士连读培养模式。所有学生在入学2年后有机会选择学习第二专业,从而在5年内实行双专业、双学位的教育。双学位硕士连读培养模式目前仅在德语专业推行,实行5年双学位和2年硕士连读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前5年学习德语专业和法学专业课程,获得文学士和法学士2个本科学位后,直接进入该校中德法学院成为中德比较法学研究生,经过2年学习(其中1年时间在德国著名大学的法学院学习),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五复旦大学法学院
初创于1929年,1994年重建(含法律学系、国际政治系、社会学系、人口学研究所),2000年重组为单一学科的法学院。`2<aY
学院现有法理学等7个专业硕士点,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备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简称JM)授予权。学院先后设立了比较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法学教学研究体系。
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法学院目前是该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拥有民商法学、法制史和宪法与行政法学3个博士点和法学理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9个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Q.ml<@qp
七清华大学法学院
法学教育在清华已有较长的历史。1926年清华学校成立政治学系,就开始在该系开设法律课程。1928年改为大学后,正式设立法学院。1952年全国进行大学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工科大学,整个法学院被合并到其他院校。1995年,清华大学正式恢复建立法律学系。1999年清华大学建校88周年之际,清华大学法学院正式恢复成立。法学院设置“法学”一个本科专业,自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学分制,除法学必修课程外,还要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及必要的跨系选修课程。法学院现已取得民商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有法学理论、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和刑法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包含20个研究方向)和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八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于1953年正式成立。学校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的基础上,相继合并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等五所院校的法学院、系而成立的。1978年,学校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司法部部属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政法大学。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目前为止,学校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法学学科体系最齐全、法学教学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国法律及法学界有很大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学校设有4个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等共计12个学院。已建成以法学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经济法学科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类国家级重点学科。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有权在10个法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九浙江大学法学院
浙江大学法学院最早于1945年8月在老浙大成立。1999年8月,原杭州大学法律系、原杭州大学政治学系、原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原浙江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和德育部等9家单位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学法学院。其中,在公法、法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口与发展、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等特色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院拥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11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有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JM)和“两课”教师硕士培养点。法学院现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
十吉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是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吉林大学法律系(1948年建系)的基础上创建的。现设有3系2所1社,即法学系、经济法学系、国际法学系、法学研究所、吉大律师事务所和《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社)学院现有刑法学、法学理论2个博士点;有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等9个硕士点。
十一南京大学法学院
南京大学法学院是目前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法学教学科研院系之一,其前身是著名的中央大学法学院。学院设有法律系、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系等3个系,国际经济法等5个硕士点,另成立中德经济法研究所、东方法律文化中心及中山律师事务所、南京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专业机构。[h9Wn wl
SZ\xz 4
本科学生一二年级主修法学基础课程,从三年级开始按不同专业方向有所侧重,同时鼓励3个专业学生交叉选课。
十二厦门大学法学院 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3系。1984年12月厦门大学与福建省联合办学成立政法学院。1998年9月政法学院更名为法学院。至1999年4月厦门大学法学院成为具有管理实体性质的学院学院有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等4个硕士点和国际法学博士点;学院下设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法律系国际经济法及台港澳法研究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Iq5)#R
H5yy|_
十三中山大学法学院 中山大学法学院肇始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1993年7月,法律学系与社会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以及人口研究所组成法政学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学撤消法政学院,以法律学系为基础建立法学院。法学院设有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3个本科专业,国际法学等8个专业硕士点。AUYl*N)A
十四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原系司法部部属高等院校,现为司法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成立。其后由于历史原因,于1958年和1972年两度停办。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校。
设有1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际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等9个法学硕士点和1个法律专业硕士点。设有法学、侦查学、经济学、知识产权等16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可以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国际经济法学和法律史学学科是司法部重点学科,法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