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层次

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层次

发布时间: 2022-06-04 11:10:33

1. 国际条约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国际条约与协定的内容与国内法具有一样的约束力,所以是我国法的渊源。

国际条约指我国与外国缔结、参加、签订、加入、承认的双边、多边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的名称,除条约外还有公约、协议、协定、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

行政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相互之间签订的有关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件和军事等方面内容的协议。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国家名义签订,后者以政府名义签订。

注:我们国家和政府一旦与外国或外国政府签订了条约或协定,所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对国内的机关、组织和公民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1)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层次扩展阅读:

法律渊源分类:

1、历史渊源。即指引起特定法律规范产生的过去的行为、事件和法律。换句话说,法律的历史渊源是指特定法律规范与历史上出现过的行为、事件有什么联系,或从历史上某种法律中汲取了什么内容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2、理论渊源。即指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源泉。这些理论提出并论证了某种社会行为或法律原则的合理性,并得到掌握政权的阶级的普遍认同,成为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基础。

3、本质渊源。即从本质上说法律来源于什么。

2. 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中的适用有哪些

中国虽然没有将国际条约纳入国内法的明确规定。但是我国不少法律、法规含有“国际专条约与之发生冲属突时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对于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相比较的效力,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作出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条约效力高于国内法”的规定。

(2)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层次扩展阅读

国际条约在国内发生效力的前提是,国际条约在本质上是不能直接在国内适用的,必须由国家通过个别立法来实施国际条约,这种立法活动可能是立法行为,也可能是国际条约颁布或其它宪法程序。

国家一旦缔结或加入某一国际国际条约,该国际条约便自动地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从而无需转化即可在国内法中直接适用。

3. 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排序

我国法律层面一般有4个等级,法律(含宪法)、法规、行政规章(含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立法法》第七十八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4. 我国法律法规及国际公约优先级

从现代法制社抄会的法律结构来看,宪法作为母法是一国法律的根本,是所有国家权力机关权力的来源,对缔约程序规则也都源于宪法性文件的授权,如果条约效力可以高于宪法的话,理论上将面临解释下位法何以能够规定上位法的难题。因此国际条约的效力无法高于国内宪法,但事实上各国是不可能冒着违宪的危险去签订国际条约的。因此,实践中这两者的冲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至于宪法以下的子法,层次、界位亦各有不同,效力不能高过国际条约。

参见《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5. 分析案例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对法律主体的约束力或拘束力。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效力,是指所有法律文件的效力,无论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律效力;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法律效力有三个层次:1、法律的应然效力,是指法应当有效,因为法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法律的约束力来自于国家。2、法律的事实效力,是指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人们的遵守。这种法律在实际上被遵守的程度,被称为法律实效。3、法律的道德效力,是指很多社会成员对于法律的遵守是基于共同的法律确信。

赖昌星案从法律的应然效力来看,由于赖昌星确实违法,是应当对赖昌星处以刑罚的;但是由于赖昌星逃往加拿大,我国和加拿大有没有引渡方面的条约,因此在法律实效上,赖昌星并未受到国家的强制惩罚。由此可见,我国必须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广泛参与国际法,签署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条约,使法律的应然效力确实得到法律实效的支持。

6. 国际法怎么会有法律效力

法是对于人的最低要求,有强制性,必须做好
道德是最高要求,遵循社会习
两者的层次不同

7.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什么

关于国际法的渊源的权威论述见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之规定。

一、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1、不论普遍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4、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条约;

2、国际习惯法;

3、一般法律原则;

4、司法判例及学说。

(7)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层次扩展阅读:

《国际法》的效力的作用:

1、它规范国家行为,并在国家之间因经济、政治等利益发生冲突时进行纠纷解决。

2、明确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肯定国家依国际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其善意履行相应国际义务。在一国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国际法也为其提供应有的法律救济。

3、在国家间建立平等关系,要求国家不分大小强弱,相互尊重,不容许以任何方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发展国家间的正常关系提供强大武器。

4、建立起相对有效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并针对国际法破坏者的不法行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维护国际秩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际法

8. 国内法律是否有高于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

对于国际条来约与国内法相比较的自效力,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亦无原则性法律规定。但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作出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条约效力高于国内法”的规定。如1986年《民法通则》第142条的规定表明,国际条约的效力高于国内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实,自1982年以来,就连续有些法律作出类似规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如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85年《继承法》、1992年《海商法》等。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 第189条首先作出了与上述《民法通则》第142条相同的规定,而1991年《民事诉讼法》重复了这样的规定。从这些规定看来,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在国内是有直接的效力。同时,国际条约的规定若与国内法律不同时应优先适用。但是,由于这些规定仅限于个别法律,还不能说是已经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完全确立了规则。不过,上述法律作出这样的规定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立法政策的明显倾向,从而有“国际条约优于国内法”成为一项具有普遍性规则的可能。

9. 国内法律是否有高于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

对于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相比较的效力,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亦无原则性法律规定。但一些专门回的法律答、法规作出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条约效力高于国内法”的规定。

如1986年《民法通则》第142条的规定表明,国际条约的效力高于国内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实,自1982年以来,就连续有些法律作出类似规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

热点内容
在美国大法官的社会地位 发布:2025-04-29 07:23:12 浏览:802
道德底线新娘 发布:2025-04-29 07:23:08 浏览:986
官渡司法办 发布:2025-04-29 07:23:04 浏览:986
律师的魅力 发布:2025-04-29 07:20:06 浏览:376
法院正常 发布:2025-04-29 07:18:36 浏览:453
司法观点集 发布:2025-04-29 07:18:35 浏览:711
宣传文化法规汇编 发布:2025-04-29 07:02:51 浏览:859
法官晋升规划 发布:2025-04-29 06:45:25 浏览:681
怎么赔偿才合理劳动法怎么赔钱 发布:2025-04-29 06:40:18 浏览:127
兵役法学 发布:2025-04-29 06:29:50 浏览: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