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经理法律责任
⑴ 私募基金经理替客户操盘违法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3
⑵ 如果基金大跌,那么基金经理有没有责任呢
基金经理是一只基金的投资决策者(至少是明面上的投资决策者),他们必须为基金的净值波动负责。毕竟,在长周期里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效益,是每一个基金经理的工作职责。但是,造成基金净值下跌的原因是不同的,并不能把下跌的锅都甩到基金经理身上。
此外,还有一类情况需要我们区分对待。这一类情况就是ETF基金的下跌事件。ETF基金是指数基金,其基金经理的职责就是按照成分股的比例构建ETF持股组合,使基金净值和对标指数的表现保持一致。换句话说,ETF基金的基金经理不能够随意调仓换股、增持减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指数下跌导致ETF基金净值下跌,则基金经理本身没有任何过错。
⑶ 如果私募基金经理亏了怎么办
看你有没有商业意图,如果努力为公司盈利还亏本了,个人应该不会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如果是有意的肯定需承担责任的。
⑷ 私募基金投资经理的职责是什么
运作资本,通过对股票,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操作使资产保值扩大利润。
⑸ 什么是私募,私募基金的法律形式都有哪些
一、什么是私募
私募又称不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证券的方式。私募发行的对象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个人投资者,例如公司老股东或发行人机构自己的员工(俗称"内部职工股"); 另一类是机构投资者,如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往来关系的企业等。私募发行有确定的投资人,发行手续简单,可以节省发行时间和费用。私募发行的不足之处是投资者数量有限,流通性较差,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发行人的社会信誉。目前,我国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的发行几乎全部采用私募方式进行。
二、私募基金的法律形式都有哪些
在现阶段,私募基金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公司型、信托型和契约型。无论是公司型还是信托型,都受最高人数的限制,股东或者信托份额持有人不得超过200人。而契约型,若转移资金占有则涉嫌非法集资,若不转移资金占有,则对基金经理的收益难以保障。
现在各种形式做如下介绍:
一、公司型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需在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数量需在200人以下。对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可以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对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可以约定不按照持股比例分配。这样,对私募基金来说,就可以灵活约定,投资人获得多少比例,而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获得多少比例。但是,因为投资人可能会不断进入,这样从公司形式上就需要增资,而增资又需要股东的多数决,开股东会和办理公司变更手续,增加了繁复程度。此外,由于公司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等各种税费,将导致投资人的收益有较大折损。
二、有限合伙型
首先,除法律另有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应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合伙人设立。投资人为有限合伙人,以自己的投资为限承担责任,基金经理可以为普通合伙人,可以劳务出资,并承担无限责任。由于资金由基金经理运做,基金经理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样,就比公司型的利润分配方式更进一步,不仅是分配利润,而且还有承担损失,这对于投资人多了一种保护。但是,对基金经理个人则成为一个太大的压力,尤其在我国没有个人破产法的情况下,因为自己的劳务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不利于私募基金的行业发展。而按照公司法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司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三、信托型
信托型私募基金需要委托信托机构通过出售资金信托份额,按照信托法律规定,资金信托的份额不得超过200份。信托的销售已经不同于私募,购买人与基金经理之间已经被信托公司所隔离,整个信托计划成为投资资金,信托公司取代购买人(真正的投资人)行使投资者权利。在这个模式中,增加了一层法律关系。同时,因为信托机构的介入费用增加,对投资人的收益有所折损。
四、契约型
基金经理或基金公司与投资人签订委托理财协议,资金仍在投资人帐户中,投资人授权基金经理操作。这种模式对投资人的收益折损最小,但是,同时对基金经理或基金公司的保障最小。鉴于双方签订的委托理财协议,资金没有发生转移,没有形成信托财产,所以,对于这种委托理财关系应当视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委托代理关系。这样,在因为投资亏损或者收益分配纠纷出现时,诉讼将成为最后的保障。
⑹ 私募基金经理推荐公募基金违法吗
不违法的,私募基金才不允许公开推
⑺ 私募基金经理和私募基金管理人有何区别
私募基金经理是从业者,俗话说的话就是业务员,私募基金管理人指的是私募基金发起人,指的是一个公司,负责发行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