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发布时间: 2022-06-04 19:54:29

❶ 环境行政责任有哪些

1.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行为违法。指行为人实施了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2)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也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实践中,对环境的破坏多表现为故意,对环境的污染多表现为过失。

(3)行为的危害后果。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危害后果不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在此情况下,违法行为如环境保护法第35条第1—5项的行为即使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也要承担行政责任。但在另一些场合,必须产生了危害后果才承担行政责任。

(4)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必须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偶然的联系。当然,在不以危害后果为必要条件的场合,则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问题。

由此可见,行为违法和有过错,是行为人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危害后果和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存在的因果关系,在法律明文规定的场合才成为行为人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2.环境行政处罚的形式。环境保护法规定了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业、关闭五种环境行政处罚的形式。

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单行法中还规定了责令限期治理,缴纳排污费,支付消除污染费用,赔偿国家损失,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消除污染,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搬迁,责令改正等环境行政处罚的形式。

3.环境违法行为与相应的环境行政处罚的内容。环境保护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及相应的环境行政处罚措施作出了如下规定:

(1)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2)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3)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4)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5)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6)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人生产或者使用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7)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削斥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的标准的,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8)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

(9)对经限期治理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❷ 环境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公示依据内容分类属于什么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是指行政执法部门对执法人员和受行政机关委托依法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执法过错行为以致造成行政权利享有人的权益受到损害,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纪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的一种制度。

完善对策
1.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由于法制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现,因此要消除行政主体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推行与完善的消极思想、抵触的行为,就必须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中国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实现的重要意义,使他们积极地去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并在实践中努力完善之,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

2.明确职责,分清责任,依法追究。能否依法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过错责任,关键是要明确职责,分清责任。首先是明确职责。只有职责明确才能分清责任,因此,各行政部门要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能具体的必须具体。其次是分清责任,责任要分清,必须要详细规定承担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形,有多少责任就追究多少责任,绝不能以追究一种责任了事而不追究其他的责任。在目前,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执法人员与非执法人员之间的责任如何确定,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这个难题要突破就必须厘清责任,是书记负责就不要把责任推到行政首长身上,是上级负责的就应该由上级承担,是行政人员的个人责任就绝不能由行政机关负责。最后是依法追究。行政人员执法有过错行为的必须依法追究G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关于执法过错行为的认定,要严格按照行政法上规定的过错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即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作为认定的标准;二是依法追究的问题,严格根据“法有规定就处罚,法无规定不处罚”的原则和“责罚相当”的原则,绝不能法外处罚、责罚不当。以往中国的责任追究,往往以“权力问责”的方式进行,出了问题,追究与否,追究哪些人、什么范围、什么依据、什么程度、什么责任,主要是根据上级领导的意图和意见进行,随意性较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依法追究。

3.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程序。程序是否合法是衡量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的重要尺度。目前,关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程序规定,各地、各部门的行政机关都作了规定,大都参照中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包括立案、调查取证、作出处理决定、执行等环节。笔者认为,在作出处理决定的环节前应有由负责追究责任的部门在立案、调查取证后提出处理建议、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等环节,这样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程序更加公开、透明、完善、合理,也才能使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做到公正、公平。这些程序只适用于行政执法过错的行为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的责任追究,如行政执法过错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就移交司法部门按法律诉讼程序处理。

4.成立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审查委员会。关于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部门,从各地制定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目前实践来看,主要是各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部门。我们知道,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主要是对人的处理,而处理人的权力又集中在人事部门和监察部门。这就形成了一种工作关系上的矛盾,负责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部门没有相应的人事处理权,而拥有处理权的人事、监察部门又不是负责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部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各部门的行政机关在明确法制工作部门具体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基础上,应成立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审查委员会,由各机关的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分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和纪检组长为副主任,法制、监察、审计、财会等部门的负责人为委员,审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法制部门,并对二者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法制工作部门负责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日常工作,审查委员会主要负责作出处理决定、对处理不服的复查等。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中的责、权分离的问题。

5.明确规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具体情形,提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操作性。要提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操作性,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就必须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体的规定。这里的具体情形是指一是对什么情形下承担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以及它们的何种种类都要具体规定,如什么情形下承担行政责任中的撤职处分须作具体的规定;二是对什么情形下从轻、减轻承担责任和从重承担责任都须作出具体的规定;三是对什么情形下是个人责任、单位责任以及领导责任、工作人员的责任须作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才容易操作,避免人为因素作祟而使执法有过错责任的人不受到应有的追究。

❸ 法律责任的五个构成要件

法律责任的构成条件:
一、主体
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二、过错
主观故意或过失。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
三、违法行为
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
四、损害事实
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损害应当具有 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

❹ 环境污染罪的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环境污染罪的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1、实施本罪必须违反国家规定。 是指违反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及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或命令。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放射防护条例》、《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一系列专门法规。 2、实施排放、倾倒和处置行为 其中排放是指把各种危险废物排入土地、水体、大气的行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喷出、倒出等,倾倒是指通过船舶、航空器、平台或者其他载运工具,向土地、水体、大气倾卸危险废物的行为;处置是指以焚烧、填埋或其他改变危险废物属性的方式处理危险废物或者将其置于特定场所或者设施并不再取回的行为。 3、必须造成了环境污染,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本罪属结果犯,行为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加以认定,如该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则以本罪论。否则不能以犯罪论处。至于“严重后果”的标准是什么,有待进一步作出解释。可参照国家环境保护局1987年9月10日发布的《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规定以及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公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法律依据:《刑法》 第三百三十八条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❺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是什么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是: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2、过错:主观故意或过失。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3、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4、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损害应当具有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5、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

热点内容
聘用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1 14:23:18 浏览:609
江苏劳动法立法权 发布:2025-02-01 12:09:09 浏览:684
新婚姻法24条废除了吗 发布:2025-02-01 12:01:25 浏览:169
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记者 发布:2025-02-01 10:51:14 浏览:82
猇亭区法院 发布:2025-02-01 10:37:55 浏览:948
律师楼备案 发布:2025-02-01 10:37:54 浏览:522
巨鹿法院迫卖 发布:2025-02-01 10:36:25 浏览:790
童装店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10:02:53 浏览:693
六安工伤法律咨询热线 发布:2025-02-01 09:44:30 浏览:159
河南项城法律咨询中心 发布:2025-02-01 09:42:55 浏览: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