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元虚假信息要负法律责任吗
㈠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的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专件事态发属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已经触犯刑法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㈡ 虚假信息入职属于犯法吗
属于违法行为,会使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还有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法律分析
员工利用虚假信息入职时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有些企业在处理员工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时,认为员工的任何欺骗行为都属于欺诈,这是错误的。比如,有些企业为防止员工作假,会让员工在求职登记表或入职登记表的最下方写上“本人承诺上述所有信息完全真实有效,如果有任何虚假信息,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支付任何补偿”之类的保证,并且签字确认。之后,企业一旦发现有虚假信息,就据此为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但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属于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还可对劳动者追偿经济损失。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八十六条 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㈢ 在网上发虚假信息的贴子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一、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将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0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将正式施行。根据这部新修订的法律,今后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等等行为,最高可获7年有期徒刑。
1、民事责任方面
网络谣言往往会侵犯自然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侵犯法人的名誉权。而这些侵权行为往往需要承担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2、行政责任方面
若是散布的谣言扰乱了公共秩序或诽谤他人等情形,尚不构成犯罪。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的规定,如果故意利用网络造谣、传谣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公然侮辱、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方面
据《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疫情、灾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则会按照危害性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刑罚。涉及网络谣言的刑事犯罪,可能触犯的罪名有很多,实务多发的罪名主要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
(3)博元虚假信息要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网络谣言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第一类是危害我国的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防利益的网络谣言。
刑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构成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第三百七十三条规定,煽动军人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构成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2、第二类是危害法律实施或破坏社会稳定的网络谣言。
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构成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3、第三类是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名誉、荣誉权的网络谣言
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
4、此外,《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还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宗教政策、社会秩序、以及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
㈣ 招聘平台对虚假招聘信息要负法律责任
Boss直聘针对李文星事件发道歉信:向李文星的家人、用户和公众表达内心最深切的歉意,将承担法律责任并落实整改要求。
附后BOSS直聘道歉信如下:
任何语言也无法说出我们内心的悲伤和后悔。由于我们的职位审核管理工作没有做好,让非法传销分子有机可乘,发布了虚假职位,李文星被诱骗加入传销组织后不幸溺亡。我们为李文星的父母失去爱子深深悲痛,为他的双胞胎妹妹失去哥哥深深悲痛。这一切锥心刺骨。此时此刻,我们向李文星的家人,向用户和公众表达内心最深切的歉意。
我们坚决拥护北京市网信办和天津市网信办对我们开展的依法联合约谈,坚决落实整改要求。我们感谢天津警方有力打击违法传销分子,迅速查清了案情,抓住了诱骗李文星加入传销组织的犯罪嫌疑人陈某。我们感谢事情发生以来,各级、各部门政府主管领导依法给予我们有力的指导和支持,督促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感谢媒体和公众对我们提出的批评与鞭挞。在法律威严和公众监督下,对于在BOSS直聘平台上被虚假招聘伤害的用户,我们承担法律和道义的责任。
创业三年多,这是我们所经历的最为悲伤和艰难的日子。回顾创业之初,平台上的人们彼此信任,平等沟通,简单直接。正是因为来自用户的信任和口碑,BOSS直聘才得以发展起来。今天,那些在BOSS直聘上找到工作,可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人们;那些通过BOSS直聘招募到伙伴,可以一起追求梦想的人们,你们必定也为我们犯下的错误感到痛心,我们的确辜负了你们一直以来的信任。
此时此刻,扪心自问,团队创业的初心还在。我们愿意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时间,一点一滴重新获得你们的信任和支持,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走出一条自新之路。
㈤ 因信息披露严重造假,ST博元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公司走到这一步是谁之过
近期披露造假,ST博源终止上市是罪有应得
㈥ 向他人提供虚假内部消息,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失的要负法律责任吗
本身向他人提供虚假信息,就是违法了。同时又导致他人财产受到损失,那已经违反了法律。如果他人财产损失数额巨大,那么就应负法律责任。
㈦ 传播不经调查的不实言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负法律责任
要承担法律责任。
传播不经调查的不实言论情节较轻的可能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处罚有:
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传播不经调查的不实言论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及侮辱罪,寻衅滋事罪。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寻衅滋事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㈧ 因信息披漏严重造假ST博元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公司走到这一步是谁之过
西西披露严重造假,博源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公司走到这一步,谁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