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人名章与手签法律效力
Ⅰ 法人手签章与法人名章区别
1、原则上是通用的
2、需要与财务章一起使用时需要用法人名章
Ⅱ 法人名章与签名章有区别吗
法人名章和签名章有区别。法人名章的使用主体是单位,包括公司等法人主体以及非法人单位,在对外交往中都离不开印章。签名章属于个人印章。
1、法人不是具体的人,而是单位。因此,法人章其实就是单位的公章。但是由于人们在习惯上将真正的法人章称为公章,反而将法定代表人章称为法人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约定俗成。所以将圆形的企事业单位或组织法人章简称为公章,而把方形的法定代表人章简称为法人章,只要沟通双方理解没问题即可。
2、签名章一般用于公司财务,房屋买卖,领取物品,银行等场合的个人签章,有加边框和不加边框的,通常是加边框,字体,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制.字体:常用字体有(简繁宋体,楷体,行楷,隶书体,篆体等)。
(2)法人人名章与手签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法人章使用对象:
单位主体,包括公司等法人主体以及非法人单位,在对外交往中离不开印章。可以说,在与外界发生法律关系的过程中,印章起着在形式上代表单位意志的作用。无论日常的交往,还是法院对纠纷的审查判断中,依据盖章认定有关文件的效力进而确定有关权利义务的归属已经成为一个常识。
但每个单位都备有不止一个印章,如企业法人往往备有公章、法定代表人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
“法人”是企业,而不这个企业的厂长、经理、老板等那个有血有肉的人,这就好办了,那么,“法人章”就是公章,就是圆圆的,刻有企业全称的那枚公章。
Ⅲ 合同签订中,人名方章和手签章的法律效力一样吗
在一般情况下是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这里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自然人。自然人就是我们公民,签名与盖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一种是法人。对于法人如果是法定代表人的签字且是处理法人业务范围内的事与盖印具有同一法律效力,如果与法人无关,那是法定代表人作为一普通的公民也就是自然人具有的法律效力,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法人人名章与手签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法律效力的详细解读
对人的效力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
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对事的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时间效力
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生效时间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③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终止生效
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法律终止生效,即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
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
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为原则。各国普遍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而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Ⅳ 最高法院公报:法定代表人的私章有法律效力吗
私章的法律效率,这要看私章使用在什么地方:
私章,是指在某一个单位版、部门备案的印权章,自己刻的印章,由于没有经过备案,是没有法律效率的。
如单位负责人在银行备案的印章,它盖在支票上,到了银行,银行与备案的印章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就可以承兑支票。
这就是个人印章在银行的法律效果。
如果这个负责人,在单位的公告、文件上,盖上自己的印章,这就没有法律效果,因为,此个人印章,只能代表他个人,而不能代表组织。
盖有这样个人印章的公文、文件,就没有法律效果。
Ⅳ 劳动合同上 法人签字处是否可以直接敲法人名字的私章 还是一定要手签
劳动合同中有法定代表人签字(或个人印章)与用人单位公章有一样就可以回了,如果合同上盖答有用人单位公章,就无需法定代表人亲笔再签;除非劳动合里有明确约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签字才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Ⅵ 私人印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公安机关备案过的私人印章具有法律效力,但有限,或者虽然没有备案,但签章人认可其签章的,对其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个人名章,只有公民本人以本人的名章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才有效。且公民本人在相关法律文书上加盖名章的时候,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符合无效或可撤销 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下。
加盖名章的行为系公民真实意思的表示,此种情形下 加盖名章的行为系依法成立。
拓展资料
法定代表人的个人私章是和普通自然人的私章效果一样的,如果在合同上或在其他法律文书上使用了个人的私章,那么法律就推定法定代表人对该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书做了肯定的意思表示。除非他能够证明该私章的使用是他人违反其意思或者是伪造的私章。
因此为了避免私章使用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妥善保护好自己的个人私章,并且在自己的私章上有足够的防伪措施。
法定代表人是以普通公民的身份进行法律行为时只要签名就可以发生法律效力,他以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进行法律行为时也只要签上自己的名字该法律行为就会对该法人产生效力。
如果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从事法律行为,适用民法关于委托代理的一般规定,即一般是由被代理人来承担责任,如果被委托人有重大过失的情况时,委托人在自己承担了责任后可以追究被委托人的责任。当然这里是指的法定代表人以普通自然人的身份从事的行为,如果他是以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委托别人从事法律行为,则该行为的后果将首先由法人来承担。
Ⅶ 法定代表人章和签名章有何区别
区别:
1、法人代表章的使用主体是单位,包括公司等法人主体以及非法人单位,在对外交往中都离不开印章。在银行等单位留底的印鉴,与公司业务相关性密切。包括这个单位的支票上都要印这个章。
2、签名章的使用主体是个人,也就是个人章,一般与公司业务无关。即在当事人的姓名或单位名上加盖印章。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章。
3、另外就是法定代表人本人两种章都可以拥有,用途不同而已。
(7)法人人名章与手签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法人代表章
法人代表章是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人名签章。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里规定得相当明确,法人是一种组织,不是某一个人,不是某个单位的领导。法人代表章是以法人代表的名字篆刻的印章。
签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995年5月10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七条票据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章。在票据上的签名,应当为该当事人的本名。
Ⅷ 私章如何具有与签名一样的法律效应
只在特定场合有效,可以进行备案,比如名下有公司可以在工商局备案,开了银行账户,在银行备案。这样,这枚印章具有和手写签名一样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了。
例如:你在某银行拥有支票帐户,并且与银行约定好【私章】有效,银行留有自己的印鉴标本,这是你用【私章】签发的支票就是有效的。
如果写收据,然后盖私章,一般对方不认可。这样就没有法律效力了,章可以经常刻制,并且经常变化的。
若是他人未经授权使用,应依据《合同法》第48条“行为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的规定,确定该合同对本人不具有法律效力。
(8)法人人名章与手签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相对性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公司对于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名的效力,则具有相对性。
企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在法律上的意义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直接代表法人对外行使职权,其行为属于职务行为,视为法人行为,法律后果由企业、单位承担。
因此,法定代表人只要是代表法人单位洽谈业务,其在民事合同上签字的行为就与盖具单位公章的行为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合同责任应由法人承担法定代表人签字的限制但是,并不是只要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名都具有代表单位的效力。
例外的情况是,我国《合同法》第50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Ⅸ 有公章和法人私章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一般情况下认定为具有法律效力。
能够证明有以下情况,可能造成合同无效回或部分无效:
1、合同签答署时间,所盖的章已被挂失。
2、盖章人属于无权使用章的人员,且合同其他当事方知晓此情况。
3、合同当事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6、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7、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8、造成合同当事方人身伤害的。
9、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同当事方财产损失的。
10、合同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11、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