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两国签署文件是否有法律效力

两国签署文件是否有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6-05 17:40:12

Ⅰ 行政法规和政府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规是宪法赋予国务院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国务院推进改革开放,组织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行政法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政府文件一般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公民和组织制定并下发的除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具有普遍约束力。

Ⅱ 美日安保条约是美与日签订,是否绕过联合国,如果绕过是否有法律效应,联合国应办怎样角色,谢张教授。

日本与美国签订的这一军事同盟条约是在1951年,这是两国之间签订的,与联合国无关。此条约不仅构成规定日本从属美国的法律依据,而且使美国可以在日本几乎无限制地设立、扩大和使用军事基地。联合国对个体国家之间签订的条约不具有管理权限,也不具备约束性。这个问题涉及到国际法,不是三句五句能解释清楚。联合国在类似条约面前是很尴尬的。

Ⅲ 合同签订后,投标书是否还具有法律效力

投标书是合同不可分割的附件,但合同的效力大于投标文件,也优先于投标文件。
有冲突按合同执行。

Ⅳ 签的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签的协议书是否有法律效力根据情况而定:
1、只要协议书的内容没有法律所禁止的规定,并且是在双方公平、自愿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有法律效力;
2、如果协议中的内容涉及部分法律禁止的规定,也不能完全否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但对法律有禁止规定的条款将无效;
3、自行达成的协议是可以反悔,但在诉讼中将做为一项考量的参照。经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公证部门等主持达成的协议完全有效。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获得法律的保护。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为和事实的效力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所赋予的。只要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就具有一定的效力。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Ⅳ 两人签的协议是否有法律效益

1、两来个签的协议,没有法律公证一自样有效。
2、协议经过双方签字,就等于双方的法律,必须履行协议内容,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内容,就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3、协议中没有提及违约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没有约定具体约定违约责任,如果一方坚持不履行协议,可以起诉,通过法院判决要求其继续履行,并且要求承担经济损失。

Ⅵ 国家间的合作备忘录有什么作用

「国家合作备忘录」又称「合作意向书」,是在两国初步洽谈确定双方皆有合作意愿后,即可先签署的文件。其主要意义为: 1. 确保双方合作之可行性及合作意愿 ;2. 保护双方在洽谈中提及之营业秘密 。一般的合作备忘录内容大多相当简约,只具备暂时的预约性质,故洽谈过程中合作备忘录并非必要,一般在没有签署正式合同之前这些前期文件也都不具备法律效力,签署国可以随着本国政府领导班子或者战略政策的转换而选择是否继续深入执行,例如一年来大家津津乐道的 “ 大米换高铁 ” “ 中泰两国游客互免签证 ” 等等。

Ⅶ 双方都在法国签订中文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适用哪国法律

都可以。最好写个仲裁协议。在协议里可以定如果出了问题,哪里起诉,管辖的事项。

Ⅷ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为什么

联大决议对其会员国来是否具有法源律效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由于联合国的职能范围相当广泛,联大决议不仅数量很大,而且内容迥异。同时,决议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一项建议或请求,也可能是一项决定、声明或宣言。因此,很难说它们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2. 国际社会不存在凌驾各国之上的强制机关,使得这种拘束力的强制性远远不及国内法,正基于此,国际法被称为“软法”。归根结底,国家认为自己受这些规则的约束,才是其获得法律地位的源泉。因此,国家的同意是国际法效力的依据。如果它们在决议案的讨论中明确承认决议条款为法律规范,并表示愿意承担遵守的义务,而且决议的文字用语也体现了这一点,那么就应该认为已经存在了关于这一决议的法律信念,也就应承认其法律拘束力

  3. 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反映了各国政府的意愿,是世界舆论的积累和集中表达,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

热点内容
江苏劳动法立法权 发布:2025-02-01 12:09:09 浏览:684
新婚姻法24条废除了吗 发布:2025-02-01 12:01:25 浏览:169
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记者 发布:2025-02-01 10:51:14 浏览:82
猇亭区法院 发布:2025-02-01 10:37:55 浏览:948
律师楼备案 发布:2025-02-01 10:37:54 浏览:522
巨鹿法院迫卖 发布:2025-02-01 10:36:25 浏览:790
童装店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10:02:53 浏览:693
六安工伤法律咨询热线 发布:2025-02-01 09:44:30 浏览:159
河南项城法律咨询中心 发布:2025-02-01 09:42:55 浏览:713
坚决司法为民 发布:2025-02-01 09:25:50 浏览: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