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审计干部法律知识

审计干部法律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6-15 23:31:43

⑴ 会计与审计需要学哪些法律

最根本的是要学财经法规里规定的那些基本法,如《会计法》等。也可以看一本《经济法规汇编》,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⑵ 审计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
第四章审计机关权限
第五章审计程序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条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第四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五条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七条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第九条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第十条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
派出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
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第十三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审计人员对其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十五条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审计机关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审计机关负责人没有违法失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情况的,不得随意撤换。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七条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第十八条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对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一条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三条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五条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六条除本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七条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第二十八条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本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至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直接进行审计,但是应当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审计。
第二十九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条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第四章审计机关权限

第三十一条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供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必要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文档,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三十二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
第三十三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不得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必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对其中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存款需要予以冻结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暂停使用。
审计机关采取前两款规定的措施不得影响被审计单位合法的业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五条审计机关认为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有关主管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

第五章审计程序

第三十八条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第三十九条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第四十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审计组应当将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二条上级审计机关认为下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必要时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四条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二)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三)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四)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其他处理措施。
第四十六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十七条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
审计机关依法责令被审计单位上缴应当上缴的款项,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通报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四十八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第四十九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国家规定,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五十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报复陷害审计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工作的规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法制定。
第五十四条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1988年11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同时废止。

⑶ 如何争做一名审计好干部

如何争做一名审计好干部
一是秉公心,躬身为民。我们必须在心里时刻惦记着百姓的冷暖,懂得为民排忧解难的道理,真正的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他们的现实利益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诠释“公务员”无私为民、奉献社会的内涵和真谛。
二是勤履职,兢兢业业。作为审计机关的公务员,严格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等各项审计法律规定,认真细致的排查被审计单位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该整改的立即整改,该处罚的及时处罚,该移送的依法移送,确保正确及时的履行法定职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慎公权,清正廉洁。要在审计监督实践中谨慎的用好手中的权力,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经得住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努力排除各种权、钱、利等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真正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知心”,绝不给自己留下一丝一毫放松懈怠的腐败死角和退路,努力争当反腐倡廉的表率和践行者,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四是锻公器,创先争优。新时期,审计任务更加繁重、更加复杂。作为一名审计机关的公务员,如何在创先争优活动浪潮中始终走在前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提高审计监督的种种方法、能力、学识、水平等,努力追求卓越,将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推向更高的台阶

⑷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审计干部培训的针对性

基层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审计执法质量、审计服务水平都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基层审计干部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也对新形势下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课题。 一、准确把握基层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现状 就基层审计机关而言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对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够,认为培训工作难见实效,存在表面应付,形式主义的情况;一些审计干部对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及依法治审等工作除了被动应付外,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缺乏敏锐的洞察、主动的认识和积极的互动。工作进取思想淡漠,普遍存在“得过且过”思想、“自满”思想、“畏过”思想和“推诿”思想,囿于经验,满足现状,主动精神、主人翁意识缺乏。在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工作缺乏创新意识。虽然每年都要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但培训内容多侧重于理论性和知识性,加强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对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没有结合工作实际为审计干部“充电”,教育培训在一定层面上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二)基础性工作薄弱。首先是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与培训工作的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如何培训属于自己的兼职师资力量,提高兼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是专业培训阵地缺乏,没有将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效益,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是培训工作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改进,现在网络、信息等技术已经普及,应摆脱以往面对面授课的培训方式。 (三)教学形式较单一。教学形式仍停留在“你讲我听”、“满堂灌”、“填鸭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上,缺乏学教双方的互动,学员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这种教学形式较陈旧,只起到一般的传输知识、信息的作用,对于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作用并不明显。 (四)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制度不符合工作实际,流于行式,没有发挥作用,注重培训数量、不注重培训质量,对参加培训干部的纪律性要求不够,对干部缺乏约束力和促进力。同时也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激励奖励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形成“学与不学、做与不做”区别不大,无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工学矛盾突出。有不少干部反映,影响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太忙,走不开。实际中也发现,在培训过程中,干部因工作请假的比较多,有时导致受训干部无法做到全脱产进行培训,没有做到“教育培训与工作”相结合。 二、全面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针对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下一步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要在培训内容上提高针对性。要根据参训干部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工作要求等情况,按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合理设置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一线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为基本内容的审计干部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干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二是要加强财经法律法规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审计法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依法治审的本领。凡新出台财经法律法规政策都要及时组织干部学习,弄懂基本要求,使基层审计干部严格按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审计。三是要加强财务会计知识的培训。使基层审计干部熟悉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较好地掌握各种行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和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熟悉会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提升干部会计业务素质,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四是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审计干部对审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操作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对审计应用软件的熟练程度,提高审计效率。 (二)要在培训模式上提高针对性。要根据成人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在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转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努力在培训载体、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培训模式的针对性,确保培训效果。一是在培训载体上进行创新。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拓展培训的空间和载体。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的建设,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审计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信息采集和电子化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全体审计干部能够在线学习、视频培训、网上练兵,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效率。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大力推广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把审计实际工作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通过相互讨论,提高审计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基层单位需要培训的人员多的特点,上级审计机关可采取巡回培训的办法,组织师资到基层,针对一些业务重点工作,进行现场教学培训,同时解决基层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要在师资配备上提高针对性。由于院校教师在政策理论方面更具优势,而系统内兼职教师则更了解审计工作实际,因此,在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师资配备上提高针对性主要是要做到“内、外”结合。一是“内”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审计系统内资源,选聘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和教学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由领导干部以及审计业务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和考核,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外”的方面:一方面就是把知名的专家教授请上门来,为基层审计干部讲授前沿的审计政策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走出去,依托财经、审计院校等专门施教机构的师资力量办班培训。 (四)要在时间安排上提高针对性。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坚持“三为主”。根据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鼓励基层审计干部以晚上自学为主;根据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鼓励基层审计干部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学习为主。二是合理确定培训时间。按照培训对象的不同,合理确定培训时间的长短,以确保不影响本职工作。三是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为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探索采用学时学分制度。推出一定数量的“自选式菜单”课程,由干部根据自身需求挑选,实行个性化培训,满足干部的不同层次需求,采取分段、分散学习的方法,通过累计学时学分的办法抓学习效果的落实,达到规定学分即算完成学习任务。 (五)要在管理机制上提高针对性。在今后的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培训管理,促使基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一是完善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绩效评定、岗位安排、工作奖惩等方面,把学习培训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尤其是在选拔基层审计领导干部时,将培训情况或获得的审计相关资格、职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增强广大审计干部学习的动力。坚持述学、评学、考学相结合,对学习优秀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教育培训任务或学习效果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真正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解决干部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的问题。二是健全学员管理制度。实行培训班跟班制度,由组织培训的单位派出联络员跟踪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完善班委会制度,每个培训班都要建立班委会,加强自我管理,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培训情况通报制度,凡是培训时间在十天以上的培训班,学习结束时要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并以培训情况通报的形式,将考试考核结果向参训人员所在单位通报。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三是完善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制度。基层审计干部培训重心在基层,培训任务的完成也主要靠基层,因此,上级审计机关要完善对基层审计机关培训工作考评的指标体系,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考评。要重点考核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制度的落实,培训组织实施及效果情况等。对于培训效果可采取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基层岗位人员全员考试的办法,将各单位平均成绩进行排名并计入考核结果,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基层审计机关予以表彰,对成绩差的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并责成写出书面检查,从而促使各基层审计机关对干部培训引起高度重视。(湖北省罗田县审计局 潘丽霞 胡胜平)

⑸ 审计学有哪些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审计法所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第三条审计法所称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下列财政资金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收入;
(三)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四)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
(五)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第四条审计法所称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依法应当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其他单位,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核算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第五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向审计机关举报。审计机关接到举报,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七条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履行审计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审计工作,履行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
第八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有派出机关的,派出机关的审计机关对派出机关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第九条审计机关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审计机关的规定,在审计机关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十条审计机关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主要包括:
(一)法律、法规;
(二)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
(三)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四)定员定额标准;
(五)上一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变化因素。
第十一条审计人员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具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
(一)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
(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经济利益关系的;
(三)与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审计人员的回避,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审计机关负责人办理审计事项时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负责人在任职期间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随意撤换:
(一)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因严重违法、失职受到处分,不适宜继续担任审计机关负责人的;
(三)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责1年以上的;
(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的。

第三章 审计机关职责
第十五条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执行的情况,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的情况,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下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对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内容包括:
(一)财政部门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向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批复预算的情况、本级预算执行中调整情况和预算收支变化情况;
(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征收预算收入情况;
(三)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用款计划,以及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付本级预算支出资金情况;
(四)财政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财政管理体制,拨付和管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情况以及办理结算、结转情况;
(五)国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情况和预算支出资金的拨付情况;
(六)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执行年度预算情况;
(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项管理的预算资金收支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审计法第十七条所称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
(二)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作出的审计评价;
(三)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机关依法采取的措施;
(四)审计机关提出的改进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工作的建议;
(五)本级人民政府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十八条审计署对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所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署向国务院总理提出的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包括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的审计情况。
第十九条审计法第二十一条所称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包括:
(一)国有资本占企业、金融机构资本(股本)总额的比例超过50%的;
(二)国有资本占企业、金融机构资本(股本)总额的比例在50%以下,但国有资本投资主体拥有实际控制权的。
审计机关对前款规定的企业、金融机构,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比照审计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条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条审计法第二十二条所称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包括:
(一)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
(二)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
审计机关对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的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对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可以对直接有关的设计、施工、供货等单位取得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审计法第二十三条所称社会保障基金,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金以及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其他专项基金;所称社会捐赠资金,包括来源于境内外的货币、有价证券和实物等各种形式的捐赠。
第二十二条审计法第二十四条所称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包括:
(一)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的贷款项目;
(二)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提供的由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担保的贷款项目;
(三)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的援助和赠款项目;
(四)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受中国政府委托管理有关基金、资金的单位提供的援助和赠款项目;
(五)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援助、贷款的其他项目。
第二十三条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审计程序、方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不能根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的,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两个以上国有资本投资主体投资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和建设项目,由对主要投资主体有审计管辖权的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五条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按照确定的审计管辖范围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六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审计机关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时,发现社会审计机构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执业准则等情况的,应当移送有关主管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章 审计机关权限
第二十八条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时,被审计单位应当依照审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向审计机关提供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税务以及其他部门(含直属单位)应当向本级审计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和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向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批复的预算,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年度收入计划,以及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向所属各单位批复的预算;
(二)本级预算收支执行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收入计划完成情况月报、年报,以及决算情况;
(三)综合性财政税务工作统计年报、情况简报,财政、预算、税务、财务和会计等规章制度;
(四)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汇总编制的本部门决算草案。
第三十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单位账户通知书;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个人存款通知书。有关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并提供证明材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一条审计法第三十四条所称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包括:
(一)弄虚作假骗取的财政拨款、实物以及金融机构贷款;
(二)违反国家规定享受国家补贴、补助、贴息、免息、减税、免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取得的资产;
(三)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收取的款项、有价证券、实物;
(四)违反国家规定处分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
(五)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其他资产。
第三十二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封存通知书,并在依法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后解除封存。封存的期限为7日以内;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7日。
对封存的资料、资产,审计机关可以指定被审计单位负责保管,被审计单位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
第三十三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可以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机关经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可以在向社会公布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中,一并公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的结果。
审计机关拟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

第五章 审计程序
第三十四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在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中确定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审计的,应当自确定之日起7日内告知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企业、金融机构。
第三十五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编制审计方案,并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三十六条审计法第三十八条所称特殊情况,包括:
(一)办理紧急事项的;
(二)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
(三)其他特殊情况。
第三十七条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通过检查、查询、监督盘点、发函询证等方法实施审计;
(二)通过收集原件、原物或者复制、拍照等方法取得证明材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和谈话内容作出记录,或者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议记录材料;
(四)记录审计实施过程和查证结果。
第三十八条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得的证明材料,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第三十九条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连同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第四十条审计机关有关业务机构和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以及相关审计事项进行复核、审理后,由审计机关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事项的审计评价,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的意见,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工作的意见;
(二)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
(三)对依法应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对依法应当由有关主管机关处理、处罚的,移送有关主管机关;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但处理、处罚依据又不明确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
第四十二条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对应当上缴的款项,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家有关规定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审计决定需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协助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书面提请协助执行。
第四十三条上级审计机关应当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依法进行监督。
下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上级审计机关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审计决定被撤销后需要重新作出审计决定的,上级审计机关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重新作出审计决定,也可以直接作出审计决定。
下级审计机关应当作出而没有作出审计决定的,上级审计机关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审计决定,也可以直接作出审计决定。
第四十四条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的地方、部门、单位出示专项审计调查的书面通知,并说明有关情况;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应当接受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在专项审计调查中,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部门、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审计调查人员和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或者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五条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审计档案制度。
第四十六条审计机关送达审计文书,可以直接送达,也可以邮寄送达或者以其他方式送达。直接送达的,以被审计单位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的签收日期或者见证人证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的,以邮政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以其他方式送达的,以签收或者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审计机关的审计文书的种类、内容和格式,由审计署规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被审计单位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
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处理、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审计机关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较大数额罚款的具体标准由审计署规定。
第五十一条审计机关提出的对被审计单位给予处理、处罚的建议以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的建议,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五十二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和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进行审计监督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审计机关应当在审计决定中告知被审计单位提请裁决的途径和期限。
裁决期间,审计决定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审计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受理裁决的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被审计单位申请停止执行,受理裁决的人民政府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裁决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办理。裁决决定应当自接到提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制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审计机关和提请裁决的被审计单位,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五十三条除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可以提请裁决的审计决定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其他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审计机关应当在审计决定中告知被审计单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第五十四条被审计单位应当将审计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应当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被审计单位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执行;逾期仍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建议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五十五条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审计人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追缴、没收或者责令退赔。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本条例所称以上、以下,包括本数。
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日。审计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期间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五十七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十八条本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这个是我国目前从事审计工作要遵守的主要规则,至于你说的法规,目前还没有,这个是审计署指定的规章应该是

⑹ 如何增强法治思维 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健全审计干回部法律知识培训制度,答完善审计干部自学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师资教材建设,不断创新审计干部学法形式。一是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应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逐步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二是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审计行为。要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监督工作,依照国家有关财政财务收支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严格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三是要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通过审计,揭示相关法律法规不执行和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揭露和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促进政府部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要着力揭示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办法不衔接、不配套以及不适应、不利于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等问题,揭示各项法规制度在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法规制度完善;积极提出加强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促进深化改革、完善法治。

⑺ 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

1、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有道德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正义之心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审计是一项得罪人的事业,审计过程中必然要揭露查处一些违纪问题,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
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执法,做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
2、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特别素质
在具备了基本素质能力之后,能否实现审计工作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还要看审计人员是否具备了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特别素质。
第一,要有职业敏感。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为什么有的人能迅速找到切入点,有的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其原因在于个人对问题观察的敏锐程度,这种敏感性要有长时间知识和实践的积累。
第二,要有洞察力。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即从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
第三、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⑻ 新形势下青年审计干部如何 加强审计的几点思考

在新形势下有工作能力的审计人员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人人都是有工作能力的审计人员,尤其是有工作能力的青年审计人员,那么我们的审计事业就会蒸蒸日上。从现实工作中,尤其是最基层的县级审计机关的青年审计人员,无论是政治素质或业务素质都是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审计人员平时就是碌碌无为,不思进取,不钻研业务,缺乏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不能单独胜任审计项目工作,根本不是一个称职合格的审计人员。因此在新形势下,青年审计人员必须把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做到爱岗敬业,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是做好审计事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如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他就会在工作中思想消极、不思进取,知难而退,结果一事无成。甚至会导致不谋善事的负面影响。
二是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积极主动的完成审计业务工作。由于近年审计改革内容较为丰富,审计工作本身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因此需要青年审计人员要努力学习新的审计知识和法律法规,才能够做到依法审计;同时在审计业务方面还要熟练掌握会计、计算机等知识;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还应具备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这才能使青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践中针对不同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等情况,青年审计人员只有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复杂矛盾。应变能力的取得主要靠知识和经验。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不能学到新知识、获得新经验、取得新成就。
三是要有专业的判断能力。这是干好审计工作最关键的一步,在前期形成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基础上,最终能否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定性、处理、处罚、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审计事项是否查深、查透,一个审计项目是否最终实现审计目标,关键就是要看青年审计人员的判断力。而专业的判断力来源于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素养以及长期的工作实践,这些都需要我们平时在工作、学习中一点点积累而来。
四是要有职业敏感和观察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作为一名青年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有关账外信息的收集,对与被审计对象有关的资产、新设机构等尤其注意。从纷繁复杂的财务资料中,迅速找到切入点,或当一定的审计目标确定后,能迅速搜集审计证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这些都离不开职业敏感的判断、观察力。审计工作要上水平,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政策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与被审计对象及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再就是青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同形形色色的人大交道,因此,审计人员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做到不卑不亢,又不能简单地以监督者自居,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五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字综合能力。要想提高审计地位,青年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将报告中的专业术语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多归纳、勤总结,整理成好的审计信息,在工作中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审计工作者。
为此,在新的形势下,要与时俱进,青年审计人员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踏实工作,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复合型”的审计人才,才能够成为一名有工作能力的审计人员。

热点内容
大学作文道德 发布:2025-01-24 19:24:28 浏览:433
刑事诉讼法证人强制 发布:2025-01-24 19:13:28 浏览:839
最新四川省消防条例 发布:2025-01-24 17:15:06 浏览:44
民用航空飞行条例 发布:2025-01-24 17:15:01 浏览:405
别人为我死我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24 17:03:05 浏览:244
反恐怖主义法立法宗旨 发布:2025-01-24 16:55:15 浏览:518
中国合同法以成文法形式出现 发布:2025-01-24 16:21:33 浏览:132
我国立法上关于补强证据的规定 发布:2025-01-24 16:15:30 浏览:440
论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发布:2025-01-24 16:00:55 浏览:749
交通法规39条 发布:2025-01-24 15:54:57 浏览: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