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课堂渗透法律知识
1.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现如今的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生物学是反映生命的发生、发展、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我认为要在生物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一、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忽略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渗透。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1、发掘教材中辩证统一的观点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辩证统一
通过对《组成细胞的元素》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细胞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由C、H、O、N等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化学元素在无机界都能找到,这就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同时它们所含相同元素的含量又有很大区别,这又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2、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因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同时,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威胁。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既为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在课本中提到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曾说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科学家的智慧,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3、思想品德教育
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结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进行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
4、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
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学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
二、引导探究,重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随着学生年龄和智商的增长,他们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的作用愈来愈大。教师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的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的更顺利,更有效。高中生物中有很多学生实验,大多数都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所谓探究,就是首先要面对实际问题,然后实事求是,并大胆作出假设,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探索研究。这个过程有利于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怕挫折、困难的探索精神。
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进行德育教育。
1、 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2、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3、栽培饲养:要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4、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书育人也并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目的。
2. 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生物学科思想
-----听《生物的进化》有感 今天听了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生物的进化》,执教者是市优秀教师。本节内容有许多优点,例如对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叙述的严谨、线条的明晰、内容的巧妙处理等都表现出了教者有很高的水平。但这节课最突出的优点还在于课堂上渗透了生物学科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对生物学史的介绍。 在课堂开篇,首先介绍了特创论和进化论,进化论中又介绍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特别指出了拉马克的缺陷;又介绍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本节中,无论从年代还是从每一阶段的思维的发展以及他们的优缺点,都作了一定的介绍,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让学生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历程有一完整的系统的了解。 二、注重类比。 在课堂的处处都贯穿了类比的思想,对一些理论的比较:如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择学说。也有对一些概念的比较:如物种与种群、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通过比较,让学生理清一些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和概念。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方法,学会了在学习中要注意类比,通过比较学会鉴别,由鉴别来挖出其根本内涵,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这一思维方式对学生走入社会也是非常适用的。 三、树立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 通过一个例题,已知AA:Aa=1:2,自由交配,求F1代的个体的基因型比例。再求F2代的基因型比例。让学生利用基因平衡公式来解题,这本身很平常,但教者对此挖得很深,层层引入。如个体没有被淘汰的含义是什么?(没有被选择)这种状况有无外来物种的迁入或迁出?(无)这种状态是否是实际状态?(假想)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基因频率是不断变化的,进化是永恒的、是绝对的,假想状态是不存在的)。 通过一道例题,层层分析让学生理解,只有尊重客观实际,才是符合科学的。任何假想的或理想的,都是不符合科学的。有助于学生树立了唯物(实)主义的观点。 附:生物学科思想与生物科学素养 广义的生物学科思想 蕴含二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能充分认识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并自觉激发自己学习生物的兴趣,二是能掌握学习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既掌握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分析法、实验分析法、因果推理法等基本学习方法,并能运用相应方法进行学习,又明确生物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关键性思维原则和思维方法。三、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想的方法:1.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即指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即是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生过程中,不乏假设→论证→结论的推理过程;不乏科学素质要求的体现;不乏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例如新教材光合作用发现和过程的知识,从最早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恩吉尔曼证明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具体过程(重点)知识,科学知识由浅到深,由偏面到全面的发展规律;知识的发生过程充满着挫折;知识的发现需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勇于创新;科学家发现知识时的智慧闪光;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深刻性无一不得到很好的凸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的实验性学科,除了具备和其它学科相似之处外,还具备着作为生命科学特有的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显然将最大限度地尽快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同时长期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启发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刻苦的学习品质。 了进一步的阐释: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掌握的情况,生物学的核心基础内容至少包括以下5个方面: ◇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学生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课程理念反映的是教育哲学领域的问题,涉及课程改革的根本。上述改革理念提出的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探究、操作、思维及自我发展等实践能力的发展共四个方面的问题,就构成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追求。
3.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完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环境保护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画《我是小小执法员》时,先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法制的绘画、工艺、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后墙上方,贴上一些标语,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观摩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再放有关法律知识的小动画,使学生产生小小执法员公正无私的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从而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再也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达到情与画完美结合。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学生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动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边表演边学习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light.Go!在熟练掌握这些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教师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志,让小小的教室变成公园、马路、停车场,然后让学生边游戏边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left! Turn right!等,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掌握了英语知识,又了解了许多交通法规,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思品课《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一个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贵州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长江水越来越混浊、快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契机
1、联系实际法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在学完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同学们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我们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现在河里的鱼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讲讲原因,通过讨论回答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教师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1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创设情境法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无疑是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如: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画“小法官”时,先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法制的绘画,创设法制教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黑猫警长动画,使学生产生小警官公正无私的形象,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自然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从而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再也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情与画完美结合。
3、实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例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时,可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教学语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鸟》等课文时,可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的有趣、可爱、美丽、富有灵性。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教师把这些在以往的授课时一般都不讲的保护环境知识讲给学生听,既提高了阅读兴趣,又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两者的结合并不显得牵强。
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是必要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小学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课,有以综合主题形式为主的法制教育活动,如主题班队会,红领巾法制知识广播等形式。实施渠道有许多条,但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加以渗透,持之以恒,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法制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5. 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课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生命价值观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作为生物教师如何将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之中呢?下面就自己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收获,来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初中生物课不仅能向学生普及生物知识,让他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生命的意义等,还可以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我生命的意义,进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
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渗透学法的指导
课堂学法指导,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度与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与揭示,学习的选择与运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准备等给予的必要指导,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教育性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教师怎样教,直接影响着学生怎样学;而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多少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往往只单方面地强调教师如何把书教好,却对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则很少过问;在教师的教研活动中,一般也只重视教师教法的研究与改进,而忽略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改进。因而使学生的学习常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的困难境地,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板、思维不灵活、动手能力差、适应能力弱等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实际上,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只有重视学,教才有针对性。如果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能使学生更灵活、更轻松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效地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会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副则学习的责任。对一个问题,不是要学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讲演,发生相类似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也就是第斯多惠说的:不好的教师是向学生传述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不仅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并对学生的削发进行具体指导,将教胳和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知识,并在次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积累的知识浩如烟海,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教师的传授,完全回的这些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让学生迅速边界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在传授的同时,尤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是各科教学的任务之一,而且是我国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知识爆炸”也迫使我们应该使年轻一代不仅能学会,而且要学会。只有只要,才能提高学习效果,适应世界飞速发展的形势,并超越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现代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那么在现代我们的课堂上应如何帮助或者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呢?
一,明确学法指导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但为了提高指导的技艺,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应遵循以下的要求:
1、明确学法指导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2、学法指导要遵循学习规律,运用学习理论。
3、学法指导要与学情研究相结合,注意因材施教。
4、学法指导应渗透与课堂教学中,使其经常化,具体化。
二、学法指导的技艺。 课堂学法指导是依据各科的性质和教学任务,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为使学生爱学,会学和学好而进行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点方面:
(一) 学习方法的指导。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自我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1、 预习方法的指导技艺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环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课前初步了解课程内容的自学。通过语系可以使学生对上课的课程内容有个心理上的准备,即将注意力在主要课程上,并找到难点,把握重点,为上课的积极学习作好准备。此外,预习对学习自学能力的培还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应注意:
A预习前,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B、预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科确定的预习具体目标,指导或是浏览课内容,或是抓住并弄懂课文的重点、难点,使预习紧紧围绕学习的具体目标深入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进一步的指导思考,引导问题逐步深化。
C、预习后,教师要认真进行检查,不仅促使学生养成狼毫的预习习惯,也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
2、听课方法的指导技艺。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指导学生听好课是学生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好课是老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听好课呢?
A集中注意力。
B、听想记紧密结合。
C、有重点地做笔记。
3、 复习方法的指导技艺 复习是学生即时消化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并使知识系统化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的特殊形式,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住的方式来获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因而,学生获得知识的时间短,信息量大,易懂也易忘。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都说明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A、 复习要及时、经常。
B、 复习要全面、系统。
C、 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
D、 适当地惊醒“过度复习”。
E、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4、练习方法的指导技艺。 练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及时恰当地练习,可使学生发展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A明确学生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B掌握练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练习方法。
C适当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D及时提供练习发馈的信息。
(二) 学生学习的个别指导。 学生的心理上和生理上是有差别的,反映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和学习结果上是有差异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学法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课堂教学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大多数同学,而对各有特点的少数学生难与完全兼顾,使部分学生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是既全面发展,又有特殊才能的适应社会和各方面的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学生学习中,我们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组织他们参加校内外相关的学习活动,为其提供发挥才能机会,而对心智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应十分关注,耐心地做相应的指导,使其学习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一般地说,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注意力易分散,学习不努力,课堂上难以坚持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要转变后进生的学习,就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耐心指导,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得到不断的进步。
总之,对学生学习的个别指导,应建立在使其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力求注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7. 如何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渗透现状
中小学课程渗透法制教育刻不容缓。2004年,马加爵锤杀同学这个“建国以来最大通缉案”,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震惊、悲痛和惋惜,也再次引起我的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出现一些让人非常难以接受的涉及学生的恶性案件、学生之间动不动就提刀相向等等,都集中的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法制意识淡漠,遇事不从法律、社会伦理的角度去处理,而是用暴力手段去解决,把很小的小事变成严重的伤人、杀人案件。在此背景之下,中小学课程渗透法制教育就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认清根源
从所有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中,我们都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无视他人生命的价值、肆意毁灭他人生命,且手段残忍。例如有一个中学生杀死自己母亲后放到地窖中若无其事的上街去玩耍,家人到处寻找他还装模作样的和大家一道出去寻找,后来因为尸体发臭才被发现。这些未成年人没有把生命当成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对待,根本没有珍爱生命的意识----我觉得所有这些不该发生的案件都有“漠视生命”这个隐形杀手在其中,漠视生命才是所有这些罪案的真正元凶,所以法制教育的开展不能脱离对这个元凶的声讨。
三、具体做法
“珍爱生命”意识的培养、法律法规教育和具体做法、细节的培养相结合,让事实成为最好的教材。
1.每学期开学用1课时进行“珍爱生命”专题教育。从2004年马加爵锤杀同学案开始,我坚持每学期开学用1课时进行“珍爱生命”专题教育,内容包括如何珍爱生命及法制教育。
一是选取古今中外各种典型案例作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例子说明了什么?例如,曾经讲到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惨无人道的、毁灭种族的暴行;讲过项羽活埋秦军至少二十多万俘虏、讲到近代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再到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一些案例(例如遵义四个青年“看他不顺眼”就把在路边休息的农村进城务工青年活活打死了)、影响极大的药家鑫案等,每个案例,无疑都对学生造成一种心灵震撼,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反思,考虑“如果我在其时其事中”,“我应该怎么办?”等。从思想根源上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崇尚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
2.法律法规的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我把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知法守法作为我必然的责任。在社会、学校一度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的时候,我在自己担任的生物课教学中就常常和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己、预防紧急伤害等问题,提示学生重视对自身的保护。
例如,给学生讲清携带管制刀具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无论你是否伤人);例如,例如在实验室上实验课时,教育学生爱护集体财产――损坏集体或他人财物要赔偿,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等;随着近年来机动车急速增长,我还在课程中经常渗透交通法规教育,让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在生物课程教学中,还经常结合课程内容渗透环境保护、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水源保护等法制教育。
3.从细节、从具体事例入手,教育学生如何捍卫生命、合法维权。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他人产生纠纷,我就从这些小事上一件一件的分析给学生听,并在很多时候让学生自己讲出比“打一架”更好的解决办法来。例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放学回家路上,被四名外校的学生追打,因为我事先教过他们一个“绝招”:“跑,最快速度跑开并立即报告”,他采纳了这一招,尽快跑回来给老师讲了,当时几个老师过去抓住了那几个外校的学生,交到派出所,警察从那几个外校的学生身上都搜出了管制刀具。后来我在班上就让同学们反思,如果没有前面老师教的那一招,或者教了你你不那样行动,你和他们打起来,那天会是什么结果?事实让全班学生心服口服,这样事实就成为了最好的教材。
所有的教育最终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有效的成为学生思想意识、行为的一部分,不是随便讲几个法律条文就能办到的。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效果比空洞说教好多了。
4.防患于未然。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农村中常常因为田边地头产生纠纷甚至酿成惨案,这方面的案例我也注意收集,用来在渗透法制教育时使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并且要求学生回家也给家长多讲讲这些案例,从而起到预防恶性案件发生的作用。
5、体会。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两条:一是学生不仅仅需要一个法律意识的框架,还需要我们从许多细微的地方着手,教会他们一些应急的方法,才能使其在紧急时刻减少伤害发生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发生。二是学生身边的成年人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决定学生是否容易违纪违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老师、家长多进行正面引导,如果学生身边这些成年人本身也比较守法,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守法榜样,那么学生违纪违法的机率会小很多。
四、渗透反思
现在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当父母外出务工之后,子女的法制教育是明显滞后的,并且这些留守儿童在情感发展上也相对更容易出问题,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往往也就乘虚而入。我们教师、学校的力量在社会面前常常显得极其无奈,制度的完善才是最好的保障。
总体来说,中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有效的机制从根本上来加以保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我应尽的义务,只有学生都生活幸福了,我们才能安心的说一句:我们的教育确实是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
8. 如何在生物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做人引导,必然会造成受教育者的畸形发展。德育教育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其环境是无所不在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并不像其他有些学科一样在教材中以文字的形式显现。由于其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较多地重视它的严密的知识体系传授,而忽略其德育内容的教育。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我们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
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思想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为了在生物课的
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决不能脱离现实,回避现实,进入空洞说教的旋涡。因此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
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决不能脱离现实,回避现实,进入空洞说教的旋涡。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生物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讲述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要求学生在做完实验时将鼠妇放回到大自然,教育同学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习动物运动的形成这一节时,介绍了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的含量增多,骨的弹性小,易骨折。告诉同学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的行走和坐车安全,汽车上要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学习细菌、真菌、病毒这节内容时,强调它们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正确思想,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新的生物课程改革标准确立“人与生物圈”的课程体系,突出了“人与生物”和谐发展的思想。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爱护身边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教育,培养学生博爱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环保观念,养成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形成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开始,常有疑问,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
三、以尊重学生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实践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德育效果的前提。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德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我们一定要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出发,确定哪些知识点渗透哪些德育因素,也就是说要自然渗透,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产生逆反心理。有一次我正在上课,坐在第五排的一名叫刘静的女生突然大叫一声,并迅速逃离了自己的座位。全班同学立即把目光投向她,气氛十分紧张,我急切的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我从书包里拿笔时摸到一种凉冰冰的活东西,像一条蛇。”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她的书包一看,原来是一只被拴住腿的青蛙,并不是蛇。我心理猜测一定是刘静后面的同学潘亚男搞的恶作剧,但我并没有证据,如果我当时追查,潘亚男肯定不会承认,而其他同学就是知道内情也不愿讲出来,既解决不了问题又耽误了上课,我克制住自己的怒气,轻声的说: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一万只农业害虫,应当把他放到田野里去,是那位同学放错了地方,放到了刘静同学的书包里,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要保护青蛙。放学以后,我找到潘亚男,先是谈到他近期的进步,鼓励他要继续努力,然后谈到班级的情况,再转到今天生物课上发生的事情,潘亚男感觉到我对他的关心、爱护和信任,主动的承认了错误,表示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愿意向刘静同学道歉并在班级作检查。
四、加强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强化德育渗透
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范例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首先必须要考虑到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并把其作为教育熏陶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美的人格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如强烈的使命感;坚强的意志;果断的办事能力;明确的判断力,对真、善、美要由衷地敬仰,对假、恶、丑要愤怒鞭挞。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所以首先必须具备一颗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心,对学生怀有深沉久远、博大无私的爱,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来触动、感化学生。教师的威望愈高,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愈真挚,他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有的学生对说理产生反感,便需从关怀入手,致力于感化,则水滴石穿,最终导致其思想的转变。
教师要用真诚和爱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意见。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因素,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教学的全程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思想品德。
9. 如何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它不像语文、政治等文科那样,可以利用很多的故事和哲理,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物课堂就只能是生命现象的解说,生物实验的探究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在平时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在生物课堂里,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并创造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我们也还是可以把生物学变成人文性较强的自然科学的。
一、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教育
在公园里,在校园中,我们不乏看到很多有关爱护花草的宣传标语。而对于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还是比较强的,也是不懂事的。他们很难体会到为什么要爱护花草树木。生活中,他们随意摘花,践踏草坪,破坏林木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而在我们初一上册的生物课本中有一节《开花和结果》的课程,能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一次,在一个后进生人数比较多的班上课,我给他们讲完开花到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间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学生听得很认真,为了强调这两个过程,我随即提问一个上课经常开小差但脑子比较灵活的后进生。我问到:“李某某,为什么说一朵花中,最重要的两个结构是“雄蕊和雌蕊?””他调皮一笑,回答:“因为雄蕊可以产生精细胞,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就像我们人如果没有男的,女的就不会怀孕一样。”说完立即引发全班的一阵哄笑。我知道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对于两性的好奇,也经常遇到他们一些课堂上关于此类的玩笑话。我知道他后面的补充是故意的,但我还是故意表扬他:“李同学的这个比喻很恰当,把花比作人,雄蕊和雌蕊是同等重要的。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从一朵花到一个果实的形成,这之间历经了千辛万苦,如果我们随意摘花就意味着?”全班同学出乎意料我没有批评他,反而因此而齐声回答:“就破坏了一个果实!”“那如果是不能吃的果实呢?”“就相当于迫害了他的后代!”我很清楚的听到和看见了李同学不好意思的回答。我随即夸奖到:“对啦!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花儿呢?”“爱护她”“不乱摘花”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很自然的收获了对他们爱护、尊重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情感教育。我想这比起我简单一味的说教要来得真实深刻了许多。
二、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
初二生物上册有一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利用了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否则最后一个从地球上灭绝的生物将是我们人类以后。我和学生一同欣赏了ppt上的各种珍稀动植物图片,其中,有一幅朱�q的图片。我介绍给学生,朱�q很特别,一旦它在某棵树上产卵,它的卵如果被蛇偷吃或者被人掏走了,它将永远不会再次回到这个地方产卵会飞到很远的地方重新筑巢产卵。“它真聪明”“它真伟大”“它真勤劳”听到学生的感慨,我借此说到:“是啊,动物的本能让他们从出生就知道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那样,父母从生下我们那天起,就辛辛苦苦的抚养我们,直到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听讲,他们却在为生计而忙碌。我们应该怎样回报我们的父母亲呢?”“好好学习”“等他们老了伺候他们”“帮他们做家务”听到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我觉得此时的生物课堂更像一堂以孝敬为主题的班会课,学生在从认识到佩服朱�q精神同时,更能发自内心的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需理由,从而理解要听父母长辈的教训,学习如何做人做事。从而意识到,如果不听他们的话,甚至顶撞父母和师长,那该是多么的可耻和不应该。
三、对学生进行预防早恋的,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的教育
初中生,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显著剧烈的变化,不仅显现在身高突增,体重猛增以及各系统功能的增强上。而在各种激素的刺激下,特别是雌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学生的性器官也跟随着迅速发育,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特别是男女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理现象,男孩的遗精,女孩的月经。在激素分泌的刺激下,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自然而然的萌发了一些异性相吸的例子,有的甚至因为互相爱慕过了头,而引发早恋,影响学业。所以在上到七年级下册《青春期》一节时,我就利用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早恋的危害,我也并没有举一些诸如什么荒废学业,少女怀孕打胎等等事例。我只是告知学生,其实青春期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的变化都是正常的。尤其我记得在讲到男孩遗精,女孩月经现象时,男同学有的忍不住就笑出声来,女孩也表现出了羞愧。我就将计联系到《人的生殖》一节发问:“你们试联系上一节课想一想,如果哪一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没有发生这样的生理变化,也就意味着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忙抢着回答:“男性将无法产生精子”“女性将无法受孕”我接着说:“对,这是表明我们生殖功能发育健全的生理现象,否则就会导致我们所谓的‘不孕不育症’的产生,这是谁也不愿发生的。”学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异性相吸这是动物皆有的本能,而我们人不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而生的。青春期,因为我们的智力记忆力都正值强盛的时期,我们的重点和注意力应该更多的放在什么上面才对呢?”学生回答:“学知识,长才干,练技能。”“对的,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距离,既不过分疏远,也不过于亲近,把握好这个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规划好我们的未来,少走弯路。”
其实,在我们生物课堂中,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教,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创造,这样通过教学过程而渗透德育教育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真的用心了,善于发现并创造,你会觉得,我们的每一个提问,教授的每一个知识点,观察的每一个生命现象都将成为我们教育的契机,成为我们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真正实现如春风沐雨,转化学生德行于无形之中。
10.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掌握哪些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后,让老师们明白了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政治教育课的学习,有少先队、团员法制活动的培育,有学校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法制教育环境的熏陶,还有沟通家庭、社区的法制力量而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然而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条,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则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学各科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格的熏陶的主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在各科教学中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法制教育的旋律。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
5、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篇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21日年我校举行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学习会议。听了2节不同学科的示范课说课并进行了讨论。总的感觉,这次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明确,突出了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二是学习形式注重示范性,2节示范课说课分别从不同学科演示说明了学科如何很好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有如下要求:
一、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和强化学科渗透的观念和意识。把“学科渗透”的观念牢牢地扎根在心里,化为内心信念,再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凡事只要我们用心了,效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学科渗透问题,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学校有用、对学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问题。
三、用力实践和探索。给力就是要不遗余力,不怕吃苦和受累,不怕劳心劳力,只要有利于学生“做人”的养成,在所不惜。“教育必须对生命丰富的、差异的、深刻的内涵作出回应。”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的生命航程中,因教育而赋予了我们许多的亮点和精彩。
四、毫无疑问,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创新的意义在于不断适应学校法制教育的新形势、解决学校法制教育的新问题、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并致力于学校法制教育的创新。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自我反思,需要我们有敢于打破传统、置疑一切的勇气。
五、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感染他们、影响他们。简单地说,要教育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人,你首先是一个遵纪守法者。
总的感觉,这次学习主题明确,突出了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形式注重示范性,分别从不同学科演示说明了学科如何很好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问题;突出了参与与互动,讨论很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很投入。
通过这次学习,有很多的收获的启发,我相信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观念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在具体操作上有了更多一些的感受,在今后的工作思路上更加清晰,从而为今后更加搞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