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公示通知的法律效力
① 行政机关的通知或者公告没盖公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只是一种向社会或特定的人告知某一事项,没有具体执行内容的“通知”,仍然是有效的。
② 什么样的公告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1、人民政府和法院的公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2、公告,是指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或者公开宣告,宣布。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公布依据政策、法令采取的重大行动等;二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公布依据法律规定告知国内外的有关重要规定和重大行动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九条 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③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公示后是否有法律效力
有法律效力。
人事局对拟聘事业单位人员已在网站上做公示是对社会大众的一种合约,具有法律效率,人事局反悔,属于违约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④ 通知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省政府令有法律效力,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有法律效效力。政府部门发的通知通常讲不是法律。但是还要区分情况,看哪一级的政府部门,如果中央政府部门就是国务院的部门的通知隶属是行政规章(广义的法律)。省以下的部门通知隶属规范性的文件,不是法律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⑤ 单位录用通知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录用通知书有法律效力。录用通知书属于要约,于送达时即已生效,用人单位受到该要约全部内容的约束,该合意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发出录用通知书后用人单位因自身原因不履行订立劳动合同义务的构成违约,应当赔偿相应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
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⑥ 公示有没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报纸上的公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要区分公告的类型以及法律是否有相关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需要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的的,可以采取公告的方式送达,公告时,可以采取在报纸上公告的方式实施,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三十八条 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⑦ 政府公告没有公章是否有法律效应
这个在国内倒是很少见啊。一般都要盖公章,没有就存在疑问(除非注明印刷发行复制件100份之类数量大就没盖,但是原件必须要盖)。
⑧ 高校人事网发布的拟招聘人员的公示有没有法律效力
摘要 这个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到拟录用人员公示后,除非该拟录用人员存在着用人单位不了解的不符合录用条件,被别人举报并经查实之外,招聘机关不允许取消拟录用人员的录用。
⑨ 公司公告有法律效力吗
公司公告是否有法律效力,要看公告内容有没有违反法律相关规定,如果遵守法律相关规定,公司也是合法注册的公司,那公司公告是有法律效力的。
公告,是指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或者公开宣告,宣布。
国务院2012年4月16日发布、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告的使用表述为:“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公布依据政策、法令采取的重大行动等;二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公布依据法律规定告知国内外的有关重要规定和重大行动等。
主要特点发文权力的限制性由于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范围之内。
(9)单位公示通知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主要特点
1、发文权力的限制性
由于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范围之内。
具体说,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行政领导机关,某些法定机关,如税务局、海关、铁路局、人民银行、检察院、法院等,有制发公告的权力。其他地方行政机关,一般不能发布公告。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不能发布公告。
2、发布范围的广泛性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公文,其信息传达范围有时是全国,有时是全世界。譬如,中国曾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一方面确立他们在我国科学界学术带头人地位,一方面尽力为他们争取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
这样的公告肯定会在世界科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有关部门还曾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公告,公布中国名酒和中国优质酒的品牌、商标和生产企业,已便消费者能认清名牌。
3、题材的重大性
公告的题材,必须是能在国际国内产生一定影响的重要事项,或者依法必须向社会公布的法定事项。公告的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权力部门的威严,既要能够将有关信息和政策公诸于众,又要考虑在国内国际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
一般性的决定、指示、通知的内容,都不能用公告的形式发布,因为它们很难具有全国和国际性的意义。
4、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新闻性
公告还有一定的新闻性特点。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应知而未知的事实的报道。公告的内容,都是新近的、群众应知而未知的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闻的特点。公告的发布形式也有新闻性特征,它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传播,而是在报刊上公开刊登。
⑩ 政府通知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政府通告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通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知照性公文。它所宣布的事项都是有关重大的、国内外关注的事项,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及其权力机关的威严。 公告的发文机关一般由级别较高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制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