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简答题法律责任的本质

简答题法律责任的本质

发布时间: 2022-06-18 19:07:46

『壹』 法律责任的本质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贰』 法律的本质是什么要正确答案

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奠基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就有什么样性质的法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归根结底都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现阶段我国法律的性质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并同资本主义法律在性质上根本不同,首先在于初级阶段的法律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它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

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法律的基本特征:

1、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3、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

4、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简答题法律责任的本质扩展阅读:

法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的阶级性。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2、法只能属于统治阶级的。法只能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即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3、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


4、法是统治阶级的基本意志的体现。不是全部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要靠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体现、去贯彻。法不可能包罗万象。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基本利益的和社会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会关系。


5、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的决定,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律

『叁』 简述民事责任的本质

一 民事法律责任概述
(一)民事责任的涵义
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它民事义务,由此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 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它指的是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具有强制性财产性和补偿性等特征。
3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应依法承担的后果。
4 民事责任,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民事义务,侵害其他民事主体的财产或人身权益,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5 民事责任的责任一语,其意指不履行法律义务因而应受某种制裁,相当于liability。
6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或者合同约定的民事义务,侵害民事权利主体的民事权利,依民法之规定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
7 所谓责任,于日尔曼法上,为服从攻击权之义。盖谓于债务不履行时,得诉之强制手段,要求债务之满足,损害之赔偿及复仇者也。
8凡因人为因素引起损害时,被害人得以民法或其他法律规定,向加害人请求损害赔偿,称为民事责任
9“责任者,则系义务不履行之担保”,并指出责任概念之演进:“早期—→以“人”(人格、身体)作为担保,是为人责。发展后—→以物(财产)作为担保,是为物责。从而产生债法上一项基本原则—→‘债务人之所有财产,是为所有债权人之总担保。’而所谓物责,即以债务人之财产,担保债权之实现”。并进一步指出担保的方式有:一般担保和特定担保。一般担保是指债务人之所有财产为所有债权人之总担保。特定担保分为人保和物保。人保(仍为物责)包括债务保证和人事保证。物保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10民事责任是指法律对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人强加的使受害人在没有受害时所应置身的状态的义务。
11民事责任,亦即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12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13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义务或法定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14民事责任“是由民法规定的对民事违法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以恢复被损害的权利为目的并与一定的民事制裁措施相联系的国家强制形式。
综合分析以上观点, 关于民事责任的概念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也有多种定义,总体上看可分为担保说(实质上是义务说)和后果说(当然也有学者持另外观点认为民事法律责任一词蕴涵不同的语词定义,一为本义,一为引申义。引申义的法律责任,就是一般法律义务。本义的法律责任则是义务人不履行一般法律义务所导致的由国家直接确认的法律义务,实即一种新的法律义务。不履行一般法律义务的行为的成立,有一系列条件,此之谓构成要件。其概括形式是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也是法律责任的成因。不同的构成要件取决于不同的归责原则,以不同的归责原则为分类标准,即以不同的构成要件为成立依据,本义的法律责任有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基本类型。)笔者赞成后果说,赞成民事责任与民事制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并认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自动承担、请求承担和强制承担三种,即1、责任人自动承担责任。2、责任人不自动承担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责任人承担责任。3、经权利人请求,责任人仍不承担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强制责任人承担责任。
(二)民事责任的本质
1制裁说。此说认为,法律责任是指义务人违反其义务时,所应受的法律上的处罚。因此,所谓民事责任不过是不履行义务而应受某种制裁。李宜琛认为,“责任与义务不同,责任盖处于违反义务而受制裁之地位。”
2 义务说。此说认为,民事责任是根据法律规定,在民事上应负的给付义务,包括一般的民事义务和侵权行为或债务不履行所造成的赔偿义务。梁慧星认为,民事责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特殊的债,乃以义务的不履行为停止条件,此条件成就前,责任关系虽已存在,但未生效,即效力处于停止状态。若义务人能够正确履行其义务,则此责任关系终不生效。一旦条件成就,即义务人违反义务时,则此责任关系发生效力。
3 担保说。此说认为,民事责任的本质是义务履行的担保。诸葛鲁认为“责任者,对于债务履行之担保也。详言之,即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债权人得声请法院,依强制执行程序,而使之履行者,乃基于债务人之责任也。”林诚二认为“责任者,系指应为一定给付义务之担保,既为一种担保,则应为给付而不为给付时,债权人自可强制债务人实现给付义务。”
4 法律后果说。此说认为,法律责任是某种不利后果。责任就是一个人必须承受他的行为给自己造成的不利后果。因此民事责任作为法律责任的一种,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三)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
民事责任具有一切法律责任所固有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独具的法律特征:
1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基础
2民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3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
4民事责任在内容性质和原则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责任形式的特征。
(四)民事责任的地位与作用
民事责任制度的意义在于,以其特有的职能和作用,来确保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顺利实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稳定,有效地完成民法规定的任务。 设立民事贵任制度是保障民事权利的自然逻辑现代通说称法律为权利之规定,法律学即权利之学,民法学尤其如此。民事权利与每一个民事主体息息相关,是民事主体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没有民事权利,民事,主体就无法存在。各种市场经济活动是民事主体通过设立民事法律关系而实现的。与民事权利相对应的是民事义务,二者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束缚着民事主体。故有权利就有义务,权利者,乃法律为特定人,因充实其所认许之利益,对之所付之力也 ,即权利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利益,依法得为或不为某种行为,在这过程中,必然要求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在民事主体自觉履行义务时,权利人的权利自然可得以实现,若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权利人的权利就面临着得不到实现的危险。既然法律出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需要而赋予民事主体以权利,也就必然要保障权利得以实现,故必须设立一项制度以国家强制力约束义务人履行其义务,这就是民事责任制度。法律让违反义务者承担民事责任,这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法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完善自身的需要。故设立民事责任制度是保障民事权利的自然逻辑 。

『肆』 思修简答题: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及作用分别是什么

一、本质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引人们去发现客观规律,在法律实践中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前人和他人的成功经验实际上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对这些成功经验的吸收,就是对规律性认识的吸收。

③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和其他法律一样,还有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等重要作用。

1、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的。授权性规范指引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规范指引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规范指引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2、预测作用

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3、评价作用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实施的行为,可以根据法律作出合法与非法、正当与不当的评价。法律的评价作用能够向社会昭示法律崇尚什么、贬斥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影响法律主体的行为。

4、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一是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对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二是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警示;三是通过表彰法治建设先进人物,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

5、强制作用

法律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

(4)简答题法律责任的本质扩展阅读: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框架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严格依法行使国家权力、进行国家管理的原则。包括立法、执法与守法三个方面。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1) 在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完备社会主义法律,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 坚持法制统一的原则,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宪法具有最高法律的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 确立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原则。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宪法、法律或有关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依法行使职权。

(4)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5) 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实施。这种监督来自党、群众团体、广大人民群众、专门机关和社会舆论。

『伍』 论法律责任的本质

从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实施,都是由统治阶级掌握和参与的,当然法律就反映他们的意志,维护他们的利益。

法本质的特征:
1、正式性.即官方性、国家性;
2、阶级性:法律是一国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具备统一性和权威性;有时法也反映出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也具有中立性和公共性;
3、社会性:也叫法的物质制约性:这个是法本质最根本的特性,法是由一国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应为立法者不可能决定法律怎样产生,法律是由客观的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并非人主观所能决定的。

『陆』 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一、法律的本质:

法律的本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二、法律的基本特征:

①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③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

④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柒』 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一、法律的本质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实施,都是由统治阶级掌握和参与的,当然法律就反映他们的意志,维护他们的利益.
阶级性是法律的一个根本属性.所谓法律的阶级性是指法律产于一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属于特定社会上层建筑之一,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属性. 2.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
法律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形式,社会经济关系就是法律的内容.
法律同经济规律的关系.法律必须利用和正确反映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人们不能凭想象去立法;法律又有主观性的一面,法律不是规律本身,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一种创造.
3.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现象对法律的影响
二、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指法律规范对于人们的一种指导和引领作用.法律的指引是对于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性指引.
(2)教育作用,指法律对于人们今后行为积极影响的一种作用.法律通过对于那些实施了守法行为的承认,保护甚至奖励的肯定性法律后果,作为示范;对于那些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承认制裁的否定性法律后果,作为典型,从而教育社会其他成员,威慑那些潜在的违法犯罪分子,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 (3)评价作用,指法律作为一种对于人们行为的评价标准或者尺度的作用.
(4)预测作用,指法律具有对于人们之间将要如何行为能够预料和估计.在健全的法制社会中,人们通过法律的规定,对于自己作出某种行为,必然引起有关人的相应的行为,有一个合乎理性的预测和估计;如果有关人没有作出相应行为,自己可以通过法律救济和其他合法手段予以弥补,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是一个有序的法治社会的正常状态. (5)强制作用,指法律具有的制裁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法律的实施,当然主要靠社会大多成员的自觉遵守,但是对于少数人来说,必要的制裁和惩罚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和制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否定了合法行为,打击了守法的人,正常的社会秩序就很难得到维持,所谓自由正义和安全的法律价值就不复存在.
2.法律的社会作用
(1)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的作用,这是法律社会作用的核心. (2)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指法律对于关系整个社会不分阶级阶层社会组织集团和个人的事务,都一视同仁,同样有利的那种作用.
法律的这两方面的作用是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的.统治阶级通过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从而达到维护其统治的目的;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是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前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可以归结为:维护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和国际之间的正常交往.
*法律“无用论”和法律“万能论”谬误的原因
“法律虚无主义”认为法律可有可无.须知,法律是人类文明的一项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法律所起的作用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法律也决不是万能的.首先,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的手段,但不是惟一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法律规范更不是惟一的社会规范;其次,因为法律的适用首先要确定事实,而事实不确定就不能适用法律,所以那些事实无法确定或者很难确定的关系,也无法用法律调整;第三,法律本身是概括抽象和普遍的规范,具体的行为或事实如何适用法律,其间必须由人们来具体实施,没有素质较高的执法和司法人员,法律也不起作用;第四,法律所以起作用,还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条件的配合,离开这些,法律就起不了作用,或者所起作用不大.

热点内容
撤销司法判决 发布:2025-01-23 20:14:15 浏览:983
物流法律法规的教学目标 发布:2025-01-23 20:11:22 浏览:450
法院扫描卷子 发布:2025-01-23 20:09:02 浏览:18
老同学社会与法 发布:2025-01-23 19:53:27 浏览:692
非独立法人实验室法人授权书 发布:2025-01-23 19:52:39 浏览:985
法院指挥车 发布:2025-01-23 19:45:12 浏览:533
社会法调整的法律部门有哪些 发布:2025-01-23 19:31:48 浏览:528
竞职条例 发布:2025-01-23 19:22:33 浏览:550
文化与道德 发布:2025-01-23 19:09:23 浏览:228
热搜推动司法 发布:2025-01-23 18:50:35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