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律知识培训
① 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和知识产权专业
这两个专业都很好,也很好就业。
民商招的人相对多,但报考人数也回多,平均录取率答大概在4%-7%左右
知识产权07年第一次招生,当年录取率近20%,但现在也降到8%左右
个人感觉,读知识产权最好本科不是学法学,有理工科背景会更有利于你的发展前景。
民商就业基本上集中在北京一、二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国家公务员、北京公务员、各大国企,当律师的比较少。
知产就业基本是企业或者公务员。
总之,考上哪个都很好,也不用担心就业,因为对于人大法学院的这两个专业来说,就业只有好或者更好的区别。
② 1.人大对政府 (监督关系) 2.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下级人大常委会 为什么会有第二种情况。。撤销法律知识
人大对政府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决定与执行的关系),上下级人大是(法律上的监督关系,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工作上的联系关系)。
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③ 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单选题
1.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C)以上的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C)以上多数通过。
A.1/4;213B.113;2j3C.115;213D.114;l/2
2.在直接选举的地方,(A):
A.全体选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B.全体选民的213投票选举有效
C.全体选民投票选举有效D.全体选民的3/5投票选举有效
3.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其选举工作由(C)主持:
A.该级人大常委会B.选举委员会C.该级人大主席团D.该级政法委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B)
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5.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代表候选人需要获得(C)方为当选
A.全体选民过半数的选票B.全体选民的213选票
C.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的选票D.参加投票的选民的2/3选票
6.我国从(B)年开始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
A.1986年B.1988年C.1993年D.1995年
7.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民(A)人以上就可以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
A.10B.20C.30D.40
8.罢免直接选举所产生的人大代表,须经过(A)通过。
A.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B.本级人大常委会
C.上一级人大常委会D.原选区参加选举的过半数的选民
9.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B)
A.监察机关B.法律监督机关C.法律检察机关D.纪律检察机关
10.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C)次修改:
A.1B.2C.3D.4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C)
A.人民民主专政B.社会主义C.人民代表大会制D.多党合作制
12.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是:(B)
A.宪法序言B.宪法第31条C.中英联合声明D.香港基本法
13.有权批准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14.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是:(B)
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政府C.审判机关D.检察机关
巧.我国的国家性质是:(A)
A.社会主义B.人民民主专政C.多党合作制D.共和制
16.根据选举法,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设区的市、的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D)产生
A.上级任命B.下级委派C.直接选举D.间接选举
17.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C)行使
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
18.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A)选举和罢免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D.国务院
19.公民认为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的自治条例、的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
可以向(B)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20.(B)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的自治条例、的单行条
例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21.(D)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D.国务院
22.某省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D)有权撤销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该地方人大D.该地方人大常委会
23.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D)日内报国务院备案
A.10B.15C.20D.30
24.乡镇人大每届任期为:(B)
A.3年B.5年C.4年D.2年
25.我国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A)
A.中央军事委员会B.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C.国防部D.国家主席
26.有权决定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范围戒严的国家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中央军委C.国务院D.全国人大常委会
27.有权批准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的区域划分的国家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28.全国人大的工作方式是开会,每年一次,于第一季度举行,由(D)召集
A.执政党B.国家主席C.人大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
29.选举法规定,补选人大代表的程序和方式,由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的(C)规定
A.人民政府B.人大C.人大常委会D.全体代表
30.选民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C)
A.1人B.2人C.3人D.4人
31.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思想是:(D)
A一国两制B.中英联合声明C.四项基本原则D.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2.爱国统一战线是:(B)
A.阶级联盟B.政治联盟C.经济联盟D.民族联盟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与地方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B)
A.领导关系B.指导关系C.监督关系D.从属关系
34.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C)
A.四项基本原则B.三个代表C.邓小平理论D一国两制
35.我国现行宪法是(D)年颁行的
A.1954年B.1978年C.1975年D.1982年
36.下列关于《共同纲领》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
A.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C.由全国人大制定
D.由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37.我国宪法规定,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B)以上的多数通过
A.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B.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C.到会代表的过半数D.全体代表的过半数
38.作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国家主席是在哪一部宪法中恢复设置的:(D)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39.国家对个体、的私营经济实行:(C)
A.保障B.鼓励C.引导、的监督和管理D.支持
40.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C)
A.公民B.国民C.人民D.全体公民
41.居民委员会的主任,由(C)产生
A.上级政府指派B.党组织指定C.居民选举D.上级政府任命
42.从哪部宪法开始将民族自治地方确定为自治区、的自治州和自治县:(A)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43.在特别行政区内发生的案件,以(C)法院作为最高审级,其判决即是最终判决: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B.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C.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法院D.特别行政区巡回法院
44.下列哪些是现行宪法新增加的内容:(C)
A.平等权B.受教育权C.人格尊严不受侵犯D.迁徙自由
45.下列哪些是现行宪法新增加的内容:(C)
A.平等权B.受教育权C.人格尊严不受侵犯D.迁徙自由
46.有权制定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47.地方政府规章应当报(D)备案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本级人大D.本级人大常委会
48.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B)
裁决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法院D.仲裁委员会
49.部门规章之间、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物的规定不一致时,由(C)裁
决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仲裁委员会
50.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遇到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物
的规定不一致时,由(D)报请国务院裁决
A.当事人B.受理案件的法院C.审理案件的法官D.最高人民法院
51.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的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章,属
于特别法与一般法关系,且两者之间规定不一致的,适用:(B)
A一般法B.特别法C.宪法D.领导指示
52.如果同属于特别法或者一般法,但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应适用:(B)
A.旧法B.新法C.宪法D.领导指示
53.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c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免除处
罚
54.我国刑法对效力范围的规定以(A)为基础。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55.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B)。
A.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B.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C.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D.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
5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溯时效的计算从(B)计算。
A.犯罪行为停止之日B.犯罪终了之日C.犯罪完成之日D.危害结果产生之日
5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B)o
A.免于执行B.仍须执行C.暂缓执行D.可以执行
58.依照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B)o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C.刑法分则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必然负刑事责
任
59.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B)c
A.20年B.10年C.15年D.15年以上20年以下
60.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B)0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61.拘役的期限为(C)。
A.6个月以上1年以下B.3个月以上2年以下C.l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D.3个月以上1年以
下
62.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中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B)o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不构成犯罪C.是犯罪不判处刑罚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刑罚策略
63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B)。
A.犯罪工具B.危害行为C.危害结果D.犯罪手段
64.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论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65.我国现行刑法是(D)o
.A.79年刑法B.79年刑法以及以后制定的单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以后的附属刑事法规D.97年修订后的刑法
6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D.劳改机关
67.下列罪犯,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是(C)。
A.故意犯罪的罪犯B.故意犯罪的主犯
C.危害国家安全及被判处死刑、的无期徒刑的罪犯D.严重的经济犯罪的罪犯
68.教唆不满(C)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2015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2015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ZO周岁
69.数罪并罚中的”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收轻刑B.将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合并执行
C.以数罪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
D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在总和刑以下处罚
70.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B)c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于1个月B.原判刑期以上,l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l年以下不得少于6个月
71.不属于犯罪客体种类的是(C)o
A.直接客体B.同类客体C.间接客体D一般客体
72.刑法上的减刑指(C)。
A.减轻处罚B.对原判刑罚改判C.减轻原判刑罚D.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73.(C)人犯罪,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A.聋人B.哑巴C.盲人D.14一18岁的人
74.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D)o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gkstk.com end#D.从旧兼从轻原则
75.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D)。
A.物质关系B.思想关系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
76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是(A)。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的地点、的方法、的手段D.犯罪的因果关系
77.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B)o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78.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侵害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利益,仍然可以依照中国法律追究,但在
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A)o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79.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是(A)。
A.犯罪对象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
80.犯罪的罪过包括(A)。
A.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B.犯罪动机C.犯罪目的D.犯罪意识
④ 人大法学考研 那个专业比较好呢
法学院:
比较法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刑法学 民商法回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环境与资源答保护法学 国际法学 知识产权法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像法学理论,国际法学,都还可以吧。分数相对于民商法学也没有那么高。
你可以到博优人大考研网查询这些专业的相关信息吧。
⑤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提高人大的立法质量
去“行政化”,回归到人大立法的主导地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我国的立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导型,原动力来自于政府及其部门,从某种情况来讲,可以说是按长官意志在立法、修法、废法,人大难以影响立法的实质性内容,导致了法律制定中的错位。政府制定规则,借法固权、以法扩权、凭法争权难以避免,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立法公正。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必须去立法上的行政化,要回归到人大立法的主导地位上来。一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立法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立法规划的编制和重要立法项目的制定报党委讨论决定;健全完善立项论证制度,尤其对立项的现实必要性、紧迫性和要解决的问题等逐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讨论,真正做到慎用立法资源。二是在立法权限上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明晰法律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的界限,改变由政府主导决定立法的状况。比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那些授权立法的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已经成熟的,应当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及时制定法律。三是要始终把民主立法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把调查研究作为立法工作的第一切入点,深度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方力量,除重视政府及部门对立法的基础支撑作用外,要重点发挥好专家学者、基层人大在法律立项、论证、调研、起草等方面的参谋智囊作用,不断增强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确保制定的法规符合国情省情民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自觉遵守执行。
去“地方化”,始终坚持做到法制统一。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从立法体制角度来讲需要地方立法。按照立法法规定,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中央与地方的立法冲突历来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划分一直随着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划分状况而变化,地方化现象较为普遍,地方立法之间差异较大,分散的地方保护的法规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小,为执法和公民守法带来困难。法制统一是维护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要去立法上的地方化,始终做到既要突出地方特色,更要做到法制统一。一方面,坚持以宪法为依据,深入贯彻立法法,正视我国目前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等日趋多样化的实际,按照法制统一的要求,在制定好实施性法规的同时,加强创制性立法,正确处理好坚持法制统一与突出地方特色的关系,切实做到所制定的法规符合实际,管用好用;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地方立法的“不抵触原则”,使每一部法规既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规定直接抵触,也不与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间接抵触。
去“部门化”,正确处理好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立法成为一些部门占有权力资源的方式和分配既得利益的手段,通过行政立法,借法扩权,与民争利,为本部门的行政行为寻求合法外衣,导致了立法行为部门化,部门立法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去立法上的部门化,依法合理地规范部门行为,防止利用法规不适当地强化部门利益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法规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一是人大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主动介入,加强与政府的整体协调,推动政府加强对相关部门立法工作的统筹,界定好行政权的范围,要从强化公民义务和政府权力向强化公民权利和政府职能转变,既要考虑到执法部门应有的权限和利益,更要考虑到涉及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坚持职权法定、程序法定、监督有效,做到权力与部门的责任紧密挂钩、权力与部门的利益彻底脱钩。三是要处理好有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凡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要进行充分协商,力求达成一致,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维护立法的严肃性。
去“短期化”,正确处理好法规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由于社会实践的快速发展,立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处于急速的变化之中,立法者更多考虑的是现实的格局,而考虑正义的原则、考虑法律的内在理性不够,同时由于立法者不愿意去触及深层次的问题,导致立法的前瞻性和现实性兼顾不够,立法中的战略考量做得不好,立法中的定的功能体现不充分,修法过于频繁,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要去立法中的短期化现象,必须正确处理好法规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一方面要及时把改革发展中成功的经验用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用以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为改革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另一方面要增强法规的前瞻性,注意为深化改革留有空间和余地,把法规的“定”和改革的“变”有机结合起来,使法规内容科学规范,相互协调。
⑥ 人大代表都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吗
人民代表并不一定都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代表普通民众向政府反映情况。能让政府及时的了解人民的社会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制度调整。
⑦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能解释法律吗,请懂得法律知识的朋友帮忙回答,不懂的请别来骚扰
由于全国人大一年就开一次会议,会期一般都是3月份,会期很有效。故宪法规定,法律解释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
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四)解释法律
(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八)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十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
(十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十三)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十四)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十五)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
(十六)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十七)决定特赦
(十八)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十九)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二十)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⑧ 运用人大和人民政府的知识说明怎样更好地建设法制政府
一、合法行政
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首要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与合理行政原则一起,共同构成法治政府的根基。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二、合理行政
行政合理原则,是与行政合法原则相并列的重要原则。行政合理必须以行政合法为前提,合理是合法范围内的合理。如果说合不合法是行政行为外在界限的话,那么,行政合理不合理就是行政行为的内在界限。违反合法原则将导致行政行为违法,违反合理原则将导致行政行为不当。因此,在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行政行为既要贯彻合法原则,又要体现合理原则。任何合法不合理或者合理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应当坚决避免的。
三、程序正当
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法、步骤、时限和顺序。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关不仅要遵守实体法,有良好的目的和动机,还要遵循正当程序。这是《纲要》对行政机关提出的重大课题。一些行政机关的同志认为,行政管理实体是内容,程序是形式,只要实体合法就行,程序怎样无关紧要。还有的甚至认为程序规定是障碍,遵循程序会导致官僚主义、降低管理效率。因而,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多数案件因为程序违法而被判败诉。在法治社会里,行政实体法主要是规定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的问题,而行政程序则主要是规定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达到管理目的的问题。如果程序上出现了问题,实体上的要求就难以保证。因此,程序正当、合法和实体合法同等重要。 四、高效便民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的时候,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行政成本,为企业和群众办尽可能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原则。近年来,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虽然不断提高,但高效行政的目标还远未实现。许多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让相对人去做。不少行政管理部门办事环节多,手续复杂,期限过长,效率低下。老百姓要办一件事,常常要去十几个、几十个部门,盖几十个公章。群众对行政机关的怨言,很多是在这些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是行政机关的当务之急。
五、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要求人们忠诚老实,有信无欺,说老实话,把实事求是、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为自己的准则。它不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也是现代社会的运行基础。这一原先适用于民法的基本原则,因其内在的合理内涵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所以逐渐援用于行政法领域。《纲要》中鲜明地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与时俱进。
六、权责一致
权责一致,是指行政机关依法享有多大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不应当有无责任的权力,也不应有无权力的责任。这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又一个重要原则,体现了重在治权、治官的鲜明时代特征。1、法定职权必须实施到位。行政机关必须认真履行法定的职权。该管的事情必须管住、管好,不能出现缺位、断档的现象。滥作为,是违法行为;不作为,就是不履行法定义务,也是违法行为。不作为,管理失控,是当前行政机关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人民群众很有意见,必须下力气解决。
⑨ 法律常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版会。行使职权如权下:(1)修改宪法;(2)监督宪法的实施;(3)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4)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6)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7)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8)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9)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10)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11)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12)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13)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14)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15)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⑩ 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宪法知识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4、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 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 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 的的原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 抵触。
8、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 的特权。
9、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10、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 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12、 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13、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 。
14、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 。
15、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 ,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16、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 。
17、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
18、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以法律规定。
19、任何公民,非经 决定,并由 执行,不受逮捕。
20、禁止 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 公民的身体。
21、我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 公民的住宅。
22、除因 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3、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 的权利。
24、我国妇女在 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6、 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
28、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 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在我国,宪法的修改,由 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30、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 通过。
31、 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3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 的职务。3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34、我国的宪法解释机关是 。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 的 质询案。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 。
3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 的决定和 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 继任主席的职位。
40、审计机关在 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