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相关的法律知识
『壹』 疫情期间关于疫情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疫情期间关于疫情的法律规定有很多,比如:《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国境卫生检疫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都对疫情防疫、违法行为进行了规定。
【法律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贰』 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依据
疫情防控的主要的法律依据如下: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工作,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工作。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叁』 疫情传播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
根据法律法规,若感染新冠病毒者因隐瞒相关情况造成疫情传播时,将视具体情形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通报、报告或者公布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二)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时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未及时调查、处理单位和个人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的举报的;
(五)违反本法的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涉及到新冠肺炎不戴口罩的相关知识吗
一、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及应对措施的相关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根据该法第四十九条,应急处置措施包括“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规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下旬全国各省相继启动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并采取相应举措。如2020年2月8日,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任何人进入本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轨道交通站、医疗卫生机构、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都应当自觉佩戴口罩,配合接受体温检测。拒不配合的,工作人员应当拒绝其进入。因此,疫情期间要求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属于防止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公共场所的传播的必要措施。 二、对不服从或不配合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为应对疫情依法采取的措施行为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规定——第六十六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十七条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不佩戴口罩的行为有造成疫情危害扩大、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风险,且根据行为性质的不同,可能违反治安管理、民事或刑事相关法律规定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对无法在药店购买到口罩而因需求必须外出的分析。结合前述内容,在政府依法发布疫情防控措施的背景下,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是公民应当遵守的法律义务和社会公德。题主所问疫情期间无法在药店购买到口罩而又必须外出的情况,实践中也确实存在,建议题主在身体健康不会对他人造成传染风险的前提下,即使无法购买到药店的医用外科口罩,也可采取其他替代性措施遮挡口鼻,最大程度降低自身被传染及进而传染他人的风险。
『伍』 中国因为新冠疫情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求大佬解答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面对这场疫情,扬优咨询特收集了疫情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供大家参考,下文围绕疫情防控方面法律法规展开。
一、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第(二)项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解析】
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医疗机构有权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以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公民拒不配合隔离治疗,属于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视具体情况严重程度,轻者可进行行政拘留,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疫情信息公布与散播谣言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 “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陆』 防疫法律法规10条
一、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第一条
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实施国境卫生检疫,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以及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的口岸(以下简称国境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依照本法规定实施传染病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是指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 检疫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黄热病以及国务院确定和公布的其他传染病。 监测传染病,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和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十二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对动物疫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和保护养殖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制定并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强制免疫计划;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柒』 疫情过后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关于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有哪些?
一、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他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照法律治理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二、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三、关于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在疫情发生前即已基本完备,相关文件可能达数近千件
关于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通常分为三个方面,即刑事方面、民事方面、行政方面。就刑事方面来说,主要有《刑法》《刑事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司法解释等,数量可达上百件。
四、疫情发生后,刑法方面的主要法律文件
疫情发生后,刑法方面主要的法律文件有二个,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20年2月24日颁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法发〔2020〕7号,2020年2月10日发布)。
五、二个刑事法律所涉及的刑事犯罪
笔者对上述二个刑事法律方面的文件所涉及的刑事犯罪的罪名、立案标准、定罪标准、处罚标准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整理。已在《今日头条》上陆续发表,题主如有需要可以查阅。主要有: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一)
2、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
3、妨害公务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
4、故意伤害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四)
5、寻衅滋事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五)
6、侮辱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六)
7、非法拘禁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七)
8、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八)
9、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九)
10、生产、销售劣药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
11、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一)
12、非法经营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二)
13、诈骗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三)
14、虚假广告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四)
15、聚众哄抢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五)
16、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六)
17、煽动分裂国家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七)
18、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八)
19、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九)
20、滥用职权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
21、玩忽职守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一)
22、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二)
23、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三)
24、贪污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四)
25、职务侵占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五)
26、挪用公款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六)
27、挪用资金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七)
28、挪用特定款物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八)
29、破坏交通设施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九)
30、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
31、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一)
32、非法狩猎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二)
3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三)
『捌』 瞒报疫情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隐瞒、缓报、谎报疫情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医疗卫生机构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单位和个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疫情防控期间,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公民的义务,公民一定要配合好当地党委政府的指挥协调、疫情检查及信息上报工作。这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玖』 八项预警机制是哪些
法律分析:1、建立疫情防控联络机制,建立疫情防控微信工作群进行研究部署和上下联通。
2、建立公检法联动机制,联合市公安局、市法院下发通告,普及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法律知识,保障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3、建立“日报告”“零报告”机制,每天汇总全院干警及家人情况层报省检察院和市委市政府。
4、建立重大疫情及时上报机制,发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汇报,并及时处置。
5、建立人员监控机制,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单位,加强对本院干警和来访人员的测温登记工作。
6、建立网络信息发布内部管控机制,严禁在网络上随意发布未经证实的有关疫情信息。
7、建立每日消毒机制,每日对公共区域和办公场所进行防疫消毒,特别是值班室等窗口部门以及卫生间、楼梯等区域的消毒防疫,确保全覆盖、零死角。
8、建立宣传引导机制,每天将中央、省、市疫情最新情况、有关要求及防范科普进行发布,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疫情防控动态,坚定防控信心,传递抗击疫情的信心和正能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