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责任的指导思想

法律责任的指导思想

发布时间: 2022-06-21 20:09:45

Ⅰ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06年3月2日)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4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决定对自治区以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统一履行自治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职能,这是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增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大举措,对强化保护土地和矿产资源的责任,提高资源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正处于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对国土资源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应当看到,通过3年来的治理整顿,全区的土地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并且得到进一步规范。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要力争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整顿和规范,基本建立起依法、有序的矿产资源开发正常秩序,这是解决矿业长期存在的“散、乱、小”问题、调整矿业经济结构、转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行动,是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执法监察机构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对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自觉从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克服畏难情绪,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树立同违法行为做坚决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上来,推动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资源管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必须认真落实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与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执法监察职能,完成好肩负的光荣使命,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执法监察工作,切实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一是要加大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是做好执法监察工作的基础,也是预防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要针对社会关注的国土资源热点、难点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依法用地、依法办矿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意识,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树立正确理解法律法规的观念。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指导思想上,要由单纯强调“法律责任”向全面、正确理解和执行法律法规转变。要从实际出发,深刻理解立法的本意和精髓,明辨是非曲直,全面、客观、公正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解决“执法难”的问题。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现在的关键是要狠抓法律法规的落实。当前,一些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被冠以“发展经济”的帽子,对这种“因公违法”的危害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面对的是依法用地发展经济与违法用地破坏持续发展的矛盾、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与粗放浪费资源的矛盾,而不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所谓的“因公违法”,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既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应该成为执法监察的重点。四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起从源头上防范违法行为发生的机制。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是解决执法难、降低执法成本和减少损失的根本途径。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要按照动态巡查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人,进行多点多面、循环往复的检查和排查,要把违法行为高发区作为巡查、检查的重点区域,在违法行为多发期加大巡查力度。同时,要多在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成果等先进技术开展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三位一体执法监察机制,减少甚至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五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国土资源,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更是一项贴近民心的工作,直接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执法监察工作。要切实转变作风,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图虚名,不图虚功,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和检验执法监察工作成效的标准。既要严格执法,更要了解民意、体恤民情,努力化解矛盾,维护群众权益,真正在执法监察中体现出为民执法、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三、切实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

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在成立伊始,就要把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认真抓紧抓好。要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系统开展的“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正确把握执法监察的规律和特点,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行政程序,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面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一)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的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做到先懂法,后执法,正确掌握“标准”和“尺度”。要真正树立起“四个观念”,一是法制统一的观念。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必须服从于自治区的大局,服从于统一的法律和政策,令行禁止,充分发挥执法监察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观念。作为执法监察人员,我们的权力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是由法律法规规定的,绝不能离开法律法规随意执法,也不能不作为。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二者相伴而行,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三是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作为执法部门,更要率先做到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权威。四是依照程序执法的观念。法律的程序性规定与实体性规定同样重要,程序违法,也是违法,不依照程序执法,也是有法不依的表现。要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自觉规范工作和办案程序,避免执法行为的主观随意性。

(二)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制度建设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严格规范执法监察行为,必须依靠制度。要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好程序、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再落实到实践中去,这对全面推进执法监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执法监察总队在组建队伍的同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规章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要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尤其要注重调查研究,健全和完善经常性的监督制度,探索建立层级监督的方式,堵塞执法监察工作中的漏洞。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执法监察干部队伍。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土资发〔2005〕73号、74号文件明确的关于组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的各项要求,加强人事、财务等各项管理工作,从制度、环节、效果入手,主动查找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整改。要继续严把“进人”关,将政治强、作风好、懂业务的干部充实到执法监察干部队伍中。要结合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纪律作风教育、道德法律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树立执法监察队伍清正廉洁的社会形象。要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依法行政和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建立完善的业务技能考核制度和优胜劣汰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执法监察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四)进一步理顺和协调好执法监察业务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的关系

成立执法监察专业队伍,主要是基于执法监察的行政编制不足,所以专业队伍是执法监察业务管理机构的补充和外勤队伍。在职责划分上,执法监察业务管理机构代表本部门行使执法监察的法定行政职权,负责案件的立案、审理和定性把关;专业队伍经过依法委托,主要承担动态巡查、案件的调查取证、对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发出责令停止通知书、送达法律文书、协助执行等工作。在工作关系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专业队伍接受执法监察业务管理机构的业务领导,承担执法监察业务管理机构交办的事项。这种职责划分和工作关系,既符合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和精神,也符合自治区批准的执法监察业务管理机构和执法监察专业队伍的职责方案。执法监察业务管理机构和执法监察专业队伍在工作中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拧成一股力量,保证执法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逐步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条件

执法监察具有外业工作的性质,专业性较强,工作区域环境差异较大,必要的物质条件是依法履行职责的有力保障。一是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执法监察工作的特点,为执法监察队伍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以及有关办案设备,保障执法监察所必需的工作经费,不断提高执法监察工作的保障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执法监察工作的支持力度。目前,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才刚刚组建,正处于工作和人员垂管而资产、经费还未上划自治区财政的过渡时期。各地(州、市)、县(市)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厅《关于组建地州市、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为同级执法监察机构划拨一部分固定资产,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解决必需的办公办案经费,保证执法监察工作用车需要。要理顺与同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的关系,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为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做出贡献。三是要按照《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监察机关和国土资源部门在查处土地违法违纪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要求,积极主动地与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部门协商,建立联合办案制度和移交移送制度,把强化执法监察职能、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真正落到实处。

(在自治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原载《新疆国土资源》2006年第2期)

Ⅱ 谁执法谁普法的法律责任制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纲要》和《意见》确定的目标要求,强化部门普法工作责任,健全完善“谁执法
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全面推动“法律六进”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依法维权,为建设活力美丽幸福谯城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是坚持工作原则。一是坚持执法办案和普法宣传相结合的原则。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利用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通过文明执法促进深度普法,通过广泛普法促进文明执法;二是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原则。在日常广泛开展法制宣传的同时,根据自身职能,结合特殊时段和节点,开展各类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集中法制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坚持上下联动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指导,坚持区、乡镇联动普法。落实普法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党委政府对部门普法工作的监督考核,努力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新格局。
三是细化工作内容。制定了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并按照责任清单要求,把150条普法责任清单分解到全区33家单位,责任到个人,形成了各级各部门“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新常态下普法宣传工作新格局。

Ⅲ 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在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法制史中,唐律以其形式的完备性、语言的精确性、技术的高超性占据重要地位,堪称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后世的法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影响力不仅作用于本国,而且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朝法制指导思想:(一)“德本刑用”,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二)强调法律宽简、稳定、划一,以利于执行和遵守。(三)严明法制,一断以律。

唐初统治者为了稳固王朝的封建统治,认真地总结了隋朝迅速来亡的历史经验,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综观唐初的律典来看,它强调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治国的根本,法律作为一个阶级的上层建筑,但在其当时的社会中,刑罚仅仅作为辅助手段。同时,从唐律的内容来看,其以封建礼教为内容,法律仅是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

唐朝统治者在制定律法时,充分考虑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局势,因此,它一方面是为了争取社会的更大支持,使社会早日恢复稳定;另一方面出于阶级统治的需要,对隋末的暴政予以废止。“宽简、稳定、划一”这一指导思想的贯彻使唐初的律法环境相对宽松一些,统治阶级的压迫使被统治阶级相对还可以承受,二者的矛盾冲突还有缓和的余地。另外唐律的“划一”,即法律的相对稳定性也对唐初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唐朝律典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还要在客观分析后,从中发现其不足之处。封建社会的阶级政治意识、小农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结合,才形成了和前几朝代相比较为宽简、稳定、划一的法律。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法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它必须有较为完备的法律与之相适应。因为经济的发展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而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法律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影响,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在这二十几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律更新较快,不仅使民事法律、法规的出台显得相应滞后,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同时使刑事犯罪中的新类型经济犯罪增加,以致有权机关的司法解释不断出台。因此,“宽简、稳定、划一”的立法指导思想它只适用于一定的经济社会,如果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社会环境,这种粗线条、一成不变的法律指导思想是不适应的。

唐朝统治者在立法时已经深刻认识到依法办事、奉法守法的重要性,因此产生了“严明法制,一断以律”的法制思想。这一法制思想对后世的立法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制定法律的统治阶级的目的都是通过约束人们的行为来巩固其上层建筑,维护其统治。在立法、守法、执法等各个环节中,唐朝的统治者虽然并没有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看待法律从拟订到实施、执行的各个环节,他仅仅因“律令虽早已颁布,但是官吏们多不依照执行”,才提出了“严明法制,一断以律”的指导思想,“有良法,不等于有良好的法制”这一观念,当时的统治者也已意识到,但由于其阶级属性,使其无法去克服。现在我们的法制已经走过了这一步,因为无论是刑事司法还是民事司法过程中,如对司法有异议均可通过行政诉讼及国家赔偿获得救济。一部法律的实施是立法、守法或违法、执法几方面的统一的过程,而“严明法制,一断以律”这一法制思想就是我们经常所提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最早雏形。在一个社会中,某一行为是否犯罪,是否应受处罚以及对犯罪行为如何惩罚这些问题是法律能够得以落实的关键几步,当然法律制定是否公平、守法者的法律意识、执法者的执法水平等外部因素这些软件建设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唐朝刑罚适用原则:(一)十恶重惩原则;(二)贵族、官僚减免原则;(三)其他刑罚原则:1、刑事责任年龄及矜恤老幼、残疾的原则;2、同居相陷不为罪的原则;3、自首减免刑罚;4、共同犯罪区分首、从的原则。5、官吏犯罪,“私罪”从重,“公罪”从轻;6、数罪并罚的原则;7、累犯加重的原则;8、类推原则;9、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

在唐朝刑罚的三大原则中,对原则一所谓的“十恶”,也就是十种直接威胁皇帝人身、权力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以及封建信伦常关系的行为,它体现了保护统治者利益的功能。对于原则二,它则是为了保护贵族、官僚的特殊地位,唐律并在制度上以“议、请、减、赎、官当”等形式来保证该原则的实施,以达到对于犯罪贵族、官僚给予特别减免或适用特殊审理程序的目的。其他刑罚原则中的大部分如刑事责任年龄、自首、首从犯、累犯加重等原则对后世的法制思想方面大都有着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摘得一部分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哪些

一、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依法行政应当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指导,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服务;应当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当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指导,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的实现。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3、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不仅要求政府行政的领域应当主要限定在创造有效的市场环境、弥补市场失灵和满足公共需要等方面,而且要求政府的行政成本支出不应当超过履行行政职责所需。

5、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关键在于行政管理方式应当由权力导向型向规则导向型转变;重点在于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6、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依法行政,应当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促进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质和智力支持。

二、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依法行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是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Ⅳ 近代民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哪些跪求!!!

当前民事立法过程中涉及的指导思想 现在我国民事立法涉及到的指导思想的混乱表现在以下五 个方面:
1、英美法体系与大陆法体系的冲突问题。我国属大陆法 体系,近似于德国,但有我们的特点。一些单行法如证券、金融、 信托、期货等采英美法特别是美国模式。这样,存在一个两大法 系适当融合的问题。比如合同法,合同法属英美法模式,但在 《合同法》草案中却规定了只有大陆法系中才有的分则(有名合 同)。再如信托法,英美法上存在双重所有权制度,在大陆法系 不承认双重所有权,因此制定《信托法》必须解决这一问题。现 采用把受益人的权利定义为撤销权而不是追索权,很好地解决 了这个问题。还有《经纪人法》也存在英美法中的经纪人相当于 大陆法中的什么人的问题,大陆法中存在代理、居间、行纪,现在 没有在理论上解决好就急于立法,必然造成混乱。
2,管理本位还是权利本位的问题。民事立法调整平等主 —体之间的关系,主要部分应是权利——意思自治,当然也存在一 些行政管理成份。《合同法》(草案)将工商行政机关对合同的管 理去掉,适应了世界潮流,将两者结合的比较好。我们制定《土 地法》而不是《土地管理法》就在于强调调整平等关系、保护土地 权利人利益为主。《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法》则偏重于管理。现 在存在一种各部委争相立法,使平等交易关系变成纵向关系控 制下的横向关系是很危险的。比如内贸部《工业产品生产资料 管理条例》。当然,我们不能一概否定行政管理,比如体改委正 在草拟的《国家订货管理条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问题。《民法通则》存在任 意性规范,如所有权的转移自交付时起算,但当事人有约定的除 外。但在民事立法中不见得完全是任意性。现在遇到的一个问 题是“法律没有禁止的是否是合法的”。我认为,主体立法应区 别与行为(合同等)立法,在主体立法中,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 不能设立,比如《公司法》没有规定法人独资公司、无限责任公司 等就不能设立;在行为立法中,一般法律没有规定的,只有当事 人意思表示一致就可以成立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合同法领 域,并不见得越细越好,太细,当事人没有意思自治的空间,完全 变成了国家意思。合同应该既体现个人意思,又体现国家意思。
4.民法和商法的关系问题。权且不谈在理论上的争执,在 法律文体和实践中已出现了民商法的概念。法律出版社有关文 选,已有了商法的划分。应当承认民法和商法存在一定的差别, 关键在立法中怎样体现。现在不必争论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 立,或者是否要制定一部商法通则,而是解决诸如商品、商誉、商 业秘密、账簿、商事代理、连锁店等一些基本问题怎么样规定。 要不要搞一个总则性的商法规则,还是都搞单行立法。如果不 思考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就会出现立法空隙。《民法通则》规范 的主要不是经营性主体,作为经营性主体怎么办?需要通过进 一步的立法来弥补和完善。
5.主体法与行为法的关系问题。单行立法可分为主体立 法和行为立法(并不绝对)。立法中存在一个问题,有的作为主 体立法,有的作为行为立法,但有的既有行为又有主体,怎么样 处理。如合伙,《民法通则》最初相将合伙作为主体单列一章,但 理论准备不足,后来个人合伙并入公民一章中,法人合伙(联营) 放入法人一章中。现在制订的《合伙企业法》也存在主体与行为 的冲突问题。《经纪人法》、《证券法》、《期货法》、《信托法》也存 在这个问题。
参考内容

Ⅵ 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哪些

1、过错责任原则

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构成要件。即行为人的侵权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害,须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过错责任是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别侵权行为外,一般侵权行为均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2、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推定加害人存在过错而应承担侵权责任,加害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主要情形有: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者适用过错推定;

(2)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致人损害,堆放物致人损害,适用过错推定;

(3)林木折断造成他人损害,对林木所有人或管理人适用过错推定;

(4)动物园发生动物致人损害时,对动物园适用过错推定;

(5)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因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致在其学习、生活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教育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除非教育机构能证明其已尽管理职责。

3、无过错责任原则

又称严格责任原则,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受害人能够证明损害是加害人的行为或者物件所致,加害人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不论其是否存在主观上的过错,除非加害人能够证明存在法定抗辩事由。

目前法律规定承担无过错责任的情形主要由:

(1)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2)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行为侵害他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3)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4)产品缺陷致人损害时,生产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5)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害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6)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排污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

(7)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饲养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4、公平责任原则

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对造成的损害事实均没有过错,而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支付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由双方分担损失。

Ⅶ  地矿行政管理法规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地矿行政管理法规立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立法的一般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为规范,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据此,地矿行政管理法规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建立、健全地质矿产社会活动领域中的行为规范,充分发挥法律在国家管理地矿工作中的作用,达到发展矿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和长远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和防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矿行政管理法规立法的基本原则

所谓立法原则,是立法者在立法活动中始终必须遵守的准则。在我国立法活动中所遵循的一般立法原则由宪法确立,基本政治原则包括: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等;基本方法原则包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群众路线原则等。地矿行政管理法规的立法除了必须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有其特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原则、矿产资源国家管理原则、矿业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与保护环境相一致原则等。这些基本原则是制定地矿行政管理法规立法体系的基础,反映了立法体系中各项法规的实质,并构成法律体系的各种规范行为的整体结构。

(一)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原则

我国的宪法和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明确了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这一基本规定构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并决定着这些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意味着除国家以外的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成为矿产资源这一自然客体的所有者。这一基本制度的重要法律特征:一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即拥有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除国务院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能行使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授权有关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在其法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管理矿产资源的职能,并接受国家监督。除此以外的任何国家机关不论其地位如何,都不能拥有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权能;二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自然客体包括已探明、正在利用的和尚未探明、利用的矿产资源;三是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自然客体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是通过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得到实现;四是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收益权通过向矿产资源使用人征收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的方式来体现;五是矿产资源不能成为民事权利流转的客体,如买卖、抵押、出租矿产资源等民事行为,矿产资源的处置权通过国家的规划分配、授予矿产资源使用人勘查、开采的权利来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原则和法律特征,是确立我国地矿法律规范的基础,反映和决定了国家管理的各项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二)矿产资源国家管理原则

矿产资源的国家管理是指由国家机关行使的矿产资源国家专有权管理,以及由作为国家主权要素产生的各种职能的活动。国家通过自己的机关行使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能。这些机关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实施旨在对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发和保护等国家管理行为。这一原则要求在制定地矿法律规范时,要划分各类、各级国家机关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权限范围,以保证国家各类行为科学、正常和有序地运行。在立法方面,要明确划分和确立中央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及其机构的权限,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及其机构的权限,以避免立法错位或越权立法的产生。在行政方面,要明确各级政府及其有关机构的权限,既坚持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和权能,又发挥各级政府和管理机关依法监督管理和保护资源的作用。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矿产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明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行使矿产资源所有权能和主权权能,并通过建立各项法律制度,实施各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矿产资源国家管理原则在法律规范中将得到更完整的体现,将有效地调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矿业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的原则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法律规定探矿权、采矿权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无偿授予申请人的,法律还规定采矿权不得转让、抵押。原有的法律规定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阻碍了矿业经济的发展。所以,1996年国家修改了矿产资源法,明确了矿业权有偿取得和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可以依法转让的原则,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法规,规定实施这一法律制度的管理原则和程序。实施这一原则,既保证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保值和增值,又将促使矿业权人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障投资者和矿业权人的经济利益,达到振兴矿业的目的。

(四)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与保护环境相一致的原则

由于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的国情和矿情,国家在立法时十分强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将其作为指导法规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法律规定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鼓励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

矿产资源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要素。开采矿产资源必然导致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恶化,法律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防止环境污染,节约用地,把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与防治作为采矿权人的重要义务规定下来。如果矿业权人违反了法律规定要承担法律责任。

保护矿业权人的权利,是保障其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权利与义务的重要前提,保护了矿产资源使用权,建立正常的矿业秩序,才能使矿业权人稳定、有效地开采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承担治理环境的义务。贯彻这一立法原则,我国原有的法律力度不够,需要加强立法,如尽快制定地质环境保护、防治的法规,矿山环境保护的法规,还要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Ⅷ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科学发展观为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为法治建设确立了价值目标。
(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资依据和遵循。2、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3、执法必严。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4、违法必究。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
(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特征。第一,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法治国家最直接的标志是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这种权威应当而且必然是牢牢扎根于人们的意识之内,明显体现于人们的行为之中,深刻印证于社会的政治运行之中。第二,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是法治国家存续和发展的基础。立法机关根据社会的需要适时制定良好的法律,为国家提供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对其他国家机关执行和实施法律的活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第三,权力与义务、权利与权力的有机统一。对公民来说,实行“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对于政府来说,实行“凡是法律没有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第四、发达的法律文化。这种发达的法律文化的核心是一系列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的进步的民主法制观念,如人民主权观念、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

Ⅸ 秦朝法律立法的指导思想是

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1)缘法而治:强调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根据封建法律规定治理国家和社会。
(2)法令由一统:强调法律统一,维护君主的最高立法权。
(3)严刑重罚:主张严刑重罚,达到巩固专制统治的目的。
(二)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问答、封诊式、廷行事、云梦秦简。

二、刑事立法

(一)定罪量刑主要原则:
(1)规定刑事责任年龄;
(2)区分故意与过失;
(3)盗窃按赃值定罪;
(4)共同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
(5)累犯加重;
(6)教唆犯加重处罚;
(7)自首减轻处罚;
(8)诬告反坐。
(二)主要刑名:死刑、肉刑、徒刑、笞刑、赀刑、赎刑、耻辱刑。

三、经济立法

(一)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
(二)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
(三)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四、司法制度

(一)中央司法机关:皇帝、廷尉、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
(二)诉讼程序:
(1)起诉;
(2)纠举与自首。
(三)审判制度:秦朝重视审判工作,把讯问被告和庭审案件作了明确区分,凡讯问被告被称为“讯狱”,庭审案件被称为“治狱”。

Ⅹ 民事责任中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理由、标准或根据。归责原则是由社会经济生活条件为基础的法律上用以确定行为人责任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①停止侵害的责任承担,显然发生在对行为人的主观意志状态未及考虑之时。

②加之归责原则中的“责”与民事责任中的“责”相等同,无怪乎有学者会着力于为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侵害知识产权领域中争取一定的适用空间,并就此引发关于侵害知识产权归责原则的争议。

虽然许多学者主张,在侵害知识产权领域,仍然应当坚持一元的过错责任原则或者以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相结合的二元归责原则;

③但仍不乏学者认为,在侵害知识产权领域,应当分别确立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10)法律责任的指导思想扩展阅读:

古代社会奉行加害原则,只要有损害发生,受害人即可要求加害人赔偿,而不考虑后者的主观因素。到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则完全奉行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便无责任。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以后又出现了无过错责任,即在某些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归责事由。

中国学者多数将归责原则分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三种。

前者为一般归责原则,如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后两者是特殊归责原则,是对前者的补充和修正,

如民法通则第106条的第2款同时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责任。”

热点内容
北京通州区国家法官学院 发布:2025-01-22 23:24:10 浏览:810
按照劳动法临聘人员伤亡补助 发布:2025-01-22 22:47:54 浏览:796
法治宣传月讲话 发布:2025-01-22 22:47:52 浏览:336
民法王泽鉴 发布:2025-01-22 22:44:13 浏览:678
违反国家劳动法 发布:2025-01-22 22:37:35 浏览:871
二准则四条例活动过程 发布:2025-01-22 22:24:23 浏览:75
人民法院对查封规定 发布:2025-01-22 22:18:34 浏览:228
有关打麻将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2 21:17:45 浏览:827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2 21:11:19 浏览:371
军训条令条例 发布:2025-01-22 21:03:40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