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
1.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意思是同等的法律效果、作用。
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而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不可以说地方性法规高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这是因为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立法的而地方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所以地方性法规就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具有法律效力,是因为省级政府与中央部委是平级的,所以是同等法律效力。
《立法法》还对各种规范性文件之间出现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规定了效力的裁决程序。
《立法法》第85条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1)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扩展阅读:
一般法与特别法、新法与旧法的效力
在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在新法和旧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我国《立法法》根据法的效力原理和法理的原则,具体规定了一般法和特别法、新法和旧法的效力关系。《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特别规定而不是一般规定,是因为:一般规定是对普遍的、通常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而特别规定是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进行规定,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当它们处于同一位阶时,当然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新的规定而不是旧的规定,是因为:当同一机关就同一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对旧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当然应当适用新法。
2. 国家标准(GB)和地方性法规那个法律效力高
国家标准(GB)的法律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国家标准是全国性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地方性法规适用于各地方,仅在本地区有效。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2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GB)的法律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2)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扩展阅读
中国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有国家标准20906项(不包括工程建设标准)。中国的国家标准主要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发布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3.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区别
你好,以下回答来希望能自够帮助到你。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举例:效力,比如法律规定你必须纳税,你不纳税就处罚你。
效益,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给未成年人法律效益。
4.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区别
(1)时间效力不同: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
(2)层面不同:从宏观层面看,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内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会各项收益与成本之比,具体包括法律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法律的内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运转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具体包括立法效益、执法效益、司法效益、诉讼效益、守法效益等。
(4)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扩展阅读
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5. 法律和法规具有同等效力吗
“法律”和“法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各有不同,不可混淆。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属立法法》第七条等规定,“法律”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由国家主席签署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就叫做“法律”,“法律”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法规”的法律效力相对低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性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章和第四章等规定,共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制定,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或者较大的市(省会、首府)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法规”一般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称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等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6. 法律实效和法律效力的区别
一切公证行为都产生证据上的效力。①任何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版文书、事实经过公证权证明,国家证明它的真实性、合法性,即产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中,如果在收集、调查证据时涉及某项文书,而这项文书业经公证证明,即应确认其效力,可以直接采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②依照法律必须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则公证证明就成为这些法律行为生效的必要条件。法律对于不同的法律行为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包括口头、书面及公证证明,取决于该法律行为所产生(或变更、消灭)的法律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它对于第三者的作用。虽未为法律规定而当事人自行协议公证证明作为双方法律行为必要的形式条件之一的,这一法律行为也必须公证证明方能成立。③债权文书,如债权人和债务人对权利义务关系没有争议、并经公证证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当债务人拒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作出裁判。
7. 法律效律和法律效力有什么不同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法律效应,即是否产生法律效力
8.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区别是什么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回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答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2、法律效益是指通过立法、执法、诉讼、守法过程中对法律权利资源的最优配置,除去各种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法律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
3、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8)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扩展阅读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9. 法律效律和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内文件的效力,容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法律的效率是以立法效率为基础,其次就是司法效率,司法效率是在立法贯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效率,立法效率可以说是一种帕累托效率,这个效率主要是从立法的角度上,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过程中,达到正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司法效率是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以较少的投入产出更多的收益。
10. 法律效率与法律效力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法律效益是指通过立法、执法、诉讼、守法过程中对法律权利资源的回最优配置,除去各种答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法律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用公式表示为:法律效益=法律收益-法律成本。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
2、时间效力不同: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
3、层面不同:
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内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具体包括法律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法律的内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运转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具体包括立法效益、执法效益、司法效益、诉讼效益、守法效益等。
法律效力主要有时间效力(涉及法律的溯及力问题)、空间效力(法律生效的地域)、对人的效力(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属地为主结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