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复印件法律责任
① 盗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在法律上要承担什么责任
1:盗用他人的身份证件在刑法上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
2:第二百八十条之一【使版用虚假权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盗用他人的身份证件在民法上可能会造成侵权,比如造成损失,需要赔偿被盗用者的损失。
4:构成行政违法
5:《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② 身份证复印件具有法律效应吗
原则上来说,身份证复印件是无效的
因为目前办理任何需要出示身份证的事务,均需要出示原件,复印件只有留存、存档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单纯凭借身份证复印件很难办理对公民人身和财产有重大影响的业务,仅仅是复印件丢失一般不会构成损害;同时公民在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或复印件时,各相关证件使用部门负有审核原件,核对人、证一致性的义务,确认无误后方可为持证人办理相关业务。
如果居民身份证或复印件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者无须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
③ 他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管理不当应付法律责任吗
谁管理不当?故意泄露他身份信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本人丢失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当然不会承担法律责任,但有时会有麻烦。
④ 身份证复印件有法律效应吗
法律效应是没有,但是你泄露自己身份资料也不是什么好事,外面利用或者盗取他人身份资料做违法的事的不计期数。甚至还会用你身份资料盗取你自己的银行存款或者网络虚拟资金。
总之,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资料,别泄露出去。
⑤ 身份证复印件被人办理信用卡需要付法律责任吗
你需要证明你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盗用的,否则你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可以与银行联系,要求核对银行信用卡申请材料上的指纹和笔迹,或者要求银行出示当时的监控录像等。)
当你发现身份证复印件被他人拿去办理信用卡,你就应该及时报案,并与银行及时沟通冻结该信用卡。
⑥ 身份证复印件被他人盗用怎么办会有什么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抄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七条 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⑦ 身份证复印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身份证复印件不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条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
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本。
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7)身份证复印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三条 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有权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
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
(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
(二)兵役登记;
(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
(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依照本法规定未取得居民身份证的公民,从事前款规定的有关活动,可以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证明方式证明身份。
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
(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
(四)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五)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绝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分别不同情形,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