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听证笔录法律效力

听证笔录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0-12-17 10:17:23

① 我国对出台政策的听证存在哪些问题。

1.适用范围过窄,且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2.听内证代表的选任缺乏科学、合容理的标准;
3.行政听证相对人信息不对称;
4.听证主持人产生和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合理;
5.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缺失。

望采纳我的回答。

② 到底有没有再审听证的具体规定包括听证程序规定

法律上没有再审听证的具体规定,包括听证程序规定。法院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庭审的程序进行再审审查的。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最高法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审查申请再审案件,采取以下方式:

(一)审查当事人提交的再审申请书、书面意见等材料;

(二)审阅原审卷宗;

(三)询问当事人;

(四)组织当事人听证。

第十八条人民法院对以下列事由申请再审的案件,可以组织当事人进行听证: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第十九条合议庭决定听证的案件,应在听证5日前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条听证由审判长主持,围绕申请再审事由是否成立进行。

第二十一条申请再审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询问、听证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出的,裁定按撤回再审申请处理。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不参加询问、听证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出的,视为放弃在询问、听证过程中陈述意见的权利。

(2)听证笔录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一、 听证结束后,合议庭经评议对再审申请可作出下列处理:

(1)原裁判正确,再审申请理由不成立的,应予驳回;

(2)原裁判正确或无重大差错,当事人在听证活动中自行和解的,应制作和解笔录,由申请人撤回再审申请

(3)原裁判可能有错误,应当依法予以纠正的,合议庭应向分管院长汇报案情及拟处理意见,由分管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对原审案件中止执行及提起再审;

(4)原裁判确有错误的,在听证过程中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为保护当事人民事权利的意思自治,应及时提请审判委员会批准,进入再审程序予以处理。

二、申请再审的限制:

(1)申请再审人就同一民事案件向同一人民法院一般只能申请再审一次;

(2)对经两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复查均驳回的民事案件,申请再审人再次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对经作出生效裁判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民事案件,申请再审人再次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对最高人民法院再审裁判或者复查驳回的民事案件,申请再审人仍不服提出再审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申诉与申请再审程序的规定:

(1)审查刑事、民事、民商事、知产、行政案件的申诉和再审申请,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刑事申诉的暂行规定》、《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申诉的暂行规定》,以及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处理。

(2)对于当事人就本院一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的,由本院审查处理。处理后当事人仍不服的,属于民事、民商事、知产案件,可以向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属于刑事的再申诉,由本院再次进行审查,对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可能确有错误的,决定进行再审。

(3)对于当事人就本院的二审终审的民事、民商事、知产案件申请再审的,由本院审查处理;属行政申请再审案件,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属刑事申诉案件一般由本院直接审理处理,必要时也可以交由一审的基层人民法院复查后,提出处理意见,报本院审定。

(4)当事人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再审的,申请人应依法交纳诉讼费。

③ 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有哪些

一、教育行政机关概述
(一)教育行政机关的涵义:
教育行政机关是依宪法、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教育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教育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教育行政机关具有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特征:
1.具有高度的政治性。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具有执行性。
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其活动、内容与目的必须依据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严格执行,接受其监督并向其负责。有些教育行政机关也可依法制定教育行政法律规范,为教育行政管理活动设立行为准则、但其前提不得违背权力机关的意志.不能违反宪法和法律。
3.具有相对独立性。
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对外进行行政管理并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了确保教育行政机关高效地完成管理国家教育事务的任务,教育行政机关必须保证自身拥有组织系统上的独立性及依法行使职权的独立性。
4.具有专业性和服务性。
现代行政的特点,要求行政机关、面对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施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而具备其专门性、技术性能力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必备条件。我国加入世贸织织后,在这方面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5.具有适应性。
教育行政机关的任务是管理国家的教育事务。面对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我国入世后对教育的承诺,必须采取随机应变、机敏适宜的措施,要针对WTO带来的巨大变化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自觉适应这一变化,如要加强宏观方面的调控和管理,强化服务,引导、平衡协凋的职能等等。
(二)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
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是教育行政机关在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中权利利义务的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
1.以管理者的身份同相对人发生行政法律关系。如《教育法》第80条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颁发学位、学历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该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颁发证书的资格。
2.以平等身份同相对人发主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关系不是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而是具有明显教育特征的民事关系。如基于教育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教育行政机关无论以何种身份参加教育法律关系,都是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独立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体体现在:(1)教育行政机关是同级人民政府组成部分,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其行政权利不得违反教育法律和同级人民政府决定、指示、命令,否则,该行为无效,将被撤消。同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关非经授权不得代行本级人民政府的权力。(2)教育行政机关在遵守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利可能,有权独立行使主管事项的决定权,不必请示人民政府。(3)教育行政机关专门行使教育行政权,不受其他机关的非法干涉。(4)各级教育行政机关都是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教育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虽然有执法监督、业务指导关系,但下级教育行政机关也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教育行政事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机关作为一种公务主体,使上下级教育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一种公务关系。这就是说:一是上下级教育行政机关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他们都是独立的行政法人;二是上下级教育行政机关之间存在执法监督关系,即上级教育行政机关通过行政复议等途径可以撒消下级教育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决定,达到监督的目的:三是上级教育行政机关在公务职责范围内可以对下级教育行政机关进行指导,主要是指导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利国家的教育法,同时也对专门业务进行指导。
把握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是很重要的。在现实工作中,有的教育行政机关认为自身不是执法机关,因而疏于履行教育行政执法职责:有的教育行政机关在未很好的履行教育行政机关的同时,又在法定权限为下级教育行政机关乃至政府设定义务;出现该管的事没有管,无权管的事义越权去管的现象,这是应该克服与避免的。
二、教育行政行为
(一)教育行政行为的涵义
对教育行政行为的这一概念,有几种不问的表达观点,一种教育认为行政行为是指教育行政主体实施的所有行为。既包括教育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包括教育行政相对方的行为,还包括行政诉讼中的行为等。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行政行为是指教育行政机关所作的一切行为,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行政行为是指教育行政机关进行教育行政管理活动行为的总称,排除了教育行政机关非行政方面的行为。第四种观点,认为教育行政行为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作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第五种观点,认为教育行政行为是指教育行政机关针对特定人或事件所采取的具体行政措施的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本书是从教育行政机关的角度,对其凡是具有法律后果的教育行政管理行为,都属于教育行政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1.教育行政行为从属于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行政机关是我国的教育执法机关,任何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的依据,必须受法律规范的约束。它与立法行为不同,立法行为是创制法律规范,虽然有的教育行政机关也可以进行行政立法,但它是为执行法律规范而制定的,是从属性的立法行为。
2.教育行政行为的裁量性。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但这并非是指法律为行政行为设定每一细节,也不意味着行政机关只能机械行事。事实上法律无论如何严密,都不可能规定到每一行政行为的每个细节。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制定即不能随意修改,而现代国家社会经济急剧发展变化,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法律如果没有给行政机关一个自成重大损失。当然,行政行为的自由裁量性与从属法律性并非对立,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自由裁量也是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的自由裁量,而并非无限制,从属法律也不是僵化的执行法律,而是充分运用其主观能动性,领会并把握相应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积极、灵活的执行法律。
3.教育行政行为的单方性。
教育行政机关在其法定授权范围内,可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教育行政行为。而无需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相对方的同意。教育行政行为的单方性不仅表现在教育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行政行为,如教育行政机关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的,有权予以撒消,有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等等,也体现在教育行政机关应教育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而实施的行为,如颁发办学许可证等。虽然这些行为是依相对方提出申请而作出,但相对方的申请是否准许,都由教育行政机关依法自行决定,而无需与相对方协商或讨价还价。
4.教育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性。
效力先定是指教育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推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末被宣布无效之前,对教育行政机关本身和相对方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拘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有义务遵守和服从。这种效力先定性源于行政行为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它需要这种特权来保障其公共秩序利益的实观。
5.教育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性。
教育行政机关是以国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行的,当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在执行时遇到妨碍,可以采用——切行政权力和手段,或依法借助其他国家机关的强制手段,保证其行政行为的畅通,保障其教育行政行为的实现。
(二)教育行政行为的分类
教育行政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下面就几种主要分类作一介绍:
1.内部教育行政行为与外部教育行政行为。按适用与效力范围为标准,可分为内部教育行政行为与外部教育行政行为。
2.抽象教育行政行为与具体教育行政行为。按其教育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教育行政行为与具体教育行政行为。
3.依职权的教育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教育行政行为。按教育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4.羁束教育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教育行政行为。按以受法律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分为羁束教育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教育行政行为。
(三)教育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教育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而教育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是以教育行政行为的有效成立为前提。教育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
1、必须是享有教育行政职权或只有一定教育行政职责的教育行政机关。
2、教育行为本身是行使教育行政职权或职责的行为。
3、教育行政决定送达给相对人。
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什,是教育行政行为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或是应当符合的条件。教育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是不同的,有些教育行政行为虽己成立,但却是违法的。
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
1.教育行政机关具有相应的教育行政职权。“越权”无效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
2.教育行政行为内容合法、适当。
3.教育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四)教育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教育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教育行政行为自始至终不发生法律效力,对相对方没有拘束力。导致教育行政行为无效的原因,包括教育行政行为内容违法、教育行政机关不明确、不盖印章,使行政相对方在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无法对之中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等。
教育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教育行政行为,因违法或不当,由有权机关予以撤销。教育行政行为的撤销不同于教育行政行为的无效,无效的教育行政行为自始至终无效,而被撤销的教育行政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教育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具有法律情形而依法定程序宣布废止,使其失去法律效力。教育行政行为自废止之日起失去效力。
三、教育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
(一)教育行政许可
1.教育行政许可的概念
教育行政许可是教育行政机关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教育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教育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1)教育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对方的申请,教育行政机关不能主动予以许可。例如,申请筹建民办学校,就应具备相应的教育法律、法规、现规规定的条件,并向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办报告。
(2)教育行政许可是一种采用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的要式行政行为。由于教育行政许可是赋予相对方一定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如举办学校,就享有了招生权等相应的权利,这是除学校这一组织外,其他个人、组织所不能进行实施的行为,那么颁发的办学许可证这一行为必须具有特定的形式要件,主要表现在办学许可证。
2.教育行政许可的程序
教育行政许可的程序是教育行政机关实施教育行政许可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是行政许可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受理申请、审查(核实)、颁发许可证三个步骤。
(1)受理申请。申请是教育行政机关实施教育行政许可的前提程序。申请人向教育机关申请行政许可,除提交申请书以外,还要同时提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文件材料。如申请人申请设立民办学校,欲取得学校办学许可证,根据我国有关民办教育的法规、规定,除提交中办报告外,还需提交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文件、资产来源、资金数额等证明文件,学校有关章程、收费标准、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等等o
(2)审查。教育行政机关在收到相对方的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期限内对申请人的申请及所附材料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具备取得相应行政许可证明的法定条件。
(3)作出是否颁发有关证照的决定。教育行政机关经过对行政许可中请人的申请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后,若确认其符合法定条件,即应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向申请人颁发有关证照的决定。若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法定条件,则应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申请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若教育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届满时尚未予以明确答复的,申请人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4)吊销程序。教育行政机关对于以欺骗、违法手段取得的许可证或超越许可范围活动及违法行为,一经查处应及时吊销其许可证,并责令其中止一切正在进行的许可事项。
(5)暂扣程序。对于违反许可规定,有轻微违法行为或者紧急情况的,教育行政机关可暂时扣押许可证件,责令其改正;超过限定期限不改正的,吊销许可证。
(6)救济程序。教育行政机关吊销、暂扣、变更、修改或收回许可证前,应给予许可证持有人书面通知,说明采取措施的理由。对于教育行政机关实施的核发、拒绝发放、暂扣、修改、变更许可证等行为,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或直接起诉。 .
(二)教育行政确认
1、教育行政确认的概念
教育行政确认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鉴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教育行政确认与教育行政许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联系主要表现在:确认与许可是同一教育行政行为的两个步骤,一般是确认在前,许可在后,例如,对学校办学许可证的颁发,首先该申请校应达到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包括校舍面积、图书、师资、设备等,当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其符合办学条例,办学中请人才可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学许可证,凭办学许可证才能从事招生的教育教学活动。
但教育行政确认与教育行政许可也存在区别,主要表现在:内容不同,行政许可是使相对方获得进行某种行为的权利,如学校办学权利的获得,教师获得教师证,具备从事教学资格等,均是指作为性的行为.而行政确认是指确认相对方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关系和法律事实等。
2、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
根据法律规范和行政活动的实际情况,行政确认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确定。即对个人、组织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的确定,如在颁发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许可证中确定办学权。
(2)证明。即教育行政机关向其它人明确肯定被证明对象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或某种情况。如各种学历、学位证明。
(3)登记。即教育行政机关应申请人中请,在政府有关登记薄册中记载相对方的某种情况或事实。井依法予以正式确认的行为.例如,学籍登记、社团登记等。
(4)鉴证。即对某种法律关系的合法性予以审查后,确认或证明其效力的行为。如教育行政机关对有关留学合同的鉴证。
(5)行政鉴定。即行政机关对特定的法律事实或客体的性质、状态、质量等进行的客观评价。如某种科研成果的鉴定、审计鉴定等。
四、教育行政处罚
(一)教育行政处罚的概念
教育行政处罚是指,教育行政机关或其它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有关教育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教育行政处罚具备以下特征:
1.教育行政处罚的主体是教育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行政主体。在这里虽然教育行政处罚权主要属于教育行政机关,但如果经由法律授权或教育行政机关委托,教育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亦可由被授权、被委托的组织行使。受委托组织应以委托教育行政部门的名义作出处罚决定,委托教育行政对受委托组织实施处罚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其处罚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实施实施处罚,应当与受委托组织签订《教育行政处罚委托书》,并依法规定双方实施处罚的权利与义务。
2.教育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只有相对方实施了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处罚的行为才能处罚,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不能处罚。
3.教育行政处罚的性质是一种以惩戒违法为目的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它具体表现在对违法相对方权益的限制、剥夺,或让其履行新的义务。它不同于刑事制裁、民事制裁。
(二)教育行政处罚的原则
教育行政处罚的原则是指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根据《行政处罚法》和(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教育行政处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15条规定:“行政处罚由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即不具有法定职权的行政机关,是不能实施特定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2.公正、公开原则
公正、公开原则,要求作出的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1) 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2) 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辨,教育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拒绝听取的,教育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3) 教育行政。机关在作出停办学校或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前,应告知当事人,当事人对违法事实的认定与行政机关有重大分歧,当事人要求听证或者教育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4) 教育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除简易程序外),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包括受罚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事实和证据,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等,并应标明行政处罚机关,加盖其印章。
(5)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宣布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依法送达。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处罚所追求的不仅是“惩”已然违法行为,还要“戒”未然违法行为。要通过对相对人的行政处罚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使他们认识到行政处罚是维护包括他们在内的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手段,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从而培养起自觉守法的意识。
(三)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很多,不同部门的行政法根据其调整法律关系的特殊性,运用不同种类的行政处罚。
教育行政处罚既有与其他行政法设立的行政处罚相同的处罚形式,也有其他行政法未设立的行政处罚形式。还有一些处罚是教育行政机关无权实施的,如人身自由罚,即行政拘留、劳动教养等。归纳起来,教育行政处罚共有以下几种:
1.行为罚
行为罚是限制和剥夺违法相对方某种行为能力或资格的处罚措施,有时也称能力罚。在教育法中,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责令停止招生。
(2)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这是禁止相对方从事办学权的处罚。
(3)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
(4)撤销教师资格。
(5)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
(6)吊销办学许可证。
2.财产罚
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教育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教育行政机关备案.
(四)教育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义称普通程序,是教育行政处罚中的—个基本程序,它具有内容最完善、适用最广泛的特点。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立案。教育行政部门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应当给予教育行政处罚的,应当填写立案报告表,在经本机关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后即完成法律上立案程序。
2.调查取证。立案后,教育行政部门应教育行政部门应客观、全面、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检查。
3.听取申辩与听证教育行政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向当事人发出《教育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利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和其他权利。
当事人在受到《教育行政处罚告知书》后七日内,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以书面方式提出陈述、中辩意见以及相应的事实、理山或证据,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纳。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的中辨而加重处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教育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听证程厅可以认为是一般程序中的特别程序,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教育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为:
A、听证提出。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教育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这是听证的必要程序。
B、听证通知。组织听证的教育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开始的7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以便当事人作充分准备在听证会上中辨o
C、举行听证会。正式听证会由教育行政机关指定非本案调查取证和与本案无利害关系的人员主持,要求听证的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也可以委托1—2名代理人出席或与代理人同时山席,除涉及隐私、商业秘密、国家秘密外,听证会一律公开举行。听证会首先山主持人宣布开始,然后由调查人员宣读指控书、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处罚建议:之后由被指控人中辨和质证:最后由上持人宣告听证结束,被指控人作最后陈述o
D、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结束后,应制作听证笔录

④ 申请人没有签字的听证笔录上能不能作为行政许可决定的依据

《行政许可法》抄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与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盖章。”申请人及其他听证参加人在听证笔录上签字是听证笔录作为行政许可决定依据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形式要件就很难证明该笔录的真实性,因此听证笔录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当然不能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

⑤ 求救,关于工商所的询问通知书,这个询问通知书有什么法律效力的没不理他会不会有不良后果

工商部门出具《询问通知书》的法律依据是1987年9月日实施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询问投机倒把行为人、嫌疑人和证人。询问时可以通知被询问人到指定地点进行”。

但2008年1月23日这部古董法规已经被国务院发布的第516号令废止,取而替之的是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其中第二十四条指出办案人员可以询问当事人及证明人。

但请注意,这里工商执法人员已经不可以再使用《询问通知书》这种强制手段的形式进行询问取证。实际上已经中止工商部门以滥发《询问通知书》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

(5)听证笔录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八条“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没有法定依据而为当事人设定了“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接受询问”的义务,就是对当事人行动自由权利的侵犯。所取得的证据当然无效。

《证据规定》第五十六条:“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五)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由于没有法定依据而使用了带有行政强制命令性质的《询问通知》所取得的询问笔录,也将会被法院归于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应被质疑。

⑥ 我国应当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听证制度

(一)要渐进式推进和扩大听证的范围
1、增加价格法规定以外的听证事项 根据价格法规定,除在确定或调整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 品价格等三类必须进行听证外,还可以将听证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有形的商品、有偿服务的 政府定价和政府的指导价上,这样来弥补《价格法》中存在的缺陷,以进一步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趋 势。
2、应当将重大市政建设项目引入市民听证范围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每年都有一批重大市政项目建设上马,这些项目的资金来源,都来自于纳税人上缴的税 收,而且这些项目对每个市民都攸息相关。因此,建立重大市政项目市民听证制度,能够让市民直接参与重大项目 的建设,并接受市民的监督。听取纳税人的意见,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又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让重大市 政项目成为阳光工程,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3、应该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列入听证范围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作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应当举行听证,为当事人提供一个有 效的陈述事实、申辩理由的机会。这样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能有效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公平执法。 同时,提高执法机关的民主意识,依程序执法的水平。
(二)要完善听证制度的程序规定
1、健全听证代表选择机制 健全听证代表选择机制,是保障所有利益群体都能在听证活动中取得平等的代表权的基础,也是保证听证代表 能独立自主地表达其代表的利益群体诉求的关键。
2、建立听证主持人选拔制度 在听证中,要有相对独立并具有较高素质的听证主持人,就要建立健全一套选拔、任职、管理、培训等制度。 听证主持人可以通过统一考试取得资格证书。专门从事听证主持职业,专兼职并存,与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保持独立 性,公正行使听证主持权力,不能偏袒任何行业、任何利益集团。
3、规范听证程序的基本内容为保障听证质量,应规范听证程序,从开始到结束都要有严密有序的过程,并具可操作性,确保听证代表充分 表达意见的机会。
(三)营建“阳光听证”的环境
1、合理配置信息披露的权利义务 在听证之前,通过合理配置听证组织过程中各方主体的信息披露权利和义务,加重申请人、经营者及其主管部 门的义务,赋予听证代表尤其是消费者代表更多的权利,以扭转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2、创新多种形式的听证方法 目前,听证形式主要分为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正式听证程序主要是要求行政机关以听证笔录作为决策的依 据,属拘束性听证,而且正式听证程序时间长、耗费大、效率低。
(四)切实提高听证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1、建立健全听证结果的处理机制 正式听证会结束以后,要认真对待听证的意见,根据听证事项的性质,分类型整理、归类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的大多数人认同一致的意见,而且对决策起关键作用,应当直接吸收;有的虽然是少 数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但对决策正确与否也有一定的决策价值,可以有选择地吸收;在决策听证中,大家分歧比 较大,各抒己见,应当记录在案,汇总后报有决策权的行政主管机关研究论证,并向听证代表反馈研究结果,如不采纳的应向其说明理由、作出解释,切忌听证会结束后把听证笔录束之高阁,不予理睬。
2、明确提高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听证笔录记载的内容代表和反映着相关社会群体的利益态度,如在制度设计中明确正式听证笔录对最终定价行为的法律拘束力,要求决策部门进行最终决策时必须尊重听证笔录记载的听 证会代表的意见,在多数听证代表不同意决定方案或对其分歧较大时,必须协调申请人调整方案,必要时再由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组织听证。
3、加强听证程序的监督,目前,我国推行和引入听证制度还处于初创阶段,特别是价格听证已经举行多次,但由于宣传教育不够,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对此都还没有形成充分的共识,所以在举行听证当中,缺少实际的经验,难免会出现与听证制度 不符的行为。因此,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听证监督机制,通过人大、社会组织、公众舆论来监督和制约。

⑦ 听证会的笔录具不具有法律效力

我想你此处法律效力的意思,是对法律关系的主体均能产生约束力并可以受到司法内救济之意容。
根据我国目前部门法的规定(如《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处罚法》《法律法规备案条例》)等来看,听证会只是一种依职权或相对人申请发起的,必经的或可选择的程序,至于听证会笔录的效力,目前并无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组织听证会的主办方应在充分吸收听证会上的相关意见后,再作出决策或决定,但我个人认为,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来源于法律的明确授权,既然法律目前并没有赋予听证会笔录明确的效力,现实中听证会的落实情况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目前我国听证会的笔录只具有参考作用,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效力。

⑧ 行政处罚是什么

一、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专规尚未构属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是指行政处罚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具体惩戒制裁手段。
三、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的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人身罚 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2、行为罚 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它是仅次于人身罚的一种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
3、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它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处罚。
4、申诫罚 申诫罚又称精神罚、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谴责和警戒。它是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的处罚方式。

⑨ 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中有哪些十分相似的条文例如第一条这样的

《行政处罚法》与《行政许可法》听证规定之比较
听证制度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前,给予当事人就重要事实表达意见的机会,通过公开、公正、民主的方式达到行政目的的程序制度。《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将听证制度引入行政决定的制作过程,新颁布的《行政许可法》也规定了听证制度。笔者试就两法听证制度中的一些规定作一比较。
1.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该法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对当事人利益有较大影响的处罚案件,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较窄。
而《行政许可法》听证制度扩大了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两种情形:
第一,第四十六条“法律法规规定实施行政许可的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这是一种对行政机关依据职权进行听证的规定。凡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听证程序,行政许可属于其规定情形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都应当举行听证。另外,如果行政机关认为行政许可事项对公共利益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行政机关就应当将有关的事项予以公告,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行政机关经过听证后,认为准予许可不会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反之,则应拒绝颁发许可。
第二,第四十七条“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是一种对行政机关依据申请进行听证的规定。行政许可涉及申请人及申请人以外的、同行政许可的实施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个人和组织之间有重大利益关系的,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2.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
《行政处罚法》中有关听证的规定有:“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这里对听证笔录在行政决定中的作用未作出明确的规定,经过听证程序,行政机关最终并非只依据听证笔录作出决定。通过听证程序制作决定的依据除了听证笔录中记录的事实、依据和有关材料外,还包括听证活动之外的材料。由此看来,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而非惟一依据。
《行政许可法》就听证笔录对行政许可决定的约束力则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法中有关听证的规定在第四十八条:“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即:经过听证程序的行政许可,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惟一依据,行政机关只能根据听证笔录中认定的事实,作出准予行政许可或拒绝行政许可的决定。
3.听证程序的质证要求
听证会的主要内容是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进行质证。质证如何进行?是不是所有与行政机关所认定事实相关的证据都应当在听证中出示呢?笔者认为,根据《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两法对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规定的不同,质证要求也应有所区别。既然《行政处罚法》听证制度规定听证笔录非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的惟一依据,因而听证会上只需将与认定事实部分相关的证据质证确认即可,并非所有的证据都要有质证要求。而《行政许可法》听证制度规定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的惟一依据,这就要求参加听证会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申请人和其他人员均应在听证会上出示所有相关的证据,并且所有证据都应有质证要求,被质证确认后记录在听证笔录上,作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依据。
4.听证程序的法定期限
《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同时又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但该法对行政机关收到听证申请后举行听证的法定期限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而《行政许可法》则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须在法定期限内举行听证,即行政机关自收到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举行听证的申请书之日起二十日内,必须举行听证。

⑩ 法律执行中听证会的问题!

1.“在此种情况下,被执行人有权请求开听证会吗?为什么? ”:有权。这是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根据《民诉法》第204条的规定,法院执行是应当对案外人的执行异议进行审查,此后各地高级法院规定了执行中是异议审查听证制度。

2.“被执行人辩称,当时去办理工商登记时的股东签字,并非他本人签字,他称对于工商登记他并不知晓,故他不想承担任何责任,这种说法成立吗?为什么?”:是否成立,要看他能否提供确实的证据证明办理股东登记手续时他确实不知情。如果他提供的证据能证明他不知情、而是其他人背着他胡乱登记的:他就可以不负赔偿责任。如果他证明不了:他还是应赔偿。

3.“听证会上常用答辩词及套路?如对方的观点正确如何反驳?错误如何反驳?不对不错如何反驳?需要自己考虑后才能做出决定的话应如何说? ”:
(1)听证会上只要是让要求他拿出他不是股东、当初的登记不合法、他不知情的证据,然后由主持听证的法官确认证据是否充分,无所谓辩词,套路倒是固定的:举证、质证、确认。
(2)如对方的观点正确:你不反驳什么?而且不是对方观点(对方观点已经确定了:他不是股东、不负赔偿责任)。主要是对方的证据是否真实、充分,你主要看对方的证据,同时提出你们反驳他不是股东观点的证据。

4.“听证会的法律地位如何?做出的决定?有法律效力吗? ”:听证会是由法院组织的,作出的决定当然有法律效力:直接决定对被执行人的强制执行是否继续进行。
如果听证会认为他说的“他不股东、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的观点没有足够证据支持、不予确认的:就继续执行他的财产。如果听证会认为他们证据充分、他异议有理的:当然会停止对他的财产的执行,你们需要寻找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了。

5.“若听证会做出对我们不利的决定,还有补救措施吗?如何进一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一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追究登记他为股东的工商局的责任,请求行政赔偿(但这条路很难,再提起一场诉讼时间很长不说,赔偿请求能否不能得到支持、即使支持国家赔偿的数额也不会多)。
二是请求执行法人代表和他儿子的财产,如果他们转移了财产:可以找到他们转移财产的证据后请求撤销转移。

补充:
1、执行按规定是应当执行公司法人的财产、不应执行股东的财产,但在股东有出资不实或是、抽逃出资有情况下,就可以执行股东在出资不实或是抽逃出资范围内的个人财产的,这一点想与楼上钱状师朋友探讨?

2、虽然他们是“相互串通、逃避法律制裁”,但如果你拿不出证据证明“其实,陈某就是公司的股东”这一点,真的没有办法,法庭上是只认证据的。

3、如果反驳?反驳只能靠找到证据证明陈某知情、股东登记是真实的符合规定的,没有证据,反驳也不会被支持。

4、看看登记时另两人(法人和其儿子)的名字是否也是同一人代签的吧,如果是:三个都是同一人代签的,又有陈某的身份证上,应是登记真实。或者找到陈某曾以股东身份参加公司会议的记录、或是其他知情人的证明吧。

热点内容
司法娇心得 发布:2024-09-20 19:59:46 浏览:402
价值取向道德 发布:2024-09-20 19:53:32 浏览:903
寺庙更換法人法规 发布:2024-09-20 18:51:31 浏览:841
四所法学院 发布:2024-09-20 18:37:34 浏览:927
民政局的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09-20 18:32:40 浏览:322
家司法解释 发布:2024-09-20 17:37:18 浏览:281
支付宝转账法院 发布:2024-09-20 16:23:57 浏览:578
社会工作中级法规试题 发布:2024-09-20 08:01:39 浏览:13
每个月休息八天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09-20 08:01:05 浏览:69
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发布:2024-09-20 07:35:27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