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普及网络
① 谁知道有哪些好的法律行业的门户网站、自媒体或垂直社区
最近有个特别好的法律APP,能满足大家关于法律需求,遇到裁员等劳动仲裁纠纷、婚姻家庭、房产、债权债务等特别适合下载学习法律知识、发布法律求助、找专业律师。那就是---趣法律。
趣法律是中国专业的法律社区及法律服务平台,由前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离职创立,趣法律的愿景是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通过趣法律APP,如果您是用户:1.使用趣普法社区,您可以学到和生活、工作、人群相关的各类趣味、实用的法律常识,包括律师、法务、公检法系统从业人员、高校法律师生及其他法律机构人员在内的法律专业群体聚集到趣法律社区,为您提供各类专业有趣的法律知识普及。2.投诉曝光功能,可以为您曝光投诉生活、工作中的各类侵权主体和事实,由律师给您提供专业建议维权,通过转发投诉曝光信息,邀请您身边的朋友助力,让消费侵权等行为无处可藏,也让更多的人不再上当受骗。3.法律求助功能,让您随时随地发布各类法律咨询、文书求助,案件委托求助,无论免费或付费,均有各类法律人士为您专业解答。4.通过找法师功能,让您打破信息壁垒,第一时间找到您想寻找的各城市专业强、口碑好、性价比高的法律从业人员,价格、信息透明,不再担心被骗。5.平台法律顾问功能,价格优惠、信息透明、服务周到,无论中小企业还是个人用户,一旦购买,将有专属法律顾问为您提供专业、便捷、省心的法律服务,发生诉讼纠纷,平台将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法律从业人员,省钱、省心!如果您是法律专业人员:注册成为趣法律法师,在趣法律普法或为用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既能实践法律公益,又能获得用户支付的相应报酬,拓展客户、增加收入,趣法律是您的可靠选择!更多功能了解请下载趣法律APP或登录趣法律官方网站:http://www.chieflaw.cn
苹果公测地址:https://testflight.apple.com/join/AUpl73c1
公测步骤:
1 App Store搜索TestFlight 点击下载
2 点击链接 链接内开始测试 进行下载。
安卓公测地址:
http://law-bucket.oss-cn-beijing.aliyuncs.com/uploads/20220121/.apk
安卓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打开,由于产品正在公测,相关应用商店会提示风险,请放心下载!
② 网络法律知识
法律分析:目前来说,我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犯罪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却并不能完全禁止网络犯罪,例如网络诈骗、网络出售违禁药品等非法行为仍然屡见不鲜。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加大工作力度,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更要加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犯罪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③ 网络法律法规有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有:
1、《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3、《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4、《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八十七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九条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④ 网络法律知识
这个不算违法,除非能认定为传销,但照你的陈述还是和传销不一样。发红包的行为只会被认定为赠与,就好像你给五块十块钱乞丐,然后突然发现这个乞丐的残疾是装的,乞丐也不构成诈骗,而且数额也小。
⑤ 运用网络购物法律知识谈谈如何正确处理网络购物中的法律纠纷
1、警惕网上的违法交易行为。2、网购前多关注“黑名单”。3、谨防低价陷阱。4、识别卖家资质。5、购买网络游戏、数码产品需谨慎。6、交易支付选择第三方担保支付或货到付。7、学习、掌握基本的安全网购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⑥ 如何参加百万网民学法律网络法律知识竞赛
参加竞赛来的具体方式为 :
1,登录普源法网,进入竞赛网页,通过集体报名参赛通道录入个人相关资料后,在线答题并提交答案,系统将自动给出分数并进行排名。,
2,此外,参赛人员可多次参赛,排名以其最好成绩为准。
举办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普及法律知识,号召网民学法,知法。
⑦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互联网的法律知识,例如:转载,,等等...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
国家版权局 信息产业部
2005年4月30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政保护,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根据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指令,通过互联网自动提供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内容的上载、存储、链接或搜索等功能,且对存储或传输的内容不进行任何编辑、修改或选择的行为。
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直接提供互联网内容的行为,适用著作权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内容提供者”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布相关内容的上网用户。
第三条 各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实施行政保护。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法配合相关工作。
第四条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由侵权行为实施地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管辖。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提供本办法第二条所列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的服务器等设备所在地。
第五条 著作权人发现互联网传播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或者其委托的其他机构(以下统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出通知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并保留著作权人的通知6个月。
第六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收到著作权人的通知后,应当记录提供的信息内容及其发布的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接入时间、用户帐号、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
前款所称记录应当保存60日,并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七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根据著作权人的通知移除相关内容的,互联网内容提供者可以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著作权人一并发出说明被移除内容不侵犯著作权的反通知。反通知发出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即可恢复被移除的内容,且对该恢复行为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第八条 著作权人的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涉嫌侵权内容所侵犯的著作权权属证明;
(二)明确的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
(三)涉嫌侵权内容在信息网络上的位置;
(四)侵犯著作权的相关证据;
(五)通知内容的真实性声明。
第九条 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明确的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
(二)被移除内容的合法性证明;
(三)被移除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位置;
(四)反通知内容的真实性声明。
第十条 著作权人的通知和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著作权人的通知和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不具备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规定内容的,视为未发出。
第十一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明知互联网内容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或者虽不明知,但接到著作权人通知后未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给予下列行政处罚:
(一)没收违法所得;
(二)处以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 没有证据表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明知侵权事实存在的,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接到著作权人通知后,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的,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时,可以按照《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要求著作权人提交必备材料,以及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出的通知和该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未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的证明。
第十四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且经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认定专门从事盗版活动,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据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的通知,配合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五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未履行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义务,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过程中,发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将案件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播其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的行政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5年5月30日起施行。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
国家版权局 信息产业部
2005年4月30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政保护,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根据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指令,通过互联网自动提供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内容的上载、存储、链接或搜索等功能,且对存储或传输的内容不进行任何编辑、修改或选择的行为。
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直接提供互联网内容的行为,适用著作权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内容提供者”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布相关内容的上网用户。
第三条 各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实施行政保护。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法配合相关工作。
第四条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由侵权行为实施地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管辖。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提供本办法第二条所列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的服务器等设备所在地。
第五条 著作权人发现互联网传播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或者其委托的其他机构(以下统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出通知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并保留著作权人的通知6个月。
第六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收到著作权人的通知后,应当记录提供的信息内容及其发布的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接入时间、用户帐号、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
前款所称记录应当保存60日,并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七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根据著作权人的通知移除相关内容的,互联网内容提供者可以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著作权人一并发出说明被移除内容不侵犯著作权的反通知。反通知发出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即可恢复被移除的内容,且对该恢复行为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第八条 著作权人的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涉嫌侵权内容所侵犯的著作权权属证明;
(二)明确的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
(三)涉嫌侵权内容在信息网络上的位置;
(四)侵犯著作权的相关证据;
(五)通知内容的真实性声明。
第九条 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明确的身份证明、住址、联系方式;
(二)被移除内容的合法性证明;
(三)被移除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位置;
(四)反通知内容的真实性声明。
第十条 著作权人的通知和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著作权人的通知和互联网内容提供者的反通知不具备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规定内容的,视为未发出。
第十一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明知互联网内容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或者虽不明知,但接到著作权人通知后未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给予下列行政处罚:
(一)没收违法所得;
(二)处以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 没有证据表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明知侵权事实存在的,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接到著作权人通知后,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的,不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时,可以按照《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要求著作权人提交必备材料,以及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出的通知和该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未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的证明。
第十四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且经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认定专门从事盗版活动,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据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的通知,配合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五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未履行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义务,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侵犯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过程中,发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将案件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播其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的行政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5年5月30日起施行。
⑧ 结合法律知识谈谈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的防范:
1、在网上购物时候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交流工具。如果一个网店的卖家找理由让你用 QQ 交流,就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
2、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要轻易接收各种文件。如图片、链接、压缩文件、文本文件、各 种程序等等,防止中木马病毒。
3、要识别正规网站并且习惯查网站链接的归属地。凡是对于卖家主动发来的链接,不 要轻易打开,如果要打开,千万得看清楚链接地址。
4、店铺里的东西明显便宜时要提高警惕。
5、支付货款时,要使用类似支付宝这样的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
6、不要盲目相信搜索引擎中的网站。很多网民盲目相信搜索引擎上搜到的信息(如:所 谓网站、客服电话、软件甚至影音等等),这个习惯容易被骗子利用。
网络诈骗的手段:
1、不法分子通过电子邮件冒充知名公司,特别是冒充银行,以系统升级等名义诱骗不 知情的用户点击进入假网站,并要求用户同时输入自己的账号、网上银行登录密码、支付密 码等敏感信息。如果群众粗心上当,不法分子就可能利用骗取的账号和密码窃取客户资金。
2、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聊天,以网友的身份低价兜售网络游戏装备、数字卡等商品,诱 骗用户登录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网站地址,输入银行账号、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如果群众 粗心上当,不法分子就利用骗取的账号和密码,非法占有客户资金。
3、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人喜欢下载、打开一些来路不明的程序、游戏、邮件等不良上网 习惯, 有可能通过这些程序、 邮件等将木马病毒置入客户的计算机内, 一旦群众利用这种 “中 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客户的账号和密码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当人们在网吧等 公共电脑上上网时,网吧电脑内有可能预先埋伏了木马程序,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在这种 环境下也有可能被窃。
4、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怕麻烦而将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的心理,通过试探个人生日等方 式可能猜测出人们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