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法律知识
1. 在东京审判的时候,慰安妇制度为什么没有违反国际法。
东京审判的时候,日军慰安妇问题曾被检察官作为日军战争罪行的一部分提起公诉,而日本律师为此指控进行了辩护,主张:日军设置慰安妇制度是无罪的。日本律师的辩护意见最后被法庭采纳,因此东京审判中没有关于慰安妇制度违反国际法的认定,日本政府也一直以此理由拒绝对慰安妇进行赔偿。
目前有传闻得中心辩护观点是:平时强奸无死刑,战时军人无徒刑。
关于慰安妇问题日本律师的主要辩论观点可以基本归纳为:
第一,所谓“从军慰安妇”这一名词在战争中是不存在的,当时的日本军队没有“从军慰安妇”的制度,而慰安所只是在军队的保护下经营的民间企业。
第二,战时的日本在法律上是允许卖淫的,日本军队为维护战斗力保护和承认在战场上的卖淫并不违背法律;不仅没有资料证明慰安妇是被强制的,而且 她们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是属于商业行为;军队中开设慰安所同现在的文部省楼内设立的民办的食堂是同样的性质。
第三,在军队中设立慰安所的制度不仅不违法,而且不限于日本,但是教科书没有向学生讲明这一点,使他们误解为只有日本人才那样好色、淫乱和愚劣,使他们敌视自己的国家和军队。
第四,向尚没有进行充分的性教育的中小学的学生灌输关于慰安妇问题的知识没有意义,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2. 看过《东京审判》的请进,仅一小时!!!!!急~~
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反日情绪如此高涨的今天,又加上几乎遗忘了所学过的历史,我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有时候难免有些困惑。《东京审判》再现了日本投降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 28名甲级战犯的过程,唤起了我一些记忆,也帮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节的合理性,演员的演技,一部电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已经可以让人致敬了。
回来以后网络了一些当时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关于座次的争取,及法庭上关于皇姑屯、南京大屠杀等诉因的辩论,基本都是真实的,看得人热血沸腾;影片中另一条线索是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个在战争的影响下,命运各有不同,却都以悲剧收场。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虽然仅仅只有六十年,但当时的一切在时间的这边慢慢的变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电影的方式重温历史,总能唤醒心里沉睡的一些东西。战争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灾难带来的累累伤痕,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而战争的始作俑者虽然被处以极刑,却无法弥补已经发生的一切,这样想来,无比悲哀,所庆幸的是我还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虽然一些自由被禁锢着,但起码的尊严还能够保持。
梅汝傲说的好:“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在影片的开头,看见日本人拿着酒瓶辱骂着中国人,虽然被枪击,但他们倒下以后,我们所受的屈辱也并未消失,联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国民素质受指责新闻,还是老话,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内事,国家强大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可惜,这样做的人不在多数,所以,多一些《东京审判》这样的片子,让更多的人记住历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东京审判,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长达两年多的国际审判。而今年,这件历史事件再一次的引发了热潮,就是因为这部电影《东京审判》。而在本周二下午,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那段历史。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开庭,持续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历时两年零七个月,最终把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送上绞刑架。
这部戏的很多镜头都让我难以忘怀。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开头,是因为法官的座次问题,梅汝敖坚持一定要按日本签定投降书的顺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为这关乎中国的尊严,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坚持,这是一个中国法官的坚持,铮铮铁骨,义正词严,最终,法庭长只能对梅汝敖说:you win……。还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很深:
“中国会因为有你这样的斗士而自豪!”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
这短短的两句话让我震撼,它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让我为中国有这样的一个法官而感动。
第二次让我震撼的是当进入判决阶段时,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一句极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来”,浓重的压抑,激昂的斗志充斥了荧屏,一个砰然摔碎的水杯,一个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讲话,紧揪住了我的心。尽管早已经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经开始发凉了,失望,不,绝望已经开始浮现于眼前,11个法官如果按这个频率出现,中国将没有任何的机会,“YES”“YES”“YES”“YES”,MY GOD!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有一刻我会喜欢英语。漫天的乌云突然消散了,心里别提多敞亮了,真有拨云见日,花开月明之感。痛快!他又赢得了胜利,他用对战争犯的正确判处,告慰了了百万被屠杀的中国国民的亡魂。
这部电影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家恨,真实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论战的撼人心魄。身体里流着中国鲜血的我,绝不会忘记。就像英达说的那样:“人家都没有忘记我们就更不能忘记了。”这部片值得我们铭记心头,一次次的观看。
自从千禧年以后,中国电影就没了骨气和血性,让人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悲观。历数这些年来的所谓大片,《英雄》、《十面埋伏》、《无极》、都是空洞的卡通式的江湖臆想。《少林足球》、《功夫》则是一种触景生情的呐喊和宣泄,《卧虎藏龙》、《花样年华》更不行,华丽的情调只能从单一角度解读中国的文化,却不能注入真正的民族精神。
直到今年,《东京审判》的到来让人看到了一点希望,这是一部真正用心去描述历史的电影,同时也是代表所有中国人发出的一声怒吼,绝不能允许日本人要抵毁真相、颠倒黑白!东京审判已经过去整整六十年了,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在试图篡改历史,抵赖曾经的侵略罪行,修改教科书歪曲侵略真相否认南京大屠杀、为战争元凶立靖国神社、厚颜无耻地申请“入常”……面对这样赤裸裸的反动行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怎能无动于衷?
还好,《东京审判》站了出来捍卫直相,狠狠地抽了日本人一个嘴巴,铁证如山,面对正义的审判,日本右翼的信口雌黄只能是蚂蚁撼树,徒劳无功。
多年来,日本文艺界一直都不缺少怀有狼子野心的人,《山本五十六》、《啊!海军》这种明晃晃地为战争狂人树碑立传的右翼电影并不可怕,我们要警醒的东西还有很多,如当年在东京大审判期间,黑泽明拍摄《我于青春无悔》来表达反动思想,审判结束后又用《罗生门》暗示每个证人都是各执一词,没有绝对正确的一方,结尾处更是用伪装的善良把军国主义思想寄托在日本下一代的儿童身上,无耻到了极点。
还有在日本组建自卫队期间,黑泽明又假借《七武士》来为自卫队摇旗呐喊,七个武士保护村庄的故事用意路人皆知,其间借用大量细节来宣扬护卫队的精神。其实,黑泽明的大部分影片,如《活人的记录》、《乱》、《红胡子》中都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法西斯倾向,虽然这些影片的艺术成就很高,但是这种为军国主义甘当走狗的作风不由人不鄙视!
日本另一位反动大导演是小津安二郎,这个曾经入侵中国的三流军官,负伤回国后绝口不提战争的罪恶,以鼓吹社会和谐和家庭美景扬名世界影坛,一生竭力为日本政府粉饰太平。还有拍摄过《壬生义士传》的泷田洋二郎和宫崎骏等大师级导演都是军国主义艺术家的代表。
当时在日本国内,坚持反战态度的大岛诸、今村昌平等导演的影坛地位是低于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的,归根结底,是因为日本政府一直在扶持右翼电影的发展。在那个大师如云的年代里,黑泽明在奥斯卡的影响力很大来源于政府的强力支持,而后来的今村昌平能在戛纳两度摘下金棕榈,凭的就完全是实力了。
日本影人在为军国主义的重新抬头在无耻造势,中国影人绝不能再沉默下去。除了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入常,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高群书和他的《东京审判》已经开始行动了,应该不会比《罗生门》拍的更漂亮,也不会比《七武士》的场面更宏大,但是它讲的是一件每一个中国人应该知道并牢记的事,我们都应该去认真地看它,爱护它,让它流传下去……
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家园能保持纯净和美丽,也为了我们的孩子能挺胸抬头地面对外国人,我们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我们需要的是《东京审判》。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9b429b1010004zw
东京审判中主要演员所扮演的角色:
虚构人物部分
肖南(由台湾演员朱孝天饰演)
二十九岁,中国《大公报》记者,战前在日本留学,精通中文,英文,日文。
清癯高贵,一切心中了然,外表淡定隐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象一个浪迹天涯的浪漫诗人,亦象一个身怀绝技的侠客。
有李白的风骨和酒量,有小李飞刀李寻欢的视落魄为从容,有杜甫的忧心忡忡。唯独不敢放弃的是人的正直和美好。
和田芳子(由台湾演员林熙蕾饰演)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肖南的初恋情人。
因为总是被众多的兄弟甚至妹妹呵护,她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善良是所有人的天性,丑恶和卑鄙是偏狭的人眼中的折射,不承认有些人会因为贪欲和自私以及体制内的责任而走向堕落,她反对战争,但又理性的认为战争不过是责任的延伸,是不可避免的。总而言之,她生活范围的狭窄造成她对世事人心过于美好的轻信。
她的眼神里永远透露出一种清澈和平静。短暂的一生只愤怒了一次,这一次愤怒导致了她成为了一个仇恨的牺牲品。
她希望做一个真正的能客观表达她的目击和思考的记者。她讨厌政治,她对战争因为没有亲历,因而一直保持距离感,她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单纯的记者行为,更多的是职业要求和习惯。她认为政治家的事情就是谁要做老大的问题,因此就有战争,就有尔虞我诈,就有出卖,就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必然结局,这就是游戏规则。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但北野雄的变化让她警醒了,而正夫的最后一怒使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单纯和幼稚。但已经晚了。生活就是这样的,只有失败的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愚蠢。
北野雄(由金马影帝、香港演员谢君豪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邻居,也是芳子哥哥的莫逆之交。
强悍,豪侠之气贯通全身每一个毛孔,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象一块极硬的陨石。锋利而隐忍,为感情和他所认定的正义及利益敢于付出一切,不顾一切但又精通权谋,极爱冲动但又不失策略。往左走是英雄,往右走便成了枭雄。但此时此地的风云际会不可能成为过人之人,偏狭的国恨家仇以及当时军国主义的过度侵害只能使他最终走向毁灭。让人叹息,让人忧虑,也同样让人鄙夷。
和田正夫(由香港演员曾志伟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哥哥,日本侵华军人。
曾经是孔武有力的大哥,曾经是国家机器极佳的重要零部件。极富包容心和宽厚大度之优良品质,可以从容为国捐躯,可以凛然赴义,可以为家牺牲,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且不求回报和彰扬,沉默如金,但又不憨傻,象一块基石一样可以托举大厦,可以石破天惊。
但战争让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心中翻江倒海面上不露一点痕迹,泰山崩于前依然静默独坐。患有重度失眠症。目光里有阴郁,有惊惧,这种惊惧是对自己对人的怀疑,北野宏的变化突然让他感到人的可怕,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无知和人心不可把握的黑暗和能量,他既仇恨日本军国主义倡导者,又恨参与和发动一切战争的政治家,在他眼里已没有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只要是战争,他都仇恨。战争使他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能抓住,他坠入了一个巨大无边的空虚中。他一直没说话,只有最后一次才说了几句话,告诉北野雄,他的弟弟是他亲手杀死的。最后他用行动表达了他对战争和正义的看法。然后,他死了。
和田缨子(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白雪云饰演)
芳子的妹妹。曾经是热血青年,曾经因为东条英机的鼓励而成为一个献身战士的慰安妇,她视此为光荣使命,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高尚品质。但转身已是满身疮痍,遍体鳞伤,她的美好的献身被人所糟蹋,战士需要的是她的身体,但不需要她的思想,战士满足的是性欲和发泄,不需要她的优良品质。她的付出除了给自己带来致命的身心伤害外,其他的只是一个性工具而已。一个思想家,一个优秀妓女。一个把自己的灿烂年华随手一掷奔赴污泥最终成为了行尸走肉的美丽少女。
北野弘
北野雄的弟弟,日本侵华军人。曾经羸弱瘦小,文质彬彬,书生模样,小弟做派。和山口正夫一起入伍,一直受山口正夫的保护。但战争的紧张惊惧,同伴的残忍,国家的利益,战士的疯狂都让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狂野,成为一个比任何人都要残暴的杀人狂。后来的所作所为让山口正夫目瞪口呆。
广濑一郎(由日本演员小池幸次饰演)
东条英机等战犯的辩护律师。狡诈,雄辩,善于捕捉对手哪怕一丝一毫的微小瑕疵,并有力量和足够的智谋出击。可惜因为站在正义的对面而失道寡助,无力回天。永远不会去牺牲,永远做一个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自私者。
真实人物部分
梅汝璈 (由香港演员刘松仁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
42岁。戴眼镜,稍黑,俊朗。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2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与向哲浚是师兄弟。1924年留学美国,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24岁时获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离美后广泛游历欧洲各国及苏联。回国后在山西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讲授英美法,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当时的中国司法界名声赫赫。
知识分子气质,学识渊博。深爱祖国,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依法严惩日本战犯,爱国之心火热而处事冷峻自持。说话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富于民族正义感,时常有冷幽默。
在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战犯量刑阶段坚持严惩战犯,在多数法官主张轻判的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运用智慧,最终促成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最终公正判决。作为中国法官负责了判决书中"日本对华侵略"部分的起草工作。
向哲浚(由香港演员曾江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
52岁。个子不高,稍胖。
生于湖南宁乡,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6年后被选送美国留学。耶鲁大学毕业后,转读乔治o华盛顿大学法科。回国后从事司法教学和法院工作。曾担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后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
使命感强,敢于承担责任。带领中国检察组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工作的中国部分。
倪征燠(由英达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组组长。
40岁。三七分头,圆圆脸,稍胖。
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毕业后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司法行政部与向哲浚成为同事。他们先后调往上海第一特区法院,向是首席检察官,倪是法官。抗战胜利前夕,倪受政府派遣去美国和欧洲考察英美各国的司法制度。一年后归来,适逢向哲浚点名要他前往东京增援。
1946年深秋到1947年1月间在国内收集证据。在被告个人辩护阶段登场盘问和反驳土肥原贤二与坂原征四郎。在此次审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业务纯熟,在法庭上镇定自若,盘诘被告有理有据,讲究技巧,展现了中国检察官的风采。
卫勃(美国演员Daniel Albert Ziskie)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
澳大利亚人。身材很高(1米8以上),较胖,59岁。
毕业于天主教会小学及昆士兰大学。原本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高等法院院长,到东京履任时刚刚升职,担任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大法官。
1942年被封为爵士。1943年曾被任命为澳大利亚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
西方社会的标准执业法官。循规蹈矩,刚正不阿,精力过人,工作勤奋。外表一副英国绅士的风度,骨子里还保持着澳大利亚人的粗犷性格。
庭下他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诚挚、从容和气,少语,但实际上胸有成竹,一旦开口,,往往话语中肯,态度公正,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型人物。
在法庭上,卫勃有时发言语调平稳柔和,有时则非常坦白、直率,不免粗暴急躁,因此常常引起一些小的冲突。此外他在法庭上不好独断,作决定常与其他法官商量。颇具幽默感。
刚到东京时希望与西方法律界同事紧密合作,但逐渐为中国法官梅如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终在梅的坚持下同意在法庭上将中国法官的座次靠前。曾试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追究天皇的罪责,但迫于美方政治压力最终放弃。
卫勃主持了远东国际大审判,并为审判定下了基本公正客观的基调。远东国际大审判最终基本体现了公正和理性,卫勃功不可没。
季南(由美国演员John Henry Cox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兼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局局长。
美国人。年龄60岁左右。身高在1米8左右。较胖,红鼻子红脸,粗眉毛。
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做职业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美国陆军前往欧洲战场,战后出任俄亥俄州立检察官、美国司法部刑事局局长。办理刑事案件以干练著称。与政界交往颇深,曾得原总统罗斯福的信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关系也很深。
性格外向,好交游。场面上往往谈笑风生,周旋自如,慷慨大方,但实际上知道何时避重就轻,必要时可以玩弄一些"诡计",有些政客作风。
刚到东京便宣布要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制服日本战犯。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提问尖锐,经验老到。有时喜好长篇发言,用大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罗斯福等),因傲气自负脾气有时不免暴躁。
季南强势推动了国际检察局对战犯的审讯和证据搜集工作。因其强悍、雷厉风行和高压态度而赢得了绰号--"魔鬼检察官"。
印度法官巴尔
58岁。平头,较黑。
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省的一个小村庄。三岁丧父,幼年的教育完全依靠慈善施舍,母亲替人工作,以维持家庭生活。依靠政府奖学金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20年获得加尔各答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得该校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担任当地律师工会的辩护士。1940年任加尔各达高等法院法官。
从庭审一开始就认为国家犯罪不应该追究个人责任,因此主张全体被告无罪,认为"世人需以宽宏、谅解、慈悲为怀,不应该用正义的名义来实施报复"。
溥仪:末代皇帝
满清末代皇帝,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关键证人之一。
41岁。身材瘦长,尖脸,带黑边圆框眼镜,一口正宗北京话。
1909年四岁的时候登基。因梦想复位而成为日本人的傀儡,1932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1946年8月由苏联的伯力看守所前往东京作证。
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关键证人,并创造了作证时间最长(8天)的记录。
在法庭上用词新潮,情绪激昂的控诉日本人试图利用他分裂中国的过程。但为了逃避责任,他在有些方面也说了与历史有悖的话。
东条英机(由日本演员星野晃饰演)
甲级战犯。战争狂人,凶狠残暴,外号"剃刀将军"。
受审时63岁。身材适中,有仁丹胡子,齿暴牙黄。
1884出生于东京一军阀家庭,其父崇尚武士道精神。
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22岁即被授予少尉军衔。日俄战争爆发后,随军进入东北。1928年担任陆军省整备动员课课长。1933年升任参谋本部军事调查部部长。1937年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其间疯狂镇压抗日军民,并支持731部队的活人试验。
1940年任陆军大臣,主张进一步扩大对中国战争,并准备跟苏联及英美开战。1941年出任日本首相,并兼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随后密谋策划了"珍珠港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春天,在太平洋战争日方屡战屡败的情形下,逼迫参谋总长辞职,从此身兼四职,一意孤行实现其称霸东南亚的"理想",由此将整个日本都压进了大炮的枪膛,导致了国家的毁灭。战后被捕,多次试图自杀,但最终未遂,被视为闹剧。因此虽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轮到自己,却是"千古艰难惟一死"。
东条受其父影响,养成了冷漠固执、残忍好战同时又不失谨慎的性格。掌权时阴冷高傲,必要时却用看似温和的微笑作为面具。
在东京法庭上因特殊身份被所有法官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穿旧军服出庭,嚣张气焰不再,一直端坐如泥塑木雕,较为镇定。后写了220页的口供书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樱花瓣呀,悄悄而哀愁地落下来了。
土肥原贤二(由日本演员小池荣饰演)
甲级战犯。日本陆军特务系统中出了名的"中国通"。
64岁,圆脸,较胖。
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13年来到北京,在日本特务机关"坂西公馆"担任助理,从此开始了在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间谍特务生涯,后担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步兵第九旅团长、陆军航空总监、陆军大将、日本东部军总司令等职。擅长在中国各阶层间制造内乱,是中国人所最熟识的著名日本特务。曾充当沈阳市长,扶植溥仪称帝,勾结关东军阴谋华北自治,煽动内蒙独立,在各地唆使汉奸成立伪政权和维持会。
老练狡猾,诡计多端。个子不高,留着精心修剪的仁丹胡子,谈笑风生,善于交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法庭上几乎不发一言。
松井石根(由日本演员名取幸政饰演)
甲级战犯。
69岁。日本陆军大将。
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长期供职于参谋本部,继任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及陆军第十一师团团长等职。深切了解中国地理形势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地理形势,在军中有"中国通"的称号。1937年在淞沪作战中担任总司令,南京沦陷后,纵容部下烧杀抢掠,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在中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奉调回国,但仍在内阁和各种法西斯组织中担任要职。
出庭时手持佛珠。在法庭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驯服得像绵羊一样的老好人",一个"失了业或者欠薪已久的银行书记员"。用各种荒谬的逻辑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长空笼烟雾,云山两茫茫,惟有富士雪,皑皑照远方。
坂原征四郎(由日本演员平松慎吾饰演)
甲级战犯。
62岁。日本陆军大将。
方脸,留仁丹胡子。
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及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参加日俄战争,此后供职于关东军,官至关东军参谋长,长期在中国东北活动。1941年后分别任朝鲜军总司令和驻新加坡日本第七方面军总司令。
1904年参与日俄战争,1931年,身为陆军大佐,参与策划和实施了"九一八事变",谋划成立"伪满洲国",建立内蒙傀儡政权和华北傀儡政权;1938年出任陆军大臣,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
看上去懵懵懂懂,实际上狡猾残忍。
在法庭上自己提出了长达48页的书面证词,号称要和中国检察官大战三百回合。
被判绞刑后作诗:不为躯体忧,不为灵魂惧,但念人世无情而独悲。
田中隆吉(由日本演员大岛宇三郎饰演)
45岁左右,圆脸,前额无发,微胖。
原日本陆军中将,陆军省兵务局局长。1942年退出现役。1946年7月5日作为证人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毕业于陆军大学,一直在日军参谋本部工作,1927年后派驻北京和上海,后任关东军参谋,并参加"东条军团"侵占内蒙古,对侵华日军的运作了如指掌。
记忆力奇好。与不少被告关系密切,了解相当多的侵略阴谋内幕。在法庭上的证言非常关键和具有杀伤力。
大川周明(莫歧饰演)
甲级战犯。
61岁。干瘦。
日本的"戈培尔"。绰号"大东亚雄辩家"。
长期从事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研究,法西斯理论狂热的宣传家和煽动家,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分子。"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鼓吹者。曾担任南满铁路东亚研究所所长;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
受审时有些神经质。邋邋遢遢。
在开庭第一天装疯逃过审判
3. 从法律角度看东京审判
国际法难得很,偶给你开个头。本片共两条线
家庭线不谈了,我们说说法庭版线。
大家都权知道,国内法的特点之一,强制性。什么意思,你和别人发生纠纷,别人可以通过起诉来解决,也可以忍气吞声。但是如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触犯了刑法,即使只伤害到一个人的利益,并且他放弃自己的权利,你依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那就是国家来起诉你,国家来审判你,国家对你进行强制执行措施。而国与国之间就不可以了,我侵略你了,但是你打不过我,你就得受着。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大家来回答吧
4. 关于东京审判的一些问题
【东京审判】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英、美、苏、法、澳、荷、加、新(西兰)、印(度)、菲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澳大利亚法官 W. F. 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拆书。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 ,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 。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电影版】
中文名称:东京审判
英文名称:The Tokyo Trial
发行时间:2006年
电影导演:高群书 Qunshu Gao
电影演员:曾志伟 Eric Tsang
曾江 Kenneth Tsang
林熙蕾 Kelly Lin
谢君豪 Kwan-Ho Tse
刘松仁 Damian Lau
朱孝天 Ken Zhu
英达 Da Ying
小池幸次
星野晃
小池荣
名取幸政
大岛宇三郎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 剧情简介: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飞抵东京。东京的中国同仁及朋友为梅汝璈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席间,顾毓秀郑重地赠送了一把宝剑给梅汝璈。《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但他却预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
大审判终于开庭了,中国的审判团遭受了种种挑战和挫折,面对各国法官们的偏见与刁难,中国法官和检察官们与他们斗智斗勇,克服了对美国法律不了解的种种不利因素,在庭审辩论中取得了上风。日本右翼势力派刺客行刺梅汝璈,肖南得知后,立即赶往告知,最终挫败了刺杀计划。最后的审判到来了。远东国际大法庭做出判决,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名战犯被处以绞刑……
《东京审判》表现的是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情况,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的故事。
当时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数。以梅汝璈(刘松仁饰)为首的中国法官,最终是怎么样将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送上绞刑架的呢?影片创作者经过大量的历史调查,为观众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因为该片故事全部发生在1946年的东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刘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达均一口流利的英语;扮演中国记者肖南和日本恋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语汉语;而凭《南海十三郎》成为金马影帝的谢君豪和曾志伟的对白是日语;再加上由日本演员扮演的律师广濑一郎、战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由美国百老汇著名演员扮演的盟国检察官季南、法庭庭长卫勃,无论叙述风格还是制作气势均强烈透出导演高群书深受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影响,是国产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莱坞气象的大片。
该片获得第12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与2007年第16届金鸡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与最佳导演奖提名。
票房收入:2030万
【中国一代法学大家梅汝璈简介】:
梅汝璈(1904~1973)
中国法学家。字亚轩 。江西南昌人 。
20年代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学习。在清华学习期间,梅先生在《清华周刊》发表多篇文章,如第286期的《清华学生之新觉悟》、第295期的《辟妄说》和第308期的《学生政治之危机及吾人今后应取之态度》等,表达出其年轻时代的忧国忧民之心。
1924 年自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192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文科学士学位,并被选入怀·白塔·卡帕荣誉学会。
1926年夏~1928年冬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梅汝璈曾与同学施滉、冀朝鼎等组织了中山主义研究会,以响应国内发生的北伐革命行动。
1929年春,他游历了英、法、德、苏等国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山西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讲授英美法、政治学、民法概论、刑法概论、国际私法等课程,还担任过当时内政部参事兼行政诉愿委员会委员、立法院委员及立法院涉外立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外交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国防最高委员会专门委员、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译部主任及《时事类编》半月刊主编,同时在复旦大学、中央政治学校等院校兼职讲授英美法课程。
1946~1948年,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审判对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大规模侵略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战争罪犯的工作,同某些庇护日本战犯的势力进行了坚决而卓有成效的斗争。 在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在“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书”和“坚持死刑处罚”等关键时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与尊重,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当感谢他。”时任教育次长兼国立政治大学校长顾毓琇先生曾赠剑与梅先生,并称他为壮士。
1948年底,国民党政府又任命他为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司法部长,他拒绝到任,并于一年后辗转到达北京,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顾问兼条约委员会委员。
1954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法案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三、四届政协委员。此后,历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案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学会理事等职,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60年代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
1973年逝世,享年69岁。
梅先生著有《中国人民走向宪治》、《中国战时立法》、《告日本人民书》、《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制定侵略定义的历史问题》、《世界人民坚决反对美国对日本的和约》等著作,遗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由其后人梅小璈先生于1988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
据山西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校友、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尉迟华回忆,梅汝璈回国后因山西大学与清华有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会通”这一办学宗旨相近的特点,欣然应聘法律系。在执教期间,他不仅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而且经常以“耻不如人”的清华精神谆谆告诫莘莘学子。
抗日战争之始,南开迁往昆明与北大、清华合并成立“西南联大”,他途经重庆,应当时担任教育部次长的清华校友顾毓琇的邀聘,担任该校的法律系教授。
梅先生因为是我国法学界权威,翌年被任命为我国参加“远东军事法庭”的首席审判官。
然而,中国虽然是同盟国中受侵略最惨的战胜国之一,但审判长由澳大利亚韦伯法官担任,美、中、英、苏、加、法、新、荷、印、菲十国法官的座次问题,开庭前预演时就发生了争议,因为庭长韦伯宣布入场的顺序为美、英、中、苏、加、法、新、荷、印、 菲,把中国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国之后。梅汝璈立即对这一安排提出强烈抗议:“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接着,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拒绝“彩排”,他说:“今日预演已有许多记者和电影摄影师在场,一旦明日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大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只有不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由于他的据理力争,庭长当即召集法官们表决,结果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国签字顺序安排。这次预演虽然推迟了半个多小时进行,梅汝璈终于为我国争得了应有的位置,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在对战犯量刑方面,再次发生激烈的争辩。一些来自未遭到日军过多侵略践踏的国家的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为了伸张正义,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例如在南京大屠杀中就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去四肢、割下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单纯用毒气杀人残酷百倍,主张对首恶必须处以死刑。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首犯送上了绞刑架。
虽然从1946年5月开庭历时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享受着丰厚的待遇,但是由于他从报上看到国内“讥饿”、“内战”的坏消息,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所以当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公布梅汝璈为行政院委员兼司法部长时,他拒绝去南京赴任履新。1949年6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后,他由东京设法抵香港与中共驻港代表清华校友乔冠华取得联系,秘密由港赴京。抵京第三天,便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成立大会,周恩来在会上介绍:“今天参加这个会的,还有刚从香港回来的梅汝璈先生,他为人民办了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他。”
1950年,梅汝璈担任外交部顾问。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此后,历任第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学会理事等职,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7年“反右运动”时,梅汝璈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在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了更严重的批判。外交部的“造反派”在抄家时搜出那件他曾在东京审判时穿过的法袍,如获至宝,以为抓住了梅汝璈有反动历史问题的确切证据,并试图将其烧毁。但梅汝璈对此有理有节地应对抗争,并进行了巧妙的周旋,从而保存下了这件历史的珍品。
1973年,梅汝璈在饱受摧残之后,怀着对亲友的眷恋,对“文革”的不满和厌恶,对未能写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本巨著的遗憾,在北京与世长辞,默默地离开了人间,终年69岁。
1976年底,他的家人遵嘱将厚达尺余的东京审判判决书中文原稿和他在东京大审判时穿过的法袍,无偿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希望能作为历史的见证警示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那段岁月。
【梅汝璈与东京审判】
当梅汝璈被任命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时,他才42岁。在当时的中国法学界和司法部门,资望深、年龄大的人士比比皆是。可是,执法东京的重任却偏偏落到了刚刚步入中年的梅汝璈身上——这无不得益于梅汝璈多年来在法学研究、教学和司法实践方面的出色表现。舆论对他的评价是:精通法学理论,善于雄辩而又头脑冷静。
飞赴东京
1946年3月20日,上海华懋公寓1层的大厅里,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今天就要肩负祖国重托,飞赴东京。临行前,梅汝璈向新闻界慷慨陈词:“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正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作为庄严的国际法庭法官,决勉力依法行事,不负政府与国人嘱望。”
当日,《中央日报》、上海的《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刊出消息: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梅汝璈到达东京后,作为战胜国派出的法官,下榻于东京“帝国饭店”,出门有专车,餐厅有专席。优厚的待遇并不能使梅汝璈减轻对祖国命运的牵挂。他每天翻阅侍者送来的英文报纸,看到的是满目的凄凉:“饥饿的中国人在吃树皮、鼠肉和泥土”,“满洲大规模内战爆发,中国殷切期待马歇尔特使返华调停”。国破山河在,国家尊严何在?梅汝璈因此不愿去餐厅,只有按铃请侍者把早饭送到房间里来。
在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
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一番话,令在座者无不击掌称快。
《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激动和欢欣。他不无担忧。他以一个记者的敏感以及对社会现实、国际利益的透彻了解,预感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毕竟,梅汝璈是一个留学美国,回国后又多年从事教学和法院工作的学者型专家。
回到饭店后,梅汝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了一位老朋友在得知自己将执法东京后吟诵出来的诗句:
法界推巨擘,中外早知名。
时也春正月,快哉此一行。
同仇增敌忾,官谳律长城。
我有拳拳意,非君孰与倾?
东京审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撰写起诉书。但撰写起诉书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控诉这些被告犯罪行为的时候,从什么时间算起?国际检查局内部对此发生了严重分歧。一种意见是:应该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作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点。另一种意见是:应该将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作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点。中国代表团的提出应以1928年1月1日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为对日本战犯起诉的起始日。国际检查局内部经过郑重的讨论,赞成中国代表团的主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指控被告的犯罪行为从1928年开始到1945年为止,总共约18年。
用尊严维护尊严
1946年4月,11国法官齐集东京,正式开庭审判的日子就要到了。但是,各位法官在法庭上的座位将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这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前各国法官最为关注的问题。梅汝璈也不例外,他对助手说:“任何国际场合,争坐次在所难免,这是关系国家、民族地位和荣誉的大事,故应有的位置必须力争得到之。”
虽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没有明文规定法官席位的次序,但法官座位的排列次序却极其敏感,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的庭长——澳大利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官卫勃,想使两位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左右手。卫勃提议,法官席次应该按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惯例来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有的法官当即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字母先后)为序的。微笑着倾听良久的梅汝璈终于说话道:“个人的坐次,本人并不介意,只因与各位同仁一样,是代表了各自的国家来的,所以我还须请示本国政府。”
这一军“将”得厉害。因预定的开庭日期将至,法官们如果都要请示国内而后定,必拖延时日。卫勃认定不能开这危险“先例”,忙说:“为确保准时开庭,坐次问题必须尽快排定,希望梅先生从大局出发。”
梅汝璈收敛笑容道:“同意庭长的意见,但中国代表应排在第二位。众所周知,中国受日本侵略最深,抗日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审判的又是日本战犯。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故我提议,各位都不用争了,法官的坐次,按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实属顺理成章。”他接着报了各签字国的顺序: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因此对于梅汝璈的提议,几个西方国家代表心里根本不愿接受。直到5月2日,即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卫勃的真实意图才暴露出来。
下午4时,法官们都按要求做好了准备,在法官休息室集合。这时,卫勃突然宣布:法官座席的次序是美、英、中、苏、法、加、荷、新、印、菲,这是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了的安排。按照这个安排,庭长右边是美、中法官,左边将是英、苏法官。很明显,英美居中,排挤中国,同时以压制加拿大作为陪衬(按照受降签字次序加拿大应排在法国之前)。大家不禁愕然。中国法官梅汝璈和加拿大法官麦克杜哥最为愤慨。梅汝璈当即指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我绝不接受这种于法无据、于理不合的安排!”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欲退出预演,以示抗议。
开庭预演仪式已经推迟了约半个小时,审判大厅里的人们等得有点不耐烦了。此时此刻,没有人能承担得起推迟明天正式开庭的严重后果,因为这个日期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了。那是令人窒息的10分钟。当卫勃第三次来到中国法官办公室的时候,他盯着梅汝璈一字一句地说:“兄弟们同意你的意见,预演就按受降签字国次序进行。”
这时已经是下午5时了。一个争论多日、僵持很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在场的上海《申报》记者以自豪的神色告诉外国同行:“中国抗战长达8年,战胜日本功劳最大,应当占有这光荣的一席。”
舌战美国法官
当11位对日参战国的法官穿着法袍庄严地坐在审判席上等待预演开始时,法官之间又因国旗位置而发生的争执。这时候,审判席后面插着的参战国国旗,美国国旗插在第一位,中国国旗插在第二位,中国的法律顾问吴学义一看,立刻向梅汝璈打手势。梅汝璈马上心领神会,向庭长卫勃提出:“中国国旗应插在第一位。”
美国法官克莱墨十分傲慢地说:“为什么?”梅汝璈当即用流利的英语慷慨激昂地阐述了中国军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直到1945年8月15日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他说:“残暴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在侵略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伤痕累累,几千万亡灵沉冤九泉。17年间,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我国军民伤亡逾3500万人,击毙击伤日军达130多万,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正是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
随即,中美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论。几番唇枪舌剑,美方理屈词穷,最终做出让步,中国国旗插在了第一位,美国国旗则移至第二位。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有史以来国旗插在首位的第一次!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所以,当中国国旗刚刚插在第一位,国内新闻媒介就立即刊发了这一重大新闻,有的报纸还及时刊出“号外”。
中国代表团从抵达东京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的40余天时间里,凭着对正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进行着这场为千百万受害者伸冤报仇的艰苦斗争。他们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28名甲级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甲级战犯被判死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梅汝璈凭着他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法律知识,全程参加了这次审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判进行到后期,围绕对战犯的量刑问题,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
军事法庭的11名法官中,一些人所在的国家在二次大战中没有过多遭到日军的侵略践踏,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缺乏切肤之痛,他们因此主张对战犯从宽处理,有的法官则由于国内刑法废除了死刑而不赞同对战犯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
梅汝璈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例如,光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单纯用毒气杀人的办法残酷百倍。
鉴于此,梅汝璈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在梅先生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土肥原贤二等7个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在法庭最后环节的工作——判决书的书写问题上,梅汝璈再次以其凛然正气和爱国之心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当时,有人主张判决书统一书写,但梅汝璈认为,有关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部分,中国人受害最深,中国人最明白自己的痛苦,中国人最有发言权,因此,这一部分理当由中国人自己书写。经过他的交涉,由这次历史性审判而形成的长达90余万字的国际刑事判决书,留下了梅汝璈代表4亿多受害中国人民写下的10多万字。
对于那场如同硝烟一般逝去的历史审判,日本国内也许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梅汝璈先生的一段话,或许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战争和历史: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5. 电影东京审判中主要演员所扮演的角色
曾志伟 饰 和田正夫
他是踏上过中国土地的日本兵,他回到了日本,却不能面对良心的惩罚,不能面对记忆的噩梦,他惟有用剖腹求得灵魂的救赎,但不幸的是,他没有死,他又活了下来,只有他知道弘二死亡的真相,他能说出来么?
谢君豪 饰 北野雄一
他一直生活在日本国内,听到的都是日本官方一面之词的掩盖真相粉饰战争的宣传。他不能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直到他知道了弘二死亡的真相……
刘松仁 饰 中国法官梅汝璈
在英美法系中,法官不能在法庭上说太多的话,所以大部分的法庭戏,刘松仁都是在用眼睛来表演,但即使如此,你仍然能够看得懂其中的每层意思。
《东京审判》出场人物众多,是一部群戏,但是你还是看得出他是那个主角——当然,不仅仅是戏份多少那层意义上的。
曾 江 饰 检察官向哲浚
向哲浚在戏中有一句是说梅汝璈的,他说:我看你整个就是一个东为什么他要这么说?这就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灵魂之一:只要你捣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来!
英 达 饰 顾问组组长倪征燠
英达在戏中发挥英文优势,在电影中全英文对白。在当时证据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倪征燠面对一言不发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制定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在法庭上步步紧逼板垣征四郎,迫使板垣征四郎当庭指认土肥原贤二,挫败了土肥原贤二以沉默对付法庭的策略,又和梅汝璈配合,使得二人最终走向绞刑架。
这一案例至今在法学界引为经典。
朱孝天 饰 记者肖南
他是一个亲自采访了远东国际大审判的中国记者,在东京,他意外地偶遇了原来的爱人:林熙蕾饰演的和田芳子。在他的视角下,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的命运在观众眼前展开,一组普通的日本人对日本侵华战争对日本战败的各种观点也开始展开。
林熙蕾 饰 田芳子
她是爱那个叫做肖南的中国男子的,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仅有爱情是不够的,为什么要分别,而这一次,又为什么要重聚?
美国演员丹尼尔热斯基饰演首席检查官季南
据说丹尼尔热斯基在美国百老汇的地位,和溥存昕在人艺的地位能有一拼。他表演时候的爆发力让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热血沸腾。
季南在最后陈述时说:日本军国主义的行为是对人类的挑战,是对世界的挑战。”Challenge for the human being, Challenge for the whole world.”
他那段陈述很长,很慷慨激昂,但其实主题只是一个:尊严,人类的尊严。
虚构人物部分
肖南(由台湾演员朱孝天饰演)
二十九岁,中国《大公报》记者,战前在日本留学,精通中文,英文,日文。
清癯高贵,一切心中了然,外表淡定隐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象一个浪迹天涯的浪漫诗人,亦象一个身怀绝技的侠客。
有李白的风骨和酒量,有小李飞刀李寻欢的视落魄为从容,有杜甫的忧心忡忡。唯独不敢放弃的是人的正直和美好。
和田芳子(由台湾演员林熙蕾饰演)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肖南的初恋情人。
因为总是被众多的兄弟甚至妹妹呵护,她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善良是所有人的天性,丑恶和卑鄙是偏狭的人眼中的折射,不承认有些人会因为贪欲和自私以及体制内的责任而走向堕落,她反对战争,但又理性的认为战争不过是责任的延伸,是不可避免的。总而言之,她生活范围的狭窄造成她对世事人心过于美好的轻信。
她的眼神里永远透露出一种清澈和平静。短暂的一生只愤怒了一次,这一次愤怒导致了她成为了一个仇恨的牺牲品。
她希望做一个真正的能客观表达她的目击和思考的记者。她讨厌政治,她对战争因为没有亲历,因而一直保持距离感,她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单纯的记者行为,更多的是职业要求和习惯。她认为政治家的事情就是谁要做老大的问题,因此就有战争,就有尔虞我诈,就有出卖,就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必然结局,这就是游戏规则。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但北野雄的变化让她警醒了,而正夫的最后一怒使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单纯和幼稚。但已经晚了。生活就是这样的,只有失败的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愚蠢。
北野雄(由金马影帝、香港演员谢君豪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邻居,也是芳子哥哥的莫逆之交。
强悍,豪侠之气贯通全身每一个毛孔,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象一块极硬的陨石。锋利而隐忍,为感情和他所认定的正义及利益敢于付出一切,不顾一切但又精通权谋,极爱冲动但又不失策略。往左走是英雄,往右走便成了枭雄。但此时此地的风云际会不可能成为过人之人,偏狭的国恨家仇以及当时军国主义的过度侵害只能使他最终走向毁灭。让人叹息,让人忧虑,也同样让人鄙夷。
和田正夫(由香港演员曾志伟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哥哥,日本侵华军人。
曾经是孔武有力的大哥,曾经是国家机器极佳的重要零部件。极富包容心和宽厚大度之优良品质,可以从容为国捐躯,可以凛然赴义,可以为家牺牲,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且不求回报和彰扬,沉默如金,但又不憨傻,象一块基石一样可以托举大厦,可以石破天惊。
但战争让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心中翻江倒海面上不露一点痕迹,泰山崩于前依然静默独坐。患有重度失眠症。目光里有阴郁,有惊惧,这种惊惧是对自己对人的怀疑,北野宏的变化突然让他感到人的可怕,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无知和人心不可把握的黑暗和能量,他既仇恨日本军国主义倡导者,又恨参与和发动一切战争的政治家,在他眼里已没有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只要是战争,他都仇恨。战争使他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能抓住,他坠入了一个巨大无边的空虚中。他一直没说话,只有最后一次才说了几句话,告诉北野雄,他的弟弟是他亲手杀死的。最后他用行动表达了他对战争和正义的看法。然后,他死了。
和田缨子(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白雪云饰演)
芳子的妹妹。曾经是热血青年,曾经因为东条英机的鼓励而成为一个献身战士的慰安妇,她视此为光荣使命,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高尚品质。但转身已是满身疮痍,遍体鳞伤,她的美好的献身被人所糟蹋,战士需要的是她的身体,但不需要她的思想,战士满足的是性欲和发泄,不需要她的优良品质。她的付出除了给自己带来致命的身心伤害外,其他的只是一个性工具而已。一个思想家,一个优秀妓女。一个把自己的灿烂年华随手一掷奔赴污泥最终成为了行尸走肉的美丽少女。
北野弘
北野雄的弟弟,日本侵华军人。曾经羸弱瘦小,文质彬彬,书生模样,小弟做派。和山口正夫一起入伍,一直受山口正夫的保护。但战争的紧张惊惧,同伴的残忍,国家的利益,战士的疯狂都让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狂野,成为一个比任何人都要残暴的杀人狂。后来的所作所为让山口正夫目瞪口呆。
广濑一郎(由日本演员小池幸次饰演)
东条英机等战犯的辩护律师。狡诈,雄辩,善于捕捉对手哪怕一丝一毫的微小瑕疵,并有力量和足够的智谋出击。可惜因为站在正义的对面而失道寡助,无力回天。永远不会去牺牲,永远做一个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自私者。
真实人物部分
梅汝璈 (由香港演员刘松仁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
42岁。戴眼镜,稍黑,俊朗。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2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与向哲浚是师兄弟。1924年留学美国,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24岁时获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离美后广泛游历欧洲各国及苏联。回国后在山西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讲授英美法,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当时的中国司法界名声赫赫。
知识分子气质,学识渊博。深爱祖国,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依法严惩日本战犯,爱国之心火热而处事冷峻自持。说话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富于民族正义感,时常有冷幽默。
在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战犯量刑阶段坚持严惩战犯,在多数法官主张轻判的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运用智慧,最终促成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最终公正判决。作为中国法官负责了判决书中"日本对华侵略"部分的起草工作。
向哲浚(由香港演员曾江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
52岁。个子不高,稍胖。
生于湖南宁乡,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6年后被选送美国留学。耶鲁大学毕业后,转读乔治o华盛顿大学法科。回国后从事司法教学和法院工作。曾担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后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
使命感强,敢于承担责任。带领中国检察组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工作的中国部分。
倪征燠(由英达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组组长。
40岁。三七分头,圆圆脸,稍胖。
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毕业后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司法行政部与向哲浚成为同事。他们先后调往上海第一特区法院,向是首席检察官,倪是法官。抗战胜利前夕,倪受政府派遣去美国和欧洲考察英美各国的司法制度。一年后归来,适逢向哲浚点名要他前往东京增援。
1946年深秋到1947年1月间在国内收集证据。在被告个人辩护阶段登场盘问和反驳土肥原贤二与坂原征四郎。在此次审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业务纯熟,在法庭上镇定自若,盘诘被告有理有据,讲究技巧,展现了中国检察官的风采。
卫勃(美国演员Daniel Albert Ziskie)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
澳大利亚人。身材很高(1米8以上),较胖,59岁。
毕业于天主教会小学及昆士兰大学。原本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高等法院院长,到东京履任时刚刚升职,担任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大法官。
1942年被封为爵士。1943年曾被任命为澳大利亚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
西方社会的标准执业法官。循规蹈矩,刚正不阿,精力过人,工作勤奋。外表一副英国绅士的风度,骨子里还保持着澳大利亚人的粗犷性格。
庭下他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诚挚、从容和气,少语,但实际上胸有成竹,一旦开口,,往往话语中肯,态度公正,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型人物。
在法庭上,卫勃有时发言语调平稳柔和,有时则非常坦白、直率,不免粗暴急躁,因此常常引起一些小的冲突。此外他在法庭上不好独断,作决定常与其他法官商量。颇具幽默感。
刚到东京时希望与西方法律界同事紧密合作,但逐渐为中国法官梅如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终在梅的坚持下同意在法庭上将中国法官的座次靠前。曾试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追究天皇的罪责,但迫于美方政治压力最终放弃。
卫勃主持了远东国际大审判,并为审判定下了基本公正客观的基调。远东国际大审判最终基本体现了公正和理性,卫勃功不可没。
季南(由美国演员John Henry Cox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兼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局局长。
美国人。年龄60岁左右。身高在1米8左右。较胖,红鼻子红脸,粗眉毛。
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做职业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美国陆军前往欧洲战场,战后出任俄亥俄州立检察官、美国司法部刑事局局长。办理刑事案件以干练著称。与政界交往颇深,曾得原总统罗斯福的信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关系也很深。
性格外向,好交游。场面上往往谈笑风生,周旋自如,慷慨大方,但实际上知道何时避重就轻,必要时可以玩弄一些"诡计",有些政客作风。
刚到东京便宣布要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制服日本战犯。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提问尖锐,经验老到。有时喜好长篇发言,用大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罗斯福等),因傲气自负脾气有时不免暴躁。
季南强势推动了国际检察局对战犯的审讯和证据搜集工作。因其强悍、雷厉风行和高压态度而赢得了绰号--"魔鬼检察官"。
印度法官巴尔
58岁。平头,较黑。
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省的一个小村庄。三岁丧父,幼年的教育完全依靠慈善施舍,母亲替人工作,以维持家庭生活。依靠政府奖学金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20年获得加尔各答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得该校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担任当地律师工会的辩护士。1940年任加尔各达高等法院法官。
从庭审一开始就认为国家犯罪不应该追究个人责任,因此主张全体被告无罪,认为"世人需以宽宏、谅解、慈悲为怀,不应该用正义的名义来实施报复"。
溥仪:末代皇帝
满清末代皇帝,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关键证人之一。
41岁。身材瘦长,尖脸,带黑边圆框眼镜,一口正宗北京话。
1909年四岁的时候登基。因梦想复位而成为日本人的傀儡,1932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1946年8月由苏联的伯力看守所前往东京作证。
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关键证人,并创造了作证时间最长(8天)的记录。
在法庭上用词新潮,情绪激昂的控诉日本人试图利用他分裂中国的过程。但为了逃避责任,他在有些方面也说了与历史有悖的话。
东条英机(由日本演员星野晃饰演)
甲级战犯。战争狂人,凶狠残暴,外号"剃刀将军"。
受审时63岁。身材适中,有仁丹胡子,齿暴牙黄。
1884出生于东京一军阀家庭,其父崇尚武士道精神。
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22岁即被授予少尉军衔。日俄战争爆发后,随军进入东北。1928年担任陆军省整备动员课课长。1933年升任参谋本部军事调查部部长。1937年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其间疯狂镇压抗日军民,并支持731部队的活人试验。
1940年任陆军大臣,主张进一步扩大对中国战争,并准备跟苏联及英美开战。1941年出任日本首相,并兼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随后密谋策划了"珍珠港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春天,在太平洋战争日方屡战屡败的情形下,逼迫参谋总长辞职,从此身兼四职,一意孤行实现其称霸东南亚的"理想",由此将整个日本都压进了大炮的枪膛,导致了国家的毁灭。战后被捕,多次试图自杀,但最终未遂,被视为闹剧。因此虽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轮到自己,却是"千古艰难惟一死"。
东条受其父影响,养成了冷漠固执、残忍好战同时又不失谨慎的性格。掌权时阴冷高傲,必要时却用看似温和的微笑作为面具。
在东京法庭上因特殊身份被所有法官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穿旧军服出庭,嚣张气焰不再,一直端坐如泥塑木雕,较为镇定。后写了220页的口供书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樱花瓣呀,悄悄而哀愁地落下来了。
土肥原贤二(由日本演员小池荣饰演)
甲级战犯。日本陆军特务系统中出了名的"中国通"。
64岁,圆脸,较胖。
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13年来到北京,在日本特务机关"坂西公馆"担任助理,从此开始了在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间谍特务生涯,后担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步兵第九旅团长、陆军航空总监、陆军大将、日本东部军总司令等职。擅长在中国各阶层间制造内乱,是中国人所最熟识的著名日本特务。曾充当沈阳市长,扶植溥仪称帝,勾结关东军阴谋华北自治,煽动内蒙独立,在各地唆使汉奸成立伪政权和维持会。
老练狡猾,诡计多端。个子不高,留着精心修剪的仁丹胡子,谈笑风生,善于交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法庭上几乎不发一言。
松井石根(由日本演员名取幸政饰演)
甲级战犯。
69岁。日本陆军大将。
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长期供职于参谋本部,继任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及陆军第十一师团团长等职。深切了解中国地理形势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地理形势,在军中有"中国通"的称号。1937年在淞沪作战中担任总司令,南京沦陷后,纵容部下烧杀抢掠,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在中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奉调回国,但仍在内阁和各种法西斯组织中担任要职。
出庭时手持佛珠。在法庭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驯服得像绵羊一样的老好人",一个"失了业或者欠薪已久的银行书记员"。用各种荒谬的逻辑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长空笼烟雾,云山两茫茫,惟有富士雪,皑皑照远方。
坂原征四郎(由日本演员平松慎吾饰演)
甲级战犯。
62岁。日本陆军大将。
方脸,留仁丹胡子。
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及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参加日俄战争,此后供职于关东军,官至关东军参谋长,长期在中国东北活动。1941年后分别任朝鲜军总司令和驻新加坡日本第七方面军总司令。
1904年参与日俄战争,1931年,身为陆军大佐,参与策划和实施了"九一八事变",谋划成立"伪满洲国",建立内蒙傀儡政权和华北傀儡政权;1938年出任陆军大臣,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
看上去懵懵懂懂,实际上狡猾残忍。
在法庭上自己提出了长达48页的书面证词,号称要和中国检察官大战三百回合。
被判绞刑后作诗:不为躯体忧,不为灵魂惧,但念人世无情而独悲。
田中隆吉(由日本演员大岛宇三郎饰演)
45岁左右,圆脸,前额无发,微胖。
原日本陆军中将,陆军省兵务局局长。1942年退出现役。1946年7月5日作为证人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毕业于陆军大学,一直在日军参谋本部工作,1927年后派驻北京和上海,后任关东军参谋,并参加"东条军团"侵占内蒙古,对侵华日军的运作了如指掌。
记忆力奇好。与不少被告关系密切,了解相当多的侵略阴谋内幕。在法庭上的证言非常关键和具有杀伤力。
大川周明(莫歧饰演)
甲级战犯。
61岁。干瘦。
日本的"戈培尔"。绰号"大东亚雄辩家"。
长期从事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研究,法西斯理论狂热的宣传家和煽动家,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分子。"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鼓吹者。曾担任南满铁路东亚研究所所长;参与策划"九o一八"事变。
受审时有些神经质。邋邋遢遢。
在开庭第一天装疯逃过审判
6. 东京审判的大致内容是什么
东京审判是指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甲级战犯的国际大审判。这些人中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美国、中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11国指派的11名法官组成。中国法官梅汝璈代表中国方面参加东京审判,任中国驻国际法庭法律代表团团长,首席检察官和首席法官。
(6)东京审判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东京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国,对在日本政府策划、准备、发动和实施侵略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担负主要责任的人物,进行的国际军事审判。
“国际社会采取法律手段对破坏人类文明的战犯进行审讯和制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东京审判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性质的认定和对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与判决,符合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准则,符合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利益,符合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东京审判从法庭宪章的起草与公布、法庭的组成、对战犯的审判,直到认定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性质和对主要战争罪犯的惩治,都具有不可辩驳的法理依据。
东京审判在两年七个月的审理过程中,盟国并没有以战胜国的姿态对战争罪犯以主观、武断的判决,而是以国际法为根据,在大量的人证、物证的基础上,在给予战犯以充分的自我辩论的基础上而作出的法律判决。“这一点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
7. 跪求1500字的《东京审判》观后感,要求从法律角度阐述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那段历史。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开庭,持续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历时两年零七个月,最终把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送上绞刑架。
这部戏的很多镜头都让我难以忘怀。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开头,是因为法官的座次问题,梅汝敖坚持一定要按日本签定投降书的顺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为这关乎中国的尊严,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坚持,铮铮铁骨,义正词严,最终,法庭长只能对梅汝敖说:你成功了……还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很深:
“中国会因为有你这样的斗士而自豪!”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
这短短的两句话让我震撼,它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让我为中国有这样的一个法官而感动。在法庭上,许多犯人竟无视法官的存在,有的脱鞋,有的痛哭,还有一个甚至站起身来打了前面一个人的头,说:“东条,我要杀死你!”这个犯人就应为装病而逃脱了一次死刑。
第二次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当进入法官问讯时,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战犯却异口同声地说道“我无罪”,这是无视国际法律、无视人道主义的军国主义表现。在审判过程中,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说,“我们出于同情和友谊”,“我们是热爱和平的日本人”,“我们是自卫战争,不违反国际法的战争”,“日本没有侵略满洲的任何行为”。更加令人痛恨的是,在抗日战争中,日本竟杀死了二百零一万五千多个中国人!
决定死刑时,浓重的压抑,激昂的斗志充斥了荧屏,一个砰然摔碎的水杯,一个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讲话,紧紧揪住了我的心。在决定是否死刑的面前,11个法官决定用投票的方式来采取反对或赞同。尽管早已经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反对”“反对”“赞成”“反对”“反对”“赞成”“反对”,我的心已经开始发凉了。失望,不,绝望已经开始浮现于眼前,11个法官如果按这个频率出现,中国将没有任何的机会!
“赞成”“赞成”“赞成”“赞成”,漫天的乌云突然消散了,心里别提多敞亮了,真有拨云见日,花开月明之感。痛快!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些名字: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广田弘毅、东条英机、武藤章、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记住并永远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警示我们,警示后人。
梅法官又赢得了胜利,他用对战争犯的正确判处,告慰了百万被屠杀的中国国民的亡魂。 而今,这些曾经给中国人民,给亚洲人民造成深重苦难,巨大损失的恶魔们却被供奉到了日本的靖国神社,供其朝拜,这种公然给战争罪犯招魂的行径是对正义的亵渎,公理的践踏!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中国的历史,日本人烧杀掠夺,经过八年奋战,中国终于打败了日本。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日本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竟敢如此猖狂?而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却不堪一击呢?妈妈告诉我,日本早在19世纪,就已经打开国门,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技,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而中国即从清代以后,就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神州大地惨遭日军铁蹄践踏,不正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么?长大后,我一定要好好报效祖国,不让中国再受欺负、受侮辱!能够然古老中华为我们这新一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身体里流着中国鲜血的我,绝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历史的记忆代代相传!
东京审判的法律意义
东京审判的法律意义也是很深的。是对传统国际法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确立现代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基本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为20世纪下半叶对国际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充分和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东京审判,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其组织机构、诉讼程序等是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的。根据宪章规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美、中、英、苏、澳大利亚、加拿大、法、荷、新西兰、印度和菲律宾11国各派一名法官组成,由澳大利亚法官威勃担任庭长。与法庭组成人员相对应,在盟军最高统帅下面,还设立了国际检察处,由11国各派1名检察官组成,作为一个起诉机关,在审判中代表11个国家担任原告。由于其负责对甲级战犯的控诉,权限非常大,故首席检察官即检察长便由美国人并且是麦克阿瑟的亲信季楠担任。
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学界成员主要有法官梅汝璈,检察官向哲濬,法官助理杨寿林,检察官顾问倪征等。在两年半漫长的审判中,向哲濬检察官、倪征顾问等尽心敬业,有时常常是废寝忘食,全力寻找各种证据,在一次次的辩论中,以一桩桩铁证历数了各个战犯的种种侵华罪行。在定罪量刑阶段,梅汝璈法官又日夜与各国法官反复磋商,最后终于将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这三个对中国人民犯下累累罪行、欠下无数血债的战犯,连同东条英机等一起共7人,送上了绞刑台,为受到日本侵略者残害的中国以及亚太地区人民伸张了正义。
东京审判在现代国际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首先,东京审判确立了现代战争犯罪的新概念。1625年,格老秀斯在其名著《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指出,对于违反国际法的犯人,捕获者或审判者有权处其死刑。但是,一直到二次大战前,战争犯罪的概念仅局限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行为,如杀人、放火、奸淫、虐俘、残害平民等。东京审判(包括之前的纽伦堡审判)将战争犯罪的概念予以扩展,增设了破坏和平罪与违反人道罪。并通过审判实践,对这两种犯罪予以法理上的阐明。
东京审判确立的第二项新的战争罪是破坏和平罪,对于此项罪名,在法庭审理中曾有过激烈争论。被告方以两个质疑试图否定法庭的管辖权:一、被告们参与战争时,侵略战争是否已被定为犯罪?如果当时不定为犯罪,那么即使到了现在(审判时)定为犯罪,被告也是无罪的,因为“法律不能溯及既往”;二、纵使当时已定为犯罪,参与其事的个人是否也应该负责?
东京审判强调,上述两项质疑,早在纽伦堡审判时即已解决,其法理依据为:侵略战争早已在国际法上被公认为是犯罪,而且是“最大的国际性罪行”,这已由一系列国际公约所证明。东京审判指出,纽伦堡审判在法理上是充分的,它没有创设而只是以实践行为适时地宣布了侵略战争是犯罪这一项国际法原则。
至于个人是否应承担责任问题,法庭上被告以及西方某些国际法学者(包括东京审判的个别法官)提出了四个否定理由:一、侵略战争是一种“国家行为”,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行使或表现,对其负责的应该是国家而不应该是个人;二、侵略战争是国际法上的犯罪,国际法是以国家而不是以个人为主体,个人在国际法上是没有责任的;三、国际法对于违反它的规定的国家有制裁,但对于违反它的个人因没有规定制裁方法而无从着手处罚;四、按照刑法原理,犯罪必须有犯罪者的“犯罪意思”,个人参加战争时是不可能有犯罪的意思的。
东京审判指出,关于第一项理由,由于国际法对国家和个人同时规定了义务,因此,对于破坏国际法的个人进行处罚是有法理根据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奎林案”等所支撑的。法庭强调,说个人应对侵略战争负责,并不等于国家可以免除责任。但由于现代国际法对国家责任更强调的是民事赔偿,而加重民事赔偿又会增加各侵略国人民的负担,故强调对野心家和好战者个人的刑事责任,将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趋势。
第二和第三项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国际法对处罚个人早已有了制裁方法,其实践事例也是举不胜举,从对海盗和贩卖人口的惩罚,到一系列国际公约,这个问题是早已解决了的。
对于第四项理由即犯罪的意思问题,东京法庭的判决书明确指出,第一,人人有知晓和遵守一切现行法(包括国际法)的义务,对于现行法的愚昧无知,不能作为免除个人罪责的辩护理由;第二,被告们在从事侵略的时候,纵使不能精确地了解侵略在国际法上是何等严重的罪行,但是以他们的知识和地位来说,他们决不会不知道破坏条约、攻击邻国的行为是错误和有罪的。因此,不能说他们没有“犯罪意思”。
东京审判的实践以及对上述法理的阐述,为二次大战后国际法上战争犯罪理论的发展贡献了有益的学术见解。1949年以后通过的各项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权的《日内瓦公约》,所遵循的就是由纽伦堡和东京审判所确立下来的关于战争犯罪的原则。1993年联合国安理会第827号决议通过的《审判前南罪犯国际法庭规约》和1994年安理会第955号决议通过的《卢旺达国际法庭规约》,所依据的主要也是上述战争犯罪的概念,只是在表述时作了一些变化而已。
其次,东京审判确立了各项战争犯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一、追究犯罪者个人的刑事责任原则;二、官职地位(官方身份)不免除个人责任原则。三、长官命令不免除个人责任。
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中阐述道:两个法庭之所以采取这一立场,法理的根据在于一个人只应该服从合法的命令,而不应该服从违法的、犯罪的命令。倘使他因服从命令而违反了明显的、无可否认的战争规则,他便应该负不可逃避的责任。因为如果不这样来认识问题的话,而只是把责任向发布命令的上级长官推,推到最后,将只有国家元首一个人或高级首长几个人对某些战争罪行负责了。这对于战争法的有效实施会有极大损害。
这就是为什么最后只有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他们几个高级战犯才判刑,也就是我认为非常不合理的地方! 这部影片让我看得热血沸腾,不管是从法律意义上说还是从政治意义上说,她都唤醒了人们那颗爱国的心。让人们的心为之颤抖!
8. 电影东京审判的资料
东京审判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英、美、苏、法、澳、荷、加、新(西兰)、印(度)、菲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澳大利亚法官 W. F. 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拆书。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 ,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 。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东京审判中主要演员所扮演的真实人物部分角色:
梅汝璈 (由香港演员刘松仁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
42岁。戴眼镜,稍黑,俊朗。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2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与向哲浚是师兄弟。1924年留学美国,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24岁时获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离美后广泛游历欧洲各国及苏联。回国后在山西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讲授英美法,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立法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当时的中国司法界名声赫赫。
知识分子气质,学识渊博。深爱祖国,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依法严惩日本战犯,爱国之心火热而处事冷峻自持。说话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富于民族正义感,时常有冷幽默。
在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战犯量刑阶段坚持严惩战犯,在多数法官主张轻判的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运用智慧,最终促成了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最终公正判决。作为中国法官负责了判决书中"日本对华侵略"部分的起草工作。
向哲浚(由香港演员曾江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
52岁。个子不高,稍胖。
生于湖南宁乡,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6年后被选送美国留学。耶鲁大学毕业后,转读乔治o华盛顿大学法科。回国后从事司法教学和法院工作。曾担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后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
使命感强,敢于承担责任。带领中国检察组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工作的中国部分。
倪征燠(由英达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组组长。
40岁。三七分头,圆圆脸,稍胖。
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毕业后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司法行政部与向哲浚成为同事。他们先后调往上海第一特区法院,向是首席检察官,倪是法官。抗战胜利前夕,倪受政府派遣去美国和欧洲考察英美各国的司法制度。一年后归来,适逢向哲浚点名要他前往东京增援。
1946年深秋到1947年1月间在国内收集证据。在被告个人辩护阶段登场盘问和反驳土肥原贤二与坂原征四郎。在此次审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业务纯熟,在法庭上镇定自若,盘诘被告有理有据,讲究技巧,展现了中国检察官的风采。
卫勃(美国演员Daniel Albert Ziskie)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
澳大利亚人。身材很高(1米8以上),较胖,59岁。
毕业于天主教会小学及昆士兰大学。原本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高等法院院长,到东京履任时刚刚升职,担任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大法官。
1942年被封为爵士。1943年曾被任命为澳大利亚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
西方社会的标准执业法官。循规蹈矩,刚正不阿,精力过人,工作勤奋。外表一副英国绅士的风度,骨子里还保持着澳大利亚人的粗犷性格。
庭下他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诚挚、从容和气,少语,但实际上胸有成竹,一旦开口,,往往话语中肯,态度公正,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型人物。
在法庭上,卫勃有时发言语调平稳柔和,有时则非常坦白、直率,不免粗暴急躁,因此常常引起一些小的冲突。此外他在法庭上不好独断,作决定常与其他法官商量。颇具幽默感。
刚到东京时希望与西方法律界同事紧密合作,但逐渐为中国法官梅如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终在梅的坚持下同意在法庭上将中国法官的座次靠前。曾试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追究天皇的罪责,但迫于美方政治压力最终放弃。
卫勃主持了远东国际大审判,并为审判定下了基本公正客观的基调。远东国际大审判最终基本体现了公正和理性,卫勃功不可没。
季南(由美国演员John Henry Cox饰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兼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局局长。
美国人。年龄60岁左右。身高在1米8左右。较胖,红鼻子红脸,粗眉毛。
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1914年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做职业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美国陆军前往欧洲战场,战后出任俄亥俄州立检察官、美国司法部刑事局局长。办理刑事案件以干练著称。与政界交往颇深,曾得原总统罗斯福的信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关系也很深。
性格外向,好交游。场面上往往谈笑风生,周旋自如,慷慨大方,但实际上知道何时避重就轻,必要时可以玩弄一些"诡计",有些政客作风。
刚到东京便宣布要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制服日本战犯。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提问尖锐,经验老到。有时喜好长篇发言,用大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罗斯福等),因傲气自负脾气有时不免暴躁。
季南强势推动了国际检察局对战犯的审讯和证据搜集工作。因其强悍、雷厉风行和高压态度而赢得了绰号--"魔鬼检察官"。
印度法官巴尔
58岁。平头,较黑。
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省的一个小村庄。三岁丧父,幼年的教育完全依靠慈善施舍,母亲替人工作,以维持家庭生活。依靠政府奖学金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20年获得加尔各答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得该校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担任当地律师工会的辩护士。1940年任加尔各达高等法院法官。
从庭审一开始就认为国家犯罪不应该追究个人责任,因此主张全体被告无罪,认为"世人需以宽宏、谅解、慈悲为怀,不应该用正义的名义来实施报复"。
溥仪:末代皇帝
满清末代皇帝,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关键证人之一。
41岁。身材瘦长,尖脸,带黑边圆框眼镜,一口正宗北京话。
1909年四岁的时候登基。因梦想复位而成为日本人的傀儡,1932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1946年8月由苏联的伯力看守所前往东京作证。
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关键证人,并创造了作证时间最长(8天)的记录。
在法庭上用词新潮,情绪激昂的控诉日本人试图利用他分裂中国的过程。但为了逃避责任,他在有些方面也说了与历史有悖的话。
东条英机(由日本演员星野晃饰演)
甲级战犯。战争狂人,凶狠残暴,外号"剃刀将军"。
受审时63岁。身材适中,有仁丹胡子,齿暴牙黄。
1884出生于东京一军阀家庭,其父崇尚武士道精神。
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22岁即被授予少尉军衔。日俄战争爆发后,随军进入东北。1928年担任陆军省整备动员课课长。1933年升任参谋本部军事调查部部长。1937年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其间疯狂镇压抗日军民,并支持731部队的活人试验。
1940年任陆军大臣,主张进一步扩大对中国战争,并准备跟苏联及英美开战。1941年出任日本首相,并兼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随后密谋策划了"珍珠港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春天,在太平洋战争日方屡战屡败的情形下,逼迫参谋总长辞职,从此身兼四职,一意孤行实现其称霸东南亚的"理想",由此将整个日本都压进了大炮的枪膛,导致了国家的毁灭。战后被捕,多次试图自杀,但最终未遂,被视为闹剧。因此虽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轮到自己,却是"千古艰难惟一死"。
东条受其父影响,养成了冷漠固执、残忍好战同时又不失谨慎的性格。掌权时阴冷高傲,必要时却用看似温和的微笑作为面具。
在东京法庭上因特殊身份被所有法官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穿旧军服出庭,嚣张气焰不再,一直端坐如泥塑木雕,较为镇定。后写了220页的口供书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樱花瓣呀,悄悄而哀愁地落下来了。
土肥原贤二(由日本演员小池荣饰演)
甲级战犯。日本陆军特务系统中出了名的"中国通"。
64岁,圆脸,较胖。
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13年来到北京,在日本特务机关"坂西公馆"担任助理,从此开始了在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间谍特务生涯,后担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步兵第九旅团长、陆军航空总监、陆军大将、日本东部军总司令等职。擅长在中国各阶层间制造内乱,是中国人所最熟识的著名日本特务。曾充当沈阳市长,扶植溥仪称帝,勾结关东军阴谋华北自治,煽动内蒙独立,在各地唆使汉奸成立伪政权和维持会。
老练狡猾,诡计多端。个子不高,留着精心修剪的仁丹胡子,谈笑风生,善于交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法庭上几乎不发一言。
松井石根(由日本演员名取幸政饰演)
甲级战犯。
69岁。日本陆军大将。
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长期供职于参谋本部,继任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及陆军第十一师团团长等职。深切了解中国地理形势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地理形势,在军中有"中国通"的称号。1937年在淞沪作战中担任总司令,南京沦陷后,纵容部下烧杀抢掠,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在中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奉调回国,但仍在内阁和各种法西斯组织中担任要职。
出庭时手持佛珠。在法庭上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驯服得像绵羊一样的老好人",一个"失了业或者欠薪已久的银行书记员"。用各种荒谬的逻辑为自己辩护。
被判绞刑后作诗:长空笼烟雾,云山两茫茫,惟有富士雪,皑皑照远方。
坂原征四郎(由日本演员平松慎吾饰演)
甲级战犯。
62岁。日本陆军大将。
方脸,留仁丹胡子。
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及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参加日俄战争,此后供职于关东军,官至关东军参谋长,长期在中国东北活动。1941年后分别任朝鲜军总司令和驻新加坡日本第七方面军总司令。
1904年参与日俄战争,1931年,身为陆军大佐,参与策划和实施了"九一八事变",谋划成立"伪满洲国",建立内蒙傀儡政权和华北傀儡政权;1938年出任陆军大臣,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
看上去懵懵懂懂,实际上狡猾残忍。
在法庭上自己提出了长达48页的书面证词,号称要和中国检察官大战三百回合。
被判绞刑后作诗:不为躯体忧,不为灵魂惧,但念人世无情而独悲。
田中隆吉(由日本演员大岛宇三郎饰演)
45岁左右,圆脸,前额无发,微胖。
原日本陆军中将,陆军省兵务局局长。1942年退出现役。1946年7月5日作为证人出现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毕业于陆军大学,一直在日军参谋本部工作,1927年后派驻北京和上海,后任关东军参谋,并参加"东条军团"侵占内蒙古,对侵华日军的运作了如指掌。
记忆力奇好。与不少被告关系密切,了解相当多的侵略阴谋内幕。在法庭上的证言非常关键和具有杀伤力。
大川周明(莫歧饰演)
甲级战犯。
61岁。干瘦。
日本的"戈培尔"。绰号"大东亚雄辩家"。
长期从事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研究,法西斯理论狂热的宣传家和煽动家,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分子。"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鼓吹者。曾担任南满铁路东亚研究所所长;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
受审时有些神经质。邋邋遢遢。
在开庭第一天装疯逃过审判
虚构人物部分
肖南(由台湾演员朱孝天饰演)
二十九岁,中国《大公报》记者,战前在日本留学,精通中文,英文,日文。
清癯高贵,一切心中了然,外表淡定隐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象一个浪迹天涯的浪漫诗人,亦象一个身怀绝技的侠客。
有李白的风骨和酒量,有小李飞刀李寻欢的视落魄为从容,有杜甫的忧心忡忡。唯独不敢放弃的是人的正直和美好。
和田芳子(由台湾演员林熙蕾饰演)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肖南的初恋情人。
因为总是被众多的兄弟甚至妹妹呵护,她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善良是所有人的天性,丑恶和卑鄙是偏狭的人眼中的折射,不承认有些人会因为贪欲和自私以及体制内的责任而走向堕落,她反对战争,但又理性的认为战争不过是责任的延伸,是不可避免的。总而言之,她生活范围的狭窄造成她对世事人心过于美好的轻信。
她的眼神里永远透露出一种清澈和平静。短暂的一生只愤怒了一次,这一次愤怒导致了她成为了一个仇恨的牺牲品。
她希望做一个真正的能客观表达她的目击和思考的记者。她讨厌政治,她对战争因为没有亲历,因而一直保持距离感,她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单纯的记者行为,更多的是职业要求和习惯。她认为政治家的事情就是谁要做老大的问题,因此就有战争,就有尔虞我诈,就有出卖,就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必然结局,这就是游戏规则。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的。但北野雄的变化让她警醒了,而正夫的最后一怒使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单纯和幼稚。但已经晚了。生活就是这样的,只有失败的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愚蠢。
北野雄(由金马影帝、香港演员谢君豪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邻居,也是芳子哥哥的莫逆之交。
强悍,豪侠之气贯通全身每一个毛孔,容易激动,也容易走向极端,象一块极硬的陨石。锋利而隐忍,为感情和他所认定的正义及利益敢于付出一切,不顾一切但又精通权谋,极爱冲动但又不失策略。往左走是英雄,往右走便成了枭雄。但此时此地的风云际会不可能成为过人之人,偏狭的国恨家仇以及当时军国主义的过度侵害只能使他最终走向毁灭。让人叹息,让人忧虑,也同样让人鄙夷。
和田正夫(由香港演员曾志伟饰演)
三十岁,芳子的哥哥,日本侵华军人。
曾经是孔武有力的大哥,曾经是国家机器极佳的重要零部件。极富包容心和宽厚大度之优良品质,可以从容为国捐躯,可以凛然赴义,可以为家牺牲,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并且不求回报和彰扬,沉默如金,但又不憨傻,象一块基石一样可以托举大厦,可以石破天惊。
但战争让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心中翻江倒海面上不露一点痕迹,泰山崩于前依然静默独坐。患有重度失眠症。目光里有阴郁,有惊惧,这种惊惧是对自己对人的怀疑,北野宏的变化突然让他感到人的可怕,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无知和人心不可把握的黑暗和能量,他既仇恨日本军国主义倡导者,又恨参与和发动一切战争的政治家,在他眼里已没有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只要是战争,他都仇恨。战争使他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能抓住,他坠入了一个巨大无边的空虚中。他一直没说话,只有最后一次才说了几句话,告诉北野雄,他的弟弟是他亲手杀死的。最后他用行动表达了他对战争和正义的看法。然后,他死了。
和田缨子(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白雪云饰演)
芳子的妹妹。曾经是热血青年,曾经因为东条英机的鼓励而成为一个献身战士的慰安妇,她视此为光荣使命,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高尚品质。但转身已是满身疮痍,遍体鳞伤,她的美好的献身被人所糟蹋,战士需要的是她的身体,但不需要她的思想,战士满足的是性欲和发泄,不需要她的优良品质。她的付出除了给自己带来致命的身心伤害外,其他的只是一个性工具而已。一个思想家,一个优秀妓女。一个把自己的灿烂年华随手一掷奔赴污泥最终成为了行尸走肉的美丽少女。
北野弘
北野雄的弟弟,日本侵华军人。曾经羸弱瘦小,文质彬彬,书生模样,小弟做派。和山口正夫一起入伍,一直受山口正夫的保护。但战争的紧张惊惧,同伴的残忍,国家的利益,战士的疯狂都让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狂野,成为一个比任何人都要残暴的杀人狂。后来的所作所为让山口正夫目瞪口呆。
广濑一郎(由日本演员小池幸次饰演)
东条英机等战犯的辩护律师。狡诈,雄辩,善于捕捉对手哪怕一丝一毫的微小瑕疵,并有力量和足够的智谋出击。可惜因为站在正义的对面而失道寡助,无力回天。永远不会去牺牲,永远做一个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自私者。
9. 求助!《东京审判》影片 观后感. 谢谢
梅先生因为是我国法学界权威,翌年被任命为我国参加“远东军事法庭”的首席审判官。
然而,中国虽然是同盟国中受侵略最惨的战胜国之一,但审判长由澳大利亚韦伯法官担任,美、中、英、苏、加、法、新、荷、印、菲十国法官的座次问题,开庭前预演时就发生了争议,因为庭长韦伯宣布入场的顺序为美、英、中、苏、加、法、新、荷、印、 菲,把中国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国之后。梅汝璈立即对这一安排提出强烈抗议:“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接着,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拒绝“彩排”,他说:“今日预演已有许多记者和电影摄影师在场,一旦明日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大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只有不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由于他的据理力争,庭长当即召集法官们表决,结果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国签字顺序安排。这次预演虽然推迟了半个多小时进行,梅汝璈终于为我国争得了应有的位置,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在对战犯量刑方面,再次发生激烈的争辩。一些来自未遭到日军过多侵略践踏的国家的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为了伸张正义,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例如在南京大屠杀中就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去四肢、割下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单纯用毒气杀人残酷百倍,主张对首恶必须处以死刑。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首犯送上了绞刑架。
虽然从1946年5月开庭历时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享受着丰厚的待遇,但是由于他从报上看到国内“讥饿”、“内战”的坏消息,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所以当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公布梅汝璈为行政院委员兼司法部长时,他拒绝去南京赴任履新。1949年6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后,他由东京设法抵香港与中共驻港代表清华校友乔冠华取得联系,秘密由港赴京。抵京第三天,便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成立大会,周恩来在会上介绍:“今天参加这个会的,还有刚从香港回来的梅汝璈先生,他为人民办了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他。”
1950年,梅汝璈担任外交部顾问。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此后,历任第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学会理事等职,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7年“反右运动”时,梅汝璈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在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了更严重的批判。外交部的“造反派”在抄家时搜出那件他曾在东京审判时穿过的法袍,如获至宝,以为抓住了梅汝璈有反动历史问题的确切证据,并试图将其烧毁。但梅汝璈对此有理有节地应对抗争,并进行了巧妙的周旋,从而保存下了这件历史的珍品。
1973年,梅汝璈在饱受摧残之后,怀着对亲友的眷恋,对“文革”的不满和厌恶,对未能写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本巨著的遗憾,在北京与世长辞,默默地离开了人间,终年69岁。
1976年底,他的家人遵嘱将厚达尺余的东京审判判决书中文原稿和他在东京大审判时穿过的法袍,无偿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希望能作为历史的见证警示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那段岁月。
当梅汝璈被任命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时,他才42岁。在当时的中国法学界和司法部门,资望深、年龄大的人士比比皆是。可是,执法东京的重任却偏偏落到了刚刚步入中年的梅汝璈身上——这无不得益于梅汝璈多年来在法学研究、教学和司法实践方面的出色表现。舆论对他的评价是:精通法学理论,善于雄辩而又头脑冷静。
飞赴东京
1946年3月20日,上海华懋公寓1层的大厅里,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今天就要肩负祖国重托,飞赴东京。临行前,梅汝璈向新闻界慷慨陈词:“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正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作为庄严的国际法庭法官,决勉力依法行事,不负政府与国人嘱望。”
当日,《中央日报》、上海的《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刊出消息: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梅汝璈到达东京后,作为战胜国派出的法官,下榻于东京“帝国饭店”,出门有专车,餐厅有专席。优厚的待遇并不能使梅汝璈减轻对祖国命运的牵挂。他每天翻阅侍者送来的英文报纸,看到的是满目的凄凉:“饥饿的中国人在吃树皮、鼠肉和泥土”,“满洲大规模内战爆发,中国殷切期待马歇尔特使返华调停”。国破山河在,国家尊严何在?梅汝璈因此不愿去餐厅,只有按铃请侍者把早饭送到房间里来。
在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
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一番话,令在座者无不击掌称快。
《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激动和欢欣。他不无担忧。他以一个记者的敏感以及对社会现实、国际利益的透彻了解,预感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毕竟,梅汝璈是一个留学美国,回国后又多年从事教学和法院工作的学者型专家。
回到饭店后,梅汝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了一位老朋友在得知自己将执法东京后吟诵出来的诗句:
法界推巨擘,中外早知名。
时也春正月,快哉此一行。
同仇增敌忾,官谳律长城。
我有拳拳意,非君孰与倾?
东京审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撰写起诉书。但撰写起诉书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控诉这些被告犯罪行为的时候,从什么时间算起?国际检查局内部对此发生了严重分歧。一种意见是:应该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作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点。另一种意见是:应该将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作为被告犯罪日期的起点。中国代表团的提出应以1928年1月1日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为对日本战犯起诉的起始日。国际检查局内部经过郑重的讨论,赞成中国代表团的主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指控被告的犯罪行为从1928年开始到1945年为止,总共约18年。
用尊严维护尊严
1946年4月,11国法官齐集东京,正式开庭审判的日子就要到了。但是,各位法官在法庭上的座位将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这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前各国法官最为关注的问题。梅汝璈也不例外,他对助手说:“任何国际场合,争坐次在所难免,这是关系国家、民族地位和荣誉的大事,故应有的位置必须力争得到之。”
虽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没有明文规定法官席位的次序,但法官座位的排列次序却极其敏感,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的庭长——澳大利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官卫勃,想使两位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左右手。卫勃提议,法官席次应该按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惯例来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有的法官当即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字母先后)为序的。微笑着倾听良久的梅汝璈终于说话道:“个人的坐次,本人并不介意,只因与各位同仁一样,是代表了各自的国家来的,所以我还须请示本国政府。”
这一军“将”得厉害。因预定的开庭日期将至,法官们如果都要请示国内而后定,必拖延时日。卫勃认定不能开这危险“先例”,忙说:“为确保准时开庭,坐次问题必须尽快排定,希望梅先生从大局出发。”
梅汝璈收敛笑容道:“同意庭长的意见,但中国代表应排在第二位。众所周知,中国受日本侵略最深,抗日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审判的又是日本战犯。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故我提议,各位都不用争了,法官的坐次,按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实属顺理成章。”他接着报了各签字国的顺序: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因此对于梅汝璈的提议,几个西方国家代表心里根本不愿接受。直到5月2日,即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卫勃的真实意图才暴露出来。
下午4时,法官们都按要求做好了准备,在法官休息室集合。这时,卫勃突然宣布:法官座席的次序是美、英、中、苏、法、加、荷、新、印、菲,这是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了的安排。按照这个安排,庭长右边是美、中法官,左边将是英、苏法官。很明显,英美居中,排挤中国,同时以压制加拿大作为陪衬(按照受降签字次序加拿大应排在法国之前)。大家不禁愕然。中国法官梅汝璈和加拿大法官麦克杜哥最为愤慨。梅汝璈当即指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我绝不接受这种于法无据、于理不合的安排!”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欲退出预演,以示抗议。
开庭预演仪式已经推迟了约半个小时,审判大厅里的人们等得有点不耐烦了。此时此刻,没有人能承担得起推迟明天正式开庭的严重后果,因为这个日期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了。那是令人窒息的20分钟。当卫勃第三次来到中国法官办公室的时候,他盯着梅汝璈一字一句地说:“兄弟们同意你的意见,预演就按受降签字国次序进行。”
这时已经是下午5时了。一个争论多日、僵持很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在场的上海《申报》记者以自豪的神色告诉外国同行:“中国抗战长达8年,战胜日本功劳最大,应当占有这光荣的一席。”
舌战美国法官
当11位对日参战国的法官穿着法袍庄严地坐在审判席上等待预演开始时,法官之间又因国旗位置而发生的争执。这时候,审判席后面插着的参战国国旗,美国国旗插在第一位,中国国旗插在第二位,中国的法律顾问吴学义一看,立刻向梅汝璈打手势。梅汝璈马上心领神会,向庭长卫勃提出:“中国国旗应插在第一位。”
美国法官克莱墨十分傲慢地说:“为什么?”梅汝璈当即用流利的英语慷慨激昂地阐述了中国军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直到1945年8月15日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他说:“残暴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在侵略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伤痕累累,几千万亡灵沉冤九泉。17年间,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我国军民伤亡逾3500万人,击毙击伤日军达130多万,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正是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
随即,中美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论。几番唇枪舌剑,美方理屈词穷,最终做出让步,中国国旗插在了第一位,美国国旗则移至第二位。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有史以来国旗插在首位的第一次!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所以,当中国国旗刚刚插在第一位,国内新闻媒介就立即刊发了这一重大新闻,有的报纸还及时刊出“号外”。
中国代表团从抵达东京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的40余天时间里,凭着对正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进行着这场为千百万受害者伸冤报仇的艰苦斗争。他们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28名甲级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甲级战犯被判死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梅汝璈凭着他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法律知识,全程参加了这次审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判进行到后期,围绕对战犯的量刑问题,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
军事法庭的11名法官中,一些人所在的国家在二次大战中没有过多遭到日军的侵略践踏,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缺乏切肤之痛,他们因此主张对战犯从宽处理,有的法官则由于国内刑法废除了死刑而不赞同对战犯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
梅汝璈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例如,光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较之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单纯用毒气杀人的办法残酷百倍。
鉴于此,梅汝璈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在梅先生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土肥原贤二等7个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在法庭最后环节的工作——判决书的书写问题上,梅汝璈再次以其凛然正气和爱国之心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当时,有人主张判决书统一书写,但梅汝璈认为,有关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部分,中国人受害最深,中国人最明白自己的痛苦,中国人最有发言权,因此,这一部分理当由中国人自己书写。经过他的交涉,由这次历史性审判而形成的长达90余万字的国际刑事判决书,留下了梅汝璈代表4亿多受害中国人民写下的10多万字。
对于那场如同硝烟一般逝去的历史审判,日本国内也许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梅汝璈先生的一段话,或许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战争和历史: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建议你再看几遍。
10. 跪求从法律角度写的《东京审判》的观后感,专业人士帮忙!!!😘😘
A 《东京审判》的观后感
东京审判,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000页,判决书1200页,检察方与辩护方共提出证据4336件,双方提供证人1194人,其中419人出庭作证,整个审判共耗资750万美元。在审判中,同时还配备了大量翻译人员,并设有一个三人语言仲裁小组,以便当庭对翻译问题作出裁定。从而构成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审判,在现代国际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东京审判,是对传统国际法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确立现代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基本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为20世纪下半叶对国际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充分和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东京审判在现代国际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首先,东京审判确立了现代战争犯罪的新概念。1625年,格老秀斯在其名著《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指出,对于违反国际法的犯人,捕获者或审判者有权处其死刑。但是,一直到二次大战前,战争犯罪的概念仅局限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行为,如杀人、放火、奸淫、虐俘、残害平民等。东京审判(包括之前的纽伦堡审判)将战争犯罪的概念予以扩展,增设了破坏和平罪与违反人道罪。并通过审判实践,对这两种犯罪予以法理上的阐明。
东京审判确立的第二项新的战争罪是破坏和平罪,对于此项罪名,在法庭审理中曾有过激烈争论。被告方以两个质疑试图否定法庭的管辖权:一、被告们参与战争时,侵略战争是否已被定为犯罪?如果当时不定为犯罪,那么即使到了现在(审判时)定为犯罪,被告也是无罪的,因为“法律不能溯及既往”;二、纵使当时已定为犯罪,参与其事的个人是否也应该负责?
东京审判强调,上述两项质疑,早在纽伦堡审判时即已解决,其法理依据为:侵略战争早已在国际法上被公认为是犯罪,而且是“最大的国际性罪行”,这已由一系列国际公约所证明。东京审判指出,纽伦堡审判在法理上是充分的,它没有创设而只是以实践行为适时地宣布了侵略战争是犯罪这一项国际法原则。
至于个人是否应承担责任问题,法庭上被告以及西方某些国际法学者(包括东京审判的个别法官)提出了四个否定理由:
一、侵略战争是一种“国家行为”,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行使或表现,对其负责的应该是国家而不应该是个人;
二、侵略战争是国际法上的犯罪,国际法是以国家而不是以个人为主体,个人在国际法上是没有责任的;
三、国际法对于违反它的规定的国家有制裁,但对于违反它的个人因没有规定制裁方法而无从着手处罚;
四、按照刑法原理,犯罪必须有犯罪者的“犯罪意思”,个人参加战争时是不可能有犯罪的意思的。
东京审判指出,关于第一项理由,由于国际法对国家和个人同时规定了义务,因此,对于破坏国际法的个人进行处罚是有法理根据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奎林案”等所支撑的。法庭强调,说个人应对侵略战争负责,并不等于国家可以免除责任。但由于现代国际法对国家责任更强调的是民事赔偿,而加重民事赔偿又会增加各侵略国人民的负担,故强调对野心家和好战者个人的刑事责任,将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趋势。
第二和第三项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国际法对处罚个人早已有了制裁方法,其实践事例也是举不胜举,从对海盗和贩卖人口的惩罚,到一系列国际公约,这个问题是早已解决了的。
对于第四项理由即犯罪的意思问题,东京法庭的判决书明确指出,第一,人人有知晓和遵守一切现行法(包括国际法)的义务,对于现行法的愚昧无知,不能作为免除个人罪责的辩护理由;第二,被告们在从事侵略的时候,纵使不能精确地了解侵略在国际法上是何等严重的罪行,但是以他们的知识和地位来说,他们决不会不知道破坏条约、攻击邻国的行为是错误和有罪的。因此,不能说他们没有“犯罪意思”。
东京审判的实践以及对上述法理的阐述,为二次大战后国际法上战争犯罪理论的发展贡献了有益的学术见解。1949年以后通过的各项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权的《日内瓦公约》,所遵循的就是由纽伦堡和东京审判所确立下来的关于战争犯罪的原则。1993年联合国安理会第827号决议通过的《审判前南罪犯国际法庭规约》和1994年安理会第955号决议通过的《卢旺达国际法庭规约》,所依据的主要也是上述战争犯罪的概念,只是在表述时作了一些变化而已。
其次,东京审判确立了各项战争犯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一、追究犯罪者个人的刑事责任原则;
二、官职地位(官方身份)不免除个人责任原则。
三、长官命令不免除个人责任。
这部影片让我看得热血沸腾,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学界成员主要有法官梅汝璈,检察官向哲濬,法官助理杨寿林,检察官顾问倪征等。在两年半漫长的审判中,向哲濬检察官、倪征顾问等尽心敬业,有时常常是废寝忘食,全力寻找各种证据,在一次次的辩论中,以一桩桩铁证历数了各个战犯的种种侵华罪行。在定罪量刑阶段,梅汝璈法官又日夜与各国法官反复磋商,最后终于将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这三个对中国人民犯下累累罪行、欠下无数血债的战犯,连同东条英机等一起共7人,送上了绞刑台,为受到日本侵略者残害的中国以及亚太地区人民伸张了正义。
东京审判,不管是从法律意义上说还是从政治意义上说,她都唤醒了人们那颗爱国的心。让人们的心为之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