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务员考核的法律效力

公务员考核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7-23 16:50:37

⑴ 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内容标准

公务员考核是指公务员管理部门依照管理权限,依据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公务员进行考察和评价,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依据的制度。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是公务员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它有利于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合理使用人才,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能。本章共五条,对考核的内容、形式、程序、等次及考核结果的效力等作了规定。
第三十三条 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释义】本条是关于考核内容的规定。 一、公务员考核制度
1.实行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包括职位分类、考核、奖惩、升降、任免、培训、工资福利等项内容。其中,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环节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对公务员的考核,可以为公务员管理其他各环节上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比如,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公务员的升降、奖惩、培训、工资,依据考核结果发现公务员的特长、缺陷和按职位要求进行职位轮换等,还可以运用考核结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如果没有科学、客观的考核,公务员的奖惩、升降、任免、工资福利等管理工作就难以做到客观、公正。考核这个环节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公务员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行,并直接关系到每个公务员的利益。因此,可以说考核是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中的基础性环节。
2.考核是优化公务员队伍的必要方式与途径。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对公务员的工作或业务成绩的质量、数量及其能力、品行、学识、健康等状况进行考察审核,主要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判断与评价被考核人是否称职。在很大程度上,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的思想品德、才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的公正合理评价,是管理机关发现、选拔优秀公务员和合理使用公务员的重要途径,并可以防止人才选拔上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弊端;另一方面,考核也是公务员自我认知的一条途径。通过考核,公务员可以更清醒地认识自我,便于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从而优化整个公务员队伍。
3.考核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公务员的考核,实质上是对公务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评价,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促使公务员尽职尽责,勤奋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考核过程中,通过上级对下级公务员的考察和下级公务员对上级的民主评议来形成上下级公务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促使各级公务员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4.考核是群众监督公务员的必要手段。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标准与过程要做到公开化,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对担任一定层次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还要进行民主评议。这就可以发挥民主监督与公开监督的威力,有效地防止各级公务员搞特殊化,防止公务员滥用职权,促使公务员正确地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并调动群众监督各级公务员的积极性。
二、考核的对象
考核的对象主要是非领导成员公务员。领导成员是指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非领导成员包括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和不属于领导成员公务员的领导职务公务员。我国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公务员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我国对领导成员和非领导成员的考核是两套方法,非领导成员的考核适用公务员法中规定的程序,领导成员的考核适用其他相关规定。
三、公务员考核的内容
公务员考核内容的确定是考核工作的关键,考核内容制定的科学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务员考核的质量。根据本条规定,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其中以工作实绩为重点。
所谓“德”,是指公务员在政治上是否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国家是否忠诚以及思想作风、遵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等情况。它还包括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合作、协作的精神。
所谓“能”,是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主要考核公务员能否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业务技术、文字水平、语言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对不同类别的公务员,考核项目及其科目应当有所区别。
所谓“勤”,主要是指公务员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出勤情况是指公务员是否按时上下班,是否有迟到、早退、缺勤,病、事假是否按规定办理手续等;工作态度是指公务员对本职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积极肯干、任劳任怨、热心踏实、精益求精等。其中,公务员的出勤情况一般比较具体,各级机关都有公务员工作时数的规定,易于考核。当然,公务员按规定出满勤,并不等于其按职位要求完成了工作任务,这还要看其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通过对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加以考察和评价,改变某些机关中存在的出勤不出力,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状况,进而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事业心。
所谓“绩”,是指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它主要包括公务员的工作质量、数量、效率及工作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工作数量包括公务员在一个考核周期内所完成的工作份数、尽职的程度、所达到的工作期限、努力的效果以及其他涉及实效的因素;工作质量包括公务员完成工作的准确性,工作的表现性或可接受性,工作的美观程度,是否合乎工作的质量要求,在完成工作过程中所表现的技巧与能力,决定或判断的健全性和预见性以及其他有关工作质量的情况;工作效率包括公务员完成工作的速度,为完成工作而耗费的时间、精力及其他支出是否具有经济性;工作适应能力包括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与上下级及同事的合作性,对新工作的学习能力及意愿,运用法规的能力以及其他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等。对公务员工作实绩的考核,构成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
所谓“廉”,是指为人处事的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不侵占、挪用国家、集体的财产等。
公务员考核的五大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公务员的考核必须考核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以“工作实绩”为考核重点,一方面是鼓励公务员干实事、求实效,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另一方面是绩可以量化,标准比较明确统一,可以防止根据个人好恶或主观印象进行评价。注重实绩,就是防止在公务员考核中搞“大锅饭”,实行“平均主义”。但是公务员考核不能只看“绩”,而忽视对“德、能、勤、廉”的考核。特别是对“绩”要作全方位的理解,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问题,不仅仅是看经济总量、市政环境,还要看环境的保护力度、人民群众的受惠程度与满意程度、社会良性发展程度等。总之,这个“绩”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四、特殊情形下的考核
根据人事部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对新录用的、转任的、挂职锻炼的等特殊情形下的公务员的考核,有一些特殊的做法。
1.新录用的公务员在试用期间,应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年度考核时只写评语,不定等次,考核情况只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2.转任的公务员,由其转任的现工作单位进行考核,并在年度考核中确定等次,其转任前的有关情况,由原单位提供。
3.挂职锻炼的公务员,在挂职期间由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在挂职单位工作不足半年的由原单位进行考核,挂职锻炼结束的当年由挂职的单位提供有关情况,原单位进行考核。
4.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公务员,由原工作单位进行考核,主要根据学习、培训表现确定等次。其学习、培训的有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单位提供。非单位派出,但经单位同意外出学习的公务员,超过考核年度半年的,不进行考核。
5.因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的公务员,不进行考核。
6.接受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公务员,只进行年度考核,暂不写评语、不定等次,待问题查清后再行确定。
7.受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的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期间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其处分的当年及以后,按正常情况对待。
第三十四条 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考核类型的规定。 依照不同的标准,公务员的考核有多种类型。我国公务员法中有关考核的类型,以举行考核的时间为标准,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两类。
一、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通常是指对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及功过进行记录,主要考核公务员的出勤情况和公务员遵守办公规则情况,表现为考勤和工作检查。考勤是由专人负责记录有关出勤情况。工作检查,主要是由主管领导定期检查核实每个公务员的工作日志。平时考核的优点是便于对公务员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解和考察,为公务员的年度考核提供原始的资料。平时考核的不足是难以制度化,容易流于形式。
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公务员平时的考核。如美国公务员的上级领导对其下属都建有考核手册,凡公务员工作表现与这一领导所制定的工作标准有联系的部分,均要摘录在册。
二、定期考核
定期考核,通常是指有关领导人员以及专门的考核机构在一个工作年度结束后,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限,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对所属公务员一年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集中统一的考察和评价活动。定期考核是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年一次的阶段性概括和总结,是对公务员比较全面的考核方式。
我国目前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也制定了一系列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配套法规、规章。有关年度考核的基本程序、考核结果及考核结果的使用、考核机构在公务员法及有关法规、规章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年度考核已经成为考察公务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三、平时考核为基础
对公务员的考核应将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平时考核是对公务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及功过的记录,而定期考核是平时考核的概括和总结,表现为阶段性的考核结论。平时考核往往不直接导致对公务员的奖励或惩戒,但它是定期考核的基础;定期考核是对公务员一定时期工作的总评,是平时考核的集中反映,其结论将会导致公务员的奖惩及其他人事变动。平时考核只反映公务员一时一事的情况,往往带有片面性,而定期考核也有可能因时间长久失去记忆而产生主观臆断。因此,将定期考核和平时考核有机结合,将平时考核作为定期考核的基础,才能达到客观、全面评价公务员的目的。
第三十五条 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考核程序的规定。
本条所讲的公务员考核程序,是指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进行年度考核的时候,为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而必须经过的法定步骤或阶段。公务员考核程序,主要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在考核过程中,主管领导在提出考核等次意见时,要事先听取群众意见。另一方面,在考核时,由部门负责人领导考核组织、确定考核等次,由主管领导提出考核等次意见。采用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考核工作,目的是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杜绝过去干部考核工作中由领导凭个人好恶评价干部现象的发生。
一、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定期考核主要有以下程序:
1.个人总结。个人总结是年度考核的第一项程序,是指被考核的公务员将自己本年度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全面的自我总结。个人总结要说明工作成绩,也要实事求是的剖析自身存在的不足。个人总结的优点是被考核者对自己的情况最了解,总结比较全面,也有利于被考核者作自我反思。不足是有时难以做到客观公正,有时会对错误与不足避重就轻。
2.听取群众意见。各单位在进行年度考核时,应当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让群众参与考核评议工作。方式主要有找公务员谈心、听取汇报、群众反映等。听取群众意见是群众路线在考核工作中的具体反映,目的是使领导集思广益,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保证考核结果的全面、客观、准确。
3.主管领导提出的考核等次意见。主管领导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主管领导就是公务员的上一级主管的领导。由主管领导提出考核意见,主要考虑到主管领导负责平时的考核工作,和被考核公务员长期在一起工作,对公务员的情况比较熟悉。同时,主管领导是公务员的直接领导者,有权威对公务员的考核作出建议。
4.机关负责人或者经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在主管领导提出年度考核的等次意见后,一般还有一个复核的程序,即由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对主管领导人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审核。在审核基础上,机关负责人便可签字同意,予以确认。如果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合适的,可以否决经审核的主管领导的考核意见,亲自确定公务员的考核等次。在实践中,有时机关负责人可以授权考核委员会来最后确定考核意见。
二、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
所谓领导成员,按照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是指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相应的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考核等次的规定。
考核等次是对公务员本年度中实际表现优劣的一种高度概括性评价形式。考核等次是公务员年度考核的最终结果,是一种法定的评价方式,每个考核等次都有相应的标准对应。各国都有考核等次的规定,但有关具体的考核等次并不相同。如美国考绩结果最早分为五等,后又分为三等,即优异、满意、不满意。日本的考核等次分为ABCDE五等。A等最高,一般不超过被评人数的百分之十,B等次之,E等最低。我国建国以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干部考核都采用评语的方式,考核结果不分等次,只进行定性的描述。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后,公务员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次。后来在考核实践中,许多单位反映,考核结果确定为三个等次过少,希望再增加一个基本称职等次。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人事部门后来变通规定,对于那些德才表现较差,在考核中介于称职与不称职之间的人员,可以暂缓确定等次,给予3-6个月的考验期,待考验期满后,有明显改进的,确定为称职;没有明显改进的,则确定为不称职。后人事部门又取消了上述权宜之举,试行增设了“基本称职”等次。这次公务员法确立了“基本称职”这一考核等次。
公务员法规定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所谓优秀,是指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成绩突出。所谓称职,是指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所谓基本称职,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般,能基本完成本职工作,但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高,或在工作中有某些失误。所谓不称职,是指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
强调考核等次的结果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是对公务员知情权和申诉权的保护。由于考核等次的结果直接与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工资待遇等挂钩,因此对公务员来说,有权及时知道影响自己重大权益的考核结果。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对定期考核为不称职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公务员有权提出申诉。只有知道考核结果,公务员才有可能行使申诉权,因此,及时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实际上是对公务员申诉权的保护。如果考核机关不及时将考核结果通知公务员,将承担法律责任。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不按照程序进行考核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
第三十七条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考核结果的法律效力的规定
各国都很重视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将其作为开展其他有关人事管理活动的依据。如在英国,文官的晋升,除以年资为依据外,尚需以文官的年度考核报告为参考。在同等年资的条件下,考核成绩优异者,将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将公务员考核工作作为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定期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公务员工作表现、行政能力、政治素质的主要标准,将定期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基本依据,可以有力的教育、激励和监督公务员、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行政效率。
考核的结果对于公务员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不同考核等次有相应的处理。
1.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奖励。
(1)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以其本年度十二月份基本工资额为标准,发给一个月的奖金。
(2)对年度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人员,可给予记功或嘉奖。
(3)公务员在现任职务任期内,考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4)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可提前具备晋升资格。
(5)公务员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
2.对于考核结果为称职的奖励。
(1)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以其本年度十二月份基本工资额为标准,发给一个月的奖金。
(2)对年度考核确定为“称职”等次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人员,可给予记功或嘉奖。
(3)公务员在现任职务任期内,年度考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4)公务员连续三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5)公务员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
3.对于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处理。
对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可视同“称职”等次晋升级别和工资,但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通过诫勉谈话、离岗培训等,促其改正提高。
4.对于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处理。
(1)对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人员,当年定为不称职的,要按有关规定降职,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降职后,其职务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其
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的,不降低原级别;原级别高于新任职务对应级别的,降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并执行相对应的级别工资。
(2)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的,要按规定予以辞退。

⑵ 公务员不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吗

公务员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按照要求,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2)公务员考核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高等学校要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信息,积极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

对取得学籍并完成学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研究生,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规定统一办理就业手续,定向就业的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

⑶ 公务员任职必须具备哪几个前提条件

公务员任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有编制、有职数、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第六条 公务员任职,按照公务员职务序列,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七条 公务员任职,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和资格。

第八条 公务员任职,应当符合交流和回避等有关规定。

第九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任职:

1、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

2、通过调任、公开选拔等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的;

3、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4、转任、挂职锻炼的;

5、免职后需要新任职务的;

6、其他原因需要任职的。

(3)公务员考核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在公务员的职务任职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超编制、超职数、超机构规格或者自设职位任用与晋升公务员职务;

2、随意放宽或者改变公务员职务任用和晋升的条件;

3、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的情况;

4、违反规定程序决定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

5、突击晋升公务员职务;

6、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打击报复;

7、其他妨碍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工作公正合理进行的行为。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作出的决定,由有关机关予以纠正,并按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处理。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第三十二条 公务员对免职、降职决定不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处理。

⑷ 谁知道公务员考试的答题卡是什么样的也是用2B的铅笔涂卡吗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采用机读答题卡,统一使用2B铅笔涂卡作答,《申论》必须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各地在组织报名时应通知考生自带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2B铅笔2支、塑料笔擦一块、垫板一片及小刀一把。
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完全指南
一、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的内容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的内容是依据职位要求的基本职责和任职条件而制定的,以笔试、 面试等考试环节无法考察的项目为重点考核内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治素质;
2.拟录用职位的要求;
?.报考资格条件复审;
4.职务回避考核;
5.道德品质考核。
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的方法
常用的考核方法有三种,即查阅档案考核法、谈话考核法和座谈会考核法。
1.查阅档案考核法
查阅档案考核法是考录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考核时必经的第一道手续。通过查阅档案,可以熟悉被考核人的自然情况、工作经历、历史和现实情况,起到被考核者在报名期间自报条件的复核作用。
2.谈话考核法
谈话考核法是考核中常用的另一种方法。此法可以获知一些在查阅档案时无法了解的情况。在考核之前,考核小组要对考核的内容、重点做出合理的设计,以便充分利用此法,全面、客观地了解被考核者在档案中反映出的个人工作、学习、品德等方面以外的情况。谈话的对象主要是被考核者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和被考核者本人。
3.座谈会考核法
座谈会考核法是指考核人员召集考核对象所在单位人事、组织部门负责人、同事、主管领导等人进行座谈,听取大家对考核对象的意见,了解考核对象的有关情况。
通过查阅档案考核法、谈话考核法和座谈会考核法后,要形成考核材料,考核材料要准确、全面地叙述考核对象的主要优缺点,提出考核是否合格、是否可以录用的结论性意见。
录用程序是指按时间先后或依次按安排的录用工作的步骤。这可以增加录用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参与监督的环节;赋予录用工作规范性和一定法律效力的特点,确保公正、平等。择优录用适合国家行政机关职位的优秀人才,保证录用工作的高效、廉洁。具体包括下述几个步骤:
1.确定推荐比例
在考试、考核、体检合格后,根据各部门的录用计划,确定各部门、各单位的推荐比例。推荐比例大小根据合格者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之间的差额确定。当合格者多于计划录用人数时,以综合成绩高低为序,实行差额推荐;对于合格者人数等于或小于计划录用人数时,实行等额或缺额推荐。
2.公布录用候选人名册
3.编制和管理录用候选人名册
凡考试、体检合格者,均编入录用候选人名册。名册中的人员均具有被推荐的资格。录用候选人名册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考试、考核、体检情况,推荐情况等三方面内容。
录用候选人名册的管理包括下列事项:(1)除名。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从名册中除名:①已被录用者;②自录用通知下达之日起,1个月内未报到者;③本人向名册管理者提出不愿在该名册中被挑选录用者;④因突然事故死亡或伤残影响工作者;⑤经审查,不符合报考资格者。(2)恢复。已被除名的录用候选人提出充分理由,经调查成立时,恢复其录用候选人资格,重新编入录用候选人名册。(3)查阅。录用候选人名册对各部门和报考者开放。报考者及其委头托人查阅名册须填写查阅申请单,说明查阅的理由和内容,经名册管理者批准后访客查阅。
录用候选人名册的有效期为1年。在有效期内,名册中人员保留被推荐资格。
4.推荐
主考机关编制推荐录用表,将每一个录用候选人的有关情况填入表中,按确定的推荐比例、报考志愿和成绩高低分别向用人单位推荐。
5.办理录用手续
用人部门根据拟录用职位的要求,综合评定报考者的考试与考核结果,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政府人事部门根据用人部门报来的拟录取人员名单,办理录用手续。被录用者持录用通知书及有关证件,在规定时间内到用人部门报到。报到期限为1个月,逾期者取消录用资格。
6.国家公务员的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32条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二、国家公务员录用的特殊规定
1.国家公务员录用备案或审批的程序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备案工作由国家人事部负责,录用备案程序:(1)用人部门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后,填写由人事部统一制发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录用表》;(2)用人部门将录用表及“关于报送录用表的说明”报人事部备案;(3)人事部在接到用人部门报来的录用表后,经核实一般在15日内签署意见,对符合录用标准的人员,在其录用表上加盖人事部录用章,并将全部结果通知用人部门;(4)用人部门接到盖有人事部专用章的录用表后,分别向考生及其所在单位发出《录用通知书》的一、二联,考生报到后,第三联报人事部留存。
地方公务员录用审批的程序:(1)用人部门根据本部门拟录用职位的要求,综合评定考生的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报地市级以上人事部门审批;(2)地市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按录用原则,对用人部门报来签署意见的书面报告和录用审批表进行审核,并为合格者办理录用手续,然后由人事部门向用人部门发出通知;(3)用人部门接到录用通知后,向考生及其所在单位发出《录用通知书》,由考生所在单位协助办理录用手续。
2.公务员录用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应当以予以照顾。”
这是根据我国国情规定的。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事务部门不同于其他省市和有关部门,在招考公务员时可以采取下列做法:(1)采取有限竞争。考试时,适当降低少数民族试卷的难度,减少题量,并适当控制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尽量使同一民族在同一岗位上竞争。(2)同一尺度,适当照顾。不分民族,一律使用同一水平试卷,但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加分照顾。(3)设置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竞争者中择优录取。(4)对少数民族报考者规定一定的录取比例。
3.公务员录用退役军人的照顾政策
(1)原则上取消试用期,转业干部经考核合格后即成为正式国家公务员。(2)在部队获得大军区(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和立二等功以上奖的军转干部;从事飞行工作或在舰艇上服务项目15年以上的转业干部;在边远、高原、海滨等特别艰苦的地方工作15年以上的转业干部,这些人员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3)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参加公开招考,在同等条件优先录用军转干部具有第二种情况的,给予适当加分。
1.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什么时候报名?
答:从革命利益出发2002年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聘工作被固定下来报名时间在每年10月的中旬,考试时间则每年11月的第四个周末。
2.请问考公务员可不可以在外省考,然后想到自己的家乡去工作?
答:一些省份允许外省考生通过考试进入本地区公务员队伍,但不等到于在外省考试,就可以回到本省当公务员,这是不可能的,考试成绩是有适用范围的。但外省保管员工作调动回家乡,有单位接收,属于另外一种情况。
3.一类和二类以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都有什么区别?
答:一类和二类是为区分录用部门而定的职位划分类别:一类职位招录部门有: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二类职位招录部门有:中央垂直管理机构地(市)以下所有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中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保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一类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申论》两科。二类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一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在总体结构上没有什么区别,在具体内容上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从事政策和法规制定、检查实施、文字综合的一般属于一类,机关层次超高,一类职位越多。而从事具体政策实施以及为机关运行服务的职位属于二类。所以其行政职业测验的取向就有一些差异。
4.公务员录用考试对学历有什么要求?大、中专生和自考生能不能报考公务员?
答:国家公务员要求的学历因党政机关的层次各异,中央党政机关一般是本科以上(招收的人员硕研约占1/4-3/1,其余是本科生),省市一级本科生占到80%-90%,县乡一级大中专生比例则明显提高。大专生可以考公务员,但受到的限制可能多一些,也就是说一些单位、职位不收专科生。没有中专生不可以考公务员的规定,但因为现在生源实在太丰富了,所以,中专生竞争上的可能性就大打折扣。另外的情况是,一些机关招收二类公务员时,专门招录中专生,比如打字员、收发货、电工、电脑维修员等。绝大多数地方公务员都不招自考生,少数县乡机关才可能招收。
5.什么专业适合报考什么部门?是否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测试?
答:要了解招考部门的专业要求,可以仔细阅读招考公告,或者向招考部门咨询。中央国家机关是先考公共科目,通过后才由各用人单位自行加试专业知识。特殊专业的要加试专业课,一般专业都不考勤专业课,大多文科专业多数是考写作能力。
6.高校应届毕业生报考在程序上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各级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对象分两类,一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二是已经毕业工作的社会青年或军转人员。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应在毕业前夕,否则,连名也难报上,因为没有学历证明和学校或单位的推荐证明。
7.公务员考试是否有地区限制?不同地区的考试是否有不同的内容?如果考地方公务员,如何选择辅导书?
答:随着公务员体制的完善,近年来,公务员的招收逐步打破了区域限制,这包括城乡、省份、户口等限制。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是面向全国的,也有一些省市的公务员考试面向全国,随着开放意识的加强,至少是明确提出限制本地考生的已经很少。各省因为机构改革的进度不同,机关缺编的情况不同,领导的看法,地方财政状况,组织和人事部门的工作进度等因素都影响到公务员考试。各省的考试内容大同小异。公共科目考试都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和《申论》中的一科或几科。所以考生在选用教材时,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同样适用于地方公务员的考试。
8.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公开选拔党政干部的考试有何区别?
答:国家公务员考试主要适用于党政机关主任科员以下的职位录用,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一般是针对各单位的处级或厅局级(副职居多)领导职位。前者是普通公务员岗位,后者是领导岗位。前者可以是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青年,一般要求35岁以下。后者因为是领导岗位,要求要多一些,一般要求在前一个岗位或本职级上任职的年限、工作经历、年龄、专业等,多数应考者都已经是国家公务员。后者一般是各地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时间由全国各地自行推行的。如果已经成为公务员,就不需要考试了。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化,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正广为推行如果想升迁,参加公开选拔考试当然是一条路了。
9.我暂时还不想进机关工作,但想考一张“公务员证”放着,请问这样可以吗?
答:所谓的“公务员证”只是指地方公务员的录用资格证。例如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就是一种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从事公务员工作的资格证书,在规定的时效内,考生可以在北京市的党政机关或需要相关资格的单位求职,如果对方接收,考生可以被录用并从事相关工作。但是对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而言,“公务员证”是不存在的。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查一个人的行政管理能力,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这门考试,不必要在考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复习”,考生在考前要了解这门考试的性质与特点、测试的实施方式和程序,了解考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要明确考试大纲罗列的所有题型。对考试大纲要了解,对每一种题型的设问、具体要求、作答的参考时限应该心中有数,这样不会因为不熟悉题型而作不出答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演绎推理,这种题型在准备时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看一下演绎推理的设问是什么样的要求,要明确演绎推理给出的假设和题干,这个假设是无庸置疑的。在这个假设前提下,作出一个推断或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作出一个选择。
第二,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全貌。行政职业能力从考试的结构上来讲,可分为五大部分,即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对于这五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或者说能力特长不一样,所以在作答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容易的题目先做,难的题目可以往后放一放,回过头来再做,不要在太难的题目上耽误太多的时间。
第三,要分配好时限,在考试的时候,试卷上都会给出参考时限,帮助你掌握每一部分的作答时间,不要在某一部分上停留更多的时间,否则最后可能导致别的部分没有时间作答。我们按照答题时间及得分情况试题分为三类:(1)耗时长且不易得分―――数字推理、图形推理;(2)耗时长易得分―――资料分析、事件排序、数学运算、言语理解与表达;(3)耗时短但不易得满分―――常识判断。
二、申论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
1.请用不超过I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4)轻重权衡: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2)将勾划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2)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①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②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③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④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⑤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3.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三、面试
笔试合格后就可以进入面试阶段,怎样进行面试呢?目前公务员录用面试主要采取了以结构化面试为主的方式,或者以情节模拟相结合的其他方式,来主要考查报考者的综合分析、言语表达、计划组织、人际关系、应变能力以及自我认知的程度。
面试要取得好的效果,要基于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听清楚考官问的问题;第二,要诚实地加以回答;第三,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条理清楚,说理充分,充分展现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积累或者你的能力,给用人部门一个发现人才、识别人才创造一个条件;第四,要作有准备的发言,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多搞几次面试演习。平时遇到突发情况不要回避,多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加一些演讲和辩论,这对锻炼考生应变能力是有帮助的。

⑸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有什么不同

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国家机关编制管理部门根据宪法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所确立的组织原则,根据行政部门的结构、职能和工作量下达的工作人员的编制额度。是国家对行政机关的规模实行宏观控制的手段,编制额度具有法律效力,公务员的录用和转任均受其约束。

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选调生

▎选调生

各省市区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以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以公务员身份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一般选调条件

1.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并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部分省份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等)也可以参加报考;

2.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3.本科生须是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者二等奖以上“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研究生须是校级以上“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或者“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获得者;

4.符合年龄要求(各省份不同)。

注意:各省份略有差异,以实际文件为准。

▎选调办法

本人自愿报名+院校党组织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试考核

▎选调流程

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考核

▎笔试科目

基本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相同。大部分省份考察《行测》和《申论》两科。部分省市考察《综合知识》和《申论》。

了解了各类公职考试后,他们之间的区别你知道吗?

选调生VS公务员

选调生也是公务员,但是与普通公务员有以下区别:

1.报名条件不同

选调生报名条件比普通公务员更为严格。除符合普通公务员的报名条件外,还往往要求是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且年龄限制比普通公务员要严格。

2.培养目标不同

●选调生: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普通公务员:一般是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工作人员。

3.选拔程序不同

●选调生:一般由各省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招考,报名资格审查阶段,需学校组织部门提供书面推荐意见;

●普通公务员:一般由人事部门负责招考。

4.培养措施不同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后,省级组织部门会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强化理论培训、加强实践锻炼等途径帮助选调生脱颖而出。

5.发展前景有所差别

●选调生:省、市、县委组织部掌握的后备干部。选调生提拔速度比公务员快。

●公务员: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

选调生VS大学生村官

1.定位不同

●选调生: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大学生村官: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2.选聘条件不同

●选调生:一般要求为应届优秀毕业生,如要求成绩优秀、中共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等,且年龄限制比村官更为严格;

●大学生村官: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毕业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3.村官身份可以向选调生转化

村官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事业单位VS公务员

▎相同点

同属公职单位:以社会公益为目的;待遇往往和财政挂钩;带有编制。

▎不同点

●公务员是行政编制:主要是管理人才。行政编制走的是级别。

●事业单位走事业编:主要是专业人才。事业编走的是职称。

大学生村官VS“三支一扶”

▎相同点

均为签约就业,不属于公务员范畴,没有编制;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均享有一定的考录公务员政策优惠。

▎不同点

1.主要工作目的

●大学生村官:主要为了培养锻炼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

●“三支一扶”:主要通过开展“三支”和扶贫工作,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事业发展。

2.牵头单位和实施主体

●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全国部署开展,由中组部牵头、省区市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三支一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省区市人事、教育部门组织实施。

3.薪酬待遇及经费来源

●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比照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乡镇公务员考试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水平,办理医疗、养老等保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三支一扶”:待遇各地差距较大,办理医疗、人身意外险经费由地方财政安排。

4.聘用期满“出口”

●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后,鼓励留村任职工作、择优自主创业、引导另行就业、支持继续学习深造。

●“三支一扶”:期满后事业单位拿出一定职位专门聘用,报考研究生、公务员加分、优先录用。

⑹ 简答题:1.公务员履行职责,必须取得哪两个方面的权利 2.我国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在基本权利方面,国家公务员享有以下权利:

(1)身份保障权,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和职务受法律保障;

(2)执行公务权,获得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力;

(3)工资福利权,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4)参加培训权,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5)批评建议权,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任何人不得进行压制,不得进行打击报复;

(6)申诉控告权,对有关处分决定,例如降职降薪等处理决定,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有关机关和负责人滥用职权违法处理的行为提出控告;

(7)辞职权,可以依照国家公务员法规提出辞职,即由于国家公务员个人的原因提出不再继续担任国家公务员;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在基本义务方面,国家公务员负担以下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

(3)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克己奉公,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热点内容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题手抄报 发布:2025-01-21 12:00:46 浏览:373
食品检验的法规 发布:2025-01-21 11:49:43 浏览:643
民法总则考试答案 发布:2025-01-21 11:37:25 浏览:609
刑法教学法规 发布:2025-01-21 11:26:37 浏览:155
经济法出现于什么时期 发布:2025-01-21 11:25:40 浏览:724
辞职报告与劳动法之间的关系 发布:2025-01-21 11:17:32 浏览:779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 发布:2025-01-21 11:13:03 浏览:802
泗洪县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1 10:03:11 浏览:920
涉外经济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发布:2025-01-21 10:01:42 浏览:621
80岁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21 10:01:41 浏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