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来源
『壹』 法律约束力和法律效力的区别
法律约束力和法律效力的区别就是:法律效力与约束力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法律效力等同于法律约束力,是约束力的一种,是法律强制力保障,而约束力包括很多,比如道德、宗教等。
『贰』 法律的效力来源于哪里
理论上法律的效力来源于国家机构之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这是制定法律的机关,在建国之后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有全国人大来制定法律,由于全国人大的召开不经常,所以设立了个常委会,常委会来代执行法律的制定和通过。
非得溯源,就是来自于宪法的规定。
『叁』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什么
关于国际法的渊源的权威论述见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之规定。
一、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1、不论普遍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4、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条约;
2、国际习惯法;
3、一般法律原则;
4、司法判例及学说。
(3)法律效力来源扩展阅读:
《国际法》的效力的作用:
1、它规范国家行为,并在国家之间因经济、政治等利益发生冲突时进行纠纷解决。
2、明确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肯定国家依国际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其善意履行相应国际义务。在一国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国际法也为其提供应有的法律救济。
3、在国家间建立平等关系,要求国家不分大小强弱,相互尊重,不容许以任何方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发展国家间的正常关系提供强大武器。
4、建立起相对有效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并针对国际法破坏者的不法行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维护国际秩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际法
『肆』 法的效力来源
法的效力,即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通常,法的效力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的效力,即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些文件在经过法定程序之后也具有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反。但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适用法律的结果而不是法律本身,因此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伍』 法的效力从哪几个方面理解,如何理解
可以从三个方面: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
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5)法律效力来源扩展阅读:
1、对事的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2、生效时间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③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3、终止生效
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法律终止生效,即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
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陆』 和解的法律效力来自哪里
执行和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并达成合意的结果,除双方当事人外,任何第三人都无权对法律文书确定的实体权利义务行使处分权。执行和解协议中约定变更、增加履行义务主体的(主要指涉及第三人执行中担保的问题),也必须有原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人的参与。
2、主观要件执行和解协议的签订应当具备主观要件,即要求和解主体在处分实体权利义务时,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这种真实意思表示还应当是双方面的,而不得是单方面的。任何受制于对方或第三方的压力、胁迫、不当干预而表达出的执行和解的愿望,任何在发生重大误解、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等情形下所为的执行和解的意思表示,都是不真实的,都破坏了执行和解的主观基础,因而也是不合法的,即为无效的。
3、内容要件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和解主体在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一致基础上所为的执行和解行为,其内容必须正当合法。虽意思表示一致,却系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以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都足以导致执行和解协议的无效。
4、时限要件执行和解协议的签订只能发生在执行程序启动之后至终结之前这个特定的时段,执行程序尚未启动或者业已结束时,均无执行和解的可能和必要。
5、形式要件当事人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所具备或应当具备的形式规范特征,执行和解的形式与效力的关系因国而异。在大陆法系国家,诉讼中和解包括执行和解的具体形式一般不影响和解的法律效力,只要依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和解协议记入法院的有关手续中,和解即可发生终局的法律效力。但在英美法系国家,诉讼中和解的形式,则对和解的法律效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英美法系国家,诉讼中的和解主要有和解契约和和解裁判两种,英国的和解契约许多是由组织和解的律师负责进行的,律师代表当事人将和解的有关条款记载在律师所写的案情大纲上,就意味着和解作为契约的成立,这种和解契约是纯粹私法意义上的,相当于成立一个取代原先诉讼原因的新合同,不具有诉讼法上的强制执行力,当事人若有违反,对方只能以违约为由请求新的救济,在美国的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不当然终结诉讼,要想终结正在系属的诉讼程序,根据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民事诉讼规则》第41条第1款1项的规定,当事人须向法院书记室提交双方当事人签署的终结诉讼的书面协议,以此来终结诉讼程序。[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207条规定,执行员应将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记入笔录,《执行
『柒』 法律效果、法律后果、法律效力分别指什么
1、法律效果,是指法律运行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效果,如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
2、法律后果,是指行为人做出具体行为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如赔偿损失,承担违约责任,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法律后果大体上可以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两大类。法律规则不等于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裁体,但是并不总是一个包含着一个规则,有时候一个条文包含着几个规则,有时候几个条文结合在起才能够产生一个完整的规则。
在法律中,规则是数量最多的构成要索,是法律的主体。法律规则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是供用他的标准,便于人们依法办事它们使法律具有可操作性,为国家权力的行使提供了标准和制约的依据。
3、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也就是法律能够作用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
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获得法律的保护。
(7)法律效力来源扩展阅读
法律效力包括以下三类:
①空间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一般来说,它包括一国主权管辖范围所及全部领域。但就具体法律来说,其生效范围又有不同。主要有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在局部地区有效以及在本国领土以外有效三种情况。
②时间效力,指法律的有效期限,包括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以及对其实施前的行为有无溯及力等问题。
③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哪些人适用。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包括对中国人和对外国人的效力。
『捌』 什么是法的渊源 书上说现在普遍认为法的效力来源是法的渊源,但是又说中国法的渊源是具有法律
法的渊源是指效力来源,你可以理解为它的表现形式。
『玖』 试述法律适用及其效力范围和方法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在属时、属地、属人、属事四个维度中的国家强制作用力。人版们应当按照法权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效力或来自于自然或来自于理性或来自于神等等;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律效力来源于权力;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律效力来源于社会的事实。
『拾』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对吗
不对。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内的依容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对此,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对此,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