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责任的目的

法律责任的目的

发布时间: 2022-07-25 03:47:28

法律责任的法理学

法律责任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法律义务履行的保障机制和法律义务违反的矫正机制,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法律责任问题是法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切实的关系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责任是具体的,而法理学是抽象的,这就使得从法理学的角度研究法律责任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是法学领域中所有问题的研究基础,因此,从法理学角度研究法律责任问题十分必要。本文从法律责任的概念谈起,按照从本质到形式,从一般到个别的整体脉络,对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法律责任是因特殊法律事实所引起的特殊义务。对于法律责任产生的合理性根据,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价值论意义上概括为基于理性约定、意志自由基础上的行为选择自由;从经济学意义上,概括为一种社会契约即社会成员共同选择的博弈。文章的第二部分在分析已有且比较流行的学说基础上以辩证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把法律责任放到整个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中,提出法律责任的价值本位为统治阶级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界限或滥用权力违法行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是国家强制违法者做出一定行为或禁止其做出一定行为,从而补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的手段。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法律责任的功能和构成要素。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法律责任的功能来实现的,法律责任的功能主要包括:预防功能、救济功能和惩罚功能。界定了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是指在认定法律责任时所必须考虑的条件。第四部分归纳出在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法律责任的分类。法律责任区别与道德责任的主要之点就在于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是由国家特设并授权的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因此,在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另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责任作不同的分类,实践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将法律责任分为违宪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等。文章最后在上述构建的法律责任法理学框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法律责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法律责任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提出了完善我国法律责任体系的几点建议。

⑵ 为什么说民事法律责任具有赔偿的性质

不对,民事责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事责任是一种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责任。它以民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就不会发生民事责任。

2、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民事责任的目的不仅要对违反民事义务的人加以制裁,而且还要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补偿被害人的损失。此外,民事责任中也有非财产责任,如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3、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利为目的。民事权利的实现,以民事义务的履行为前提,对民事义务的违反,必然影响到民事权利的实现。民事责任具有补偿和恢复原状的性质。

4、民事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所以民事责任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救济责任。

⑶ 法律责任的目的是

法律责任复是指因违反了法定制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分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国家赔偿责任。
法律责任的目的主要在于保障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权力、自由得以生效,在它们受到阻碍从而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受到侵害时通过适当的救济,使对侵害发生有责任的人承担责任,消除侵害并减少未来发生侵害的可能性。

⑷ 简述法律责任设定的目的

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职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为主干,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规范构成的统一整体。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物权法是我国民商事方面的一部基本法律。常委会强调制定物权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坚持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实行平等保护,同时针对国有财产流失的情况,加强对国有财产保护;全面准确地体现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重点规范现实生活中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妥善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物权法的制定,对于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是民商事方面的重要法律。 常委会还修改了商业银行法,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和监管;制定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促进证券投资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了电子签名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 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常委会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出发,力求从制度上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既切实保障行政机关实施管理又有效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原则、范围、设定权限、许可程序、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行政许可法的制定,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治安管理处罚法关系到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关系到公民合法权益。 反垄断法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基本规则的一部重要法律。法明确规定,涉及国家安全的,除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进行审查之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个人所得税法是关系收入分配调节的一部重要法律,社会关注度高。 常委会还制定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反洗钱法,修改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修改了对外贸易法,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改了节约能源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港口法,充分发挥港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修改了动物防疫法,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 国有资产法草案、循环经济法草案已经常委会初次审议,将在下一届继续审议。 ━━在社会法方面,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近年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修改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还修改了义务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涉及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始终是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针对义务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常委会在全面修订义务教育法过程中强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尤其要重点扶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从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教学制度,精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减轻课业负担,尽快将义务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是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义务教育不收学杂费,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二是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三是围绕推进义务教育,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的方针、目标和政策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是关系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一部重要法律。 1.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 3.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近年来常委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充分发挥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4.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和不同利益诉求在立法中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来,通过立法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常委会高度重视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立法中区别法律关系的不同性质,妥善处理权力关系、权利关系。 ━━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力的关系,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统一,体现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权力与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 ━━正确处理权利与权利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妥善处理法律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现实性与前瞻性、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关系。 在肯定改革发展经验的同时,又为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留下空间。 6.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不断加大调研的力度,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选择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加强沟通和协商,处理好各种关系。

⑸ 【电力法】规定法律责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一、电力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目的是 :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版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权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制定本法。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
责任是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应当依法保护环境,采取新技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二、《电力法》第一条
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
第五条
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应当依法保护环境,采取新技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

⑹ 请简要论述法律责任的承担原则及法律责任的分类

坚持法律责任的合法性原则,即承担法律责任必须有法律的根据,必须合法,包括内实体法和程序法。容
坚持法律责任的公正性原则,如罪刑相适应,责任与造成损害的行为的相适应等,不能采取侮辱人格的措施。
坚持法律责任的合理性原则。这就要求从法律责任的目的出发,按照违法的程度、违法者的情况、违法的情节来选择对违法者的惩罚措施。
坚持法律责任的及时性原则,即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性期限内,及时追求违法者的责任。 坚持法律责任的不可避免性原则。法律责任的不可
避免性意味着没有任何违法违法行为能够逃避国家的惩罚和社会的谴责。
你说是这个吗

⑺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什么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补偿。

法律责任根据追究责任的目的分为补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

1、惩罚,即法律制裁,是国家以法律的道义性为基础,通过强制对责任主体的人身和精神实施制裁的责任方式。

2、补偿,是国家以功利性为基础,通过强制力或当事人要求责任主体以作为或不作为形式弥补或赔偿所造成损失的责任方式。

(7)法律责任的目的扩展阅读:

法律责任的 构成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4、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⑻ 狭义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违法行为而受到的相应法律制裁。法律责任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对于维护法律尊严,教育违法者和广大公民自觉守法具有重要意义。法律责任从性质上说可分为三种: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我国的法律责任制度包括三方面:

一是刑事责任,它是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我国的刑法对此作了全面详尽的规定;

二是民事责任,它是平等主体之间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民法通则》对此作了规定;

三是行政责任。



(8)法律责任的目的扩展阅读:

构成

责任主体是法律责任构成的必备条件。法律责任的主体即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它社会组织等。

违法或违约行为是法律责任构成的核心要素。其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两种情形,其中不作为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

主观过错和损害结果则为构成法律责任的非必备要素。其中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而损害结果则包括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


惩罚补偿

根据追究责任的目的分为补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

惩罚,即法律制裁,是国家以法律的道义性为基础,通过强制对责任主体的人身和精神实施制裁的责任方式。

补偿,是国家以功利性为基础,通过强制力或当事人要求责任主体以作为或不作为形式弥补或赔偿所造成损失的责任方式。


热点内容
婚姻法一妻二夫 发布:2025-01-21 08:23:50 浏览:25
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1 07:56:14 浏览:388
婚姻法离婚债权 发布:2025-01-21 07:45:43 浏览:618
转包后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07:05:28 浏览:901
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培训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21 06:39:48 浏览:434
工地处罚条例 发布:2025-01-21 06:39:44 浏览:93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26
有关法治的歌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46
法治网是法治日报 发布:2025-01-21 06:29:18 浏览:293
山杠爷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06:29:11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