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诉讼的法律效力

行政诉讼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0-12-24 19:31:06

㈠ 行政诉讼法法律效力包括哪些

主要目的

中国制定行政诉讼法法典的目的明确、具体地规定在法典第一条中,即:
①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②为了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③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主要特点
中国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特点是:
①规定被告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案件是当事人控告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案件。
②它解决的纠纷,是政府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行政纠纷。
③它规定的行政诉讼,是法律规范明文规定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诉讼。
④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只能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⑤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

“民告官”更加畅通 明年5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全文共计61条,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制定后作出的首次修改。修改的最大亮点,是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表现在:一是具体列举了除人身权、财产权以外的其他一些社会权利,比如社会保障权、公平竞争权等等;二是把部分行政合同也纳入到受案范围;三是把“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更加便利了立案难问题的解决。此外,对于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俗称的红头文件,《决定》规定可以在提起具体诉求时提出审查请求。

另外,《决定》明确提出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起诉的权利,扩大原告资格,延长起诉期限等等,进一步加强对公民诉讼权利保护,切实解决立案难问题;提出要适时解决行政争议,避免程序空转,并增加了调解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明确复议机关维持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机关作为共同被告,并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完善管辖制度,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以确定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一审行政案件;完善判决形式,增加了确认违法判决和确认无效判决等判决形式,切实强化了法院审判权力,等等。

行政诉讼法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实施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公民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行政诉讼案件逐渐增多,一些行政机关千方百计不当被告,导致很多应当通过诉讼解决的纠纷进入信访渠道,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信访不信法”情况。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法院年均受理行政案件仅有十几万件,占全部案件总量的比例很低。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于拓宽“民告官”法律渠道,完善依法维权和化解行政纠纷机制,改进和完善行政诉讼起诉、审理、判决、执行等机制,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㈡ 在行政法中,提起行政诉讼时具体行政行为已经作出但是没有发生法律效力,这句话中的“法律效力”是什么意

你好,这是常识,就是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律上成立了,但因为许多原内因如未通知相对容人,需要审批或听证后生效等欠缺生效要件,尚未发生法律效力;
行政复议法规定,如果对行政决定不服可在15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如果没有申请那15日后这个决定就生效了,也就是说对相对人而言就有了法律效力,相对人必须履行该行政文书确定的义务;

㈢ 在行政法中,提起行政诉讼时具体行政行为已经作出但是没有发生法律效力,这句话中的“法律效力”是什么意

你好,这是常识,就是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律上成立了,但因为许多原内因如未通知相对人,容需要审批或听证后生效等欠缺生效要件,尚未发生法律效力;
行政复议法规定,如果对行政决定不服可在15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如果没有申请那15日后这个决定就生效了,也就是说对相对人而言就有了法律效力,相对人必须履行该行政文书确定的义务;

㈣ 行政诉讼法是核心,法律效力最大对吗

(1)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开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回事诉讼中都必须答遵守的共同性行为准则。①审判独立原则;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③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④辩护原则;⑤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⑥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特有原则特有原则是行政诉讼特有的不同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特殊原则。①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有审查权原则;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原则;③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④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⑤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㈤ 行政诉讼不予立案说明不盖公章是否有法律效力

如果行政诉讼不予立案,说明是需要盖执法机关公章的;如果不盖公章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㈥ 行政诉讼裁定的适用范围及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中的裁定主要适用于下列事项:
(1)不予受理;(2)驳回起诉; (3)管辖异议; (4)终结版诉讼;(5)中止诉权讼;(6)移送或者指定管辖;(7)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或者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8)财产保全;(9)先予执行;(10)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11)补正裁判文书中的笔误;(12)中止或者终结执行;(13)提审、指令再审或者发回重审;(14)准许或者不准许执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15)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项。
行政诉讼裁定的法律效力有两种情况,对一审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裁定和管辖权异议裁定,当事人可以在一审法院作出裁定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逾期不提出上诉的,一审人民法院的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对于除以上三类裁定之外的其他所有裁定,当事人无权提出上诉,一经宣布或者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㈦ 行政复议决定有什么法律效力

《行政复议法》第31条第3款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专复议决定发生法属律效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具有确定力,即具有不可变更的特性,申请人不得再次就同一事实和理由申请复议;
第二,具有执行力,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必须履行复议规定的义务,申请人若对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诉讼期间不会停业复议决定的执行;
第三,具有拘束力,复议决定一经生效,就具有不可争辩的权威性,当事人必须无条件按决定的要求拘束自己的行业。除非经行政诉讼或者其他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决定的内容。

㈧ 行政诉讼法与劳动法两者的效力如何

首先 ,行来政诉讼法自主要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诉讼参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它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从而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其次,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
劳动法的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㈨ 行政诉讼判决书已下发4年了,还具备法律效力吗

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书,只要未经法定程序被撤销的,判决书本身永远有效。


法条链接:〈行政诉讼法〉关于执行的规定:

1、第九十四条 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2、第九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3、第九十六条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二)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四)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第九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5、第九十八条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该行政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赔偿。

行政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热点内容
司法考试怎么缴费 发布:2025-02-08 05:21:06 浏览:906
刑法评判 发布:2025-02-08 05:16:56 浏览:881
改革开放四十年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2-08 05:05:21 浏览:681
合同法纠纷涉及到家人吗 发布:2025-02-08 04:54:10 浏览:102
世俗道德 发布:2025-02-08 04:52:35 浏览:96
民事诉讼法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规定 发布:2025-02-08 04:44:01 浏览:802
军事情报条例 发布:2025-02-08 04:29:39 浏览:652
刑事诉讼法关于赔偿物质损失的条款 发布:2025-02-08 04:01:54 浏览:958
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布:2025-02-08 04:01:16 浏览:610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8 03:48:50 浏览: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