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设置
㈠ 擅自设置排污口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污染,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将废水进行稀释后排放的;
(二)将废水通过槽车、储水罐等运输工具或者容器转移、非法倾倒的;
(三)在雨污管道分离后利用雨水管道排放废水的;
(四)其他擅自改变污水处理方式,未经批准设定的排污口排放废水等规避监管的。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实验室废液进行安全处置,排入污水管道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在景观、娱乐用水区域行驶的以油为燃料的机动船(艇),未按规定配备防污设备或者防污设备存在重大缺陷的,由海事管理机构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用倾倒、堆放、直接填埋的方式处置污泥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治理,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危险废物,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令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二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㈡ 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三种: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
㈢ 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
(二)私设会计账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有关法律对第一款所列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㈣ 法律责任对法实施的意义
是因违反会计法律所应承担的责任。会计法对于法律责任有专章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85年1月21日六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29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正,1999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一般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帐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关法律对第一款所列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三条【特定责任】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四条【特定责任】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五条【特定责任】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特定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第四十七条【监管部门渎职责任】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泄露检举情况的责任】违反本法第三十条【检举】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依法处罚】违反本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
㈤ 法律责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法律责任根据不同种情,分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责任行为违反的法律性质,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2、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3、按照行为主体的名义,分为职务责任、个人责任。
法律责任的特征为:
1、法律责任是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而形成的法律后果,以法律义务存在为前提;
2、法律责任即承担不利的后果;
3、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
4、法律责任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5)法律责任设置扩展阅读: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
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4、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参考资料:网络—法律责任
㈥ 为什么法人设立的法律后果承担上要设置连带责任
所谓“自然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是《公司法》规定的,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的有专限责任公司。《属公司法》第二章第三节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特别规定,其中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适用本节规定;本节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及《公司法》其他内容可以知道,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责任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才称为有限公司。但是,第六十三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是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之处。
㈦ 简述法律责任设定的目的
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职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为主干,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规范构成的统一整体。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物权法是我国民商事方面的一部基本法律。常委会强调制定物权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坚持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实行平等保护,同时针对国有财产流失的情况,加强对国有财产保护;全面准确地体现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重点规范现实生活中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妥善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物权法的制定,对于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是民商事方面的重要法律。 常委会还修改了商业银行法,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和监管;制定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促进证券投资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了电子签名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 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常委会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出发,力求从制度上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既切实保障行政机关实施管理又有效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原则、范围、设定权限、许可程序、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行政许可法的制定,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治安管理处罚法关系到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关系到公民合法权益。 反垄断法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基本规则的一部重要法律。法明确规定,涉及国家安全的,除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进行审查之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个人所得税法是关系收入分配调节的一部重要法律,社会关注度高。 常委会还制定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反洗钱法,修改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修改了对外贸易法,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改了节约能源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港口法,充分发挥港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修改了动物防疫法,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 国有资产法草案、循环经济法草案已经常委会初次审议,将在下一届继续审议。 ━━在社会法方面,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近年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修改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还修改了义务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涉及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始终是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针对义务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常委会在全面修订义务教育法过程中强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尤其要重点扶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从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教学制度,精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减轻课业负担,尽快将义务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是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义务教育不收学杂费,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二是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三是围绕推进义务教育,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的方针、目标和政策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是关系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一部重要法律。 1.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 3.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近年来常委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充分发挥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4.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和不同利益诉求在立法中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来,通过立法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常委会高度重视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立法中区别法律关系的不同性质,妥善处理权力关系、权利关系。 ━━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力的关系,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统一,体现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权力与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 ━━正确处理权利与权利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妥善处理法律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现实性与前瞻性、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关系。 在肯定改革发展经验的同时,又为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留下空间。 6.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不断加大调研的力度,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选择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加强沟通和协商,处理好各种关系。
㈧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是那些
主体
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专等同于违法属主体
过错
主观故意或过失。
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
违法行为
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
损害事实
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
损害应当具有 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
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
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