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什么是法律效力

什么是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0-12-24 21:18:58

A. 律师函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律师函(Lawyer's letter)是指律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进而提出要求以达到一定效果而制作、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律师用律师函对某一事实进行法律评价和风险估计,其目的在于以法律尺度和律师的判断,对送达对象晓之以法律事实,动之以利弊得失,让送达对象得出自己的“法律评价”,即“传法达意”。它的本质是一种委托代理进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对于诉讼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功能不同,律师函主要分为:

1.律师催告(敦促)函。是当前最常使用的一种。告即将委托人的意志告知收函人,催即催促收函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2.律师询问函。是主要用于了解、询问有关法律事项时使用。

3.律师答复函。是委托律师对特定的质询通过律师来答复的函。

4.其他律师函。

一般来说,律师函的作用有:

1.律师函以便捷的方式追回委托被拖欠的货款等债权。商业活动中拖欠货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直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不仅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会因此失去客户。如果通过律师发函向客户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客户将会考虑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对其的不利后果,多会偿还欠款。

2.在尚未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之前,通过律师发函,可以起到顺延诉讼时效的效用。

3.通过律师发函可以澄清事实、制止不法的侵权行为。律师函具有澄清事实和震慑不法行为的作用,是一般商业信函、民间书信所不能及的。

4、用律师函履行其他法律告知义务。这方面有许多,如通知追认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的、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行使、通知合同无效、撤销权的行使等等,凡是当事人具有的告知权利,都可以通过律师函来完成。

5.通知解除合同。这是合同法赋予当事人的一项权利,依据是《合同法》第93条、第94条、第96条的规定,告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不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不能通过律师函通知解除。

6.达成庭外和解协议。律师函的和解作用是其主要的用途。正是这个原因,使律师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这类律师函通过通知对方在指定期限来人、来函、来电协商的方式来促使双方达成庭外调解协议。但要指定具体期限,并且要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另外,还要告知对方如果逾期不来处理,将面临什么后果,譬如起诉、解除合同、停止付款、停止供货等等。

律师在人们看来是法律的专家,是最为严谨和认真的专业人员,如果由律师发话就是委托人的意志赋予了强烈的法律救济色彩。有人谓律师函,就是一封合法的恐吓信,以让对方卷入法律纠纷相威胁。

B. 什么是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回。
法律效答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C. 律师声明是什么有什么法律效力吗

1、律师声明跟律师函有什么区别:
(1)对象不同。律师声明一般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专发布。律师函的属对象通常是特定的。
(2)目的不同。律师声明的主要目的是公开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防止招摇撞骗。次要目的是对潜在的侵权人或者正在侵权的侵权人提出警告,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律师函相对于律师声明具有更加严格的规范要求,律师在发出律师函之前应当获得委托人的明确授权。
(3)内容不同。对于律师声明来说,无论是澄清事实,还是警告侵权人,其大致内容都可分为:声明事项和声明意见。律师函的内容要更加具体、规范。
(4)发布方式不同。律师声明通常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公开。
2、律师声明在不明确被告人的前提下可以声称对方犯了刑事案件,不构成诽谤。

D.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区别是什么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回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答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2、法律效益是指通过立法、执法、诉讼、守法过程中对法律权利资源的最优配置,除去各种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法律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

3、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4)什么是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E. 什么叫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广义的法律文书是指一切涉及法律内容的文书,它包括两方面内容:版

一、是具有普遍约束力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具体指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

二、是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文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仲裁机关、公证机关和案件当事人依法制作的处理种类诉讼案件以及非诉讼案件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非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5)什么是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生效法律文书既要符合立案条件,又要符合执行条件。立案条件是指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必须具备的条件。执行条件是指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给付内容或者行为所应当具备的能够执行或者可以执行的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简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四百六十三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权利义务主体明确;

(二)给付内容明确。

F. 法律效果、法律后果、法律效力分别指什么

1、法律来效果的定义非源常纠结““法律效果”实际上被用于指称由法律专业人士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所做的关于司法行为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法律的预设要求、是否达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法律适用的应然效果的判断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司法行为(如判决、立法)等达到的社会效果是如何的。
2、法律后果是指一种具有法律意义行为所赋予的后果。例如,故意杀人这个行为的法律后果就是要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再比如,自书遗嘱中指定遗产由某一位继承人单独继承,这个行为的法律后果就是剥夺了其他继承人的继承权,并使得指定的继承人具有最高等级和排他性的继承权限,当然,还产生了一个隐形的法律后果就是这名继承人必须在遗产范围内承担被继承人的债务。
3、法律效力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一部法律文件(法律文书)是否有效。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比如说,一份合同,在双方未签字之前,就是合同,没有任何效力,但双方一旦签字了,就产生法律效力。再比如一个司法解释,经公布后即产生效力,也就是约束力,而之前颁布的与之冲突的内容则自动失去法律效力。

G.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意思是同等的法律效果、作用。

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而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不可以说地方性法规高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这是因为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立法的而地方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所以地方性法规就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具有法律效力,是因为省级政府与中央部委是平级的,所以是同等法律效力。

《立法法》还对各种规范性文件之间出现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规定了效力的裁决程序。

《立法法》第85条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7)什么是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一般法与特别法、新法与旧法的效力

在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在新法和旧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我国《立法法》根据法的效力原理和法理的原则,具体规定了一般法和特别法、新法和旧法的效力关系。《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特别规定而不是一般规定,是因为:一般规定是对普遍的、通常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而特别规定是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进行规定,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当它们处于同一位阶时,当然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新的规定而不是旧的规定,是因为:当同一机关就同一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对旧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当然应当适用新法。

H. 宪法具有什么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效力高于一般法律。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我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8)什么是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宪法的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I. 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是什么法

我国的法律是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法律都有各行各业的法律,也有针对不专同的法律,有不同的属规定,但是我国最具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还是我国的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无论任何时候,法律千变万化,最终的根本都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出来的,所以我国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最高的法律效力还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宪法制定了我国的最高法律的根本。

J. 什么是公文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公文,全称公来务文书,是指行政机源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活动或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百,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事务作用的载体。广义公文度的指称范围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文件、电报、报表、会议文件、调查资料、记录、登记表册等。狭义公文的指称范围包括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关于公文是否具备法律内效力,要区分情形,以国容家机关公文为例,合法有效、且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具有法律效力。而且现在的公文都有实施期限,在实施期限范围内有效。

热点内容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释 发布:2025-02-08 07:14:26 浏览:93
道德基础测试 发布:2025-02-08 06:53:40 浏览:79
重庆大学法律硕士难不难 发布:2025-02-08 06:48:09 浏览:561
长春劳动法局电话号码是多少钱 发布:2025-02-08 06:39:03 浏览:426
一村居一法律顾问ppt 发布:2025-02-08 06:16:45 浏览:441
社会与法频道普法剧 发布:2025-02-08 06:16:23 浏览:963
合同法关于合同有失 发布:2025-02-08 05:36:27 浏览:433
司法考试怎么缴费 发布:2025-02-08 05:21:06 浏览:906
刑法评判 发布:2025-02-08 05:16:56 浏览:881
改革开放四十年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2-08 05:05:21 浏览: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