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劝酒负法律责任
『壹』 喝酒死人有法律责任吗
如果由于不当劝酒产生了损害后果,除了饮酒人自己负责自担风险外,劝酒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劝酒人的民事责任:自己责任原则与免责事由
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是一个基本常识。任何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均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饮酒者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首先应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当其在自愿的情形下为有一定风险行为时,应当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亦即每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一般生活中原则上应当承担自己的责任。
如果饮酒者对劝酒不加拒绝而造成饮酒过量,并对自己的身体或他人造成伤害,应当首先由他个人负责。即应首先实行饮酒人的自己责任原则。所以在责任分配时,一般认定由醉酒人承担主要责任,劝酒人承担次要责任,即劝酒人一般应在10%至30%的范围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虽然我国法律对成年人饮酒、多人共饮、善意劝饮等行为并不禁止,但却明文禁止公民饮酒后从事某些特定的工作或行为,如严禁酒后驾车等。但如果劝酒人已经尽到了必要的安全保障义务,则不能再要求其对受害人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但从各地已审结的因醉驾引起的民事赔偿案件来看,一般将“有效劝阻”予以简单扩大,认为只要这种阻止没有发生效果,导致了损害后果的实际发生,劝酒人都要承担责任,这是偏激的观点。
事实上,在是否进行了“有效劝阻”的问题上,应当由劝酒人举证,只要劝酒人对醉驾人用尽了力所能及的合理劝阻行为,就应当认定其尽到了必要的劝阻义务,就可以免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对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对于醉酒后不听劝阻强行驾车的行为人,劝酒人应当及时报警,否则不得免责。
『贰』 劝酒者的劝酒行为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不但你应当承担责任,还包刮同桌喝酒的人都要承担责任的,当然死者也要承担部分专责任的。不属管这个人的死因是病或是喝酒喝死的,你们都有责任的,只是两种情况应当分别开来,比如是病因死亡,你们的责任就会减轻。如果是喝酒喝死的,你们的责任就会大些。承担责任的方式也只有从经济上给以适当的补偿。承担的分额首先应当由同桌喝酒的人与死者家属共同协商确定,协商不成时,死者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其理由只有如下一个:
谁都知道喝酒的肚量有大有小,喝酒过量会对人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对生命健康的安全有着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人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权,所以,同桌喝酒的人都有着提醒和劝阻这个人不能喝酒或者少喝酒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避免意外的发生,由于大家没有尽到这个义务,所以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叁』 劝酒需要负法律责任么
劝酒在以下情况中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首先,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专不喝不够朋友属”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其次,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最后,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肆』 未成年人组织饮酒,如发生意外,组织者和劝酒者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和未成年人喝酒后受伤,主要看是否有过错,如果有过错,需要承担责任。
无论过错一方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均需要承担责任,未成年人的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
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监护人为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一方有劝酒甚至逼酒,或者在喝酒过程中有过错,导致另外一方直接或者间接的受伤,则侵害一方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其责任份额按照过错比例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去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决或者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
第一百零六条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伍』 一起喝酒出现意外事故参与者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具体情节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劝酒等过错;第二,发生的意外是否因饮酒有直接关系;第三,发生的意外与饮酒是否有因果关系。
不当劝酒、强行劝酒会产生损害后果。如果由于不当劝酒产生了损害后果,除了饮酒人自己负责自担风险外,劝酒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是一个基本常识。
任何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均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饮酒者对劝酒不加拒绝而造成饮酒过量,并对自己的身体或他人造成伤害,应当首先由他个人负责。即应首先实行饮酒人的自己责任原则。
所以在责任分配时,一般认定由醉酒人承担主要责任,劝酒人承担次要责任,即劝酒人一般应在10%至30%的范围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以下四种情况,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
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劝对方饮酒者,要承担由劝酒引起的一切责任;
2、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
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清醒酒友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劝阻
对于醉酒的酒友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就有可能承担由此引发的相应法律责任。
4、宴会的主人应当确保参加宴会的每个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现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5)喝酒劝酒负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2017年6月15日晚上,赖某、陈某德、陈某鸿、林某,4人在烧烤摊店包厢喝酒。此时张某与陈某香邀请包某,也在该烧烤摊上吃烧烤,因陈某鸿与张某相识,便邀请张某进包厢喝酒。约10时许,包某到达烧烤摊,包厢内的人邀请包某一起进包厢喝酒。
后因朋友间互邀,包某、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聚在包厢一起喝酒。10人喝酒至凌晨1时许,陈某鸿等陆续回家。
此时,包某已明显处于酒醉状态,林某明和包某一起离开,包某提出要到足浴城找人,林某明骑着摩托车在前,包某骑摩托车在后,行至上杭县临江镇瓦子街步行街北侧入口路段时,包某摩托车碰到步行街用于隔离步行街与上杭县临江镇人民路的大理石石礅,头部撞击在石礅上,大量出血。
包某受伤后,被送至医院急救,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上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本事故系当事人包某一方违法过错行为所导致发生,包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包某父母以张某等人作为请客的邀请人并相互劝酒,劝酒行为与包某醉酒有关,应该承担包某死亡的相应责任为由将共同饮酒的9人告上法院。
本院审理后认为,包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意识到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具有高度危险性,过于自信放任事故发生,造成肇事死亡结果,包某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明显过错,应对损害承担主要过错责任,确定包某自行承担90%的责任。
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系共同饮酒者,应当意识到酒后驾驶摩托车是一项危险活动,而未对包某进行劝阻、提醒、制止或护送,违反善良风俗和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过错,应承担包某父母损失的10%的责任。
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共同饮酒,造成包某死亡,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对包某父母因包某死亡所造成损害承担共同连带赔偿责任。遂作出如上判决。
『陆』 朋友喝酒喝死了人在什么情况下有法律责任
醉酒的人之间有互相扶助的义务。在喝酒的过程中是不是给其灌酒,醉酒的原因是不是劝酒者造成的,醉酒之后谁去扶助他,经醉酒死亡后陪酒的人承担赔偿责任。
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拓展材料
劝酒人应当能够合理地预见到其劝酒行为可能对其它饮酒人造成人身或财产上的损害,在多数情况下该劝酒人应对可能受其影响的人负有注意义务。
注意义务是指行为人应采取合理的注意而避免给他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的义务。没有尽到注意义务,则推定行为人主观存在过失。此时,劝酒人一般应对因共同饮酒而引发的损害后果承担次要或补充责任。
当然,如果劝酒人对损害后果的发生确实尽到了注意义务,没有过错。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在该种情况下如果饮酒人发生意外致死,所有聚会的参与者都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