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转发虚假微信法律责任

转发虚假微信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8-11 06:40:46

㈠ 传播微信谣言怎么处罚

会判刑,《刑法抄修袭正案》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㈡ 微信谣言多少条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同一谣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评论二百次以上的可被定为侮辱罪、诽谤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可根据刑法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㈢ 传播谣言违法吗

造谣和传谣都是属于违法犯罪的_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
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犯法,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不构成刑事犯罪,但违反了治安行政法规,需要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影响
1、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时,之所以将虚假的信息限于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和警情,这是因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任何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严肃和认真对待。
2、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不管是编造虚假信息罪,还是传播虚假信息罪,主观上都必须是出于故意,_为_如果不是故意编造或者根本就不明知是虚假信息_在信息_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则不构成犯罪。
3、同时,故意编造或者故意传播上述四类虚假信息还必须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传播谣言要负什么责任?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者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拓展资料: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
1、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㈣ 别人借我微信号发虚假信息(我知情)我有责任吗

不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报案。

1、根据您描述的情况,如果对方是盗用您的微信号进行一些违法行为,而您本人并不知情的话,是不需要对对方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

2、如果对方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话,建议您在第一时间报警,以维护您和其他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小陈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关键看在这起纠纷中是否存在过错。

作为微信号的主人,负有管理责任,但是网络黑客、盗号者普遍存在,作为一个普通网民,对此防不胜防。在得知微信被盗用来实施诈骗后,小陈也及时采取措施阻止了损害事件继续发生,所以其不存在过错。

再者,网上聊天是一个虚拟的系统,使用者有责任去分辨对方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发生经济往来时更应保持警惕性。如没有进一步确认身份和信息,就直接给对方汇款,受骗者自身存在过失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

㈤ 朋友圈转发不实信息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者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商誉的,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㈥ 通过微信转发诽谤犯罪吗

法律分析:通过微信转发诽谤会不会构成犯罪要看点击率和转发次数而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㈦ 转发虚假信息的法律后果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影响
1、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时,之所以将虚假的信息限于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和警情,这是因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任何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严肃和认真对待。
2、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不管是编造虚假信息罪,还是传播虚假信息罪,主观上都必须是出于故意,_为_如果不是故意编造或者根本就不明知是虚假信息_在信息_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则不构成犯罪。3、同时,故意编造或者故意传播上述四类虚假信息还必须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传播谣言要负什么责任?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者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拓展资料:
不是原创,只是转发,情况一样吗?要看主观故意,根据大家应有一般的社会常识判断。如果转发产生严重后果,要追究法律责任的话,情况是一样的。所以,如果发现原创的短信、微信等有明显的问题,就不应该转发。
法律依据:
《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㈧ 在微信里散播谣言犯罪吗

法律分析:在微信里散播谣言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涉嫌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不构成犯罪的应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㈨ 微信造谣传谣行为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造谣传谣怎样进行处罚,要依据造谣传谣的情形而定,如果造成严重影响的,是可以按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㈩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传播谣言要负什么责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也就是说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诽谤他人的消息,当点击量与转发次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资料:

光凭法条的原文想必不少人还是对此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以下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条新增法条的主要内容 。

例:某网民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故意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并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传播,造成该地区人们出现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该网民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条中所述“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然后其又在微信上大肆传播,满足“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这两个行为已经具有构成犯罪的主观条件,再加之其传播的消息造成了该地区人们的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满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该网民已经构成了犯罪,将受到相关的处罚。

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谣言行为的同时,警方希望广大网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言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环境。

热点内容
法院强制执行的影响 发布:2025-01-20 15:27:19 浏览:106
行政法思维pdf 发布:2025-01-20 15:03:16 浏览:718
西林县司法局 发布:2025-01-20 15:02:14 浏览:742
东城法院主审法官 发布:2025-01-20 14:58:43 浏览: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发布:2025-01-20 14:48:53 浏览:362
银行法治课件 发布:2025-01-20 14:45:44 浏览:378
廊坊市法院 发布:2025-01-20 14:30:41 浏览:693
书面协议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0 14:10:18 浏览:611
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纪的条款 发布:2025-01-20 14:04:43 浏览:451
劳动法赔偿11个月工资 发布:2025-01-20 13:39:19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