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郭靖
㈠ 怎么评价金庸小说里的三观
。看他的书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比如我就在小说里找到了人生观。
看《天龙八部》有一段,王语嫣道:“这位诸爷幼时患了恶疾,身上有些疤痕,那有什么可笑?男子汉大丈夫,第一论人品心肠,第二论事业才干,第三论文学武功。脸蛋儿俊不俊,有什么相干?”
这三观完全可以成为品德课上的教案。试想,一个姿容绝世的小姑娘,立身如此端正,见解如此通透,学术识见又如此不凡,那是何等地令人心折?
奇怪的是,这么政治正确、金光闪闪的一句话,金庸没用在他的梦中情人化身小龙女身上,没用在平民公主郭襄身上,没用在精灵格天的黄蓉身上,也没用在丑男收割机“雪雕”关明梅身上,偏被用在人设为书呆子的甩坛情痴、倒贴佳人王语嫣身上。
这份厚爱真该令王语嫣感激涕零、段誉五体投地!
王语嫣其人本不爱武术,却对爱情无师自通,而且家教严格、长在深闺,并不知自己的美丽。从小到大除了花匠只见过表哥慕容复一个男子,所以渣男自然成了小王孺慕怀春的对象。
可表哥心怀复国志,不读汉家书,却偏偏爱学武术。小王为了这份情痴,也为了给表哥解释武术的练法,守着独一份的“琅环福地”武术图书馆,放着唐宋传奇小画本不看,天天孜孜不倦地攻读起了专业书。
我想慕容复练武固然用功,但天赋着实不怎么样,眼看着硕士论文怎么也通不过,可有个一往情深的表妹帮衬,实在不好意思打退堂鼓。
他爹慕容博一看,这小子太也不成器,人品差、才具薄、想成名、不读书,名副其实的戊戌犬子。
再看人家萧远山家孩子乔峰,没守着一个世界最牛的私家图书馆,没有红袖添香俏解书,破家寒窑,平凡养父,名师不遇,叫花统属,可“平常的招数到他手中自有绝大的威力”。
心说完了,我堂堂大燕余续、昭远苗裔,别说复国无望,可能草莽江湖上“南慕容”的艺名都保不住。不行,我还得搅和,不论是为嫉妒还是为了复国。
怎么搅和?您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吧?里面那个乌干达来的Srivatsan,怕别人比他考得好,夜里裹着被子往隔壁宿舍门底下塞花花公子、龙虎豹,打扰人家温书用各种阴损招数。
慕容博比他阴多了,他明明发现萧远山冤杀儿子的恩人,反而推波助澜、制造冤案、煽风挑事、混水摸鱼,结果复国不成、儿子发疯、所作诸恶、还施彼身。
可见做人第一重要还是“人品心肠”。
当今天下,有德无才,庸庸碌碌;有才无德,软体动物;有德有才,临风玉树。如果不是虚竹暗室会梦姑,段誉泥井救淑女;若让西夏公主跟了吐蕃王子,王语嫣从了慕容复,我真是饶不了金庸老爷子!
那么问题又回来了:金庸为什么让书痴情痴王语嫣说三观这么正的一句话呢?
我的分析如下:香港本弹丸之地,原僻处岭南,对美的追求是无限拔高,按陕西话说是个“美女长大米”的地方,美丽真的可以当饭吃。
就想想当年女排去香港比赛,记者都在追捧孙玥,不只是因为她主攻手打得好,而且是因为她美丽。
美女虽难得,但又知性又美的就更难找了,这个人就是夏梦。
金庸学贯中西、绝世才华,为她写剧本,为她添妆奁,可能终因口拙貌寝见弃!
可见又知性又美固然难得,而又知性又美又不知道自己美,钟情专一,三观还特正,还光看人内涵,不嫌别人丑,那可是难得里的更难得了!
所以小龙女虽让金庸钟情,王语嫣才是金庸真爱!
最闪光的三观一定要给语嫣添妆!
㈡ 这位赌王家族新儿媳比奚梦瑶狠多了,前夫是黄飞鸿传人,翁静晶是有多传奇
之前奚梦瑶发布与何猷君的结婚证件照,并配词:“右侧这个人真有眼光。”接着,何猷君也生搬硬套:“左侧这一优秀人才有眼光。”两个人简直最佳搭档,十指紧扣,心有灵犀比心手势,公布向世人撒了一把好犬粮。
㈢ 学生是做什么的
先应明确学生责任 学生的职责是什么?在家人们常说卖啥吆喝啥,是农民就应该说种地、说产量;是工人就看为工厂产出了多少合格产品;是教师就看你教育出了多少优秀合格的学生;是学生就看你取得了那些成绩,那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相比以前自己进步了多少,超过了哪几个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如果没有比较、没有目标、不明确自己的职责,那就是不务正业。就像农民种地不打粮食,工人不认真上班一样,总一天会被淘汰。第二,现在学生为什么要学习 现在是知识的社会、科技的社会,不再是比力气的社会。比如说学生们经常看电视,早时,谁的武功强谁就是天下第一,比如令狐冲、白眉大侠、杨过、郭靖等;在后来谁的武器厉害谁就统治世界,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日本,在后来的苏联、美国。但是你再看看现在的战场,还有没有端着枪冲锋陷阵的,没有了,只有科技兵在操作武器作战。过去当兵是选身强力壮的,而现在当兵是看谁有文化。现在选兵一班是在大学里或委托大学培养适合当今作战需要的人才。 另外比如说现在有人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都能拿到工资,而有人必须在这样热的天还得外出打工才能挣到钱,原因不说同学们也都知道。道理都知道就看能不能做到。第三个问题就是怎样学 现在大部分同学是老师说做完那些题,他们就做完那些题,根本不经过大脑,根本不知道通过做这些题,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会的,哪些知识是不会的,同时检查出了不会的问题,又是怎样处理的,只知道让做就做,讲就听,不讲就放到一边,从不主动去学。 我认为通过做一份试题,自己首先分清楚哪些会了,哪些不会。再就是怎样处理不会的问题这是关键,是查书、查资料、小组讨论、去问老师、等待老师讲,这都是很好的方法。但关键是必须认真对待,并加强记忆。要是这样学习下去,我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进步,都会有提高,都会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第四就是怎样成为尖子生 没有一个学生都成为尖子生,但实际情况是,成绩中上游,说好不好说差不差,就是拔不了尖,看到别人成绩好,只能投以羡慕的眼光。其实,绝大多数学生智商差不多,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出,而有的学生成绩平平。我认为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1、学习动机:自己得想成为尖子生,没有一个尖子生是家长和老师逼出来的。比如说,一块石头即使给出多么优越的条件,也不会变成一个小鸡。也就是说一个学生自己不想学习,多么好的环境、多么好的老师,也不会把你变成一名好学生。 2、亲近知识:有的学生看见老师就跑,就躲得远远地。我认为老师是知识的代表。见老师就跑,就是不主动接受知识的表现。没有一个想学习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不和谐的。只有亲近老师,和老师和睦相处,把老师当成朋友,有问题及时和老师交流,跟老师请教,才能真正成为超出一般学生的尖子生。 3、学玩并举,先学后玩。学习和玩耍对学生来说都不可少。但是尖子生总是把学习放在玩耍的前面,学习时集中精力,玩耍时酣畅淋漓。 4、随时学习,见缝插针。时间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公平的。你不要看到别人玩你就玩,别人学你就学。你有作业,并且很重要,别人玩你也跟着去玩,那能行吗?要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己要有计划的去学习。 5、讲究计划,井井有条。长远计划、学期计划、日常安排,实施起来有条不紊,学习用具分类摆放、书桌、书包井井有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时,恰恰成为尖子生的秘密武器。 6、合理安排,专时专用。尖子生知道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课堂上听讲记笔记,绝不想课外的事;做作业时专心绝不会去想动画片的情节,玩时则全然放松。这样合理利用时间,效果自然错不了。
㈣ 你看过的热门或冷门的美剧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们
入门剧——嗜血法医
07年才接触的美剧,第一部就是《嗜血法医》,一看就不可收拾。第一次知道,原来电视剧还可以这么演,坏人也可是主角,而且是不死的主角,好过瘾!
dexter长得也不帅,最多算是有个性,以前看剧从来只知俊男美女,不认得世界上还有角色塑造一说,有血有肉的主角,更能贴近生活、身边。
后来看美剧看得多了,才知道,这个角色塑造,需要造型、环境(如暮光之城女主角房间的颜色),尤其是剧本等诸多因素,国内电视剧真的是.....无论什么,都是需要时间、金钱的累积的,我们的电视晚人家起步,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弥补的。
说回dexter,后来陆续也看了许多美剧,但是这部剧却一直在追。最喜欢第一季和第六季。
第一季的故事很精彩,剧情推进自然流畅,很少刻意或是不经意间为了戏剧冲突而故意设置的小手段,呵呵,境界!美剧看得多了,基本还是猜得到剧情的发展趋势,如某某和某某该分手了,某某又该远走消失,这可不像猜那些什么时候旋转几个圈、反复吐血折腾废话终于死去的脑残剧那么容易。整个故事就是围绕主角与哥哥之间猜猜猜的游戏展开,很抓人,时刻都在期盼,真相什么时候揭开,会怎么样?
喜欢第六季,感觉这一季是整个故事的高潮,dxter的身份终于揭晓,围绕知道真想后的妹妹、女上司以及与她相爱相杀的汉娜展开。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和dexter相配的女人了,汉娜,像本能里的女主聪明、腹黑,看俩个之间的对手戏,每一幕都很有feel。只是结局让我失望,dxter还是舍弃了汉娜,且结局隐隐显示第七季dexter会和妹妹在一起,千万不要被我猜中呀!
探案剧——罪案终结
刚才查了一下,这部剧是从05年开始11年结束,共四季。看了7年美剧,经验告诉我如果一部剧集能够出到6季多,那么,他绝对有可取之处,哪怕你不喜欢,但是收视率说明一切(美剧都是收视率支撑的),这种模式,也好也不好。
好的是观众说了算,滥竽充数的剧基本不会出现,不像我们有的电视剧,拍到后来,导演估计也不知道要怎么收尾了,但是,还是要坚持,而美剧就会被砍,国情不同。
不好的是,这种模式要求剧情时刻吸引眼球,平淡、过渡只能是短暂,就不会出现如射雕一样剧本,要知道金庸是写了一本书郭靖才出生呀!要事射雕在美国,估计早被砍了。
《罪案终结》,我很纠结,说喜欢吧,中间第三季开始我曾经弃剧,到了大概第五季又果断拾起,包括以前漏的第三、四季也补回。这是一部怎么说呢,主角很有个人魅力的剧,后来七季后换了个名字重案什么的,主角是原来剧中的一个配角,再后来只有江湖上还留有Brenda Johnson姐的传说。
在我看来,《罪案终结》是一部很特别的剧,看美剧我经常会转换角度,如果是中国人、或者是我、我身边的人会怎么反应,两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巴拉巴拉等抽风想法。这是一部女权片,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能够这么定位的,毋庸置疑!
Johnson听发音我就觉得偏男性,她本人也很强势,认定的事情,无论采取什么手段一定会去达到,热爱工作到接近工作狂,但是,在她自己的领域的确有着不凡的天赋,有着人性的缺点,嗜好甜食成瘾、与上司玩暧昧、不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更年期提前等问题。
此剧引发思考的还有她与老公的关系,他老公也在同一个系统工作FBI,经常有业务联系(后来干脆成为了FBI与重案组的联系人,可以亲属共同工作吗,不明白),业务上稍弱于Johnson,但是两人关系和谐,唯一的问题是Johnson在工作与生活之间的比重上,但是老公也很谅解,偶尔发发小牢骚无伤大雅。
似乎中国的剧中,遇到强势女主,男主要不比她强势,要不弱小到矛盾无法调和,像这种关系设定,在我们这边不长出现,为什么?
剧中Johnson也遇到了许多由于性别带来的工作困难,她努力克服并为之挣扎,最终,还是输了,剧终她去到了一个新的岗位——一份闲差。如果这件事放在我身上,是好事,钱多事少没烦恼啊!于她,是悲剧,多年付出惨淡收场,是对她7年复出的否定,Johnson姐该收收心好好生个孩子了。
有时想起Johnson姐,不勉会拿来和中国的演员对比,如果不考虑剧本的话,在中国,有谁的演技、气场足以撑起,林青霞太美了、王姬有点老、萱萱又有点中性、杨怡尚年轻、叶璇演技不到、李冰冰还行,但是看到《风声》后,觉得也许周迅最适合,Johnson身材不高,长相甜美(算是吧),讲话个别词口音有点嗲,周迅柔情(参考画皮)气场(见风声) 兼备,是很适合的。
想起周迅就为赵薇可惜,既然画皮有了一个赵薇,为什么还有一个周迅呢?
赵薇给人感觉性格直率,而且努力,考导演系从拍mv到电影,一步步成长,她不是天才。同是四小花旦的徐静蕾也许是,写字、博客、杂志、公司、导演、演员、唱歌,文艺圈演艺圈风生水起,好歹她与赵薇的交集不多,而天才与普通人,我更喜欢后者,因为芸芸众生大都如此,看着赵薇努力成功很为她高兴。
赵薇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声音,她的声音太有特点而接近童音,对于角色塑造很有影响的;二是她的《还珠格格》深入人心,演什么都让人先入为主是小燕子。
近年来,赵薇努力转性提升演技,功夫馒头、花木兰到姚木兰已经有进步了,画皮我更觉得她交了一份90的答卷,但是,但是还有一个周迅。天涯才女midway说的对,演员是别才,周迅一个名不仅经传的学校毕业,也许也演过许多龙套剧,可是第一次出现在《大明宫词》时诸多美女环绕中,依然突出,至此之后顺风顺水,周迅的戏只见观众骂剧本、骂导演,对她无甚影响。
虽然我喜欢赵薇给90,但我不得不说周迅99,她天生就是戏者,看过综艺节目,似乎这两天关系还不错,唉——这样也好,因为嫉妒更可悲。
好像扯远了,絮絮叨叨……《罪案终结》的结局是我比较喜欢的,喜欢结局合情合理真实,Johnson的确不适合混官场,她一心做着自己最喜欢的探案职业,乐在其中,专一的人都比较天真快乐,不会那么多官场的蝇营狗苟,曾经有一段时间她是可以升官的,估计类似我们广州警察局局长,她的现职位是重案局副局长,后来当然没有成!无论是她的现职位还是唯一的机会,对于她这种性格来说都很不容易了,原来有直属上司罩着(有暧昧也有欣赏),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两人越走越远,Johnson的性格是下属会对他死心塌地但是对上处不好,换了领导之后,自然不会让她这种性格的人在这个位置上,所以我说是情理之中,但是作为Johnson姐的粉丝我还是黯然的,这种表现官场不和谐的影片我们这边是不会有的,我们的结局要不是劳心劳力终于死而后已,要不就是正义伸张世界大同,顺便说一句,我以为Johnson的性格是不会死而后已的,有限的几次开枪中,她都表现的很紧张,没有我们的中国女警神勇,如果有天发生追凶犯的时候她落在后面,下属冲在前面英勇牺牲的事,我是不会意外的
㈤ 翁美玲死亡原因
翁美玲和汤镇业的情史与翁美玲的情死
翁美玲1959年5月7日生于香港,小名囡囡,是家里的独生女。翁美玲是个长得娇小玲珑,但又有一张圆脸一双大眼,还有一张露出两颗兔仔大板牙小嘴的美人儿。她从小便在香港一所著名的英文学校念小学,在她上中学四年级,即七岁时她的父亲突然逝世,她便遭遇到了第一次人生的打击。由于她那位在香港海关任职的父亲是一个有妻有妾的人,翁美玲的母亲自始至终均得不到夫家的接纳,以至在丈夫去世后得不到分文财产。带着一个女儿的母亲,唯有接纳了另一位男士的求爱。与这位男士结合后,母亲把女儿暂时留交在香港的一位谊弟家看管,自己与夫婿放洋到英国去做生意。那时,翁美玲只有十一岁,到她十五岁比较懂事后,她的谊舅又把她送到英国她母亲和后父那儿去。
由于曾有八年时间没有父母的呵护,翁美玲已习惯了照顾自己。刚到英国不久,她已经可以一面念书,一面在母亲开设的餐馆和小食店中帮忙。自那时起,她就习惯了和食店中的叔叔伯伯哥哥等相处。不用说店里是男性店员居多,翁美玲与他们一同干活一同吃喝,日子久了,就养成了一种象男孩子那样的主观倔强的性格,同时也好像男孩子一样喜欢热闹,喜交男性朋友。而她那些叔叔哥哥们,又因为她终归是个女孩子,而人人都争着去宠她爱她,事事顺着她的心意。那阵子,宠她的人不只有店中的员工,还有她母亲、后父、谊舅父和一些婶母等等。早在高中时代,翁美玲就以出众的容貌和活泼的个性驰名全校,被誉为“校后”。不过英国的生活到底是平淡而无新趣的,虽然翁美玲在中等学校毕业后,先后进过剑桥大学和英国中央艺术学院,攻读布料设计,并尽量花时间广游博览,扩展自己的生活领域,在大学时代,她参加了英国华裔小姐选美,并获亚军。毕业后,取得了文学士学位的玲儿从事着布料设计工作。但一年一年长大的她,终于因为想看看香港已变成什么样子而回港度假去了。如果她没有回去,那她的一生一定会改变,可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这也许就是她的宿命吧!那一年她二十三岁,跑回香港去除了要旧地重游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母亲要她和一位相恋两年的荷兰籍医科学生分手。翁美玲对此颇觉伤心,但因为相处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和这位外国男友性情不合,所以也接受了母亲的意见,在复活节假期中返港一游。这一游,便游出了一个永远无法替代的黄蓉;这一游,更游出了一个痴情女子凄惨的爱情故事;这一游,也游出了千万人无休无止的思念……
在港期间,玲儿的教母(基督教信徒除有生母外,还必须在出生地认一个教母)为了让她愉快,劝她参加了当年的香港小姐选美,没想到她一举闯入了前十五名。因为身材不够标准而无法进入头五名。翁美玲当然有点失望。但不久“无线”看中了她活泼可爱的性格和她的学历,找她签了一份两年的合约,让她试试做《妇女新姿》节目的“小主持”。当时和她一起主持《妇女新姿》的还有当届的港姐亚军寇鸿萍、青春小姐沈金玲以及陈齐颂、森森等人。
不久,刚刚加入“无线”的监制萧笙看中了翁美玲,邀请她在其首次为“无线”监制的古装武侠剧《十三妹》中试演清宫小郡主双格格的角色,翁美玲当然乐于尝试。这个戏的男女主角是黄杏秀、杨盼盼、任达华和汤镇业。那时由于苗侨伟尚未走红,汤镇业在《天龙八部》中饰演的段誉又很受赞赏,所以那阵子的汤镇业,也可算是正受公司力捧的大红人。
来没有演过戏的翁美玲,跻身在这强劲的双生双旦搭配中,竟然表现得十分出色,除她清新可人的扮相极为讨好外,她的聪明天赋也令她演起戏来无师自通,加上她对几位合作的哥哥姊姊都亲切有礼,令人觉得她可亲可爱。和她同年的汤镇业,更因为与她年纪相仿而和她谈得很投契,翁美玲也因为处处得到这位经验比她丰富的哥哥指点,对他甚有好感。
那阵子的翁美玲除了在《十三妹》中有不多的戏份外,每天仍然要参加《妇女新姿》的演出,由于是只身寄居代母家中,代母一家又是比较传统的家庭,晚上没有什么节目提供给年轻的翁美玲,很自然地翁美玲就把 公司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有空闲时,她就请教母教她煲点汤水带回公司请《十三妹》剧组的几位同事喝,初时当然是见者有份,但日子久了,翁美玲的汤水,就开始成为汤镇业的专有物了,旁人看在眼里,开始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故而也不以为然,只是有时偶尔拿他们两个来开开玩笑而已。
翁美玲这位汤哥哥,家中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很懂得如何去爱护这位妹妹,同时,他也因为兄弟姐妹多,无法在家中得到父母完整的爱,故此习惯了在外面独立生活,在认识翁美玲前,他本来已有一个很要好的女朋友,这位小姐也是圈中人,无巧不成书,她也是半个外国人,思想比较开放,与汤镇业有点合不来。渐渐地,汤镇业也像翁美玲疏远医科生男朋友一样。开始疏远这位女朋友。
《十三妹》播映后,观众对翁美玲的反应十分好,公司刚巧又在开拍《射雕英雄传》这部六十集电视连续剧而找一个“理想黄蓉”,于是乎,翁美玲也被邀请去试镜。想不到脸蛋胖嘟嘟的她,在经过古装造型后,扮相煞是好看,与林嘉华那个“临时郭靖”配起戏来,又活泼又俏皮,恰似黄蓉活现,当时试镜挑选演员的监制们的评语是,她演技虽然比不上昔日“佳视”那位俏黄蓉米雪,但模样儿明显地一点也不比先前演过黄蓉的米雪差,于是乎就决定冒这个险,给予翁美玲这个难得的好机会,正在与汤镇业感情一日深于一日的翁美玲,适逢试镜顺利,更忍不住要把这份喜悦和汤镇业分享。两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大孩子,肩并肩地携手向前,工作时大家都完完全全地投入,收工后又手拉手地去吃喝玩乐,很自然地,翁美玲开始把汤镇业视作自己在香港最亲的人,把自己在工作和交友上遇到的难题或是欣喜,全部向汤镇业倾诉,到《射雕英雄传》开镜之后,翁美玲的朋友骤然增多,其中有当红小生黄日华,还有一个正备受公司重视的苗侨伟,前者红而不娇,平易近人,后者高瘦潇洒,唇红齿白,一如古代风流才子,但翁美玲都因为早就有了一个汤镇业而并没有对他们兴起男女之念,加上那时这两小生都分别在交女朋友,收工之后,这六个年轻人就联群结队地玩在一起,一次翁美玲不慎在拍武打镜头时伤了眼,汤镇业紧张得天天煲汤去医院陪她,于是乎连煲汤都学会了,翁美玲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以后一直都没有忘记这段甜蜜的日子。
1983年初《射雕英雄传》分为三个部分播映,结果翁美玲一炮而红,成为无数少年男女心中的偶像,这个戏同时也使饰演杨康的苗侨伟大受女性电视观众欢迎,另外两个明星黄日华和杨盼盼本来就已拥有大批忠实影迷,谈不上靠演《射雕英雄传》才红起来。所以说,这部电视续剧捧红了翁美玲和苗侨伟,同时也使公司兴起了用他们这一对粉雕玉琢般的金童玉女来做一新拍档的念头。于是乎,1983年和1984年的电视圈就成了这对最佳搭档的天下,而对这双强劲的拍档,另外一些电视台简直是无法招架,收视率一度曾遭到严重打击。
这一阵子,翁美玲的应酬当然多了起来,相反地由于苗侨伟的崛起,汤镇业免不了受到影响,演出的机会减少了,日间没事可做时,就挽挽化妆箱,跟着美玲回厂去凑热闹。他这样做无非是想常常看着翁美玲,然而,在别人眼里看来,这对小情人虽然是有影皆双,令人羡慕,但也看得出,由于他们两人事业上不是同时一帆风顺,因此可能会影响他们日后的感情。
别人大概会以为翁美玲有移情别恋的可能,因为事业顺利的她,追求她的一定大不乏人。但事实上翁美玲不仅完全没有改变对汤镇业的心,还因为他在事业上遭受挫折而对他更加依恋,常常都希望尽自已的努力去帮助他攀上事业的高峰。这时的翁美已经二十四岁了,本来已到了结婚的年龄,但为保持双方在电视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他们都不敢妄谈结婚,唯有在靠近公司的一座大厦里各租了一层面积不大的楼宇,楼上楼下地居住。每天晚上谁有空谁就负责买菜煮饭,小两口享受完新婚夫妇一样的乐趣后,才依依不舍地暂时分开。两个人之间用一块地板分隔,两颗心却是整晚都互相牵挂着,一个担心上面的人睡熟会不会冷着,另一个又担心下面的人早上会不会起不了床而耽误开工,又挂念着要一早起来煲汤,以便带在身边,在送她进入坚城片场之后享用,坚城的所在地比较偏僻,开工时大家就只有带饭盒用餐,带一壶汤水佐膳,汤镇业对这位心上人的身体当然是十分关心的。
这时的翁美玲,也实在是太红太忙了,有时候为着应酬,免不了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汤镇业初时经常跟在她身边,陪她吃饭,陪她打牌。在别人眼中汤镇业是翁美玲的不二之臣,在翁美玲眼中,他是自己最亲最爱的另一半,当然应该陪伴在侧。但在汤镇业心中,有时免不了会因为别人的一两句无心的话,而感到自己好像在依靠翁美玲,从而变成了她的“跟班”,汤镇业的自卑感,就是在那一年中日渐加深的。被人捧到天上的翁美玲,有时也会因为被太多人宠爱而表现地任性一点,因小事和汤镇业吵嘴时,也会有些无心的话引起他的误会,以为她看不起自己,其实深爱着一个男子的女孩,又怎会理会他的出身和运气不好呢?女性天赋的母性更常常会令她们对事业发展不顺的男朋友多一份母性的怜爱和维护。翁美玲也是个正常的女性,对于汤镇业,除了深爱他和依恋他之外,她也同样盼望他能够爱她依恋她,把不顺心的事向她倾诉,并且在不开心的时候,伏在她怀中哭出来发泄苦闷,但是汤镇业的大男子主义,使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点。日子久了,他就开始习惯把自己的抑郁全部埋藏在心底,在翁美玲和翁美玲的朋友面前,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同时也开始去找一些自己的朋友,希望在没有翁美玲在他身边的情形下,重新寻回自我,不再予人一种汤镇业正生活在翁美玲影子里的感觉。
翁美玲是不想这样的。无论她在外面的应酬是怎样的多,她最珍惜的仍然是在收工和应酬后,和他在家中相偎相倚的时刻。在她发觉汤镇业和她好像开始有点貌合神离时,她急得不断地想办法。终于在一次登台演出赚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后,她迫不及待地拉着刚到香港看她的母亲和汤镇业一起去看靠近公司的一层楼宇,这栋楼是一位电影圈的朋友准备退让出来的,里面设备齐全,家具和音响都有,面积八十平方米上下,最适合两个人组织小家庭用,由于妈妈和汤镇业对买这层楼没有表示反对,翁美玲就在深思熟虑后,竭尽自己所有积蓄买了下来。买好楼之后,她还向汤暗示:自己已经快二十五岁了,在事业上也已经站稳了脚,故此甘愿冒一次险,不顾影迷是否会不高兴,想和他成家立室,就在这层她用所有积蓄买下来的新楼与他共筑爱巢。然而,汤镇业的答复却是,他自己事业未见有成,要翁美玲再等一个时期。其实那一层楼是用翁美玲自己的钱买的,圈中熟人个个知道,汤镇业如果就这样和翁美玲办理结婚手续住进去,在别人眼中看来,他就会永远成为翁美玲的寄生者了。翁美玲本来也不是完全不明白这一点,但受外国教育的她,不像汤镇业那样重视别人的闲言碎语。但他既然说还没有作好准备,她也唯有等下去,不过,翁美玲迁进新居后,也配了一套钥匙给他,并向他表明心迹,表示无论房子是用谁的钱买来的,都是他们两人所有,汤镇业可以把它看作自己的家。于是,汤镇业也开始在翁美玲家中出入,为了方便起见,翁美玲家里也开始多了他的衣物。不久,汤镇业获公司外借在电影圈中发展,成绩不俗,由于经常到外地拍戏,他索性把原来所租的楼宇退掉,把不常用的杂物搬到哥哥家中,随身物品就全部存放在翁美玲家里,自己安心去发展事业。
这时大约是1984年的下半年,翁美玲的事业仍处高峰,汤镇业也得意影圈,两人却因为各有发展而开始聚少离多,汤镇业一个人在外地逗留的时间多了,免不了有一些女性在他身边出现,翁美玲在香港听到这些传闻,不禁心乱如麻。她是个好强的女孩,对于别人说汤镇业在外面拈花惹草完全无法忍受,但又不能抛下工作跟在他身边,唯有一方面自己胡思乱想,一方面在香港的好朋友面前倾诉。她甚至情不自禁地对人说很希望快点和他结婚,因为自己已过二十五岁,再也不是小女孩了。汤镇业越是不在她身边,她就越是想念得厉害,在人面前提到他的次数也就更多,所以当汤镇业在外地拍片返港,开始按公司的合约拍电视剧,而圈中突然又传出他和某位女艺员要好的消息时,翁美玲痛苦得无法再忍受。她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已是非汤镇业不嫁了,可他却又像当年追求她一样,在工作之余与合作的女艺员要好,这样做除了伤透她的心之外,还使她在熟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心中多了这条刺之后,每次汤镇业回到她家中与她共聚时,她就会在不自觉中说出一些好像质问他一样的话。当时汤镇业虽然再三表示与那位女艺员只是普通同事间的关系,只不过有时联群结队一起去游玩而已,但翁美玲对他的话无法尽信,她开始天天为怕失去汤镇业而担忧。在一位年长朋友面前,她曾吐露过一点心事,告诉她怀疑汤镇业已移情别恋,有时候,她又会负气地说出他既然如此无情,就由他去爱别人好了诸如此类的话语。
由于没有一个真正亲近的人可以为她分忧,同时又怕汤镇业移情别恋的事会越传越厉害,翁美玲开始变得有些失常。一方面她怕自己会成为圈中人谈话时的笑柄,另一方面她又感到满腹辛酸无人可诉,她唯有去自我麻醉。以前从来不去“的士高”(迪斯科舞厅)玩的她,开始在夜店里流连,又开始在夜店中高歌豪饮,大失常态,有时候酒后吐真言,她又会对夜店中的朋友说,汤镇业不要她了,别人听了还经为她在说笑。也难怪,以她这样漂亮可爱事业又成功的女孩,与汤镇业又有两年多的相爱历史,他又怎会不要她呢?所以就算是翁美玲酒后向人说出心中话,别人也不肯相信,那阵子比较了解她的人中唯有那位年长朋友,她亲眼看着翁美玲一日瘦过一日,便去向汤镇业追问原因,他的答复是:“她一点也不顾我的面子,别人都说她有很多男朋友。”不错,翁美玲曾经因为与侨伟合作得多而常常表现得过分亲密,后来更有人说她与梁朝伟要好,但了解她的那位年长的朋友,早已猜出她和一些男性朋友来往,无非是想刺激起汤的妒忌心,谁知得到的后果竟是弄巧成拙,反而使汤镇业不再想见她。其实这些男演员都是有女朋友的人,又怎会真的去和翁美玲谈情呢?更何况他们早就知道她爱的是汤镇业。
跟着下来的六个月,他们两个就在各怀心事,时分时合中度过了。到了1985年年初,汤镇业又要去台湾拍戏,这次他离开的时间特别长,翁美玲苦闷更甚,一个人独居的她,有时午夜也会惊醒过来,连做梦都梦到汤镇业不要她了。就在农历年之前,她因为听到太多的闲言碎语,先后两次尝试毁灭自己,但后来都因为后悔而没有成功。
四月份,汤镇业回来了,但他上翁美玲家中的次数却越来越少,而且已经不再在晚上停留,通常只是看看她打牌和一起看看戏,不过在电视台里他仍然尽量陪伴她。当时翁美玲只觉得汤镇业好像开始对她只有友情而没了爱意,一想到有这个可能性时,她就忍不住想再去迫他,要他表明态度,那时她真是矛盾到了极点,既怕汤镇业会模棱两可地不作答复,又怕他会对她绝情起来,说出她最不想听的话。
就在那个时候,翁美玲在一家夜总会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位姓邹的男士,年纪比翁美玲小两三岁,据说有个做制衣生意的爸爸。自己则在外面念了个硕士学位回来,一面在广告公司里做事,一面就四处结交娱乐圈中人。在认识翁美玲之前,他是一位当红女歌手公开的男朋友,谁知有人介绍他和翁美玲认识后,他立刻表现出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正巧那时翁美玲心情不好,常常在“的士高”中出现,又常常闹着要找人陪她喝酒猜拳,邹少爷每晚乐意奉陪,大家一起玩了几天,邹少爷就开始约会翁美玲了。那时汤镇业也在香港,翁美玲见这个外表英俊的邹少爷对自己表示兴趣,很自然地想到要利用他来刺激汤镇业。于是乎,在四月份的大半个月中,她几乎每晚都与这位少爷在“的士高”中亲密共舞,这个消息当然很快就传入汤的耳中。四月下旬,翁美玲要去新加坡登台七天,在出发前几日,邹少爷请她回家吃饭,翁美玲首先与姓邹的父母和邹少爷在外面喝茶,然后一个人驾车去买菜,再回家交给佣人去做。翁美玲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享受这种家庭温暖了,以前本来常常与汤镇业在那位年长的朋友家中吃饭的,这时却有前尘如梦之感。翁美玲不是那种惯历情场的女孩子,经不起邹少爷的热情对待,开始觉得他不失为一个好伴侣,于是乎开始把自己的心事向他倾诉。当她与邹少爷的感情一日比一日好以后,她又开始觉得自己有点过分,觉得自己似乎在使汤镇业难堪,所以临走前她又尝试用传呼机找汤镇业,但结果却得不到他的回复,翁美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飞往新加坡。抵达后不久,她就在一位朋友介绍下去求了一枝签,她要问的当然是和汤镇业有没有结合的一天。谁料,她求得的竟是凶签。相士替她解签,批给她的是八个字:“情海无舟,缘尽十八”。相士说,缘尽十八是指他们真正甜蜜的日子只有十八个月。一句“情海无舟,缘尽十八”令翁美玲连续多晚失眠,但因为正值登台期间,不得不利用安眠药来使自己入睡。每次吃安眠药时,她都会想起,自己在几个月前曾经因为汤镇业外面有女友相陪而兴起过自毁之念,一次吞下四颗安眠药,事后又非常后悔,所以找电话找了个相熟的医生,由他教自己洗胃的方法。另一次她开过煤气炉,想尝试煤气熏晕自己的滋味,不过刚开了炉就有朋友上她家,及时制止了她玩死亡游戏。在新加坡的七天中,翁美玲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这期间有一件事使她啼笑皆非,就是新加坡竟然有一个做生意的男子买了颗价值二万港元的钻戒向她求爱,她当然没有收这份礼物。
五月初,翁美玲怀着相士为她批解的凶签,精神恍惚地回港。那几天有一大堆工作等着她去做,其中包括参加一个红十字会宣传捐血晚会的表演,又有一部新剧等着她开拍。她本来提不起劲来的,但知道这个剧是由她和汤镇业担任男女主角之后,她才逐渐提起兴趣来,希望能够趁此机会与他和好如初,那阵子适逢她的一位来自英国的老同学抵港,她又要一尽地主之谊去招呼她,另一方面邹少爷知道她已回港,又再约她去跳舞喝酒。翁美玲无法推却邹少爷的约会,于是汤镇业又听到她和这位公子哥儿出现在“的士高”传言了。
那天翁美玲回到公司去拍新剧的造型照,见到汤镇业,本来想告诉他自己几天后将在高山剧场表演,但汤镇业大概是因为记者拍照时硬要他们摆亲密姿态,翁美玲却表现得有点不自然,两人到化妆间卸妆时,他竟然没有等翁美玲就先行而去,翁美玲一气之下,当晚又与邹少爷玩至半夜,次日一觉醒来,发觉汤镇业原来已坐在客厅。他说回来是要取回自己留下的衣物,而她好像喝了很多酒,叫她不醒,所以在厅里等,翁美玲听到他说要取回所有东西,心里又惊又气,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但刚好她相约打牌的几位朋友在这时抵达,其中一位还是那个英国回来的老同学,翁美玲不得不招呼他们,心不在焉地打麻将。平时翁美玲是很喜欢打牌的,这次因为汤镇业一脸寒霜地坐在角落里,以至她无法集中精神。汤镇业见自己说要走她还是若无其事地打牌,当下不发一言地进房中把自己的东西全部塞进皮箱里,回到客厅后就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我走了”,就开门扬长而去。
这边,翁美玲已被气得呆在当场,她怎么也想不到汤镇业会不给她留下一点面子,竟在她老同学面前用一句如此简单的话作为与她分手的交待。本来以前他们两人也曾合合分分地闹过意见,但汤镇业从未把全部东西搬走,这次竟把所有东西搬走,第二天翁美玲在高山剧场演唱时,当然无法平静下来了,未开场之时,她就抓住一位年青朋友问汤镇业有没有找过她,汤镇业有没有说要来捧场,又问她汤镇业有没有与这位女士通过电话,她得到的答复是:汤镇业要她好好唱歌,同时劝她注意身边的朋友,不要误交一些利用她的名气来增加自己知名度的人。翁美听了汤镇业这些语重心长的劝导,心中又激动又难过,当时既恨他没有面对面地向她说些关怀的话,也恨自己把他气得一走了之。演唱完毕,那位朋友想拉翁美玲一起去吃夜宵,翁美玲却说已约了人,没有去,后来那位朋友打电话到她家中,想知道汤镇业有没有回心转意回去等翁美,谁知接电话的人却是翁美玲自己。原来她唱完歌急着要回家并不是有约要身,听了汤镇业两句关怀备至的话,翁美玲根本就无法提起劲来出去玩,返家去一心只想等候他来电话,甚至希望他会拿着皮箱回来。
可是,她整个晚上都等不到汤镇业的消息,反而接到了几个其他朋友的电话,其中有约她拍照的杂志社,问她可否在她生日那天召开影迷会,还有那位英国的老同学,也来电话告诉她已订好机票日内就要返英国。当时翁美玲怕汤镇业打电话给她会打不通,每次接电话都匆匆几句话就收线,影迷会的问题,她更是一口推掉了,心中想现在连汤镇业会不会回来都不知道,生日那天哪有心情去与影迷聚会呢?如果汤镇业完全不露面,自己又如何向影迷们作解释呢?
六日晚上对翁美玲来说,又是一个失眠之夜,她整夜为汤镇业是否会回心转意而不断胡思乱想。喝了点酒后,又憧憬有一日他们会各自穿上漂亮的结婚礼服步进教堂,然后是真正的两人世界,在三十岁前她还会生一个小宝宝,把两人世界变为三人世界,到时她除了工作之外再也不会在外面胡闹,一定会乖乖地做一个贤妻良母。
七日一早回到公司,同事们为她庆祝生日,由于汤镇业没有露面,连一束鲜花都收不到,翁美玲实在无法提起劲来。
5月10日晚上,翁美玲在闷闷不乐的心境中找了邹少爷去跳舞,两个年轻人在夜总会中搂搂抱抱地跳了好几回舞,又回去猜拳斗酒。翁美玲一心要麻醉自己,让自己暂时不去想那个不理她的人,知道了她次日没有拍片任务,邹少爷乘机约她去澳门玩一天。当时她想第二天是周末,同事朋友们多数会与家人出游,自己如果不答应邹少爷,只怕要一整天闷在家里,到时难保不会胡思乱想,于是就答应了,反正去澳门主要是赌钱,赌一个够就可以忘掉感情上的痛苦了。结果,翁美玲真的与邹少爷去了澳门,他们只待一夜,住的是葡京酒店,不过两人都志在赌钱,几乎没有睡过觉,星期日上午便赶返香港。翁美玲在葡京赌场时知道有不少人认出她,当时她也不以为意,心想就让记者拍出来给汤镇业看看吧,让他知道我也有别人相陪。回到香港,翁美玲接到星期一,即13日拍民初电视连续剧的通知,既然要拍戏,她肯定下午便会见到汤镇业,到时候,一定要和他说个一清二楚。由于在澳门睡得不够回来后她差不多睡了一天,连电话也没有接,星期一回到公司后,立刻又被几个记者包围,原来他们想向她探问汤镇业的事。
“听说你们已分开了,有这种事吗?”
“星期六汤镇业和某女艺员去游泳,你知道吗?他们四个人成两对,好热闹,为什么你不去?”
“你是不是另外交了新朋友,所以不理汤镇业?还是他已变心?”
一连串令人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迫得她只有一概摇头说不知道,有人甚至拿了几张照片给她看,有人叫她看星期日的娱乐版,那上面全部都是汤镇业和别人去游泳的新闻。“如果以后汤镇业每一次与女孩子去玩,这些人都要来问我,我不如索性不返公司,跑回英国去算了。”这是当时翁美玲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找个地方躲起来。
在拍片场里见到汤镇业时,发觉他有点消瘦,人非常沉默,脸色显得像纸一样白。他随便问了问翁美玲周末玩得是否开心,翁美玲反问他游泳游得怎样,他就说不错,不过因为某小姐硬要从南湾驾车去浅水湾买汉堡包吃,结果遇到记者,以至被人拍了照,又被盘问了一番。当时翁美玲听了,忍不住说他既然做得出,为什么人拍照怕人问,汤镇业听了不再说话,两人也就开始任由编导人员摆布,一直到停歇收工时再次有机会在化妆间里倾谈。
上面的描述,是16年来各方面人士凭着一些确实资料和事实根据,用故事形式汇编的翁美玲在去世之前(1985年5月14日凌晨)与汤镇业之间的离合经过。至于5月13日晚翁美玲和汤镇业曾因为切身问题在化妆间里大吵和翁美玲哭着说“我们分手算了”的决断话,以及汤镇业又独自离厂的经过,由于全部过程不甚清楚,而且事件可能直接造成翁美玲的自尽,关系重大,笔者不敢妄自推测,唯有由读者去想象。现在知道的是翁美玲在恶劣的心情中独自乘坐公司的车回家,接着一个人喝下了半瓶白兰地,又用白兰地送服一些麻醉药物,直至糊里糊涂地打开浴室煤气炉毁灭自己。
在化妆间里的一段对话到底决绝到何种程度,以至会使翁美玲完全失去理智,就只有他们两个当事人自己知道了,翁美玲爱汤镇业之深,连汤镇业自己也都是惨事发生后才真正知道。至于汤镇业,是否由始至终深爱着翁美玲,也只有他自己才明白,只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爱情和事业对女性来说永远是前者占第一位,所以为情而死的女性一直都比男性多,就是这个缘由,对一个成年女性来说,如果她真正爱过一位男性,这位男性在她心中的地位将永远不能由别人来代替。
翁美玲正是这样一个为情而死的女性,她一朵开不败的昙花。
斯人已逝,留下的是永久的回忆和惋惜!
㈥ 求辩论赛材料
21世纪,谁还读武侠
武侠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勃兴,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港澳台发迹,到八十年代在内地蔚然成风,影响了一代人的阅读习惯。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作家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尤其是金庸,他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重印,被搬上荧屏,而且他俨然已经跳出武侠世界,变成了一个文化偶像,颇有一言九鼎之慨。这其中的道理究竟何在?
在武侠文学烹油着锦之盛的背后,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武侠小说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很有后手不继之忧。这些大家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武侠小说创作的胜景,没有一部提得起来的武侠作品。这其中又有着何种机缘?21世纪,我们还需要武侠文学吗?
就此问题,我们请北京大学的几名武侠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进行了一次对话。
主持人: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这个对话活动。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关于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爱,直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热爱一直不减,从它不断被改编成电视剧,并总是引起热烈的讨论就可见一斑。那么,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人们因为什么这样喜欢武侠小说?今天我们请来的各位中有研究武侠小说的,有对武侠小说非常热爱的,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李德超(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德超):我是从90年代开始研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的。我以为武侠小说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是与时代风气有关的。80年代以后,以古龙、金庸、梁羽生这三大家为代表的武侠小说掀起热潮,是与文革以后的社会状况有密切联系的。那时人们猛的一下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它与过去那种单调生活是不同的,武侠小说也是新奇的事物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说,那时候的人们传统的东西还很浓,现代气息还很淡,而武侠小说正好是从传统中演化而来的。每个人在读武侠时,尤其是读金庸、梁羽生的作品时能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投影。这个问题,好像金庸先生自己也说过,大意是时代在变,但是人性不变。我理解他说的这个人性主要是指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所塑造的人性。而在传统的东西还很浓的时候,就很容易从武侠小说,尤其是像金庸先生写的如此到位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世很传奇,经历的都是平常人所不能经历的事情,这样他就会感到,这个人身上有我的投影,他所做的事在当今社会我虽然做不了,但是,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能感觉到他在帮我实现我追求的目标。所以倪匡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实际上是说它是中国人的童话。
由此,我也感到,如果某个人身上,西化的成分很多,那可能就不会欣赏武侠小说。比如我很担心,现在的中学生还能不能欣赏它。
吕绍刚(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绍刚):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拥有如此之大读者群,确实很值得研究。我以为,它可以说是一种梦想的诗学,在现在这个想象力非常贫乏的时代,它满足了人们幻想的需要。从这一点来看,它与科幻很接近。那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科幻,而喜欢武侠呢?刚才他提到了武侠与传统思想的连贯性,这连贯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以为,武侠的核心是侠,根据有关的研究,侠是从古代墨家而来的,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像什么做小买卖的、工匠等等,他们具有一种所谓侠义精神,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这就是侠义精神的核心。武侠小说就是弘扬这种侠义精神的。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的大传统下面,还有小传统,就是民间所讲的义气。
从这一点来说,武侠小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想象,而且还给承受着社会各种压力的人们一种安慰。当法律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时,这种侠义精神提供了一种宣泄的渠道。
主持人:你们都谈到了传统的作用,我对此有些疑问。五四运动一直到现代,我们一直生活在反传统的氛围中,文革中,还有极端的破四旧的行为。在我的头脑中,我们对于传统的破坏应该说是很彻底。那么武侠小说的兴起是传统的复活吗?
绍刚:我觉得不能说是复活,只能说是它借助某种机缘,填补了人们思想上的空白。而且武侠所宣扬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非常契合的。当然这只是指金庸这样的小说。古龙就不同了,他实际接受的是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同样他是与80年代的思想状态有关的,那时西方的思潮也进来了,人们自然也接受了他的小说。
李国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国华):其实我觉得,武侠小说并没有他们二位所谈的那么深刻的意义。以前,我们关注的都是所谓精英文化,像什么“伤痕文学”、“先锋文学”这些文学现象。90年代以后,社会的机制变了,我们对于那些精英的东西开始怀疑了,这时我们才猛然发现,武侠文学很重要呀。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变化了,评价标准变了,其实武侠本身的意义并没有变。过去我们认为精英所提倡的是重要的,而现在我们认为只有大众接受的才是重要的。过去我们笑话大众,而现在我们跟在他们后面,看着大众的口味来做判断,从中发现问题。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们接受武侠小说是因为我们还是8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对于小说文本还是很认同的,而下一代人对这根本就不感兴趣。我们看电视剧时,会说编剧把原著改坏了,而在他们看来,这无关紧要,完全是一个娱乐的问题。由于知识体系的变更、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很重要的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一种视觉的快感,一目了然,不需要深度。最突出的例子是现在根据武侠文学改编的游戏,比如《剑侠情缘》,玩家纯粹是追求一种快感,他可能寻求扮演一个很坏的人物,取得胜利。
主持人:你说的很有道理,现在的人接受武侠的角度与我们有很大不同了。
国华:所以说只有我们把它看做一个大问题。就接受武侠文学而言,不在于什么传统问题,可能有传统的问题,但不是根本,根本的问题是社会上的不平等是经常性地发生的,而我们总是追求平等,所以我们才喜欢武侠小说中对于平等的实现。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武侠文学中有很多的残疾人,他们是弱势群体,但他们有很强的功夫,可以以弱胜强。这就是对平等的想象,是乌托邦的东西。
德超:我对你的说法有不同看法。我觉得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很多还是表现了传统的东西。比如郭靖、令狐冲,他们身上都带有儒家和道家色彩。比如郭靖是个很笨的人,长得也不帅,但他功夫很深,符合传统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理想。
国华:金庸在我看来是个特例。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武侠小说有不同的类型。古龙的小说就有侦探小说的笔法。他小说中个人渺小的感觉所带来的那种空虚、孤独的情绪渲染的还是不错的。文字的技术很好,就是写的太多了,两本就够了。相对来说,卧龙生的文字技术就差一些。而梁羽生的文笔也是不错的,有中国传统的如诗如画的美,我以为《白发魔女传》是他的代表作,心理刻画的很好。金庸之所以被抬出来做代表,无非是因为我们总是要在不怎么文化的东西里面寻找文化内涵,所以弄得很玄妙。
绍刚:他说的这些,就是多元的文化取向对接受的影响。但过于偏激。武侠小说没人看了,不是武侠本身的问题,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从文本时代向影视时代过渡的时代。其他的小说不是也没人看了。我们现在是消费时代,武侠小说也被人拿来消费。但是,其中的内涵也是重要的。我觉得如果让人们比较,人们还是爱看金庸,这里面确实有个文化传统问题。当然可能现代的年轻人会更加接受古龙。
主持人: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欣赏的武侠文学能够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吗?电影《卧虎藏龙》的成功是武侠文学的成功吗?
国华:我觉得不尽然。《卧虎藏龙》并不是一个典范的武侠电影,我们可能更喜欢《新龙门客栈》这样的纯粹的武侠文学,而西方人对此是接受不了的。美国人的武侠观念是西部牛仔式的,有一种牧歌式的情调,英国人的则可能是福尔摩斯式的。我们会发现,《卧虎藏龙》里面就有一种牧歌式的情调,像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而且拍摄的画面很宏大,意境优美,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对于美国人来说,还有一种异域情调在里面,如东方式的官府以及李慕白那含蓄的爱情表达。这样既有符合自己口味的热烈的爱情,又有异域情调,所以取得了巨大了成功。这与武侠就没有关系了。武侠就是一个外壳。正像人们指出的那样,外国人在想象我们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想象他们自己。
主持人:我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90年代以后,武侠文学再也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品供人们欣赏,是时代风尚变化了,还是以金庸为代表武侠作家已经成为一个顶峰,令后人无法企及?
德超:我觉得,武侠文学也就这样了。因为像金庸这样的人才是不世出的,他个人所具有的条件别人很难具备,比如他既有很深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在香港这样的地方生活,对于西方的文化也很熟悉,他还办过报,对大众的消费心理也很清楚。
而且现在传统文化被消减得很厉害,直观的说,80年代我们过年还是很有年味儿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种气氛。传统文化现在消减到这种程度,一方面是生产也生产不出来,一方面即使生产出来了,没有人欣赏也是枉然。现在虽然还有一些写传统文化的电视剧,像写老宅门、同仁堂那样的东西,但它只是一个包装,实际上写的还是现代人的情感。
国华:你不能够因自己对金庸的独特理解而抬高他的位置,这很不好。你这样的优秀读者是非常可怜的少。我觉得任何一个文体都有兴盛与衰亡,你不需要太悲观。新的知识生产机制必然会产生,这个知识不一定就比那个更差劲。我们还不应急于给一个文学现象下结论。
武侠本来是一个供消费的东西,它需要读者而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生产技术比较高,而且还有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推崇他,这很正常。但是,当知识体系变动之后,你会发现,再怎么推崇他,也是明日黄花。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此,武侠文学很可能不会再生产了,因为它与现代社会脱节了。至于武侠文学所表现的一些内涵,还是会找到其他的载体的。
绍刚:我觉得这里面确实有个偶然性的问题,没有大家出现,那么这个文体也就消亡了。另外,我觉得可以分开来说,武侠小说的文体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止步不前,但是它表现的侠义和纯粹的情感确实长久存在,时代是在前进,但是很难说这种情感追求不会回潮。从武侠文学来看,还是有生长的空间,现在有很多人还在写武侠,可能他们的创作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武侠精神还是贯穿其内,但形式会有所变化。
詹勇(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觉得传统消亡的意义应当这样看,武侠的传统更多地体现着一种民间意义上的传统,它在某种意义上是被武侠文学塑造出来的,不是本质意义上的传统。
就金庸的作品来说,传统被他赋予了很多现代意义,吸收了很多种文化因素,这也就是严家炎老师推崇他的原因。他可以说是一个有文人性格的大众文化生产者。他之所以这样突出,除了他出色的创作天才,与文化界、出版界对他的塑造也有关系,他被评论看作是文化英雄,进入文学殿堂,有时甚至是无限度的拔高。而出版市场则一直把他视作一个文化品牌,把他偶像化,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中央电视台虽然饱受批评,但一直咬定金庸不放松,原因也在于此。
至于武侠文学的衰落,我以为是读者群发生了变化。80年代的人群占据了文化消费的主流,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削减,而现在又进入了电子时代,他们对金庸就没有那么感兴趣。他们的口味对武侠文学的生产开始产生影响,比如科玄化的倾向已经在武侠文学中出现,像黄奕的创作就有这样的趋向。这也是武侠小说继续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吧。但是由于没有大家,还不能成为一种主流。
主持人: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的讨论也接近尾声了。我要问的最后一个问题,21世纪武侠文学将会怎样发展,其内涵还能不能被人们接受,并一直流传下去?
绍刚:我觉得武侠文学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扩展来说,自汉朝以来,一直到近代,武侠文学所表达的追求平等的观念一直是被接受的,只要社会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它就是一个良好的表达方式。虽然我们现代在努力建设法制社会,但是武侠思想的合理内核还会得到很好的转化,比如重然诺,与讲究诚信的现代道德观是相通的。包括其中的情感诉求。更何况社会的总是有不完美的一面,人们总是需要寻求一种寄托。
我以为,武侠的出路在于转变。至于如何转变,很难说。但是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幻想性,可以向科学方面发展。
国华:我觉得就像《黑客帝国》中的尼尔一样,没准武侠会与网络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高超技术的新武侠形象出来。为我们这个缺乏英雄的时代创造出一种超越平庸、提供英雄、追求平等的氛围。起码在五十年内,武侠文学还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