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法律知识
❶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是中国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赋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教师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情况
1、教育法律法规要普及,为依法治教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普及作为全面依法治教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普法规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教育行政执法人员,要首先带头学法,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2、教育法律法规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学校负责人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普法工作的指导,在广大教师、学生中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法制教育,并面向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法律,促进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职责和规范行为的社会氛围,为全面实施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教师应来当履行下列义务自:
(
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
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
3
)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
4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5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
6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❸ 教师法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一)教育教学权——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权利
教师职业是一项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任何各人和组织不得非法剥夺和侵犯。教师行使教育教学权的前提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
(二)学术研究权——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教师拥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行使这项权利的前提是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完成本职工作,然后有权进行任科学研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等。教师也有权在学术团体担任一定的职务。
这里备考需注意: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实验是享有教育教学权,而学术研究权则是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科学实验。这一细节要注意区分。
(三)指导评价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地位相对应的特定权利
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教师行使这项权利的前提是遵守法律规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且对学生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的这一项权利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他人不得非法干预或侵犯。
(四)报酬待遇权——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在教师职业范围内具体体现
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教师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里都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五)参与管理权——公民民主权利在教师特定职业下的具体化
教师拥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教师行使这项权利的前提是客观公正提出建议,不得主观臆断或歪曲事实。若由于教师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意见或建议后遭到打击报复或者,则严重侵犯了教师的参与管理权。
(六)进修培训权——教师职业权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终身学习,教师享有进修培训权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一)遵纪守法。“守法”包括宪法、法律和教师职业道德等。
(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教育教学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应履行的义务。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教育等等。
(四)爱护尊重学生。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得讽刺侮辱或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五)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六)提高业务水平。教师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所以,参加进修培训并提高业务水平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
❹ 有关教师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抄师法
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的法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的法规。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的法律。
❺ 师德师风法律法规内容
1、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师风。
2、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3、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
4、“德高为范,技高为师”,从这个标准衡量,老师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老师“两字可分解来看,中国历来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学,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养,而这个“老”就代表了“德”,师者就不必细言了。
5、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
(5)教师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师德: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师德的民族。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
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
❻ 教师法立法依据
法律分析:1.宪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切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宪法对于制定《教师法》的依据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宪法中对知识分子队伍的规定是制定《教师法》的重要依据。宪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师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宪法中有关教育工作的规定也是制定《教师法》的重要依据。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宪法中所规定的这些任务,都必须依靠教师来完成和实现。因此,宪法中有关教育工作的规定,为《教师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客观依据
据1993年对全国教师队伍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共有教师1046.52万人,其中高等学校教师38.78万人,中小学教师871.8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23.93万人,职业中学教师26.1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4万人,工读学校教师1600人,幼儿教师83.6万人。队伍如此浩大的广大教师,长期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用法律手段保证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就成为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也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中面临的迫切任务。这是制定《教师法》的直接的客观依据。
3.政策依据
党和国家有关教师和知识分子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制定《教师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
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为此,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鼓励他们终生从事教育事业。要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第二,关于知识分子的政策。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要努力创造出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❼ 教师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❽ 有关幼儿教师的法律法规
幼师必读:幼儿园法律法规知识总结大全!
一、“民法”中的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在园、学 校生活、 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 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行为的某种主观意志状态,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其行为的 损害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损害后果的发生;过失则指行为人欠缺必要的注意,即没有足够的谨慎和勤勉 ,例如,对损害后果应该预见到而没有预见到,是未合谨慎;预见到了却没有采取措施加以避免,是未合勤勉 。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能否注意是受他的年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工作范围等各种条件制约的。这些 方面也就成为判断有无过错及其程度的重要方面。如西方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确定学校人员责任时,坚持“细心 的”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过错的衡量标准。
过错原则一般适用于对一般侵权的归责,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要件有四项:即损害事实、违法行为、 因果关系、行为人过错。这里特别应注意的是,违法行为分为作为的违法行为和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实施法律 所禁止的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就是作为的违法行为;未履行法律规定的行为义务,致他人受损害,便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
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和过失的主观意志状态往往成为幼儿园民事纠纷的争论焦点,易使园在法律讼争中 处于不利地位,如按推定过错原则,则不必由原告方证明其主张,而由被告方证明自己无过错,若不能证明自 己无过错则推定为有过错。
二、“法”中的有关规定
“教育法”第44条: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 护的身心健康。
“法”第73条:明知校舍或者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第5条:学校、 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来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未成年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16条第一款: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在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中活动。
第17条:学校和园安排未成年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 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19条:园应当做好保育、工作,促进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章“社会保护”第26条: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戏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第27条: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
活动的室内吸 烟。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48条:学校、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52条:明知校舍有倒塌的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伤亡的,依照刑法第187条的规定追究 刑事责任。
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实施体、智、德、美 全面发展的,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规程”第三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第12条: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幼儿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托儿所《园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其他有关卫生保健制度。
第13~20条,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应当制定有关制度,对在园幼儿的衣、食、住、行全面照管及对进行 安全。这些制度即是幼教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法规。
第六章“园的工作人员”第41条是奖惩条款。如果教职工在安全、卫生、保健等方面出现失职,显然 适用本条的罚则。
第八章“幼儿园与幼儿家庭”第47条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 环境,向宣传保育、教育的知识,共同担负的任务。
五、《幼儿园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3 条:园的保育和工作应当促进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幼儿体育始终是第一位的,而体育中首要的内容是安全、卫生、自我保护意 识与能力的与培养。
第三章“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第13条:园应当贯彻保育与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 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生活 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为。由本条可见,《民法》中虽 未明确规定幼儿园为幼儿的监护人,但园却承担着类似监护的职责。
第16、17、18、20、21条都明确具体地强调了幼儿园在安全卫生方面应尽的职责。
第五章,是奖、罚则,幼教工作者也必须了解。
六、国家教委文件中的有关规定
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国家教委教基[1991]8 号)中规定:“学 前班应执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我委(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拟订的《 学前班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要求》(试行稿)可做为指导学前班保育与工作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39号)规定:
所有在幼儿园工 作的园长、老师都必须持证上岗,自2016年3月1日起实行。各地将逐步开展对各园所规范办园的巡回检查!
以上的法律条文与幼儿园工作紧密相关,每一位园领导都应该熟练地掌握。一旦发生有关民事纠纷,幼儿 园若能证明自己的工作在以上方面无瑕疵,才会被认为是无过错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总是认为 幼儿园负有监护义务的,即不管幼儿园对幼儿在属其照管期间或范围内发生的事故有无过错,幼儿园都要作为 临时监护人,对的人身安全承担一定责任。
❾ 教师应当具有哪些方面的法律意识
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如下的法律意识:关于法的基本知识,如什么是法,什么是权利、义务等;具备比较系统、全面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和与教师自身权利、义务直接相关的教育法律知识;具备民法、行政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法律的基本知识,这些法律知识与教育法规也是相互联系的,经常用到;具备较强的法律信念,教师应当懂得法的作用,为什么必须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依法治教,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应当具备自觉守法的法律意志。教师应当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行事;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尊重他人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也监督有关方面履行义务;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自觉地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法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