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Ⅰ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通常又称为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或权义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的限制,这在法学上被称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行为能力是法律所确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人们之间利益的获取或付出的状态。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
权利,就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义务则是设定或隐含于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1.从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看,权利与义务有过离合关系。
2.从逻辑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从整体数量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量上的等值关系。
4.从价值功能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互补关系。
5.从法律运行的角度看,权利与义务之间具有制约关系。
6、从法律调整的价值取向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主从关系。
Ⅱ 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有什么不同
1、涉及范畴不同
法律义务是实现于法律关系中所产生的,而道德义务则是从人们所处的回社会关系中产生答的。
2、内容不同
法律义务是社会成员们和国家为了防止侵害、而通过表现着自己的预约性意见的行为规则、向实践中的行为主体提出的、易于设的条件得到实现为前提的、关于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要求。
道德义务包括对他人和对社会两大类:前者是对自己的家庭、亲属、朋友、同事等应尽的责任,后者是对祖国、民族、集体等应尽的责任。是人们基于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理解,在内心信念的引导下自觉履行的责任。
3、所受约束不同
法律义务主要依靠外在的强制力发生作用,拒绝尽这种义务,会受到相应的纪律或法律的追究。
道德义务虽然也受外在的社会舆论的约束,但主要靠人们内心自觉的信念。
Ⅲ 如何理解违反法律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根据你个人的实际能力来决定的
Ⅳ 什么叫法律义务
法律义务也称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的责任,这在法律上称为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Ⅳ 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责任与法定权利与义务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法律责任规范着内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容限,以否定的法律后果防止权利行使不当或滥用权利;
其次,在权利受到妨害,以及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又成为救济权利、强制履行义务或追加新义务的依据;
再次,法律责任通过否定的法律后果成为对权利、义务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总之,法律责任是国家强制责任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救济受到侵害或损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权利的手段,是保障权利与义务实现的手段。
http://www.law-lib.com/law/
Ⅵ 责任与义务的区别
区别如下:
义务:
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版责任。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权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责任:
分内应做的事。
法律责任必是与不利后果相关的,需要由国家机关来追究。
拓展资料:
义务是“权利”的对称。
①又称“社会责任”、“直接社会义务”。
社会普遍认为的为了满足一定社会关系参加者享受直接社会权利,其他人应作出的一定作为或不作为,是客观的社会规律、人们曰常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以及其他各种条件直接作用的结果,一般为习惯、道德等社会规范所确认。
这种意义上的义务是法律义务的直接基础和社会内容。
②“法律权利”的对称。又称“法律义务”。
法律规定权利主体应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的责任,是保证法律权利得以实现的条件,是国家对一定的直接社会责任的确认,有鲜明的阶级性,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只有违反法律义务者才承担不利后果;
Ⅶ 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婚姻自由权;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
公民义务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称为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义务大致可分为三类:1、是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如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2、是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3、是公民对某些特定的人所履行的义务,如父母教育抚育未成年子女与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等,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一)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性:
1、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或只尽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情况出现.
2、司法机关对公民适用法律时,一律平等对待.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1、某一内容是自己的权利或义务,相对来说,就是他人的义务或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某一内容只是义务,不是权利,但公民可以从履行义务中受益.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公民可以从自己履行义务中尽情享受国家税收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国家就会更加富强,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就越有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越有保障,就越能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也就是说,公民为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就是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创造条件;国家使公民享受履行义务的益处,更能促进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3、某一内容既是公民的权利(义务):又是义务(权利).表现为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彼此结合,具有双重性.如公民的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在法律中,权利与义务永远是同时出现的,它们呈现出以下的相互关系
(三)从法学理论的角度,二者的关系还表现为:
1、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是指任何一项法律权利都有相对应的法律义务,二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劳动和受教育等则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2、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这主要表现在权利义务的总量是大体相等的.如果权利的总量大于义务的总量,有的权利就是虚设的;如果义务总量大于权利总量,就有特权.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二者的总量也是相等的,如债权与债务是对等、等量的.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的享有有助于法律义务的积极履行.在许多情况下,不主张权利,义务人就不去履行义务.
法律义务也是法律责任,义务规范要求的作为与不作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体如果都能这样对待义务,就必然有助于权利的实现,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4、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在任何类型的法律体系中,都是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的,这样,才能通过法律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国家本质和社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人们的价值选择不同,因而,有的法律体系以义务为本位,如从奴隶社会开始有法的时候起,历史上一系列法律体系,就“几乎把一切权利赋予一个阶级,另方面却几乎把一切义务推给另一个阶级.”
Ⅷ 违法行为、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法律行为
就是法律上写明的法条不能违反
法定义务
就是法律上写明的法条应当或回必须等字眼答称法定义务或法条明确罗列各项当事人应履行和不得违反的法条及条款诸如此类。
法律责任:就是以上只要违反法律所列法条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总之尊守
法律
是必须的,违反
法律
就会承担违反法律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