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责任

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25 18:39:19

① 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第十二条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

第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第十四条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第十五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十六条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1)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职工服刑人员养老保险规定:

1、国家对服刑人员养老保险有相应的规定,职工被判刑或劳教的,服刑或劳教期间,个人帐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保留,并继续按记帐利率计息;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后,个人帐户储存额按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2、职工被判刑或劳教,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释放,“中人”缴费年限满10年、"新人"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按第35条规定处理;"

中人"缴费年限不满10年,"新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其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3、职工退休后被判刑或劳教的,服刑、劳教期间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刑满释放恢复政治权利或劳教期满后的基本养老金按服刑、劳教前的标准发放,以后按规定正常调整。退休人员被判有期徒刑缓刑未剥夺政治权利的,可以继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缓刑期间基本养老金不作调整。

参考资料:网络-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② 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释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这意味着,只有那些内符合社容区矫正条件的一部分罪犯,可以在监狱外服刑,而不是所有被判刑的罪犯都不进监狱服刑。
适用范围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③ 社区矫正人员要学习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有三方面:

1、是加强法制意识的培养,在学习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主要组织学习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以矫正对象提问的方式,切实法律层面的困惑和问题。

2、是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从思想上树立反省意识,积极改正错误的观点和行为,从而达到一个合格、模范公民的标准。

3、是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要求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自觉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不断完善自身,加强人格塑造,为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以教育与沟通相结合的形式了解了各位矫正对象的生活情况。通过学习,社区矫正对象一致表示,一定按照相关法规好好改造自己,争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3)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社区矫正

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

社区矫正实施的最初原因是为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其目的是为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社区矫正其非监禁刑罚的性质可以使其在不脱离社会、不脱离生活的情况下,并借助政府、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以及亲人的帮助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回归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2003年全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6个省市实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已推广至全国。

④ 社区矫正对象私自外出会怎样处罚

会被抓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第四项之规定,这种回情况被答发现的话会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并罚款,后果严重者还会直接收监。

社区矫正人员需要按时到所在社区报到并定期学习,原则上是不允许外出的,外出需要请假,建议让你朋友赶紧纠正,真想外出建议你朋友和当地派出所沟通,争取同意。

(4)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 :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1、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

2、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

3、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

4、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⑤ 社区矫正对象有几类其法律依据应由哪个单位管理是公安机关还是司法行政机关

一、社区矫正对象: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回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答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二、社区矫正的法律依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社区矫正写入刑法有以下五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社区矫正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⑥ 社区矫正对象有违反监管规定和对社区矫正工作人殴打辱骂骚报复等行为会怎样

我国的法律规定对被抄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中对于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如果不服从规定,有对社区矫正工作人殴打辱骂等行为的,情节轻的,可以让公安机关对其行政拘留,情节重的,可以建议撤销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将罪犯收监执行,对于管制的,因为不可以收监,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对其行政拘留。治安管理法第60条第4款规定了对这类行为的处罚。


⑦ 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对象矫正过程中应当做好那些事项

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对象矫正过程中应当做好哪些事项?司法所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一些矫正对象的通知工作,以及矫正对象的思想工作状况,这是司法所必须要去前期工作做好的一些事项些事事项。

⑧ 社区矫正小组成员责任和义务是什么

社区矫正工作是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做的首先不是简单地管理,而是对矫正对象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包括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在获得工作后努力保持,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与家庭、邻里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确认识社会正确面对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与主观能力之间的矛盾,等等。

根据每个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矫正对象予以充分理解、尊重和关心,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摒弃千人一面、一刀切的矫正思路和方法,视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将刚性、死板的矫正管理、纪律、要求等灵活实施或变通体现,量身订制出带有个人身份特征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事求是地实现以个别教育为主的社区矫正目标。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矫正对象依然动辄违规或违法,就可酌情建议收监。
当然,对于矫正对象来说,教育和感化并非万能,因此思想改造也不可能百分百绝对成功,必须要有足够的惩罚措施作为补充。实践中拉拢甚至腐蚀矫正人员、不服从矫正管理、拒绝做义工、拒不报告行踪的矫正对象已经出现,因此,除对严重违反矫正纪律和要求的矫正对象建议收监矫正外,对那些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还未重新犯罪的边缘对象,要及时制定惩罚措施。

⑨ 社区矫正对象符合刑法规定的减刑条件

社区矫正是就是那个已经行八释放的人员的矫正,并不是那个。星期一在那个社区普祥的,所以这不是减刑的条件。

⑩ 社区矫正对象违反六种情形具体内容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六不准”
1、不准违法违规办理社区服刑人员执行变更专事项;
2、不准违属法违规实施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措施;
3、不准徇私枉法办理调查评估案件;
4、不准收受社区服刑人员及其亲友的财物和宴请;
5、不准泄露社区矫正工作秘密;
6、不准隐瞒不报影响社区矫正安全稳定的重要情况、重要事件。
社区矫正要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管理水平。要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特点和规律,突出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力量配备,加强社区矫正执法人员配备,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加强社区矫正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素质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严肃各项工作纪律要求。

热点内容
立水桥律师 发布:2025-02-11 15:58:04 浏览:364
就业证明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1 15:45:57 浏览:126
法学概论下载 发布:2025-02-11 15:32:58 浏览:435
大连市劳动法产假规定 发布:2025-02-11 15:29:11 浏览:605
广西社区矫正条例 发布:2025-02-11 14:58:38 浏览:250
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讲座信息 发布:2025-02-11 14:52:20 浏览:498
行政法适用从旧兼从轻 发布:2025-02-11 14:09:13 浏览:648
入选区党委法律顾问 发布:2025-02-11 13:50:16 浏览:453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寻亲路 发布:2025-02-11 13:34:31 浏览:770
刑法的私塾pdf 发布:2025-02-11 13:12:04 浏览: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