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职务行为责任承担法律条文

职务行为责任承担法律条文

发布时间: 2020-12-25 21:13:01

① 关于经办人的法律责任

经办人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应该由政府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经办人属于故意或有重大过失,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的应该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② 怎样区分挂靠关系与职务行为及其两者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车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五种情况1、车主与驾驶员为雇佣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 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2、驾驶员为职务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3、车主出租、分包车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2006年12月31日) 问22:车辆所有人以承包或租赁经营的方式对外发包或出租车辆经营权或使用权,承包人或者租赁人发生交通事故致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如何承担?答:发包、出租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致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选择承包人、租赁人或者发包人、出租人为被告,选择后二者为被告的,对发包人、出租人请求以其与承包人、租赁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确定承包人、租赁人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赔偿权利人既起诉发包人、出租人,又起诉承包人、租赁人的,判决发包人、出租人承担赔偿责任,对发包人、出租人请求根据合同关系判由承包人、租赁人承担责任的,告知另案处理。4、机动车挂靠登记车主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2006年12月31日)问17:挂靠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身损害的,挂靠人与被挂靠人如何对赔偿权利人承担责任?答:挂靠车辆因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由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挂靠人不能支付的部分,由被挂靠人予以垫付;被挂靠人承担垫付后,可以另案向挂靠人追偿;挂靠人与被挂靠人请求区分内部责任的,可告知当事人另案处理。如赔偿权利人主张挂靠人与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5、车主出借机动车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2006年12月31日)问18:借用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身损害如何确定赔偿主体及责任?答:道路交通事故是因机动车运行所致,故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的归属是确定责任主体的一般标准。车辆管理人(包括所有人)与借用人均是车辆运行的支配者。借用人是直接的支配者,车辆管理人是间接的支配者。借用人直接从车辆运行中受益,车辆管理人通过出借车辆获得经济上或者其他如人情利益,故二者均对车辆运行所产生的风险负有防范义务,均应对车辆运行所带来的现实损害承接赔偿责任。首先应由借用人承担赔偿责任,车辆管理人对借用人赔偿不足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③ 如何认定是否属于职务行为

认定是否属于职务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行为是否有经营者的授权,是否是有雇佣关系的工作人员所为。

二是行为是否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

三是行为是否以经营者的名义或身份实施。

四是行为与职务是否有内在联系,如行为的内容是否是工作需要,是否符合雇主雇用的目的,行为是否具有为法人谋利的意思。

(3)职务行为责任承担法律条文扩展阅读:

职务行为通常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的行为,是履行职责的活动,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对应。

行为特点:

一是职权性。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实施的行为履行职务行为。超越职权的行为不是职务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二是时空性。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时间、地域范围内实施的行为通常都认定为职务行为。比如某市的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纠正另一城市公务员管理中的错误。

三是身份性。即在通常情况下,凡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名义实施的行为都是履行职务的行为。如公务员人员着装、佩戴标志、出示证件、宣布代表机关实施的行为一般都以职务行为论。

四是目的标准。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维护公共利益而为的行为,通常都认定为是职务行为。

职务侵权行为:职务侵权损害行为,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违法行为。

所谓职务侵权行为是指职务行为的实施侵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第三人构成侵权的职务行为。例如,公司甲的法定代表人乙驱车前往谈判地点与公司丙洽谈一笔房屋租赁事宜,在乙与丙公司签订完租赁合同回来途中,乙不慎将行人丁撞伤。在此,乙撞伤丁的行为则属于职务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的发生必须是执行职务所致。法人、其他组织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代 表或代理所在单位实施,因而应由其所在单位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其他组织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如果与执行或履行职务无关,则不构成职务侵权。

④ 公司法人代表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1、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就是企业法人的行为,因而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本公司承担,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向第三人直接承担民事责任。

依据:《民法通则》四十三条: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2、因经营过错向法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五十八条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承担对第三人责任后,可以追偿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的赔偿责任。

3、法定代表人因单独或者共同侵害单位财产可能承担的民事侵权法律责任

依据《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依据《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4、因违法行为而受到的民事制裁、罚款、拘留。

依据《民法通则》49条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二) 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 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四) 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

(五) 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六) 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4)职务行为责任承担法律条文扩展阅读

在我国公司法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刑事责任

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源于“单位犯罪”。在刑事法律用语中,对“公司”、“企业”,统一表述为“单位”,单位犯罪的,单位要承担罚金责任,许多情况下还要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这里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经常与“法定代表人”是重合的。

以下是几类常见的单位犯罪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集中规定在刑法第140条至第148条)

包括生产、销售假药、劣药、食品、农药、化妆品等。在这类单位犯罪中,将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刑罚最重至死刑。由于近年来有毒有害食品泛滥,食品犯罪是目前打击的重点。

(二)走私类犯罪(集中规定在刑法第151条至第153条)

这类犯罪包括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走私废物罪等。最长刑期可达10年以上有期徒刑。实践中,法定代表人涉及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案例比较常见。

(三)商业贿赂类犯罪

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163条)、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164条)等罪名。一般来说,收受财物的金额只要达到5000元,即可达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数额标准。

打个比方,收受一个苹果手机就够了;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数额标准目前是1万元,在这个物价高企的时代,可能几张购物卡、加油卡就已经触碰到了刑法的高压线。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发生几率较高,特别是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⑤ 员工因职务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可否向其追偿

员工因为职务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可以向其追偿。

⑥ 职务行为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民法通则复》第四十三条规定制 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 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8条规定 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规定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或者授权行为发生的诉讼,该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⑦ 用人单位员工的职务行为违法,责任由谁来承担法律依据多谢!

那你应该提交该员工的职务范围证明文件~证明之后应该是归公司的~

⑧ 职务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职务行为的法律后果,如果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均由单位承担。
如果是刑事责任,由本人承担。
比如驾驶员工作中交通肇事,受害人的损失,可以由单位承担,但判刑仍然是驾驶员个人。

⑨ 公司业务员没有和客户签订合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你的客户有录像就这么吊他家里人都知道吗?(笑)
你们的合同有公司的章就好说了,除非你们是皮包公司,否则你现在完全可以不接客户的任何一个电话,因为你已经不是那公司的人了,你之前与客户签订合同的行为如果是在你的公司的授权范围之内那么你就是在代表你打工的公司在跟客户打交道,跟你自己无关,是公是私要分清楚。你在你离职的时候就应该给你的客户发“安民告示”告诉他们你不干了有事儿找公司去。公私不分那怎么行?
对于你的劳动报酬,上法院找劳动部门都能帮你解决,有你跟客户签的合同在嘛。那就是你与那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具体的你可以去劳动部门询问。现在年底了,他们应该会帮你的。
祝你好运。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龙宗智 发布:2025-02-11 21:24:59 浏览:289
刑法同业竞 发布:2025-02-11 21:19:32 浏览:995
后勤领导干部学习准则条例心得 发布:2025-02-11 21:03:29 浏览:639
注册公司后法律条文 发布:2025-02-11 20:02:13 浏览:835
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宣传 发布:2025-02-11 19:33:43 浏览:191
消费者权益属于社会法吗 发布:2025-02-11 19:29:40 浏览:14
广东计划生育条例2017 发布:2025-02-11 18:47:46 浏览:217
一个店铺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11 18:05:14 浏览:830
教育法学案例 发布:2025-02-11 17:45:19 浏览:198
镇公共法律服务 发布:2025-02-11 17:11:04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