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承担的法律责任
⑴ 董事长的刑事风险有哪些
董事长法律风险对于企业、社会和个人都有巨大的破坏力。对于企业而言,由于董事长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其一举一动决定公司的生死存亡,董事长法律风险往往会引起公司信任危机爆发,从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社会而言,董事长法律风险往往涉及到利益的方方面面,从上下游的经销商供货商到公司的顾客到公司的员工,影响巨大,而且董事长法律风险总是被触发,其他的经营主体就会进行财产转移和消极经营,这对经济发展无疑是重大创伤。对于个人而言,董事长是社会精英和中坚力量,其面临法律风险是对人才的浪费,更何况会导致财产减损、身陷囹圄。
宏观法律风险的来源主要有:1、法律变迁。我国法律制度当前正处于快速建设中,法律制度的立改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续,与此相比,董事长的行动方案或行为也会合法或灰色演变为违法发甚至犯罪。例如企业对公众发行股票,在1993年前是是不禁止的,1993年后则须经批准,而到1997年却被列入犯罪。又如恶意欠薪,2011年只承担行政责任,而2011年后上升为刑事处罚。2、法律不确定性。首先是立法技术差所引起的法律文字表达有歧义、法条之间自相矛盾,其次是由于地域差别,法官和执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上往往差别很大,第三由于业务水平差别,不同法官和执法机关有不同法律选择。最后是非法律因素如政治因素的影响。3、法律过严。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行为的不规范性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就显示法律规则本身以及支持条件出了问题,由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司法机关会进行选择性执法,抓你肯定没错,不抓你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为普遍违法的董事长增加了难确定的因素。4、经济转型。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二十年,我国大体经历了价格双轨制、增量改革、试验性改革、微观改革走在宏观改革前面、经济改革走在政治改革之前五个历程,每一个历程对于董事长来说都充满法律风险。5、政治转型。政治转型在宏观上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微观上体现为地方官员围绕GDP进行的晋升锦标赛模式,如果公司成为官员为升迁而确定的政绩工程,则其因非常规经营而存在大量法律风险,此外,官员为升迁导致的财政虚空会采取赞助、查税、行政处罚等方式转嫁给公司。6、政策调控。我国的政策在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甚至决定各个领域的走向,“生于政策、死于政策”是很多董事长的真实写照。由于政策具有随意性大、变动频繁、可能超前或滞后、政策歧视等特性,会使董事长面临大量法律风险。7、民营企业不公平待遇。民营企业在准入环境、融资环境、行政环境等诸多方面受到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但往往会突破这些限制,从而导致很大的法律风险。
微观法律风险的主要来源有:1、依附权力。官员通过权力寻租获得利益,企业通过政府支持高歌猛进,一旦所攀附的权贵倒台,董事长很难置身事外。2、产权不清。由于合伙企业与公司制企混同、股份结构不合理、公司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混同、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混同、借贷关系与股东关系混同、重组整合存在产权不清等问题,从而导致董事长法律风险。3、非法经营。一是走私,利用境内外产品的差价,大肆走私,扰乱国内市场,偷逃国家关税,谋取巨额暴利;二是涉黑,如组织卖淫、赌博,大都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关;三是传销。传销活动不仅骗人钱财,而且危害社会稳定,颠覆社会道德。4、侵占挪用。许多董事长尤其是民营企业,不区分企业和个人财产,随意从企业取用,还有企业无视企业管理制度,在自己控制的多家企业之间随意调拨使用资金,而不知道如此做法属于侵占挪用。5、弄虚作假。有的董事长为了企业做大做强,往往虚报虚构注册资本或者抽逃注册资本,有的董事长为了上市进行虚假操作包装,上市后又进行虚假报表进行虚假陈述,或者直接操控市场价格。6、偷逃税收。偷税漏税是企业的红线。有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有的虚开抵扣税发票,而且呈专业化企业化规模化趋势。7、非法融资。有的盲目扩张或者管理不善导致资金紧张而骗取银行贷款构成贷款诈骗罪,有的利用信用证的时间差采取变通方式融资构成信用证诈骗罪,有的承诺高息吸收社会资金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的向社会作出无法实现的承诺非法集资构成集资诈骗罪。8、合同诈骗。通过夸大事实或隐瞒真相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合同无法履行,就会构成合同诈骗。9、对抗国家。长期生活在特权圈子容易滋生法外犯事不受处罚的幻觉,并在官匪勾结的笼罩下走上寻衅滋事、妨害作证私藏枪支弹药甚至黑社会犯罪的道路。10、跳槽辞职。如果尚未脱离关系从事与原公司业务相关,会承担公司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如果利在原公司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资源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要明确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关系,否则极易导致犯罪。
⑵ 公司法人代表不是公司老板,也不是股东,如果公司有什么事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法定代表人来在签署合同或自履行承诺时,要区分其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的。
一般来说,公司法人人格大于自然人,即是在为公司做事的时候,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出问题的话首先是公司承担责任的。像你所说的签合同的行为便属于职务行为。
如果公司出现问题,导致签订的合同无法履行,对方要求赔偿等正常的经营行为,则法定代表人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有公司负责承担责任。但是,如果出现欺诈,渎职等刑事犯罪,我国法律采取的双罚制原则,即对公司进行罚款,并且对公司法定代表人追究法律责任。(此时公司董事,其他高层管理人员是否承担责任,取决于具体案情)
我想这样说比较清楚了吧?
⑶ 华融原董事长赖小民触犯了什么法律责任
受贿、贪污、重婚。
2020年8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一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起诉指控:
2008年至2018年,被告人赖小民利用担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或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直接或通过他人索取、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88亿余元,其中1.04亿余元尚未完成收受。
2009年底至2018年1月,赖小民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非法占有公共资金共计人民币2513万余元。此外,赖小民在合法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还与他人长期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并育有二子。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贪污罪、重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3)董事长承担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2018年赖小民被逮捕: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案件,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审查起诉。近日,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依法对赖小民作出逮捕决定。
⑷ 请问公司如果设立了总经理,总经理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根据《公司法》第五十条规定 总经理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回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答董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四)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五)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六)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七)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八)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⑸ 请问公司如果设立了总经理,总经理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公司在外面的一切经济和刑事责任,都涉及到法人代表。总经理、董事长、总裁有时兼任法人代表。一般法人都由董事长担任,所以这种情况下,总经理不承担什么责任。
⑹ 董事会董事长和董事会召集人有何区别,各自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何不同
股东会会议的召集人,除首次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外,应由 董事会 召集,董事长主持。
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
上面两句话是我从司法考试专题讲座书上摘录下来的。可见 董事会召集的是股东会议,而董事长召集的是董事会会议。
董事会会议和股东会会议区别大了,他们管的事儿不一样,股东会是领导们指导监督和审查,董事会是出谋划策干事情的,这个我替你网络了。。。如下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三)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四)审议批准监事会报告;
(五)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六)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七)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八)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九)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十)修改本章程;
(十一)对公司聘用、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决议;
(十二)审议批准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担保事项;
(十三)审议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的事项;
(十四)审议批准变更募集资金用途事项;
(十五)审议股权激励计划;
(十六)审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规定应当由股东大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二、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
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四)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六)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或其他证券及上市方案;
(七)拟订公司重大收购、收购本公司股票或者合并、分立、解散及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八)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公司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关联交易等事项;
(九)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十)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董事会秘书;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并决定其报酬事项和奖惩事项;
(十一)制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十二)制订本章程的修改方案;
(十三)管理公司信息披露事项;
(十四)向股东大会提请聘请或更换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十五)听取公司经理的工作汇报并检查经理的工作;
(十六)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授予的其他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