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与承诺的法律责任
⑴ 合同法中要约与承诺的关系
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合同专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属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合意。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合意是指当事人对合同必备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当事人合议的过程,对合同内容协商一致的过程,就是经过要约、承诺完成的。向对方提出合同条件作出签订合同的意思表示称为“要约”,而另一方如果表示接受就称为“承诺”。一般而言,一方发出要约,另一方作出承诺,合同就成立了。但是,有时要约和承诺往往难以区分。许多合同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讨价还价、反复协商才得以达成。
第十四条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二十一条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所谓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在商业交易中,与“发盘”、“发价”等相对称,承诺称作“接受”。在一般情况下,承诺作出生效后合同即告成立。
⑵ 要约和承诺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要约和承诺是形成合同或协议前双方表示自己意思的行为,随着双方谈判的进展,双方都可以变动自己的要约和承诺,没有形成合同或协议前没有法律效力。不正当的要约和承诺有时失去的只是自己的人格魅力。
⑶ 承诺,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内个条件:1.是当事人真容实意愿的反映。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那么违反承诺保证会有什么法律后果?中国《合同法》共规定了五大类违约责任形式:1.继续履行,又称强制履行,指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由法院强制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方式。2.采取补救措施: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等。3.赔偿损失,即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依法赔偿债权人所受损失的责任。4.定金责任:《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5.违约金责任,又称违约罚款,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也可以表现为一定价值的财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⑷ 什么叫要约和承诺各有何法律特性
要约又被称之为“抄发价”,要约的构成要件主要有:(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受要约人按照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也称“接受”或“收盘”,一般有以下法律特征:(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要约和承诺是一种相对人的行为。(3)承诺必须是在有效时间内作出。(4)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
要约是一方向对方发出的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另一方向要约方发出的同意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到达对方时合同成立。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所谓的镜像规则。
⑸ 要约与承诺的定义及区别
要约是一方向对方发出的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另一方向要约方发出的同意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到达对方时合同成立。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所谓的镜像规则。
⑹ 要约与承诺的法律依据是何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我们国家在这部法规里面规定了各种条款,可以在那里找到适合于你的。
⑺ 要约和承诺的法律意义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⑻ 什么叫要约和承诺各有何法律特性
要约又被称之为“发价”,要约的构成要件主要有:(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专受要约人承诺,要属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受要约人按照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也称“接受”或“收盘”,一般有以下法律特征:(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要约和承诺是一种相对人的行为。(3)承诺必须是在有效时间内作出。(4)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
要约是一方向对方发出的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另一方向要约方发出的同意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到达对方时合同成立。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所谓的镜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