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员法律责任
『壹』 采购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未按照规定执行政府政策
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采购合同等等
严重的将会罚款
『贰』 公司的采购合同上的签字时公司的员工,如果公司违约或者被追究法律责任。请问签字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员工只是代表公司执行任务,如果个人没有从中得利不会有法律责任。
『叁』 销售公司的采购不知情购进假货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销售公司的采购,不知情购进假货应该承担法律责,因为其作为采购,必须负责采购货物的真实,如果自己不知情,需要提供证明,向对方提出赔偿
『肆』 没有计划采购了,采购员收货,东西时间长了没找到,是不是采购员就会有法律责任
那就根据事情的大小了,没有计划采购采购收货思想东西还时间长了还找不到版了,那这不权就属于非法采购吗?如果要是经济数额特别大的话,他就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果星期四数额数额比较小。有可能根据公司的决定,也会给他一定的处分。
『伍』 《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一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一)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
(二)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三)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机构办理采购事务的;
(四)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的;
(五)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的;
(六)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
(七)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第七十二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二)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三)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四)开标前泄露标底的。
第七十三条 有前两条违法行为之一影响中标、成交结果或者可能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未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的,终止采购活动;
(二)中标、成交供应商已经确定但采购合同尚未履行的,撤销合同,从合格的中标、成交候选人中另行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
(三)采购合同已经履行的,给采购人、供应商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四条
采购人对应当实行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行集中采购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停止按预算向其支付资金,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分。
第七十五条 采购人未依法公布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和采购结果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六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违反本法规定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的;
(二)采取不正当手段诋毁、排挤其他供应商的;
(三)与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四)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五)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采购人进行协商谈判的;
(六)拒绝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供应商有前款第(一)至(五)项情形之一的,中标、成交无效。
第七十八条
采购代理机构在代理政府采购业务中有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以罚款,可以依法取消其进行相关业务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九条
政府采购当事人有本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七条违法行为之一,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并应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十条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检查中违反本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一条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供应商的投诉逾期未作处理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八十二条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集中采购机构业绩的考核,有虚假陈述,隐瞒真实情况的,或者不作定期考核和公布考核结果的,应当及时纠正,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其负责人进行通报,并对直接负责的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集中采购机构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考核中,虚报业绩,隐瞒真实情况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代理采购的资格。
第八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该单位、个人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单位责任人或者个人处分。
『陆』 采购拿回扣,触犯什么法律
如果全额退回任职单位,且单位不去追究责任,就不会判刑,如果单位追究责任最高可判5年。
第一百六十三条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2处罚编辑触犯本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描述编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采购员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认定
1.划清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1)按照《刑法》第163条的规定,构成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必须是受贿数额较大的,不足较大数额的按一般受贿行为处理。
数额较大的具体界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第十条规定: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2)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合理报酬的,不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因而是合法行为而不是犯罪。
(3)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接受亲朋好友的一般礼节性馈赠,而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朋好友谋取利益的,不成立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上述(2)、(3)两点说明,区分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与合法行为的界限,关键是看行为人获得的财物是否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益而取得。
(4)区分以收受回扣、手续费为特点的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与正当业务行为的界限。在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中,取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折扣、佣金是正当业务行为;而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为个人所有的,应认定为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
2.划清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界限。
两罪区分的关键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即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国有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国有其他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
『柒』 采购员自离帐目不清是否要负法律责任
付采购款来80万 借:预付账款 80万源 贷:银行存款 80万 收到增值发票70万,另外10万为折扣,供应商将返利退回 借:库存商品70万/1.17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0万*0.1*/1.17 银行存款10万 贷:预付账款80万 如果不是一般纳税人,应缴...
『捌』 采购后不需要了,从哪几个方面规避法律责任
最好与供应商协商,最大限度的减少双方的损失。做人要讲诚信,做事也是如此。换位想想,你会如何?
『玖』 违法采购、销售、购买危险品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1.采购危险品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品经营企业向未经许可违法从事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采购危险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2.销售危险品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危险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1)向不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的单位销售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
(2)不按照剧毒危险品购买许可证载明的品种、数量销售剧毒危险品的。
(3)向个人销售剧毒危险品(属于剧毒危险品的农药除外)、易制爆危险品的。
3.购买危险品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不具有国家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规定条件的单位,购买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或者个人购买剧毒危险品(属于剧毒危险品的农药除外)、易制爆危险品的,由公安机关没收所购买的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使用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的单位,出借或者向不具有国家相关许可证件的单位转让其购买的剧毒危险品、易制爆危险品,或者向个人转让其购买的剧毒危险品(属于剧毒危险品的农药除外)、易制爆危险品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