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官宣传什么法律知识

法官宣传什么法律知识

发布时间: 2020-12-17 12:19:21

『壹』 作为一名法院法官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应该需要有哪些

现在是法制社会,对法官的要求很高。首先法官要有鲜明的为人民服务秉公执专法不徇私属舞弊的强烈愿望。第二要有坚实的法律法规基础。对本职工作的业务要熟悉。第三要有比较好的沟通能力。第四,要善于不断的学习与提高自己与时俱进。

『贰』 我和同学想要去社区宣传法律知识,我们应该准备什么需要宣传哪方面的法律知识急需,拜托!

我是来政法大学的,大三时源每周固定出咨询一次,我所能给你的经验是:

1、如果资金充裕,准备横幅,如果你是学生组织的话,会有团委的资金审批;

2、事先与社区沟通,协调好桌椅问题,甚至有的社区会提供给你一些资料,包括法制宣传等等,马上就是124了,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活动;

3、着装需着正装,若有徽章标志(如校徽等)尽量整齐划一的配备好。

4、还是沟通协调问题,时间与地点,有一次我们居然和征兵的搅在一起了,最后效果不佳。

5、至于内容,我们是分成四大块的:民事侵权类、合同公益类、劳动行政类、婚姻继承类,这四种是最容易上手和解答也最容易发生,我们每年类似的案件有上百件,其中以家庭类和劳动类居多,需要有一定实务经验的人来回答,通常用到的法条有《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等;

6、谨慎回答,耐心聆听是至关重要的,有不少人的问题其实本身跟法律不搭界,甚至是当前国情下无法解决的“死案”,这种情况下应多与人家交流,沟通的意义甚至比解决问题更大。

7、不懂的不乱说,宁肯自己后来自己查完资料再跟人事后联系也不信口开河。

完全原创,经验之谈,望采纳,若有疑问,可追问。

『叁』 法官应具备的法律知识

1、有司考证;2、考上公务员;3、看你分配到哪个厅,例如民庭掌握民事相关法律法规。

『肆』 法官应遵循哪些行为

浅议法官释明应遵循的原则
2005年10月16日18:58 东方法眼章中寅205人次浏览 评论0条字号:T|T
所谓释明,本意是指使不明确的事项通过解释变得明确。释明权是指法院为救济当事人对自己主张、请求及陈述的意思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时,通过发问、指导等方式依法将相关的法律规定向当事人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权限。我国民事诉讼引入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释明权概念,这一制度对当前民事诉讼具有积极意义,它充分地保护了文化和法律素质较低的当事人诉讼权利,落实了司法为民的服务宗旨。
对法官释明权的规定,目前仅有司法解释的简要规定,且不显山不漏水地"藏匿"在证据规则中,这些释明权的规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中都有不尽完善和规范之处。造成审判实践中,行使释明权存在"五难"。 一是时间难定。释明是在庭前还是在庭后;释明在审理阶段还是在审结后。释明早了,当事人会产生规避行为;释明晚了,不利于当事人及时行使诉讼权利。二是场合难定。是双方当事人在场释明,还是单独向一方当事人释明。双方当事人在场释明,对其不利的一方会认为法官是对一方诉讼的帮助;单独释明,法官又有私下为一方提供法律服务之嫌。三是范围难确定。有的法律规定一旦向当事人释明,就会导致当事人败诉。如对诉讼时效抗辩。四是方式难用。口头释明,如果当事人事后不认可,法官无证据;书面释明,遇到需要释明的事项比较多,释明的时间又不一致,必然增加法官的工作量;询问式释明,不利的一方会产生法官诱导当事人诉讼的怀疑。五是程度难把握。释明少了,当事人认为法官没有完全履行释明义务;释明多了,不利于法官进一步做调解工作,而且使当事人产生先定后审的感觉。在审判实践中,法官是根据自已对释明权和法律的理解去履行职责,这样,往往会出现释明不统一、不足、释明过度甚至释明错误的现象,给释明权制度带来负面影响。
审判实践中,如何适当的行使释明权的原则,笔者在此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第一、探求当事人真实意思原则。
法院行使释明权的目的,是由于当事人缺乏法律知识、没有诉讼经验,因此诉讼中遗漏诉请求、提出矛盾的主张、事实陈述不清或提供证据材料不足,这不是他们故意所为。例如侵害人身权的案件,原告可以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因为原告不知道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失,在起诉时遗漏了该项主张。法官应当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如果当事人确实不知道,法官应当行使释明权,启发当事人补充诉讼请求。 如果在没有探知当事人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进行释明,法官就成了当事人的诉讼参谋,甚至变成当事人的律师
第二、法定原则
法官释明,是法律赋予法官的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全面地、正确地履行这一职责。
法定原则要求法官做到:1、必须释明。即法官遇到释明的情形,就应当主动地释明,不可随意弃舍。如果不释明,那么将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如法官"未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而又要求当事人承担证据失权后果的,当事人以法院(法官)未履行举证指导义务为由上诉时,上诉法院得以此理由撤消原判决,发回重审。"(注: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2002年版 第49页)。这样在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的同时,法官承担错案的责任。释明职责,是对法官的刚性要求。它不同于一般的法制宣传。法制宣传的主体虽然也包括法官,但范围更广泛,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公务人员都有宣传法律的责任,而释明权的主体只能是法官;法制宣传的对象是所有的广大群众,而释明权的对象是特定案件的特定当事人;法制宣传的内容,不仅包括法律、法规,还包括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而释明权的内容仅指民事证据规则中的特定内容,范围有限;法制宣传的时间,没有审限的规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而释明权的行使只能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规定的审限内进行。因此,法制宣传的职责是宣示性的,其要求相对灵活,法官释明职责则是在法律规定的程序中履行,没有随意性。
2、释之有据。法官行使释明权必须要有法律依据,不可扩大释明范围。《证据规定》列举了法官的释明的四种情形。第三条、第三十三条规定了法官的举证指导义务;《证据规定》第八条的规定是针对适用拟制自认规则时,法官所应当履行的充分说明并询问的义务。说明既包括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本身的说明,也包括对拟制自认法律后果的说明。询问内容不仅包括对对方当事人的陈述是否有异议,同时也包括告知当事人如果不明确表态,可以产生视为承认对方主张的法律后果;第三十五条规定了法官对原告诉讼请求变更的告知义务。这四条是法官行使释明权的依据,法官应当在此范围内释明,不能逾越。否则,要么释之无据,要么就是诉讼中的法制宣传。3、不可遗漏。释明必须全面,该释明的,就应当释明。既不能部分释明,也不能单方释明。
第三、公开原则
法官行使释明权,将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它成为诉讼程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诉讼程序必须公开,释明也应当公开,不能搞暗箱操作。否则,则会引起对方当事人的合理怀疑,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公开原则要求法官做到:1、释明的问题对象必须向双方当事人公开。具体释明的内容,释明时必须向双方当事人公开说明,不要私下与一方口头解释。2、释明的内容有书面记载,既可以向双方当事人公开,也便于事后检查和考评。
第四、中立原则
司法解释规定的释明内容不是针对当事人一方的,在个案中,既可能向原告释明,也可能向被告释明,还可能向第三人释明,所以法官在行使释明权时应当坚持中立原则。中立原则要求法官做到:1、应对诉讼法律关系的相关当事人释明。即按照个案的具体情况,该向原告释明的,就要向原告释明,该向被告释明的,就要向被告释明,第三人也是如此。释明时,切忌掺入个人情感而厚此薄彼。不应该对一方该行使释明权的时候却行使释明权,而应该对另一方该行使释明权时却不行使释明权,或者应该对一方该多行使释明权时却少行使,而应该对另一方该少行使释明权时却多行使。中立不代表消极,探求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前提下,及时行使释明权。
第五、程序原则
释明权在民事诉讼程序的以下诉讼阶段行使:⑴起诉与受理阶段。在此阶段,法官发现当事人有不适格的,法官可以行使释明权,令其去除或变更不当之处。诉讼中经常遇到诉讼当事人不适格的问题。如被告死亡,原告仍以死亡的公民为被告,或以死亡的公民为原告诉讼,法官不能在受理后以此为由迳行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而应当在立案时行使释明权,要求被告修改诉状内容,由权利人起诉,更换适格的当事人;
发现原告的起诉明显不适当的,法官行使释明权,令其去除,如前所述,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进行释明告知通过申诉处理。起诉破产企业的,可告知其直接向清算组申报债权。⑵审前准备阶段。法官通过组织当事人庭前交换证据发现有需要释明之处的,可以行使释明权。法官行使释明权后,当事人双方有可能达成诉讼和解,也有可能由原告自动撤诉;当事人有可能补充诉讼请求或证据材料,使庭审效果更明显;法官在此阶段行使释明权,还可以使双方的争议焦点更加明确。⑶开庭审理阶段。在此阶段,如认为当事人对事实、主张的陈述不清楚,不完整的,法官可行使释明权,让当事人补充陈述清楚;对当事人疏忽之法律见解,法官也可以通过公开心证之办法行使释明权,促使双方当事人进一步发表意见。⑷二审阶段。在此阶段,法官如发现上诉人上诉请求不明确的,行使释明权。⑸再审阶段。在审查当事人再审请求不明确的,法官发现其申请明显不成立的,可向当事人行使释明权,动员其撤回申请;在再审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当事人陈述不清楚的,应当释明并让当事人陈述清楚。
释明权的行使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进行的,释明权要遵循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否则释明权无效,例如 在合议庭评议过程,合议庭的法官发现当事人有遗漏诉讼主张以及证据不充足的,不得再反过来行使释明权。
释明权是审判权的的内涵之一,必须严肃对待。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释明权的正当行使,才能实现法律赋予法官释明权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人民法院)

『伍』 法律知识宣传语

在某省的国道上经常看见的:抢劫警车是违法的!

在某省的国道上还看到版绝对经典的一条权:一人结扎,全家光荣!

在贵州的施秉看到的: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在铁路上看到的:横卧铁轨,不死也要负上法律责任

在浙源至理坑的路上一个小村庄农舍上刷着这样一条标语: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北京某远郊县:少生孩子多种树,少养孩子多养猪!

湖南某乡政府: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

贵州铜仁,在去梵净山的路上,一个屠宰场的标语:以三个代表指导我们的屠宰工作。

『陆』 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下城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的成效

近些年来,杭州市下城区依普办和区教育局致力于健全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体系,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中小学在法制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下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现有区属中小学共37所(含特殊教育学校1所、国有民办学校6所),其中小学22所、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校学生数33457人,为完善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使法律知识成为学生的必修内容,确保青少年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任务,区司法局、依普办、教育局联合下发了《下城区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区各中、小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依托主题班会、思品课、政治课,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教学,充分发挥中小学在法制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1、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教育。小学法制教育结合思想品德课、班会课中近20篇涉及法律知识的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初中法制教育,结合政治课中有关法律知识,着重对学生进行有关《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同时,区教育局、学校实行政治教师持证上岗的制度,定期组织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还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公开课、教学观摩等,以提高思品课、政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法制教育内容的教学质量,如2002年10月,在全区各中学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初二年级教师法律课教学研讨活动”,开出了两堂示范课:《法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未成年人保护有法可依》,这两堂课同时参加了市里优质课的评比。

2、精心设计并依托青少年学生喜爱、乐于参与的丰富载体,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在小学高年级、中学生及教师中开展《法官妈妈》观后感征文比赛,通过几千人次观看电影,从几百篇稿子中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还有编法制小报比赛、法制宣传园地,少年模拟法庭,建立少年军校、小小交警队等多种形式,让广大中小学生参与法制教育实践,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3、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文明行动。区各中小学结合“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创建活动的开展,依托学校电教室以及校外管理规范的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在校学生网络知识培训普及活动,利用网络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下城区教育局及各校园积极探索依法治校的新机制,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区教育局及各校园每有重要决策,必有法律顾问参与,自始至终以法律的角度对各项决策进行规范,以确保决策的合法性、有效性、延续性,保障下城教育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精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体系

在紧紧抓好中、小学生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下城区依普办,教育局,街、镇和区各相关单位通力合作,坚持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推广“青少年法制学校、法制副校长、警校共建”等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成功经验,认真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法律知识进课堂。如区属凤起中学积极将《国防教育法》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采取多种载体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区国动委也专门在该校开展国防教育观摩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区教育局还积极组织系统全体教师和学生共2万余人参加国防知识竞赛。青蓝小学、刀茅巷小学两家单位获国防连着你我他“八个一”活动,优秀组织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凤起中学、安吉路实验学校获得国防教育三项竞赛先进单位。区教育局荣获杭州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凤起小学与杭州商学院实践教育基地签订协议,开展法律进课堂活动,该校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普法宣传教育,如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法律咨询,举办学生参加的有关法律知识的讲座。学校与巡特警大队、交警大队,建立共建关系。巡特警、交警到学校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二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目前全区37所中小学校都设置了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法律知识宣传,定期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等等。

三是整合街、镇,社区资源,建立青少年法制学校。在寒暑假、节假日,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参观少管所、旁听法庭审判,看电影、录象、图书,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如武林街道立足武林地区实际,依托社区共建机制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调动社区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创办了武林街道青少年法制学校。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校长。在场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落实了60平方的场地作为教育阵地。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提出了以“五个一”为主线,以课堂教育与专题活动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即组织一次法制教育的参观或观看一次VCD,举办一次法制知识演讲会,上好一堂法制知识教育课,举办一次法制知识征文比赛,组织一次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做到教育工作有计划、活动有目的。2003年的教育主题是“禁毒”。对在校中小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并将《禁毒一百句》、《中学生禁毒教育读本》、《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等宣传资料发放给他们,观看禁毒图片、VCD,通过生动的图片、录像,系统地向学生们宣传我国严惩吸、贩毒,走私毒品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毒品的危害等常识。请戒毒者现身介绍,参加辖区的禁毒宣传、禁毒知识竞赛、深讲比赛。还先后举办了3次“珍惜生命,拒绝毒品”征文比赛,收到各类征文1900余篇。对已离开校门的青少年,抓住5月20日—6月26日的禁毒宣传月,组织他们上课、参观,参加座谈会、出禁毒黑板报等。对那些来武林地区打工的外来青工,有时教员就直接到建筑工地举办禁毒图片巡回展,播放VCD,在工地上禁毒法制教育课。有时把他们请到法制学校来学习,今年暑假在法制学校内举办了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和禁毒演讲比赛,就有外来民工参加,7个社区分别派出代表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领导来亲临现场作指导。武林街道青少年法制学校多种形式、卓有成效的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最近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的先进。

二、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一五”到“四五”的普法教育,我国的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五”普法规划,还把青少年列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较明显的增强,许多青少年懂得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及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由于多方原因,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

1、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法制教育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大多数学校的领导、教师都知道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因为受升学率的左右,在课程安排上,法制教育与中考、高考课目相比,重视程度上还很不够。

2、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

目前,在中小学法制教学中,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课里,有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的正式教材。小学的法制教学,教师只能依托思想品德课、班会课中近20篇涉及法律知识的课文,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

司法、共青团等职能部门也曾联合搞过法制教育的辅助教材,但因未列入正式教材,在当前阵阵“减负”的呼声中,无论是基层依普部门,还是学校、教师,对上述法制教育的辅助教材,都未能放到应有的位置。

3、中小学缺少专业化的法制教学教师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三、进一步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

如何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2、在紧紧抓好中、小学生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坚持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精心设计并依托青少年学生喜爱、乐于参与的丰富载体,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教学的质量。如制作优秀教学课件,观看电影、录象,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咨询,参观少管所,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法律素质。

3、要定期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提高法制教师专业素质,同时,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与主科同等对待,。

4、举办家长学校是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家长学校法律、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辅导,提高家长法律素质,改进家教方法,对孩子言传身教,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5、普遍推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学校的重要决策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有法律顾问的参与,以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同时,法律顾问还可参与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法律问题。

『柒』 法院有宣传法律常识的义务吗

法院本身做的就是宣传法律常识的工作,当然有宣传法律常识的义务了。

『捌』 人民法院的法官和警察在社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是属于社会保护还是司法保护

社会保护
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是
(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内要举措。
(二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内在要求。
(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总之.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普法工作。

热点内容
法官与原告认识 发布:2024-09-21 02:26:10 浏览:837
法院填塞 发布:2024-09-21 02:22:33 浏览:340
民法典的个人财产 发布:2024-09-21 01:16:51 浏览:116
法治新北方 发布:2024-09-21 00:57:21 浏览:453
中级经济法2019记忆锦囊 发布:2024-09-21 00:16:40 浏览:694
公司保本合作法律性质 发布:2024-09-20 23:13:17 浏览:523
司法娇心得 发布:2024-09-20 19:59:46 浏览:402
价值取向道德 发布:2024-09-20 19:53:32 浏览:903
寺庙更換法人法规 发布:2024-09-20 18:51:31 浏览:841
四所法学院 发布:2024-09-20 18:37:34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