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目击中的法律知识
1. 全民目击不符合我国现行法律规范的十个地方
可能一开始大家看到郭富城都会以为是发生在香港的案子,而香港法律属于英美法系,但是故事背景却应该是在中国大陆,因为香港是没有检察院的,又律政司充当大陆检察院类似的角色,因此按照我国的法律来分析,这部电影大概存在以下错误:
1、公诉人、辩护人位置坐反,并且应当对面而坐。 影片开始的庭审阶段,公诉人、辩护人入庭,并排面对法官就坐,这是典型的英美法系庭审座位位置,我国刑事案件庭审中,公诉人与辩护人是分居法庭两侧,对面而坐,并且公诉人应当坐到法官右手边,辩护人坐左手边,影片正好将这个位置颠倒。
2、被告人位置错误。 影片中,被告人林萌萌的位置在法官左手边,且面对旁听人员,这也是典型的英美法系庭审位置,我国刑事案件开庭,被告人的位置是居中,并且面对法官,背向旁听人员。
3、司法程序错误 影片中,首先入庭的是公诉人和辩护律师,然后被告入庭,而法官们最后出场。正确的庭审程序应为:书记员入庭宣读法庭规则(本片直接忽略了书记员),然后请公诉人和辩护人入庭,全体起立请法官们入庭,然后被告入庭。
4、公诉人、辩护人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均不能离开座位,随意走动。 在中国现行法律下,律师和检察官都不能像港台剧情中那样随意走动地盘问证人。不过,个人倒是希望能改变这样的程序,律师走起来还是比较帅一点。
5、刑事公诉案件不存在被害人撤诉之说 童检曾经恶狠狠的回忆说,当年办理林泰的商业诈骗案,可惜最后被害人撤诉,没能将之绳之以法,我国刑事诉讼属于国家公诉,除了少数自诉案件外,被害人是否追究对刑事程序并无影响,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被害人撤诉一说,有也只是被害人就民事赔偿部分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撤诉。
6、孙红雷饰演的被告人涉嫌故意杀人罪出庭受审,不能没有辩护人。 按照我国法律,如果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所以孙红雷受审那一场戏,不能没有辩护人,要么自己委托辩护人,要么法院指定,因为孙涉嫌故意杀人罪,理论上是有可能判处无期或者死刑的。
7、郭富城不能作为“萌萌”的公诉人 从剧情交代的情况,郭富城的女友或者爱人系“萌萌”多年的老师,并且郭富城饰演的检察官还有“萌萌”的手机号码,从这个关系来讲,应当是适用回避制度的。
8、一个被告人只能委托一至二名辩护人,而且不允许风险代理。
剧情中,女律师在车中安排团队分工,女律师负责反驳,男助手负责补充逻辑,女助手负责煽情,但是按照法律规定,一个被告人最多只能委托两个辩护人。另外在剧情中,余男采用的是风险代理,就是根据案件结果额外收费,这属于风险代理。但是按照《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禁止刑事诉讼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国家赔偿案件以及群体性诉讼案件实行风险代理收费。
9、公诉人、辩护人发问不能由引导性。 电影中司机及林泰最终认罪的过程,都是辩护人和公诉人咄咄逼人的采取引导性发问取得的口供,这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是严厉禁止的诱供行为,会遭到审判长的制止,并且以此取得的口供和证言是要进行非法证据排除的。
10、公诉人询问证人时,法官无需询问辩护人是否反对。 影片中公诉人询问几位证人时,法官经常询问辩护人是否反对。正常的刑事庭审过程中,首先极少有证人能够出庭作证,即使有,也会依照申请出庭方,然后对方的顺序分别对证人发问,发问过程中对方不能打断。发问完毕后,双方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反对或者异议均在质证阶段自行发表,根本无需法官多问。
11、律师会见时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不得派员在场,不得监听。 影片中无论是周莉会见林萌萌,还是会见林泰,身后均有一名人民警察虎视眈眈,林泰知道事情败露后还担心的瞟了一眼警察···律师会见不能有办案机关人员再旁监视,否则和办案机关讯问被告人有何区别?
2. 懂得法律的朋友,电影《全民目击》要是拍续集,林萌萌的罪行够判几年
电影里面说最少要判15年。续集的话,童警官在法庭上还原了真相,林萌萌还是监狱里服刑去了,林萌萌的老爸因心疼女儿,对童警官怀恨在心,特意制造一起疑案,使童警官身陷困镜........
3. 分别从道德,法律,人情良心角度评价全民目击
其实你没复有权利打小三,你应制该打你老公,但是每次电视一演这样的事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说该打。
从法律上讲,小三没违法,因为她可以狡辩,“我不知道他已经结婚了,他告诉我他没结婚。”。二,从良心上讲,女人是弱者,你老公是强者,你有本事打你老公去。
三,从道德上讲,男人骗女人的可能性大,女人骗男人的可能性小,所以很可能女的真不知道男的已经结婚了,可是出事的时候把责任都推到女方,里外里男方一点损失都没有,反而还占便宜,白睡了人家,最后还赚个女方没有理,他是受害者。
中国离文明国家很近,只差十万八千里。
4. 谁看过全民目击里面关于法律有哪些问题
我看了,感触最大的就是,庭上辩护人与证人对话的那几段,与中国的法律现实差别很大。中国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经过法官允许后才可以问问题,还有距离等情况。电影里的庭审更类似于英美法系的庭审现状。
5. 从法律角度写全民目击观后感
思路:
先简要介绍《全民目击》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然后最其案件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点评。
例子:
周莉是一名杰出的律师,受人之托、终人之事是她的职业道德,当他的当事人故意捏造假证据诱导她时,她在法庭上根据证据的据理力争步步紧逼,不可谓不精彩。虽然她的推理结论是被误导的,但这并不是完全她的过错。作为一名律师,她是敬业的。
而剧中的林萌萌,恰恰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她出于害怕,隐藏了真相,并且期望他的父亲帮她躲过罪责,她缺乏理智和担当,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太不成熟的人。
当林泰的司机孙伟出来顶罪,她故作惊愕,但是当林泰亲自顶罪时她却一下子崩溃,我无法形容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但相信正义和良知会有评判,好在最终林萌萌浪子回头,终于承担起责任。
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所有的事件似乎都被过度曝光然而,如果人们被舆论所影响,被自己的惯常伦理道德所支配,那么,有些事情会丧失真正的评价,有些真相会永远被埋没。而我们所谓的透明,不过被一叶障目,始终无法看到真相。
这让我想到李某某的案件,道德与法律,亲情与公平,希望《全民目击》不要变成“现实主义”,希望现实能如电影中的结局,还事件一个真相,还法律一个公正。
当今的人们,人人皆道追求真理真相和正义公平。很多时候,人们要求客观面对,然而真正支配“客观”的恰恰是“主观”。正像法律裁决,人人都希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达到这三点,自然需要抛开主观因素,客观的去看待。
6. 从法律角度写全民目击观后感怎么写
《全民目击》是一部关于刑事案件审判的电影。电影的主要内容是一名名叫林萌萌的二十岁女孩开车撞死了自己的富商父亲林泰的明星女友杨丹而一发的几场官司。父亲为了不让自己的爱女坐牢最终伪造证据,替女儿坐牢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我主要有以下五大感触。
1.作为一名子女,我们要真正成长起来,做事要成熟稳重,切忌冲动、耍小脾气,更要替父母着想,要明白父母始终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也许林萌萌是太爱自己的父亲,不想父亲受伤,才有杀了杨丹的举措,但这只是为父亲抱不平同,而没有考虑后果,没有替父亲着想。我们也要知法懂法守法,一旦触犯了法律,要勇敢地面对事实承担责任,并懂得反省自己改过自新。
2.作为一名父亲,我认为也许父爱是伟大的,但是不可以对子女溺爱,要正确的引导自己的子女,要让自己的孩子去承担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不是去顶下他们的罪名,当然了,“养不教,父之过”,也要反省自己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3.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要为人正直,就像电影中林泰一样,宁愿自己坐牢,也不让自己的司机坐牢,不愿毁坏别人的名声。但在生意场上也要光明磊落,不去欺诈他人。也要明白钱不是万能的,不要在处理问题上总爱用钱摆平。
4.作为一名律师,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因为金钱或是为了自己的当事人而去做违背良心,违背法律的事情。法律面前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处理案件的时候要细心,不漏掉每一处的细节,思维要缜密,更要有责任心。
5.作为一位别人的情人,要安分守己,一心一意,不要做出一些伤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的事情。想一想生活中有多少人犯罪都是因为感情问题,如果杨丹没有闹出这样或那样的绯闻,也许就不会引发这场血案了,最终还是送了自己的命。看了这部法律电影感触颇多,有诉讼过程中的精彩辩护而拍案叫好;有调查过程中的缜密的逻辑推理而佩服和兴奋;结局过程中父亲的自白和女儿的忏悔而感动落泪;还有很多很多。
7. 全民目击林泰触发那些法律
在婚期将至时未婚妻却惨死,未想女儿却成了犯罪嫌疑人,因此聘请律师与公诉方在法庭上展开一场孰是孰非的较量。
8. 以电影全民目击中的亲情和法律为主要论点写一篇论文,急求啊😱!
那就写呗 论亲情和法律会选择神马
9. 《全民目击》里都涉及到什么法律问题
我没看这部影像作品,仅从你描述回答:
一、有行贿行为也不能证明被告有罪,案后行贿行为与本案的罪行认定并无必然因果关系,行贿行为应当另行处理,这是罪刑法定原则;
二、目前我国没有太多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如果他能让证人的确说出是自己杀人这种证言那么是他的本事,当然证人可以起诉其侵犯隐私权,甚至涉嫌侮辱罪;对证人的证言也并非定案的必然依据,仅有言辞证据是不能定罪量刑的,最多中止审理,建议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如果律师使用不当手段极其恶劣有可能构成妨害作证罪;重点是言辞证据是所有证据中效力最弱的;
三、律师的职业道德是维护当事人的权益,按你理解就是尽一切可能为被告人减轻刑罚。你说的那句话不全面,至少在我国法律中是有例外的:《律师法》第三十八条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情况和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但是,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事实和信息除外。
注意:是准备或正在实施的;已经实施的不可以泄漏,比如一个人被控故意杀人罪,律师在与当事人交谈中敏锐的发现了当事人的确可能杀了人,而且凶器可能藏在某地,但是,在法律和职业道德上他必须保密。可能你觉得很不能理解,其实这是一个律师行业必然要求,因为律师是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在作为辩护人的时候,更为代表了犯罪嫌疑人的权益,通过代理当事人会了解很多当事人的切身资料,如果一个律师随时会通过掌握当事人的资料随时给予当事人反戈一击,那么还有哪个当事人会放心律师,可以把自己的权益交由律师代理呢?这是一个公信力的问题。庭审精神本身也在于一个“辩”字,如果控辩双方都秉承同一个立场,就要把这个被告人打死,那么被告人可能存在的合法权益和人权就无法得到保障了。
当然,就前面那个例子说,律师就算知道那个凶器在哪,最多也只能沉默,而不是阻碍别人找到甚至毁灭证据,这就涉嫌犯罪,不在保障当事人利益的范围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