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用法律知识对马加爵事件进行分析

用法律知识对马加爵事件进行分析

发布时间: 2020-12-26 08:43:24

① 马加爵事件详细的社会原因及启示或给你的感受急!!!~

希望对你有帮助今天,马加爵被执行了死刑。围绕他杀人的动机和现象,引起人们的诸多思考。云南省高级法院对马加爵死刑判决复核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四名同学残忍地杀害,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在整个犯罪过程中,马加爵杀人犯意坚决,作案手段残忍;杀人后藏匿被害人尸体并畏罪潜逃,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

“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这一点我是有点想法的,难道他真的无视国家法律吗?我想在那一时刻,是他的道德防线和法律意识防线崩溃了!法律的约束已经很难制约他内心的邪恶念头!他最终走上不归路,与他的“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是分不开的。

我不知道死去的马加爵的同学们是如何让他“积怨”的。曾经读到这样一段文字,一个城市里的父亲教育读大学的孩子,不要歧视和欺负农村孩子,农村孩子老实,他们内心本身就有点自卑的影子。是啊,人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有尊严,他们依靠努力和奋斗,来读这个大学是不容易的,应该尊重他们。

中国有句俗话,“恶语伤人六月寒”。其实“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不只是马加爵,还应该有他的被他杀害的同学们!

贫寒不是谁的错误。一个大学生应该知道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而不是歧视和取笑。人与人之间的袒诚和平等,如果让人感受不到,有的只是歧视、取笑和嘲讽,那么隔阂就是积怨的闸门。就是潜伏的危机和仇恨!

我们在为失去的年轻的生命惋惜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生命的平等与尊严,知道尊重和理解,知道平等与宽容,知道如何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马加爵不是什么惯犯,而是一个大学生,并不见得一开始就是“无视国家法律”的。那时他头脑中脆弱的法律意识大坝早已被仇怨的狂潮所吞没!……

值得一提的是,和马加爵一样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你们应该屏弃了封闭和自卑的心理。你们无权选择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但是经过努力和奋斗,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你们在人格上和别人(城里的学生)平等的,并没有高人一等的人存在!你们也不矮人一头!只要你们不在内心给他们磊起“高台”!……

马加爵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全社会都应该思考和检讨这个问题!在解析这个事件的时候,不要单纯的归咎于一个人!事出有因,事必有因!每个人都应该记取这个教训!

② 马加爵事件详细的社会原因及启示或给你的感受急!!!~

做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吧。保持乐观开朗的人生观。多去体谅别人,专多站在别人的属角度想想事情来让自己心情得到纾解。同时做为一个学校要有可供学生抒发内心思想的平台,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要有一系列机制帮助有障碍的学生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从老师和家长的眼光来看,马加爵确实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但他们却忽略了他在心理上的成长。学习成绩好,只能代表他智商和认知能力没有问题,并不代表他心理上也是成熟和健康的。这是两码事。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包括基本的认知能力、情绪自控和协调能力;其二是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能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其三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游刃有余。

③ 马加爵事件详细经过

动机

受不了同窗讥讽

这个寒假由于要找工作,马加爵没有回家,而邵瑞杰和唐学李早早就返回了学校。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在打牌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

其间,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的话从邵瑞杰口中说出来,深深地伤害到了马加爵。

邵瑞杰和马加爵都来自广西农村,同窗学习、同宿舍生活了4年,马加爵一直十分看重这个好朋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邵瑞杰眼中竟然会是这样的评价,而且好朋友龚博居然也是如此。

就是这句话使马加爵动了杀邵瑞杰和龚博的念头。

凶器

曾两次购买石工锤

为了实施他的杀人计划,马加爵在网上查阅了许多资料,最后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

他到一个旧货市场上买了一把石工锤,为了使用顺手,他请店主把过长的木柄锯短,悄悄把锤带回,并藏在了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想等到作案时再取出来。

但不知怎么的,石工锤却被人偷走了。不得已,他又回到上一次买锤的商店再买了一把石工锤,同样让老板把过长的木柄锯短后带回宿舍。其间他还买了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并上街请制证窝点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出逃时使用。

开杀

第一个是排除障碍

唐学李原本不住校的,一直在校外租民房住,但那几天由于还在假期,宿舍床位普遍空着,唐学李就暂时住进了马加爵和邵瑞杰住的317宿舍。而邵瑞杰那几天经常跑到隔壁宿舍玩,玩晚了有时也就住在隔壁。唐学李的存在成为了马加爵杀邵瑞杰的最大障碍。

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就用石工锤砸向唐学李的头部,将其砸死后,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并认真处理好现场。14日晚,邵瑞杰上网回来晚了,隔壁宿舍的同学已经休息,他就回到了317室住。就在邵瑞杰洗脚的时候,马加爵用石工锤将邵瑞杰砸死。

狠心

半日内再杀两人

15日中午,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头夜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这时,杨开红来到317宿舍找马加爵打牌,已经杀红了眼的马加爵做贼心虚,一不做二不休,用同样手段夺走了杨开红的性命。

当晚,马加爵找到龚博的宿舍,说317室里打牌正三缺一,叫龚博过去打牌。结果,龚博就在当晚惨遭马加爵的毒手。

逃亡

差点上不了火车

被杀害的这4名同学,全部都是头部被石工锤击中致死。马加爵把他们一一藏在宿舍的衣柜内,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防止血流出来,然后用胶带纸把报纸蒙住衣柜,用锁锁好。随后,马加爵开始了逃亡之路。

17日,他到火车站乘车时,所使用的假身份证被铁路警方查获。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在317宿舍内的4具尸体还没有被人发现,他逃脱了铁路警方的处理,悄悄搭上了去往广州的火车。

(3)用法律知识对马加爵事件进行分析扩展阅读: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公安机关走访调查后发现,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善言辞,很少与同学来往,长期上网浏览暴力、恐怖、色情图片和信息,且心理极度不平衡,报复心较重。

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通缉令,号召广大群众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缉马加爵。此后公安部两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集中统一行动查缉马加爵。

随着侦破工作的深入,马加爵藏匿海南的可能性日益凸现。经专案组指挥部对各种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后,把海南列为查缉工作的重点,迅速派出了一个工作小组直奔海南,以配合、协调海南警方开展查缉马加爵的工作。

海南省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马犯的查缉力度。3月15日晚,海南省三亚市公安机关根据29岁的电焊工陈贤壮举报的线索,将伪装成乞丐的马加爵一举抓获,经指纹比对鉴定确认无误。

④ 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评析马加爵事件

从道德上讲,马加爵杀人是有一定“合理”因素的。马加爵的人格是有缺陷的、有障碍的,即病态的人格和扭曲的性格。他的人格障碍类型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形成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累积过程,有一个很长时间的不良心态的累积,它的发生与幼年的心理发育不良、儿童期精神创伤及成长经历中人际关系的失败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发育不良源于早年亲子关系的失败,主要表现亲人对孩子的需求的误读或漠视,即他的情感依附对象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所表达的含义,不能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合适的反应。
但是从法律上讲,马加爵杀人的行为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行为要件,因此,在排除了马加爵的精神病可能之后,马加爵就是一个杀人犯。
马加爵这个案件使我们明白,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人文教育,当我们发现一个人在人格上有一些不良特征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应给与相应的关怀,避免这样的悲剧事情发生。
马加爵这个案件使也使我们看到,在社会转型期和人生的转折点,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用积极的人生观去面对现实,应对挫折,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反之,在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社会里,一个人就极易迷失自己,并最终丧失自己。

⑤ 大家对马加爵事件的看法

个人看法:

楼主要评价的这件事情已经过去相当长时间了,不过由于去年的专杨属**事件和今年的邓**事件相继发生,所以人们会不自觉的分析类似的悲剧。

谈到类似的个体极端行为,一般媒体或舆论导向都容易不自觉地归咎于这些人的心理问题,其实不然,他们的存在问题固然是一方面,但是社会的冷暴力本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所谓的“冷暴力”,是指社会对内向、不善言辞或思想相对后进的少数群体采取傲慢、冷遇、弃置不管、自生自灭的态度,甚至在社会竞争中剥夺他们的权利。

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个弱势群体中的极少数缺乏心理调控能力的人就会走向极端,如马**、杨**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由此可见,类似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消除偏见、接纳弱势群体的问题,如果只是对这些人进行心理辅导,恐怕是治标不治本的。

这也是我对此类事件的一种分析总结。

⑥ 从人生价值观法律观的角度客观分析马加爵事件成因

这,应该是一道作业题还是什么调查问卷吧......
以下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马加爵事件,既是多个家庭之殇,也是整个社会之痛。在悲痛之余,我们也需要深刻的反思,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一个千辛万苦从众多贫困学子中脱颖而出,拥有不可限量未来的大学学子变成了一个漠视生命的冷血杀手。
马加爵出生于广西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千辛万苦将他培养出来,而少年的他,也相当争气,学习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等,还获过奥林匹克竞赛奖。可以说,那时候的他,一直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改变现状。
在小学和中学的环境下,大家几乎都是从当地而来,家庭背景,生活条件都相当,彼此之间的竞争也仅限于学习成绩,你追我赶,学习就是学生生活的核心。
应该说,那时候的马加爵,从他的内心里,一直认为学习可以获得知识,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便自己出身贫穷,但品学兼优的光环一直在他头顶,周围的人也对他大加赞赏。
然而,进入大学,这个被誉为“学校向社会转型的地方”里,一切都变了:学生们不再以学习为目标,或许真应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句话。
马加爵在大学里发现,再怎么努力学习,也不会得到太多人的赞许,有的只是尔虞我诈,学习差但家境富裕或背景深厚的学生,往往朋友成群,而只会埋头学习的他,却少有朋友。就连身边被他视为知己的好友,也渐渐不再如过去一般。
原本内向的他,在大学没有什么好友,家境贫穷的他,更不可能像那些豪门同学一般一掷千金换来大批“朋友”,逐渐孤独的他开始感到了自卑,对自己曾经的信仰开始怀疑,动摇,直到发生血案,他曾经的信仰被击的粉碎。
可以说,马加爵案的发生,与他个人内心的脆弱以及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一直坚信学习就可以改变一切的他,进入大学后却动摇了,因为大学的环境与之前的学校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学生可能只拼学业,但大学却开始讲背景、讲家庭。在当时那种社会大环境下,学习再好,如果没有路子,往往付出与回报无法成正比。也正因为此,马加爵上了大学后,朋友却逐渐减少,加之性格内向,导致其脆弱的内心不堪重负,而最后的好友因为打牌的戏言,成了压垮他内心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血案的发生。
作为个人,要学会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为自己找好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能简单地因为外部环境而动摇,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成功的钥匙,半途而废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好;另一方面,则是要适应社会--马加爵就是因为无法成功的由学子向社会人转型,无法适应社会才导致最终的悲剧,个体是社会的一部分,只能适应它而不能让它适应你,学会适者生存。
而从法律角度来说:马加爵杀人,导致四个无辜的学子被害,五个家庭破碎,成为整个社会之殇,最终被判处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马加爵犯故意杀人罪,手段残忍,情节恶劣,而且杀人后逃亡被捕,判处死刑符合法律依据和情节。
但就马加爵的改变来看,国家应当在立法和制定政策时,更多考虑像马加爵这样的贫困学子如何能更好的享受大学,同时要着手改变教育界的歪风邪气。对于“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样的特权行为和特权阶层,要立法加以监督和惩处,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避免下一个“马加爵”的悲剧重演。

⑦ 马加爵事件是什么

其实我觉得最应该反思的应该是教育问题,就像三字经里写的一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生下来之后,天性可能都是比较近似的,但是由于习惯和教育的问题才影响了一个孩子最后的结果,很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人,童年的教育都不是很好,而且家庭环境因素比较大,所以一个孩子以后是否有出息,甚至以后是否会走到违法犯罪的道路,主要看一个家庭对他的教育是不是很正当,当然想要完全普及优秀的教育,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就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这些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人我们一定要识别并且避免,因此在生活当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对待别人态度尽量友好

很多先天性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人,一般情况下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这种人如果同时有犯罪倾向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尽量保持距离,但是很多人无法识别这种人,不过却有一个做法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对待别人的态度要尽量保持友好,因为除非特别极端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去主动伤害一个经常从态度上非常友好的人。

⑧ 马加爵事件暴露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哪些缺失

这一段国内新闻里马加爵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在网络上也成为热点话题。
关于对马加爵未来的判处,我认为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好争议的,除非马加爵在杀人时已经精神失常,不杀之难以平民愤,也对不起惨死在他手下的年轻生命,更对不起五个人父母的多年培养和绝望的泪水。一个大学生能以如此残暴的手段连杀自己的同学并分尸,其作为不亚于某些美国片里的变态冷血杀手。
至于网络上有人居然以“精英论调”为马加爵唱赞歌,我认为这些人多少都有与马加爵类似的心理问题。也许马加爵的思想里有值得共鸣的方面,也许马加爵的杀人动机里有可以理解甚至同情的东西,但是无论如何,用杀人这种方式来解决矛盾或仇恨都是极其残忍的无人性行为。至少说明,马加爵在心理方面由于抑郁、自我封闭等原因已经变态。
当然,马加爵值得惋惜,我为国家培养的五个有望成为栋梁之材的大学生的消亡而惋惜,更为他们的家庭倾注的心血精力和期望惋惜(虽然大学生如今已经称不上天之骄子,但是他们的确是我们科教兴国的希望所在)。但是这种惋惜绝不能演变成一种对杀人凶手的同情。在法律面前,绝不容同情和惋惜挑战它的尊严!
我想讨论的主要不是上面这些人们说烂的话题。我觉得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尽管是个非常特殊的案件,是一个罕见的大学生连环杀人案,但是在这一事件中包含着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暴露了我们高校的学生管理的许多严重问题,甚至回溯来,也暴露了我们的从小学开始的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
先说说它反映的高校学生管理的严重问题。我也曾经是住集体宿舍的大学生,现在是高校的职员,对此较有体会。从马加爵的杀人动机分析,其中同宿舍学生之间的矛盾应该是核心问题,而这表面上是一些同学对马加爵的过激贬低、侮辱,其实肯定是长期相处积累的矛盾的表现。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的几乎朝夕相处,怎么会没有矛盾?那么,我们的高校有没有尽量与学生沟通思想,有没有提供一个让学生合理地发表意见的通道,我们的高校管理者有没有创造一个让各种性格的人较和睦相处、引导学生妥善解决日常矛盾的环境呢?我认为一般没有。我所知道的是他们往往通过争吵、打架或者暗搞来发泄怨恨,有的干脆悄悄换宿舍(这些我们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等直接的学生管理人员往往并不知情,更别说更高层的人物了)。如今大学忙着扩招,配套设施很多也没跟上,宿舍住得更挤,矛盾肯定要更严重、更复杂,如果我们的高校不注意这个问题,我觉得象马加爵这样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虽然马加爵杀人、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这类极端的事件未必会变多,但是各个高校都存在的如自杀、斗殴等情况会更加突出。
再来谈谈我们从小学开始的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的问题。为什么说马加爵事件也暴露了这方面的问题呢?因为就马加爵的思想问题,他的心理失常来说,同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完全归罪于高校的学生管理。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也进行了有些年头了,但是我所了解的情况是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学校的主要精力就是让学生考试成绩好,争取好的升学率或好的知名度。甚至可以说,现在的中小学更功利,在尽教育义务时也想方设法赚学生钱。尽管学校有他们的苦衷,尽管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也是人也要吃饭,但是我觉得学校还是要真正有责任心,想到自己是“百年树人”的最重要环节,想到自己首先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挣钱和捞名只是由此派生的回报。昨天听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中央关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感觉国家已经开始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问题,我觉得这是可喜的,希望学校能切实把品学兼优作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当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成绩优秀,但是至少让他们思想健全,而且知道自己的定位,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而不是成绩好的学生是明星,成绩差的学生象垃圾,所以我这里的“学优”指的是他学到了必备的基本知识,而且懂得未来工作后怎么学习。
说到家庭教育,马加爵的父母亲是农民,属于这个社会的底层人员,我们不能奢望他们对马加爵的学习方面有多少启发和引导(好在这方面马加爵很争气,成为几代唯一的读书人),所以他们能做的应该是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但是,“父子之间沟通有限”,父亲虽然希望马加爵快乐,却很少说出口。展开来说,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中国的家庭还是很不够,大多数家庭“望子成龙”,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总是关注孩子有没有好好念书有没有考个好分数,对于他们的精神需求、思想变化、感情烦恼很少留意,即便知道,也往往是用家长的权威去打压去约束,而不是以朋友的身份沟通,以长者的身份去引导、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从这点而言,我们的家庭距离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的家庭还有巨大差距。
说了这么多,勾起的有些已经是老掉牙话题,但这些问题确实还很突出。也许马加爵事件会逐渐被淡忘,但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甩不掉其中暴露的深层问题的。如果我们能亡羊补牢,尽力解决以上问题,那么也算略微告慰五个年轻大学生的死,触目惊心的马加爵杀人事件才有了社会价值而不是炒作价值。

热点内容
员工加班劳动法怎么规定的 发布:2025-02-13 06:10:03 浏览:272
2016年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2-13 05:58:26 浏览:886
公司规章制度太严 发布:2025-02-13 04:59:32 浏览:823
海淀区法院微博 发布:2025-02-13 04:13:04 浏览:495
检擦院和法院 发布:2025-02-13 04:08:07 浏览:576
合同法的发展 发布:2025-02-13 02:27:32 浏览:367
郑幸福律师 发布:2025-02-13 01:59:09 浏览:844
哈市乡村台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02-13 01:30:42 浏览:409
新劳动法试用期工资 发布:2025-02-13 00:53:20 浏览:703
宁波新劳动法实务培训 发布:2025-02-13 00:48:24 浏览: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