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法律效力分
⑴ 法律的效力可以分为哪四种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基本概述
1、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4、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详细解读
对人的效力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对事的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时间效力
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生效时间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③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终止生效
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法律终止生效,即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
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为原则。各国普遍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而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⑵ 1.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 ( )
按照法的适用范围不同,可以将法分别一般法和特别法。
特殊法和一般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从空间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地区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的法律为一般法。
从时间效力看,适用于非常时期的法律(如紧急戒严法、战争时期实施的法律等)为特殊法,适用于平常时期的法律为一般法。
从对人的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公民的法律为一般法。特殊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在于在特殊情况下一般可优先适用特殊法。
(2)按法律效力分扩展阅读
法的其他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创立和表现的形式所作的分类,成文法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不成文法是指未经国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和赋予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理等(见法的渊源)
2、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的强弱所作的分,宪法性法律是由制宪会议或一般立法机关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3、实体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内容所作的分类。凡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本体的法律为实体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其中专门规定某类国家机关职权范围、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法律又称组织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
⑶ 根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
原题:抄
根据法律效力袭的强弱程度,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
A. 确定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B. 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C. 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D. 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正确答案:选择C选项。
解析:
法律规范依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是指必须依照法律适用、不能以个人意志予以变更和排除适用的规范。
任意性规范则允许主体变更、选择适用或者排除该规范的适用。
⑷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区别
(1)时间效力不同: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
(2)层面不同:从宏观层面看,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内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会各项收益与成本之比,具体包括法律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法律的内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运转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具体包括立法效益、执法效益、司法效益、诉讼效益、守法效益等。
(4)按法律效力分扩展阅读
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⑸ 根据法律的内容 、效力和制定程序,可以把法律分为( )
选A,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本法和普通法是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的强弱所作的分类。根本法是由制宪会议或一般立法机关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根本法相抵触。普通法律指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通常规定某种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行为规则,其法律效力仅次于根本法。
(5)按法律效力分扩展阅读:
法律的其他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创立和表现的形式所作的分类。成文法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成文法是指未经国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和赋予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理等。
2、实体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内容所作的分类。凡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本体的法律为实体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凡规定实现实体法有关诉讼手续的法律为程序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又称主法;后者是为了保证实现实体法的。
3、特殊法和一般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从空间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地区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的法律为一般法。从时间效力看,适用于非常时期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平常时期的法律为一般法。
从对人的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公民的法律为一般法。特殊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在于在特殊情况下一般可优先适用特殊法。
⑹ 根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可将法律规范分为什么
原题:抄
根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袭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
A. 确定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B. 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C. 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D. 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正确答案:选择C选项。
解析:
法律规范依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是指必须依照法律适用、不能以个人意志予以变更和排除适用的规范。
任意性规范则允许主体变更、选择适用或者排除该规范的适用。
⑺ 法律分哪两种
法律解释,是指由一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和遵守法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政策、公平正义观念、法学理论和惯例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概念、术语以及适用的条件等所做的说明。法律解释为正确适用法律和完备立法所必需。(1)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是指由被授权的国家机关依法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它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在我国,这种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等。非正式解释,一般为学理上的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2)按照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3)按照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和字面解释。
分析:
法律解释,顾名思义,就是对法律进行分析、说明和解答。但由于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对其进行解释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实际上法律解释只能由特定的人或组织依据立法原意和法律意识对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具体内容、含义和术语所作的分析、说明和解答。法律解释根据解释的主体的不同、解释效力的不同、解释的方法的不同、解释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白法律解释的概念,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法律解释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法律解释的效力。只有涉及到这三个方面,对该题的回答才算完备。
狭义上的法律可以分为宪法 刑法 行政法 民法 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国际法等等 每一个体系下又有详细的划分
⑻ 我国法律效力按高到低分别是
你这个问题问的不好,我可以说上层法效力高于下层法,也可以说特殊法优于普回通法,我猜你是问法的答位阶,在我国,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法律位阶共分五级,它们从高到低依次是: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基本法就是宪法,普通法就是民法刑法那一类的,其他的你看字面就懂了
⑼ 法律解释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不同,可分为( ) A. 正式解释 B. 学理解释 C. 非正式解释 D. 任意解释
按照法律解复释的主体和制效力不同把法律解释分为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两大类。
(1)法定解释
法定解释又称正式解释、有权解释,官方解释和有效解释,是指法律确定的国家机关或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对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法定解释的特点是:解释的主体是法定的,不是任意的;所进行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一般与所解释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对法定解释,人们往往依据解释主体的不同,划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2)学理解释
学理解释又称正式解释、无权解释、任意解释,是指非法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法学工作者以及报刊等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含义所做的说明。其特点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页。
法律解释按照效力来划分有法定解释(有效解释)和任意解释(学理解释)两大类。法定解释是指根据法定权限由特定的主体进行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解释。学理解释是指没有法定普遍约束力的解释,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案件辩论和法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