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主体责任

法律主体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26 11:20:32

① 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责任主体有什么联系区别

1以民事上分析
首先:限制行为能力人能够从事与其年龄相当的行为,如打酱油,其内中法律关系的容主体是酱油店和限制行为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有的是限制行为能力,但是超过其能力范围的行为就属于没有行为能力也就构不成法律关系的主体。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也就是说是不会成为法律主体的。
除外的是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的行为 如在商店抽奖后中奖的,商店不能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来拒绝给付奖品。
这里的法律关系主体包括 法人 自然人 其他组织
其中自然人的权利能力生来就有不用考虑,行为能力记住那些例外就行。
2 法律主体未必是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是指适用法律的人格主体,这种主体可以是法人,非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他们的行为都由法律来约束和调控,作出的行为只有超过法律才会成为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是指承担法律后果和责任的主体,是属于法律主体的范围 。

不知道自己说清楚了没 。呵呵

司法实践中何谓主体责任

一、所谓主体,在法律上就是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版;
二、主体责任,就是权作为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
比如,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要承担主体责任,简单地讲,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党委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全面责任、首要责任。主要包括5个方面:
1、领导责任。全面领导本地区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定期研究分析部署。
2、教育责任。组织本地区、本单位党员干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3、管理责任。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4、检查考核责任。对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定期组织检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5、示范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勤政廉政,为本地区、本单位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③ 责任主体是什么意思

责任主体是指对违反法律、协议或者法律规定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

责任主体是法律责任形成的必要条件。违法违约行为是首要的行为,没有违法违约行为就不会发生,行为是以人的意志为主导的活动。因此,犯罪人必须参与违法或违约行为的实施。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违法行为或违约的主体,没有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成为违法行为或违约的主体。因此,责任主体与法律责任的存在、类型和大小密切相关。


(3)法律主体责任扩展阅读:

责任主体免责的条件和方式可以分为:

1、时效免责。

2、不诉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

4、有效补救免责。也就是说,对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在国家机关归责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5、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这是指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达成的豁免,即所谓的“私人”。

6、自助免责。自助豁免是指对自助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所谓自助行为,是指债权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紧急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者自由采取扣押、限制或者其他相应措施,不能及时向人民法院请求帮助的行为,并被法律或公共道德所承认。

7、人道主义免责。权利相对人不能履行其责任的,有关国家机关或者权利主体可以免除或者部分免除人道主义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

④ 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企业需要履行哪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方针。
(2)积极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确保安全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
(4)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保证从业人员熟悉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提高防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5)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其按规定佩戴、使用;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6)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或行业有关安全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防范措施,对企业内部的危险部位实施有效监控,杜绝“三违”现象,保障各个环节符合安全要求。
(7)落实操作岗位应急措施,依法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
(8)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文化氛围,为职工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场所。
(9)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
(10)企业如发生重大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故,按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准确如实报告安全事故,并立即停产整顿。因未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导致安全事故,接受经济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⑤ 安全生产法中规定中涉及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制度 .
企业作为经营的实体,最重要的就是生产的持续性和效益性。可以想象,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安全生产,总是处在安全事故当中,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持续经营的,更谈不上有效益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人们早就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生效更是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和具体的操作。法律详细规定了所有涉及安全生产的企业的权利、义务,企业也必须对《安全生产法》认真学习并掌握,从而在合法的前提下制定自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企业要站在法律的高度重新认识安全生产,同时按照法律程序接受国家有关机关的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法》从法律的角度给予了安全生产重要的地位。该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它不仅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而且,“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由此,笔者认为,企业要站在法律的角度重新审视其安全生产,不仅将其作为必要的经营制度,更要赋予其法律的强制力。
《安全生产法》对涉及安全生产监管的管辖级别、具体的管理部门作出了明确规定。作为企业必须首先了解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规定,弄清楚有怎样的机构,自己归谁管;其次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国家法律的具体规定接受国家专管机关的监督管理。
二、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人员的设置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可靠保障。《安全生产法》出台之前,很多单位并没有或者只有一个兼职部门主管安全生产工作,而且组织设置不完整,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人员素质较低,造成安全事故“年年有、年年抓,年年抓、年年有”的恶性循环状态。
《安全生产法》在条文中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明确了设置的条件和标准。这些机构和人员都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提供服务和指导,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他们对企业的从业人员及特种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把一些事故隐患消除在了萌芽阶段。企业应对这些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彻底改变过去无完善的规章制度,无严格的监督管理办法,监管机构形同虚设的被动局面。
三、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的责任人
在《安全生产法》中有“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及“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和“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的规定,这些具体规定从法律的高度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的追究制度。
安全事故频发,固然与我们正处于建设高峰期有关,但法律约束的缺位,也是原因之一。《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及上述相关规定,为减少事故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手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用强制力规定了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那么对企业来讲,也应当确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四、明确企业的职责和义务,保障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生产必须从生产经营单位抓起。从而对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也作了相应的系列规定:“(一)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四)监督、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以上条文不难看出国家希望通过明确的职责划分达到全面具体的管理效果,这些规定详细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企业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其义务,制定相应的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操作流程,都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和效益必须服从安全。《安全生产法》的出台能有效地避免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为了盈利,不顾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没有基本的安全生产设施,出了事故隐瞒真相,谎报、瞒报等不良现象的再次发生。
五、明确从业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充分发挥员工作用,履行监督职责,为安全生产提供人的因素保障
企业中的从业人员是企业的主人,《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从业人员有权力并有义务对安全生产予以监督,从而保障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同时法律也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有权拒绝从事不安全的生产操作。有权力享受工伤社会保险,据此,可以有效避免许多从业人员为了挣钱,不得不与所在单位订立“生死协议”,生命得不到任何保障,出了事故也得不到起码的经济赔偿的现象发生。
六、积极采取有效的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新中国以来第五个安全事故高峰期。对于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法》也规定了详细的规定,从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发生后有效措施的采取到事故的调查处理都有相关的规定,事故的救援与处理的法律化,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了更大的保障。
即使不考虑法律的规定,仅从企业经营本身的角度来思考,企业也应当建立相关的事故救援、处理体系,它是企业安全生产降低生命财产损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企业要想在一种有序的环境中创造经济效益,就必须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是安全的,即安全生产。我们不仅要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去认识安全生产的必要性,更要从法律的高度把握安全生产的各个层面;不仅将其视为企业的需要,更要将它视为企业守法经营的必然要求。既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考虑企业的现实情况,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法律援助的主体责任是谁

法律援助的主体责任是司法局。法律援助运行受司法局管理和监督

⑦ 法律主体与责任主体有何区别

法律主体与责任主体的区别:
1、法律主体未必是责任主内体,责任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容
2、法律主体是指适用法律的人格主体,这种主体可以是法人,非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他们的行为都由法律来约束和调控,作出的行为只有超过法律才会成为责任主体
3、责任主体是指承担法律后果和责任的主体,是属于法律主体的范围。

⑧ “主体责任”是主要责任吗

不属于主要责任。主体责任和主要责任完全是两回事。你可以去网络找找看。主体责任是关于党风廉政方面的。主要责任是指多方面的,也可以在党风廉政方面,也可以在法律范畴方面、也可以在其他方面作用的。

热点内容
市场经济法的作用 发布:2025-02-13 15:47:53 浏览:726
法考过了cpa免考经济法吗 发布:2025-02-13 14:19:22 浏览:662
临海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2-13 13:42:37 浏览:211
合同法江平 发布:2025-02-13 13:31:01 浏览:241
电信服务不适用合同法 发布:2025-02-13 13:23:11 浏览:336
法律顾问让调解更高效 发布:2025-02-13 13:12:53 浏览:651
人民法院最高审 发布:2025-02-13 12:58:04 浏览:491
沈阳市供暖条例 发布:2025-02-13 12:55:11 浏览:816
民法典河边 发布:2025-02-13 12:26:49 浏览:46
公司不发底薪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13 12:22:41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