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个人收条的法律效力

个人收条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9-19 09:22:59

Ⅰ 收条有法律效力

收条有法律效力。 一张完整的收条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时间四部分。内容完备符合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形式的收条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来讲,收条应包含交纳人,收取人,交付理由,交付内容以及交付时间五个要素。当收条的以上五个必备要素齐全后,收取人在收条上签字盖章即生效。
法律分析
借条和欠条均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凭证,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收是双方基于以前的经济往来而进行结算的一种结算依据,它实际上是双方对过往经济往来的结算,仅是代表一种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代表借款合同关系。因此借款时宜写“借条”,而不宜写“欠条”,以省去诉讼中解释“欠”款原因、用途的举证责任。实践中有不少债主误解民间借款不能收取利息,所以利息只在口头约定,而没有写进借条中。事实上,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款在诉讼时效内受法律保护,实践中却有很多出借人往往不知道“诉讼时效”的概念。理论界对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问题理解不一。各地法院对此问题的把握也不尽相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Ⅱ 个人收条怎么写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收条应包含五个要素:交纳人,收取人,交付理由,交付内容以及交付时间。当收条的以上五个必备要素齐全后,收取人在收条上签字盖章即生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Ⅲ 收条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收条有法律效力。 一张完整的收条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时间四部分。内容完备符合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形式的收条具有法律效力。收条应包含交纳人,收取人,交付理由,交付内容以及交付时间五个要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Ⅳ 收条有法律效力吗

收条有法律效力。
由于收条并非是债的必然凭证,单独的收条只能证明当事人之间给付与收取财产的事实,并不能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债权债务的关系,所以仅凭收条起诉欠钱不还者,很可能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收条需满足如下要求:
1、收条双方基于意思表示真实,订立收条;
2、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3、收条不违反法律规定。
收到交来的钱或物,写给送交者的作为凭据的条子,叫收条。一张完整的收条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时间四部分。但按《会计法》的要求,收条不能作为会计凭证入账。
收条的适用场合如下:原来借钱物或欠钱物一方将所欠、借的钱物还回时,借出方当事人不在场,而只能由他人代收时可以写收条。当事人在场,则不必再写收条,而只把原来的欠条或借条退回或销毁即可。个人向单位或某一团体上缴一些有关费用或财物时,对方需开据收条,以示证明。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各种钱物往来,均应开据收条。当然,在正式的场合下,一般都有国家统一印制的正式的票据,这属于另一类情况。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五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存续承担举证责任。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Ⅳ 收条几年内有法律效力

一、收条几年内有法律效力
1、收条三年内有法律效力。根据相关的法律中可以知道,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民事权利的诉讼之日起的三年内为诉讼时效期。但是,如果当事人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或是法律有其他规定的,应当向法官说明,并依照规定处理。诉讼时效期主要是指当事人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收条怎么写有法律效力
收条具有以下内容有法律效力:
1、标题,写在正文的中间,可以直接写“收条”;
2、正文,写的内容是收到多少钱或者收到的物品多少等;
3、落款,要写明落款人的名字、具体日期。

Ⅵ 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收条有法律效力。一张完整的收条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时间四部分。内容完备符合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形式的收条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来讲,收条应包含交纳人,收取人,交付理由,交付内容以及交付时间五个要素。当收条的以上五个必备要素齐全后,收取人在收条上签字盖章即生效。
【法律分析】
收条是收领人向送给人出具的表示收到某物或某款项的凭证,用来反映或者证明收到的事实。出具借条、收据、欠条时的注意事项有:内容要相对完善。欠条要写清欠款的数额、币种、或者物品的数量、规格、以及名称、品质或者型号等基本自然属性,拖欠的原因,返还的日期,逾期未还的法律后果,还要写清债权人、债务人的准确名称或者姓名,最后还要有债务人签字或签章,并写清出具的日期。借条除了写清以上事项外,还要写清借期、利息、及逾期不还的罚息或违约金等事项,收条除了要写清上述相关事项外,要特别写明法律后果等。用语要准确。杜绝使用模糊用语,如大概、估计、可能、差不多等等;含义要清晰明确。欠条收据最好是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作为一种快迅便捷的确认方式,一般条件理条据都是手写的,出具者具有特定性,主体身份要确认。如果是公司,查一查公司是否已注销,公司名称是否准确,自然人是否成年,判断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姓名是否与身份证相符合,此外,主体的基本信息也要留下来,比如自然人的年龄、住址、工作单位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Ⅶ 个人手写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看情况,主要是考察书写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一、如果书写收据是双方当事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真实意思表示,收据内容合法,则在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按手印的情况下,该手写的收据有效;

二、不符合上述情况的,该手写的收据无效。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Ⅷ 收条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收条有法律效力的。但还需满足如下要求:1、收条双方基于意思表示真实,订立收条;2、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3、收条不违反法律规定。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存续承担举证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中心属于事业单位 发布:2025-01-18 09:52:13 浏览:127
过有道德的生活 发布:2025-01-18 09:47:05 浏览:433
法治云端 发布:2025-01-18 09:46:08 浏览:560
委托代理经济法 发布:2025-01-18 09:45:21 浏览:196
司法局三下乡 发布:2025-01-18 09:44:41 浏览:370
坚持统一立法 发布:2025-01-18 09:35:30 浏览:236
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2025-01-18 09:31:40 浏览:362
司法考试主观题题型 发布:2025-01-18 09:13:25 浏览:816
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包括 发布:2025-01-18 08:36:27 浏览:777
中国古代经济法判例 发布:2025-01-18 08:20:17 浏览: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