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律知识题库
A. 谁能发给我关于小学生学习的法治方面的小常识
车辆防盗
1. 自行车、助动车和机动车,要慎重选择停放点,应停放在有专人看管的停车处。
2. 夜晚应将车停放在专门的车棚和车库内,没有车棚、车库的要落实其它防范措施 ;
3.养成离车上锁带走钥匙的习惯。
4. 非机动车停放后要带走车上的悬挂物品,以防失窃。
5. 保证锁具完好,有条件的可在车辆上安装防盗装置或小型报警器。
对扒窃的防范
1. 钱款如要随身携带,应将钱款和其他物品混杂放置在包袋内,并将其挂在身前。
2. 携带现金较多时,应分散放置,并记住现款特征,以便必要时能及时辩认。
3. 不要在公共场所翻弄钱款,不要将钱款放在外衣口袋和裤子的插袋里。
4. 随身携带钱款应放在尽量不被他人看见和摸到的位置 。
5. 乘坐公交车,把暂不使用的钱款放在内衣口袋或包袋内,扣好钮扣和拉链等 。
反扒防窃小常识
1 ) 外出游玩或在商店挑选商品时,做到物不离视线,包不离手,更不要随意委托他人 代看所携物品。
2 ) 在乘座公交汽车时,应避免携带贵重物品,马甲袋、时装袋内不要放置贵重物品。
3 ) 携包上车时,必须将皮包拉链拉上,并尽可能将拉链面紧贴身体,拎包、背包还要 放在背后,以防失窃。
4 ) 要文明乘车,相互谦让,不要争先巩后拥挤在车门口,防止扒窃分子乘机作案,更 不要在车厢内嬉笑打闹,而精力分散,遭扒被窃。
5 ) 乘客上车时,钱包、皮夹不要放在暴露在外的裤子后口袋和西服的下面口袋以及衬 衫口袋内,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6 ) 携带数量较多现金乘车时,最好不要在公众面前暴露,以免引起扒手注意,尾随 作案。
7 ) 乘客对故意碰撞你的人或二三个紧贴你的人尤其要加倍小心,防止失窃。
8 ) 乘客一旦发现钱物被窃,应一面注意身边乘客,一面通知售票员紧闭车门,并尽可 能及时报警。
9 ) 广大乘客发现车扒活动,要敢于揭发,积极配合公司售人员扭获罪犯。
对抢劫的防范
1.遇有陌生人敲门,应问明身份情况再决定是否开门;不要让人以任何借口叫开 房门而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2.老人、儿童、残疾人住户,尤其要在门上安装“猫眼”、“警链”,防止犯罪分子闯入作案。
3.外出旅行时,不要让人知道您携有巨款或贵重物品等,以防不测; 4.男女谈恋爱,不要在深夜或在地处偏僻路段滞留,以免遭抢劫、污辱;
5.到银行等机构存取较大数额的钱款时,要有人陪护,以防抢劫
交通事故的现场急救
1、交通事故一旦发生,常有许多人受伤,其中必有少伤势严重或处于频死状态的伤员急 需抢救。能在现场进行及时正确的救护,对于减少事故受害者的伤残或死亡至关重要。
2、心肺复苏:当发生突发的呼吸、心跳停止的时候,要及时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以挽救伤员的生命,如能在4分钟内开始,成活率最高,现场心肺复苏的程序为:
11( 1 )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打开伤员的嘴巴,清理口腔内的异物,口腔气道通畅 ;
11( 2 ) 其次是维持呼吸,检验伤员是否还有呼吸,若伤员已没有呼吸,可立即采取口对口的呼吸方法,每3-4秒吹气一次 ;
11( 3 ) 其三是恢复血液循环,对心跳骤停的伤员,要立即采取心脏复苏术,抢救者应 掌握胸外心脏按压双手配合的正确姿势及按压动作,有节奏地按压心脏。
3、 控制严重出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其血液量为4000毫升,当失血量达1500 毫升以上时,便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员出现模糊、口渴、头晕、甚至昏迷现象。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有:
11( 1 ) 直接加压法。用手掌或手指直接按在伤口上,并保持压力15分钟以上。
11( 2 ) 高举法。举起伤员出血的肢体,高于心脏部位,以减缓出血部位的血夜流动 。 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敷一块清毒纱布或垫干净的衣物包扎。
11( 3 ) 压迫止血法。当四肢有严重出血时,可压迫肢体的重要动脉 。
4、 搬运伤员: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宜在对重伤员就地检查伤势和初步处理后再搬 运。搬运方法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伤员的体质和搬运的远近及道路情况而定,主要搬 运方法有:单人背负法、抱持法、扶持法和四人双手椅托法。
居室防盗
1、楼房要安装防盗铁门,老式平房在启锁处安装防撬角铁,“双保险锁”,大杂院及一门多户要安装总锁,有条件的住户要安装报警装置。
2、底层沿街面的窗户要安装铁栅栏,铁栅间距不超过15厘米,并要加固气窗、排气窗。
3、家中现金存放不宜过多,其余可存入银行并记下存折帐号。
4、现金、首饰、存折、有价证券和其他贵重物品,应放置在不宜被外人发现的地方。
5、邻里互相关照,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及时报告当地派出所或打“110”报警。
B. 法律常识试题及答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与丙构成共同犯罪
B 赵某之妻提出离婚,赵坚决反对,并与其好友高某商量对策。高某说,想办法把她脸弄伤,让她不能再嫁人。于是两人合谋买了一瓶强酸装入喷雾器内,并约定某晚一起去赵妻娘家,毁其妻的容貌。当晚,高某的小孩患急性痢疾,高失约未去,赵独自一人毁了其妻的容貌。赵某与高某构成共同犯罪
C 甲将其依法持有的猎枪寄存乙处,某日甲至乙处。对乙讲明,要用该猎枪杀丙,请乙交还猎枪,甲遂持枪杀丙。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叫李把住街口,防止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3000元。张欲独吞此款,对李讲该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张、李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中,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由甲提供一辆三轮车。届时甲因害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
B.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于某日携带匕首前往乙家,准备杀乙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
这两道题是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当时给的答案是:
第一题D 【解析】由定义可知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A项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B、C项没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故答案为D。
第二题A 【解析】由定义可知犯罪预备的特征是犯罪行为尚未实施。B、C、D项全为已经着手实施的犯罪,故可排除。而A项中的犯罪虽然也已经实施,但甲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准备的作用,并没有参与犯罪的实施过程。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
但是从法律的角度讲,这个答案有待商榷。
个人认为应该是:
第一题:BD
第二题:C
A项中四人构成共同犯罪,因乙、丙、丁三人构成犯罪既遂,甲不单独成立其他犯罪形态,即甲与其他三人一起构成犯罪既遂;B项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中止了犯罪,所以构成犯罪未遂;C项中,甲中止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深感害怕”,而不是“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即“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并不足以阻止其继续犯罪,所以,甲不构成犯罪未遂,而是构成犯罪预备,或者说是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D项中甲已实施了犯罪行为,构成犯罪过程中的犯罪中止。
C. 生活必备法律常识
必知必备的法律常识全知道
《必知必备的法律常识全知道(案例应用版)》是一部为广大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工具书,汇总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海量法律常识,通过“以案说法”、“律师解析”和“法规检索”3个板块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较为棘手的各类法律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内容涉及民法、婚姻、继承、合同、物权、侵权、诉讼、劳动、消费者权益、物业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轻松掌握日常必知必备的法律常识,以理性的法制思维判断社会生活中的是非曲直,从而规范行为,明白生活,理智处事,合法维权。
书名
必知必备的法律常识全知道
作者
周舟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1日
页数
263页
更多
内容简介
《必知必备的法律常识全知道(案例应用版)》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是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的必备宝典,大众维权的必备利器,卣姓身边必不可少的法律顾问。
图书目录
一、民法常识篇——基础权利切身相关
一、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什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未成年人从事民事活动有限制吗?
未成年人接受赠与有效吗?
公民的民事权利有年龄限制吗?
二、监护
监护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7
离婚后,父母该如何行使对孩子的监护权?
监护人可以自行变更吗7
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
给他人后,被监护人发生侵权行为的,由谁承担责任7
单亲父母无力抚养孩子,能将孩子送人吗?
什么人可以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公民下落不明多久,利害关系人才可以申请宣告失踪?
什么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死亡?
未死亡的人被宣告死亡后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吗?
当事人被宣告死亡后“复活”,其与配偶的婚姻关系可自行恢复吗?
四、个体工商户、合伙经营
个体户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夫妻一方为个体户的,其欠债另一方有义务偿还吗?
合伙人应如何承担合伙债务?
可否有只提供技术性劳务,不提供资金、技术的合伙人?
……
二、婚姻篇——婚姻关系有法可依
三、继承篇——利益纠纷法律公断
四、合同篇——有约在先依法行事
五、物权篇——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六、侵权篇——违法担责受损维权
七、民事诉讼篇——诉诸法律寻求公正
九、消费者权益篇——商业纠纷法律裁决
十、物业篇——交涉有方安居乐业
相关搜索
法律知识大全
法律知识大全案例
法律知识手抄报
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法律小知识50字
法律基础知识
常用法律法规100条
法律基础知识题库
D. 法律常识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其特征有四方面:(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1)、保卫国家政权;(2)、保护合法财产;(3)、保护公民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
3、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4、犯罪的特征有(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5、构成犯罪的条件有(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例如,盗窃罪是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侵犯;(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6、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的形式;而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这种形式的犯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的,如行为人将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抛弃于荒郊野外以此来逃避自己应尽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则构成了遗弃罪。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8、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表现为犯罪故意和过失。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而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9、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10、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
1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太度。
1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有两个特征:一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13、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若要构成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实施的防卫。
(2)、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3)、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对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4、常见的犯罪类型有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类型犯罪比较多。
15、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2)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北京市确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一千元的,为“数额较大”;
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一万元的,为“数额巨大”;
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六万元的,为“数额特别巨大”;“多次”盗窃指一年盗窃行为三次以上,没有数额限制。
16、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17、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5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3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8、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新颁布的《刑法》中,也增加了一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罪名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19、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危害性,在我国,犯罪性质最严重的罪行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20、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手段是死刑。
2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24、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7、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8、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29、治安管理处罚的普通程序包括:受理、立案、传唤、讯问、取证、审核、告知、听证、裁决等程序。
30、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3种,从轻到重的顺序为:警告、罚款、拘留。
31、治安管理处罚执行的方式有非强制执行和强制执行两种方式。
32、被裁决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在接到通知后5日内,可以向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33、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处罚:第一:情节特别轻微的;第二:主动承认错误及改正的;第三:由于他人胁迫或者诱编的。
34、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处罚:第一:有较严重后果的;第二: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第三: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的;第四:屡犯不改的。
35、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36、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有四类。第一侵犯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第二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第三侵犯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第四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行为。
37、承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责任年龄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形:①依法承担其违法行为全部法律后果的年龄,即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是年满18岁以上的人。②依法应当从轻处罚的年龄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称之为不完全责任能力的人。③不满14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是没有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人,他们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免予处罚。
38、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应该受处罚的主要根据是①醉酒的人是有责任能力的;②行为人在醉酒前对自己的酒量是明知的,对自己醉酒后的行为是能够预见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状态下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能够预见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状态下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备主观上的错误。③醉酒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是可以避免和戒除的。因此,应予处罚。
39、侵犯公私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攫取公私财物的或者故意损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而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侵犯公私财物包括:第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私财物的;第二,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第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第四,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③条例第23条规定,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处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200元以下罚款。
38、治安管理处罚的裁决机关按《条例》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
39、治安管理处罚的当场处罚程序包括①执法人员向当事人表明身份;②确认违反事实,说明处罚理由;③告知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由当事人陈述和申辩;④制作当场行政处罚的处罚决定书;⑤送达;⑥备案;⑦执行。
40、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具有的特征:第一,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第二,此行为必须是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此行为必须是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即具有不够刑罚处罚性。
41、《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有7种:①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②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为;③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行为;④流氓行为;⑤煸动扰乱社会秩序行为;⑥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⑦拒绝,阻碍执行公务行为。
42、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能有下列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43、治安秩序:是社会治安秩序或公共治安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公共秩序中涉及到公民人身权利、生命财产、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转,以及国家政权的稳定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那一部分公共秩序。
44、公共场所:是指城市繁华地区、街道、首长和重要外宾驻地周围,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公共文娱、体育场所、商场和集贸市场等。
45、毒害品:凡是小剂量进入肌体,既能损害和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使肌体的病理状态,甚至死亡的物质叫做毒害品。
46、放射性物质:凡是原子核不稳定,不断地向周围辐射出内眼看不到的射线的物质叫做放射性物质。
47、治安管理的特点是:(1)治安管理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行为。(2)治安管理由公安机关负责实施,这是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专门职能。(3)治安管理是公开的依法管理。(4)治安管理具有武装性质的行政管理行为。(5)治安管理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
48、以下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处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1)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物财物的。(2)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3)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4)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49、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50、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51、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52、(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53、严重不良行为是指(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54、未成年人应当怎样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答: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55、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哪些组织请求保护?
答: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56.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怎样解决?
答: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57、刑法对抢劫罪是怎么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入户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持枪抢劫的;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其中“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如殴打、捆绑、伤害等;“胁迫”是指犯罪分子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或被强行劫走财物,胁迫的方式可以是语言,也可以用某种动作;“其他方法”是指犯罪分子采用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能力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抢劫罪没有数额要求,只要是为了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采取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即使没抢到钱,也构成抢劫罪。
58、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麽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59、刑法对强奸罪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2)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3)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4)二人以上轮奸的;
(5)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60、我国公安机关开展声浩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支持下,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各级各地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严厉判处了一批黑恶犯罪首要和骨干分子,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本材料反映了什么现实?
答:“打黑除恶”维护了社会秩序;公安机关是我国的治安保卫机关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
61、丁某私自在别人家的电话线上搭接线路,拨打信息台,致使他人欠下巨额话费,最终使自己受到法律制裁。试分析丁某的行为。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审题。丁某的行为致使他人欠下巨额话费,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秩序,显然具有社会危害性。这种危害性的程度如何,关键的字眼在于“巨额”上。因此,丁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故丁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62、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某校举办了一次青少年犯罪图片展。同学甲却认为,我没有违法犯罪,没必要参加这项活动。试分析同学甲的想法。
同学甲的观点是错误的。
(1)学校举办这项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增强公民意识,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甲没有违法犯罪也应参加这项活动,因为这有利于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到依法自律。
(3)一个人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因此青少年要树立法律意识,接受法律教育,做“四有”好公民。
63、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某县郊区的无业游民,一天夜晚,在县城一胡同口拦住一妇女抢劫,恰被路过的一位大汉遇上。小伙子见来人便跑,跑出不远便被大汉抓获。大汉和那妇女一同将小伙子扭送到派出所。后来,当法庭审判时,小伙子申辩说他什么也没抢到,但仍被判了刑。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那小伙子什么也没抢到为什么还被判了刑?
答:(1)上述材料说明了抢劫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抢劫罪一直是我国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犯罪。
(2)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等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但使公私财物受到侵害,给财物所有者造成损失,而且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有的犯罪分子为了达到抢劫、盗窃的目的而致人重伤、死亡,一家被劫,四邻不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因此,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一直是我国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
那小伙子虽没抢到什么,也未伤人,但他以暴力相胁迫,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危害社会治安,触犯了刑法。所以,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对小伙子以抢劫罪惩处。
64、黄某自从中学毕业后不务正业,因参与赌博和勒索小同学的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他冒充国家干部行骗被劳教三年。此后他仍执迷不悟,继续抢劫、诈骗达70多次,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黄某的违法行为中,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答:(1)黄某参加赌博、勒索小同学钱财、冒充国家干部行骗等属于一般违法行为。黄某抢劫、诈骗70余次而被判刑,属于犯罪行为。
(2)上述案例说明了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它们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启示:犯罪是从犯小毛病开始的。一个人如果不注意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我们青少年学生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四有”合格公民。
65、浙江省金华市一名中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业竞争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温州市永嘉县有两名中学生为勒索钱财将自己的同学乱刀砍死。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材料中的中学生的行为是什么行为?为什么?谈谈我们应从这则恶性事件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是犯罪行为。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违反了刑法;③应受刑罚处罚。
①青少年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②青少年要依法自律,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青少年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E.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
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
1、窃盗罪
所谓窃盗罪,就是指『偷东西』。在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下,随便取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和物品。
2、恐吓取财罪
就是用不当的手法,包括:恐吓、威胁、暴力等,向别的同学借钱不还或强索金钱。
3、强盗罪
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险性的东西,威胁同学,使他不敢反抗,然后强行夺取身上的财物。
4、伤害罪
因为打架造成别人身体上、健康上的伤害,依据受伤程度可细分为:『普通伤害罪』、『重伤罪』、『普通伤害罪之加重结果犯』。
5、施打、吸用麻醉药品
所谓的『麻醉药品』就是指『毒品』,因为错误的使用麻醉药品,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除了在医院由医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麻醉药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另外,虽然本身没有吸毒,但若有贩卖麻醉药品,也是犯法的行为。
6、赌博罪
同学们在学校玩耍时,不论是用金钱或是物品当筹码,都不可以玩赌博性的玩具或游戏。除了不可以从事赌博性的行为外,也不可以提供别人从事赌博的工具或环境,否则就算你没有玩,你还是犯了法。
7、毁坏公物
不论在学校或是公共场合,只要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是给大家共同使用的东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学应该小心使用并爱惜公物,不可以随便破坏、毁损或丢掉公物。
(5)青少年法律知识题库扩展阅读
1、自己在家遇到有人敲门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平时一人在家,要锁好院门、房门、防盗门、防护栏等。出去玩耍要关好门窗,千万别忘记锁门,防止盗贼潜入。
(2)钥匙要保管好,要注意把钥匙放在衣服里,不要放在外面,以防坏人跟踪入室。
(3)当有人敲门时,一定要问清来意,对不熟悉或不认识的人,坚决不要开门。特别是遇到有陌生人以修理工、推销员的身份要求开门时,说明家里不需要,请其走开。或可寻找其他借口,请其不要打扰。
(4)当坏人欲强行闯入,可到窗口、阳台等处高声喊叫邻居或去打报警电话吓跑坏人。
2、如果被人殴打
第一、设法与才老师或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尽快得到救助。
第二、及时治疗。
第三、妥善保管包看病治疗的医院单据和诊断书,以备后用。
第四、及时报案,要报清出事的时间、地点、打人凶手的特征。
3、有人拉你参与打架时
(1)自己坚决不去。不管这件事和你是否有关,不管矛盾双方和你本人的关系如何,你都不能参与。
(2)设法劝阻。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说服对方,表明打架的危害性。
(3)及时报告。如果劝服不了,就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学校门卫、学校领导报告,严重的要打110报警。
4、有人抢夺你的钱物时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以尽量减少损失、减少皮内痛苦为主进行对付。遭抢之时,要努力挣脱,尽快逃离,一边跑一边呼喊:“有坏人抢劫呀!”如果挣脱时有物品带不走,如帽子掉地下了,书包被拉住了,就不要顾这些,以自身挣脱为主。挣扎,喊叫,跑就代表着你斗争的勇气。
5、如何预防被偷盗
首先,要注意对家庭财产的保密。家中的贵重物品、现金、债券及股票等,不能轻易露底,包括对某些亲友、邻居。
不要将家中钥匙随便交给他人使用,防止居心不良的人从中偷配钥匙,寻机行窃;如果钥匙丢失,要马上换锁;
不能与萍水相逢、不明底细的人交往,更不能带到家中来做客,防止“引狼入室”……外出时,尽量不要带大量现金;当人多拥挤时,千万不要只顾抢购物品、车票而忽视提包安全,要用手、身体护住财物,并时刻警惕身边举止不正常的人…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严格恪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
参考资料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小学生法制教育
F. 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法律知识竞赛题库1
第一章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A、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B、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公务员、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2、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其核心是()。
A、有法可依,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有法必依,法律面前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公务员、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3、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目标是()。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国家
D、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制国家
4、目前,我这法治建设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A、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建全不能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B、很多人不知法、的不懂法、的缺乏守法、的执法意识
C、法律不权威,甚至某些法律的权威性丧失
D、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5、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基础、灵魂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确保法律的权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法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战略地位,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本质特征的认识
B、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C、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我国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D、全面阐述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法治不仅体现为权力依法运行的一种国家形态,而且是一种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形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根据法治原则,实行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为法治原则的( )。
A、法治的普遍性原则
B、法治的价值原则
C、法治的权威性和目的性原则
D、法治的形式合理性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以归结为( )的法律渊源。
A、以宪法为核心
B、以行政法为核心
C、以经济法为主要内容
D、以制定法为主
4、法律权威的牲包括( )。
A、法律的本源性
B、法律的普遍实施性
C、法律的崇高威望性
D、法律的至高无上性
5、我们是在一个法治基础薄弱的国家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现有的法律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理的法律运行机制。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 )。要改革法律制度关键是建立( )。
A、法律运行机制的独立性差
B、法律运行过程中的执行性差
C、独立的法律运行机制
D、强有力的法律执行机制
6、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控机制,又是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二者紧密联系是( )。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将为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B、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也会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C、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高度重视法治与德治建设,使二者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D、法治与德治既互相协调,又相互促进,在做法上,既可轮流突出,也可整体推进,德治与法治的任何一方面搞好了都可以保证或促进另一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G. 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试题的答案 拜托各位了。。。。
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判断题:
1错回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错 10错
单项答选择题
11 B 12 C 13 C 14 C 15 A 16 C 17 D 18 C 19 D 20 C
21 B 22 C 23 D 24 B 25 D 26 B 27 C 28 C 29 B 30 A
31 B 32 B 33 D 34 A 35 C 36 B 37 C 38 D 39 C 40 C
多项选择题:
41 AD 42 AB 43 ABCD 44 ABCD 45 BCD 46 ABC 47 BD 48 ABCD 49 ABCD 50 BC
仅供参考
H. 山东省教育厅中小学法律知识竞赛卷题
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共10题,每小题1分)
1.法律规定:父母、监护人必须保证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如果未成年人自己不愿意上学,那就不违法。
A.正确 B.错误
2.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予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A.正确 B.错误
3.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A.正确 B.错误
4.乘坐公交汽车,禁止携带鞭炮、香蕉水、汽油、宠物等物品.
A.正确 B.错误
5.歌手有权要求保护其演唱的“声音”,即禁止他人模仿其唱法。
A.正确 B.错误
6.晓彬在某超市购物后付款后刚要出门,被值班保安拦住,保安认为晓彬涉嫌偷窃了超市里的商品,必须搜身检查,保安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超市的合法利益,是正确的。
A.正确 B.错误
7.齐某报考了某高校政治学专业,但该高校以齐某在高考体检时查出系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拒绝录取,这样做是合法的。
A.正确 B.错误
8.一天傍晚,某货车违章超速行驶将顺行的骑自行车的李某撞伤,货车司机见天色已暗,四下无人,便将李某拖到路边树丛中,后驾车逃离现场。哪知,这一切被正在树丛中玩耍的九岁男孩亮亮全部看在眼里,后公安局侦查此事,亮亮能正确表达当时看到的事情,可以作为证人。
A.正确 B.错误
9.一小偷行窃,被小刚和同学们当场抓住,并将小偷打了一顿,随后又给小偷挂上写有“小偷”的纸牌让众人围观,这属于见义勇为。
A.正确 B.错误
10.14岁甲同学和乙同学一块放学回家,乙同学说"一会我抢一个孩子的钱,你和我一块去不用你抢"。甲同学想:"去了我不动手就不会犯罪"。
A.正确 B.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共30题,每小题2分)
11.《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施行时间为()
A.2009年11月28日 B.2010年1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6年6月29日
12.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 )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未满12周岁 B.未满14周岁 C.未满16周岁 D.未满18周岁
13.对“学生在学校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就必须承担责任”这一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学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应当承担监护责任
B.家长不承担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责任
C.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D.学生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14.某地一党委书记为官清廉,一次听群众告状说,某法院处理的一桩刑事案件不公正,这位书记在自己经过实际调查核实后认为该法院办案违反了法律规定,于是,该书记立即找到法院,并要求法院重新审理此案,结果使一起冤案得以平凡昭雪。对书记的做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书记是经过自己的调查核实后才要求法院重新审理的,法院应当照办
B.法院违法办案,书记依法办事
C.书记这样做是我党对法院审判工作的正当监督
D.书记的做法干预了法院独立审判,是越权行为
15.某小学周末组织学生到村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8岁的王某在为一老人擦窗户玻璃时,不慎从2楼窗台跌下摔伤,经医院诊断治疗花去医疗费一万余元,对于王某摔伤的赔偿责任,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王某摔伤是为敬老院擦玻璃,应当由敬老院负主要责任。
B.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做好事才出的事故,学校应该负赔偿责任
C.学校在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应先做好安全教育和指导
D.学校不应该安排8岁小学生擦二楼的玻璃这样具有危险性的工作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不会犯法,没必要学习法律
B.他先骂了我,所以我把他打成脑震荡也不算违法
C.犯了法,认错了也必须要接受法律处罚
D.偷同桌一支铅笔没关系
17.下列不属于教育与矫治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方式有()
A.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B.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C.依法收容教育 D.劳动教养
18. 询问不满十六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到场。
A.学校 B.班主任 C.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D.亲属
19.10岁的闹闹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画家”,他的画在全国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儿童绘画集,选登了闹闹的五幅画作。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闹闹享有对这五幅画作的著作权
B.出版社应当支付闹闹相应的稿酬
C.出版社支付的稿酬归闹闹本人所有
D.闹闹的父母有权支配这笔稿酬
20. 张甲(20岁)与张乙(14岁)走到张丙家门口,见张丙家门口卧着一条花狗睡觉,张甲对张乙说,你拿一块石头去打花狗,看它有何反应,张乙照此办理。花狗被打以后朝乙追去,乙见势不妙忙躲在迎面走来的张丁的身后,花狗咬伤了张丁。张丁为此花去医药费500元。对此费用应如何承担?
A、主要由张丙承担,张乙的监护人承担适当部分
B、主要由张乙的监护人承担,张丙承担适当部分
C、主要由张甲承担,张乙的监护人承担适当部分
D、主要由张乙的监护人承担,张甲承担适当部分
21.小李(10岁)的父母离婚了,法院将小李判给母亲抚养,后来,小李又跟着母亲改嫁,父亲也再婚有了新的家庭。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小李的父亲不得以离婚为由拒绝履行对小李抚养教育的义务
B.小李的继父不必承担对小李抚养的职责
C.小李的父亲有权探望小李
D.小李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要求父亲支付上学费用和其他生活费用
22.某地发生多起学生安全事故,家长十分担心在某中学就读的孩子的安全,就在孩子的书包里放了一把10厘米长的匕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家长具有安全防范意识,值得提倡
B.孩子在书包里放匕首,可以在歹徒行凶时进行一定的正当防卫
C.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有违法律规定,不值得提倡
D.只要不将匕首拿出来,放在包里也可以给孩子壮壮胆
23.某幼儿园用校车接送幼儿,由于司机和随车老师的疏忽,在下车时未注意到还有孩子未下车,就锁车离开,由于当时天热,校车又是全封闭的,孩子后被发现闷死在车里,孩子的死亡应当由谁负责?
A.司机负责 B.随车老师负责
C.幼儿园负责 D.幼儿园、随车老师和司机共同负责
24.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行为是()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责令其抄课文30遍
C.体育老师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让其反复训练4次
D.某学生严重违反学校纪律,老师让其写深刻检查,不少于1500字
25.某初级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责令成绩排在全校最后20名的学生回家,该中学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26.小明(15岁)的父亲经常在家吸烟,小明也常常模仿吸两口,父亲未加制止。小明父亲的行为()
A.是家庭内部问题,法律不予干涉
B.违反了法律
C.没有触犯法律
D.应受到道德谴责,但不应受法律追究
27.8岁的小丽随父母在外地旅游时与父母走失了,你认为下面哪种行为会比较危险
A.找附近的警察叔叔帮忙
B.在原地等待
C.跟一个说认识她的阿姨,一起去找父母
D.将自己家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告诉陌生人
28.宁宁今年刚满17岁,他辍学之后到了某商店当售货员,半年后又到某化工厂做某毒性化工产品生产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违法,因为宁宁未满18周岁
B.都不违法,因为年满16周岁的可以参加工作
C.做售货员不违法,在化工厂从事生产毒性化工产品工作违法
D.都是宁宁自己的事情,法律不加干涉
29.小张的爸爸在翻建自家住宅时挖到了一件文物,小张劝爸爸上交,爸爸说在自己的院子里挖到的东西,归自己家所有。对这种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A.对,在自己家院子里的东西,理所当然归自己所有
B.不对,违反了《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C.要看什么文物,如果属于珍贵文物,才会上交
D.无所谓,上交可以获得奖励,不上交也没事
30.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使用的情形正确的是:
A.全日制学校,除寒暑假和周日外,每周升挂国旗
B.私人住宅地方也可以升挂国旗
C.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品和广告
D.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外,每日举行升旗仪式
31. 小军(15岁)因抢劫被抓了起来,学校随后将他除名。因为小军年龄尚小、又是协从,法院依法对他免于刑事处罚。小军要求回校读书,学校加以拒绝。学校的做法( )。
A.合法 B.不合法 C.与法律无关 D.为其他学生利益考虑
32.小偷进入一户居民家中盗取财物,当他费力打开保险柜时,却发现保险柜中什么也没有,悻悻而归。小偷的行为是:
A.因为没有偷得任何东西,所以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盗窃未遂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盗窃中止
D.构成盗窃罪,属于盗窃既遂
33.甲、乙、丙三人共谋要给丁一点教训,揍丁一顿。到丁家后,丙在门外放风,甲、乙进屋教训丁,结果将丁当场打死,对此案应定 ( )。
A.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伤害罪
B.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杀人罪
C.甲、乙犯有故意杀人罪 ,丙犯有故意伤害罪
D.甲、乙犯有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丙犯有故意伤害罪
34. 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和发展 B.使用 C.发展 D.创制
35.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不得()
A.批评教育 B.纪律处分 C.责令退学 D.通知其家长
36.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
A.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共同教育
B.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C.共同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D.共同关押、共同管理、分别教育
37. 在校学生违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损失或者伤害,本人无力赔偿或者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应由谁负责?( )
A.学校 B.政府部门 C.学生的监护人 D.以上都不对
38. 青年陈某到电影院看电影时吸烟引起周围人的不满。管理员加以制止,陈某趁机取闹,砸了“请勿吸烟”告示牌的玻璃和灯泡,引起场内秩序混乱,中止放映5分钟。陈某的行为是( )
A.犯罪行为 B.破坏社会秩序行为
C.破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秩序行为 D.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
39.对毒品的认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只有海洛因、鸦片才是毒品,K粉、摇头丸只是娱乐性消费品
B.吸食一两次毒品不会上瘾,我有自控能力
C.吸食毒品可能导致性疾病和乙肝,吸食毒品过量会导致死亡
D.吸食毒品是一种时尚,别人都吸,我不吸就落伍了
40.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民事诉讼的,关于其诉讼时效和举证责任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诉讼时效是短期时效1年,实行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的原则
B.诉讼时效是普通时效2年,实行被告负全部举证责任的原则
C.诉讼时效是特殊时效3年,实行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的原则
D.诉讼时效是特殊时效5年,实行被告负全部举证责任的原则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共10题,每小题3分)
41.乙肝病毒经由下列哪些途径传播
A.血液或血制品 B.拥抱、握手 C.同住一室 D.母婴传播
42. 我国公民有哪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监督权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3.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有下列哪些行为,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A.从事各种有偿补习活动
B.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
C.动员、组织学生接受有偿补习的
D.无正当理由不服从教师交流安排的
44.义务教育学校有下列哪些行为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A.以考试、附加条件选拔新生入学的
B.开除学生或责令学生转学、退学的
C.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或擅自设立实验班的
D.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
45.小明(15岁)系某市高级中学高一学生,在一次上体育课期间,体育老师让学生平跑步后自由活动,小明即与同学们踢球,在小明带球进攻时,被前来阻截的同学小王发生相撞,小明被撞倒,体育老师立即将小明送至医院,经诊断为左股骨下段骨折,花去医疗费万余元。请问,谁应该为小明受伤承担责任?
A.体育老师 B.小明自己 C.小王 D.学校
46.对未成年人犯罪,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犯罪时不满18周岁,但法院审理时已满18周岁,可以适用死刑
47.萱萱是某中学学生,15岁,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萱萱看到商场正在进行有奖销售,每消费20元便可领取奖券一张,最高奖金额为5000元,便买了一瓶价值20元的洗发水,领到一张奖券,几天后,抽奖结果公布,萱萱所持奖券中了最高奖,萱萱非常高兴,将中奖的消息告诉了母亲刘某,母女二人马上去商场兑了奖,刘某回家后将5000元放到一个抽屉里。几天后,母女二人发生争执,萱萱一气之下,便偷偷将抽屉里的5000元钱拿出来到商场购物消气,萱萱在商场花了4800元购买了一枚钻戒,第二天,母亲刘某想用这笔钱购买股票,发现钱不见了,于是质问萱萱,萱萱在质问之下说出真相,但萱萱认为钱是自己中奖所得,自己有权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母亲刘某则认为萱萱还小,钱应当由刘某和其父亲支配,于是马上拉着萱萱到商场要求退货,售货员则说商品已经售出,无法退货。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萱萱还小,钱应当由其父母支配
B.母亲刘某有权要求退掉钻戒,拿回4800元钱
C.母亲刘某可以用这笔钱购买股票
D.萱萱中奖所得5000元奖金归萱萱本人所有
48.下列哪些人员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B.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其行使选举权的
C.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D.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
49.遇到歹徒抢劫、勒索、行凶时,正确的做法是:
A.不能惧怕,迅速跑向人多的地方,大声呼救
B.冷静沉着,与坏人周旋,拖延时间,并观察时机思考脱身办法
C.记住出事的地点和路线,记清坏人的长相、衣着、口音、体型等特征
D.要及时告诉老师、家长或者打110报警,不要忍气吞声
50.下面哪些行为应该依法从重处罚?( )
A.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B.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的图书、书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
C.引导、教唆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卖淫的;
D.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
I. 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
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
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仅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1
2021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答案(小学组):
我们身边的规则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要我们( )。
A用正确的方法画圆形(错误答案)
B用正确的方法画方形(错误答案)
C懂规矩、守规则 (正确答案)
D不遵守规则(错误答案)
2、规则无处不在,比如交通规则和( )等。
A学习规则(错误答案)
B游戏规则(错误答案)
C比赛规则(错误答案)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3、下列哪种行为是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
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正确答案)
B向老师礼貌问好 (错误答案)
C认真听课(错误答案)
D红灯停,绿灯行(错误答案)
4、我们身边最严格的规则是( ),不遵守就会( )。
A校规;被开除 (错误答案)
B法律;受到制裁 (正确答案)
C游戏规则;被批评(错误答案)
D体育规则;被淘汰(错误答案)
5、关于规则,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规则让我们失去了自由(错误答案)
B规则保障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正确答案)
C规则不重要(错误答案)
D规则不需要遵守(错误答案)
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2
1、关于再生资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再生资源是用了还会重新产生的资源(错误答案)
B空气属于再生资源(错误答案)
C石油是再生资源的`一种(正确答案)
D再生资源同样需要节约使用(错误答案)
2、下列属于非再生资源的是()。
A太阳能(错误答案)
B天然气(正确答案)
C空气(错误答案)
D水(错误答案)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北方的水资源比南方丰富(正确答案)
B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错误答案)
C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错误答案)
D破坏环境构成犯罪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错误答案)
4、我国通过下列哪些法律来保障各种资源不被破坏或浪费?()
A《宪法》(错误答案)
B《环境保护法》(错误答案)
C《森林法》(错误答案)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5、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我们应该()。
A发扬光盘主义,节约每一粒粮食(错误答案)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错误答案)
C购物时自备购物袋(错误答案)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3
1、( )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全国各族人民(错误答案)
B一切国家机关(错误答案)
C各政党(错误答案)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2、宪法规定了国家的()。
A根本制度(错误答案)
B根本任务(错误答案)
C国家机构(错误答案)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3、在我国,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是( )。
A道德(错误答案)
B民法典(错误答案)
C宪法(正确答案)
D刑法(错误答案)
4、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错误答案)
B小学生可以不遵守宪法(正确答案)
C宪法拥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错误答案)
D任何人都要遵守宪法(错误答案)
5、我国的国家标志包括()。
A国旗(错误答案)
B国歌(错误答案)
C国徽和首都(错误答案)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J. 有关法律的知识
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和民法相关比较多,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工作中涉及的劳动法。
如果是非上述原因解除合同,公司必须提供赔偿,赔偿标准如下: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而女性员工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还享有三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