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主审法官责任制法律依据

主审法官责任制法律依据

发布时间: 2022-10-24 04:31:51

Ⅰ 如何科学确定主审法官的权力和责任

完善主审法官责任制,规范审判权力运行,是当前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审法官责任制,可以改变现行的审判权力运行模式,是落实好“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这一目标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主审法官责任制对于各个法院来说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其中涉及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讨论、解决。
主审法官的权力和责任
有责必有权,要做到权责统一,首先要向法官放好权。责任和权力是一体的,权力下放,有利于责任的明晰。而放权过程中,最核心的权力就是审判权,将案件的审理、决定权力下放给主审法官,有利于增强法官的责任感、事业心,有利于调动法官的办案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主审法官的审判权,应该包括签发、审核文书,主持庭审,组织合议等权力。主审法官对于自己承办的案件,如果是独任审判的,由独任主审法官直接决定一般案件的裁判结果,可以直接签发文书;如果是采取合议庭形式审理的案件,经合议庭合议后,对一般案件,根据合议结果,也可由主审法官直接签发法律文书,而不需要院、庭长、审委会讨论、审批。
主审法官承办的案件,原则上要自行裁判,一般不得提交院、庭长、审判委员会讨论,但法官独立审判,并不是说让“法官独裁”。有一些案件,如果没有有效的复核、把关程序,在处理上就容易出现偏差。需要提交院、庭长、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应当符合以下两种情形之一:1.《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条规定法院的审判委员会负责讨论重大或疑难的案件。因此,在审判委员会组织未进行改革的情况下,重大复杂或疑难、新类型案件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2. 案件经合议庭合议以后,虽然形成了多数意见,但是多数意见却与主审法官的意见不统一,即主审法官的意见为少数意见。对于第一种情形,适合独任审判或者合议庭开庭审理的案件,对于第二种情形,适用于合议庭开庭审理的案件。在第二种情形中,因主审法官是经过严格的选任程序而从众多法官中选拔出来的“精英法官”,其业务水平、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必然要优于普通法官以及人民陪审员,所以主审法官的意见应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能轻易否决。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首先提交院、庭长讨论,由院、庭长对案件给予监督和指导,并且对院、庭长发表的意见要形成书面记录,以防止院、庭长过度干涉案件的处理。如果院、庭长讨论后,院、庭长认为根据案情,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再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这样一方面充分尊重了主审法官的意见,另一方面,又可以更好地保障案件质量,并实现了院、庭长对案件的事中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审法官的权利进行了制约。在决定案件确需提交审判委员会进行讨论后,主审法官必须事先写好审理报告,并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法条的适用进行分析、说理,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再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Ⅱ 庭审中审判长和主审法官职责

审判长相对的是审判员或者陪审员。主审法院值得是具体办理该案件的人。

Ⅲ 主审法官和审判长有何区别

法律分析:审判长是主审法官,主审法官不一定是审判长。诉讼审理活动中有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由法官一人独立审判,因此是主审法官。审判长只存在于普通程序中,有三人或五人组成合议庭,审判长负责住持。因此,只有在有合议庭的审理中才会有审判长,而且审判长也是主审法官,二者竞合,在简易程序中不存在审判长,只有主审法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九条 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Ⅳ 法官对所审理的案件实行终身自制,是从何时生效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总结以往的经验,提出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确立了法官对案件的终身责任制。2015年9月蕞高法发布《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法官应对其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对所办的案件承担终身负责。法官终身负责制诞生。

Ⅳ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实施意见

法律分析: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指引。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 第四条 完善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深刻把握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关系,细化完善本院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区分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其他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独任法官,合议庭审判长、承办法官及其他成员等人员类型,逐项列明各类审判人员的权责内容和履职要求,重点就确保规范有序行权、强化审判监督管理等事项作出细化规定。推动将院庭长(含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下同)、其他审判人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岗位职责清单和履职指引嵌入办案平台,实现对各类履职行为可提示、可留痕、可倒查、可监督。

Ⅵ 法院判决谁说了算法官吗

法律分析:依据法律,应该是主审法官说的算。“错案终身追究”和“法官自由心证”,是法律赋予主审法官的权力。但实际操作中,法官的裁判权受限,合议庭的裁判,庭长没有签字不能打出裁决文书。如果该院院长有不同意见,主审法官必须服从。法官的意见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在法律法规确定的自由裁量范围内,并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民风民俗以及当事人双方实际情况,这样的决定,是法官代表国家公权力作出的法院判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然说话算数。也就是说,法官必须要依法办案,绝对不是无章可循,不是罔顾事实,不是徇私枉法,更别说为所欲为的,否则,这样的法官迟早会被追究相关责任,因为案件时终身追究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二条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

第三条 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六条 法官审判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第八条 法官的职责:(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以及国家赔偿等案件;(二)依法办理引渡、司法协助等案件;(三)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法官在职权范围内对所办理的案件负责。

Ⅶ 庭长和法官哪个说了算

依据法律,应该是主审法官说的算,“错案终身追究”和“法官自由心证”,是法律赋予主审法官的权力。
但实际操作中,法官的裁判权受限,合议庭的裁判,庭长没有签字不能打出裁决文书。如果该院院长有不同意见,主审法官必须服从。
资料扩展:
院长和庭长是职务名称,一个法院的领导就是院长。庭长是一庭之长,比如法院民一庭庭长、民二庭庭长、刑一庭庭长、立案庭庭长等等。
1.顾名思义,所谓庭长,是指一个法庭的长官,是一种行政职务。
所谓主审法官,是指法院在审理一件案子的过程中,主持该案审判的法官,是一个人。
2.法庭庭长需由本院院长提名,当地人大任命方可有效;反之,庭长职务的免除程序也是一样的,同样需由本院院长提请,当地人大免除。所以,庭长不是谁想当就能够随便当得上的。
一旦任命,这种职务是长期性的,其在任期内对所管辖的法庭负全责,直至任期届满或终结。
3.任主审法官就简单得多了,在一个案件较复杂的情况下,需要组成3人以上的合议庭来审理,这就需要一个主审法官。
主审法官一般由庭长担任,也可以由其他资深法官担任,还可以由院长直接指定某法官担任。当然,如果某案件的审判工作只由一个法官来完成,那么TA就是主审法官了。
请注意,本段中使用的是“担任”一词,而不是“任命”。主审法官(或者是审判长)是临时性的,TA只对审理的本案负责任,案子审判完毕,这个职位也就不存在了。
4.综上所述,前者是一种长期职务,后者是一个临时职位,根据“物以类聚”的原则来判断,二者是不具备可比性的。所以也就无所谓谁大谁小了。

Ⅷ 庭长和法官哪个说了算

法律分析:庭长是一种长期职务,法官是一个临时职位,根据“物以类聚”的原则来判断,二者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一、庭长,是指一个法庭的长官,是一种行政职务。所谓主审法官,是指法院在审理一件案子的过程中,主持该案审判的法官,是一个人。

二、主审法官(或者是审判长)是临时性的,TA只对审理的本案负责任,案子审判完毕,这个职位也就不存在了。在一个案件较复杂的情况下,需要组成3人以上的合议庭来审理,这就需要一个主审法官。主审法官一般由庭长担任,也可以由其他资深法官担任,还可以由院长直接指定某法官担任。当然,如果某案件的审判工作只由一个法官来完成,那么TA就是主审法官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Ⅸ 为什么主审法官终身负责制还不实行

自2015年最高法院发布《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后,凡是实行员额回制改革的法答院,就已经开始实行终身负责制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法发〔2015〕13号)第25条规定:法官应当对其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

Ⅹ 法官责任制:宋代提刑司是如何通过法官责任制保障执法公允的

宋代作为我国古代尊文抑武达到极致的朝代。文官系统高度发达,宋代从制度上抑制官员擅权和集权的行为。行政架构复杂而平行,各级官员互相制衡,皇帝权威大大巩固。宋虽然在抵御外侮上乏善可陈,行政的技巧,法律的完善,文官系统的成熟却大大超越了先前的朝代。而司法权就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这里的法官和现代意义上的法官定义并不相同,他指的是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司法官员。《宋刑统》作为宋代法律纲领性的文件,对宋司法官员的管辖权,断案的期限,亲友的回避,现场调查的要求甚至在自己衙门里的会客,以及和其他官员的交往都做了详尽而严厉的要求。提刑司是其中重要的监督单位,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一.法官责任制的前提,司法系统的相对独立,宋朝通过加强对于司法受理主体的明确,和刑狱管理制度改革,为法官责任制提供了基础

1.受理成司法基础

对于司法来讲,管辖权是最基本的权限。熟知美剧的人都知道。FBI和美国地方警局经常在案件的主导权上发生纠纷。这就是司法管辖权的争执了,早在八百年前,宋代就对所有的地方中央的司法管辖有了明确的界定。

宋刑统中,对于不该受理而受理的案件做了严格的界定。这里最普遍的情况是,县级官员受理了刑事案件,规定指出,只有州级官员才可以接刑事案件,县级官员只有接民事案件的权力。

同时地方官员只能接本州县的案件,无论何种情况,干涉临近州县的案件都是越权的行为,类似的协调必须由专门的监司来执行。同时,对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必须在同族亲友的陪伴下才可以接受诉讼。无宗族庇护的老人,经过反复核实情况属实后,才可以接受案件。

对于推卸责任,应该受理的案件装聋作哑拒绝受理者。州县长官直接追究主管责任,下级吏员接受杖责的体罚。

2.刑狱管理改革

监狱管理是司法部门重要的职权所在,宋代司法审判前的证人和嫌疑犯都是被拘押的。具体对于犯人来说,杖责是宋代重要的惩戒手段,也是刑狱的分水岭。杖责罪以上的罪犯强制拘押,杖责罪以下的罪犯则不能轻易拘押。

同时杖责罪以上的罪犯,只要案情明晰,可以结案的,也迅速流配和接受其他惩戒。官府不鼓励长期拘押。而对于不是嫌疑人的证人,只要不是案情需要和恶意不作证。州县也不鼓励拘押。

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州县拘押的人数,使底层吏员可以借官司发财的心思稍稍收敛,也减少了政府的司法运营成本。

3.刑讯规定创新

体罚和拷打当然是古代司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也是最容易招致诟病的所在。宋代对拷打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简单的讲,他将司法官员完全的隔离在了其他行政体系外,确保司法的独立性,这样的确保是在对官员生活交往的限定下做出的,官吏在司法判定中远离人群,确保案情不被泄露,人情贿赂远离官司。

这样极端的不近人情的规定,客观上确实提高了司法的公正性。但是却给官吏正常的生活造成了诸多的不便,宋代将司法官员的独立性提高到了这样的高度,也体现了顶层对司法公正的渴望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3.回避制度的确立

宋代的司法回避继承了唐代的一些惯例,本身也有大大的发展。亲属回避是首先被确立的,他包括了司法官员上下级之间亲戚关系的回避,司法官员和嫌疑人证人之间亲戚关系的回避。由专人监督。

籍贯回避则让地方官不在自己的出身地和长期居住地为官,确保了判罚最大程度不被客观因素所影响。在同一件案件多次审理时,前任和后任主审官必须没有血缘或者姻亲上的联系。

由于当时官场同年也是很大的关系网,这方面也做了规定和要求,即司法官员上下级间和官员与犯人间,没有读书时候的同学关系,批捕的人,审判的人,抓人的人之间必须毫无联系。司法的各个环节被细化,自审自判的行为从根源上被杜绝。

热点内容
婚姻法模拟法庭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6 22:56:23 浏览:558
离婚律师歌曲有哪些 发布:2025-01-16 22:48:41 浏览:118
民法第64条 发布:2025-01-16 22:43:28 浏览:412
公司司法审计 发布:2025-01-16 22:41:20 浏览:327
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落实 发布:2025-01-16 22:40:31 浏览:280
为什么要健全有关师德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22:35:40 浏览:55
行政法信赖利益案例 发布:2025-01-16 22:30:29 浏览:785
提供虚假信息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22:16:40 浏览:597
巩义律师吧 发布:2025-01-16 21:59:18 浏览:598
劳动法里月工资怎么算 发布:2025-01-16 21:54:23 浏览: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