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决议的法律效力
Ⅰ 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首先取决于村民代表会决议的内容。如果村内民代表容大会决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那就应该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自做出之时起就是无效的,当然没有法律效力。
Ⅱ 国企党委会决议有法律效力吗
没有法律效力,但是可以撤销董事会有违反法律效力所以做出的决议。
企业内一般由党委会和董事会组成,党委党组重点考虑的是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而董事会重点考虑的是经济属性和市场前景,但是也不能忽略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Ⅲ 政府机关集体决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按照我的理解,你说的政府机关集体决议指的是政府决策吧。
分两个方面来说吧:
一、政府作为行政机关,没有立法权(法律),政府作出的决策一般是政策性的。但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拥有行政立法权。此外,经权力机关特别授权,某些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也拥有行政立法权。(深圳、厦门、汕头、珠海市等) ,如果这些政府作出的决策是有关行政法规的,在不抵触法律(各级有立法权的人大机关指定的法律)的前提下,是有效的;
二、如果政府作出的决策是属行政行为的,也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底线,否则,行政行为无效。
PS:无效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就是如何区分一般违法和重大而明显违法,一般违法的行政行为属于可撤销行政行为,那么比一般违法更为严重的、达到重大而明显程度的违法行为,则属于无效行政行为。相对于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行为主体有重大明显违法情形。
第一,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为主体应当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这里所说的资格是形式上的资格,并非行政权能资格。如果行政行为的行为主体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则属于无效行政行为。需要注意的是,非行政主体进行的“假象行政行为”不是无权行政行为,因为这类行为根本不属于行政行为。
第二,行为主体超越权限或无权限作出的行政行为无效。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中将“超越职权的”作为撤销判决的情形之一,未将无权情形进行单列,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将无权处分的情形作为超越职权处理,所以广义上的超越职权包括无权限的情形,主要有两种情形:一、行为主体行使了属于其他行政主体的专有职权。国家对行政权利的划分处于管理的需要,分别由不同的行政机关行使不同的行政权力。行为主体实施了超出自己权限范围的行政行为,即实施了应由其他行政主体享有权限的行为,则该行政行为无效。比如,公安机关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就是实施了应属于工商管理部门享有权限的行为。二、行为主体实施了其他国家机关的专有职权。主要是强制执行权。对于行政机关是否享有执行权,均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否则不能享有强制执行权。
2、行政行为内容存在重大、明显违法。
行政行为的意思表示不明确;意思表示受到胁迫;行为内容的作出基于明显的错误事实;行为内容明显违反公序良俗;相对人与公务员恶意串通实施的行为;行政行为的内容不可能的,都属于这类重大、明显违法。
3、行政行为程序上存在重大明显违法或极不正当,违反最低限度的程序规定。
由于正当程序原则体现了“最低程度的公正”,是对行政行为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因此如果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时违背这一原则,完全可以将其作为重大而且明显的违法而视为无效行政行为。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4、行政行为形式上存在重大明显缺陷。
严重违反法定形式的,也属于重大而明显的违法。行政行为主体违反法律法规关于行政行为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的规定,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应当认定为形式上存在重大缺陷而无效。比如,工商行政许可体现在工商营业执照的发放,仅有决定,则属于形式上的重大、明显违法。此外,书面形式欠缺的,例如未加盖公章的情形也属于上述情形。
Ⅳ 地方政府令有无法律效力有无强制性
有法律效力。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九条第(一)专项规定 县级以上的地方属各级人民政府行使“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职权。
根据上述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发布命令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是有法律效力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当然具有强制性。
Ⅳ 政府会议纪要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吗
政府的会议抄纪要是用来记载、传达袭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不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通常情况下,会议纪要所形成的内容,还需要再分解来相关政府部门形成决议或者决定,再付诸实施。这时,才认为具有法律效力。
Ⅵ 村委会的决议是否具有效力
法律分析:在不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村实际,所决定的村规民约等重大事项,其内容主要涉及集体财产处置、公共秩序、治安管理、邻里关系等各个方面,它反映了村民自治的内在要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十七条 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Ⅶ 政府发布的通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公告具有法律效力。公告是指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或者公开宣告,宣布。公告的使用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公布依据政策、法令采取的重大行动等;二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公布依据法律规定告知国内外的有关重要规定和重大行动等。主要特点发文权力的限制性由于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及其职能部门的范围之内。具体说,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行政领导机关,某些法定机关等,有制发公告的权力。其他地方,一般不能发布公告。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不能发布公告。发布范围的广泛性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公文,其信息传达范围有时是全国,有时是全世界。公告的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权力部门的威严,既要能够将有关信息和政策公诸于众,又要考虑在国内国际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
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没有加盖公章,只要是取得的渠道合法,其内容应该是有法律效力的,因为,有些政府公开的信息,并不是公文或者文件形式,因此,不必要求每一份文件都要加盖公章。
拓展资料:
政府通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知照性公文。它所宣布的事项都是有关重大的、国内外关注的事项,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及其权护_篙饺蕻祭戈熄恭陇力机关的威严。公告的发文机关一般由级别较高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制发。包括某些法定机关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被授权的国务院部门如海关总署、新华通讯社、中国人民银行等。地方机关、基层单位、群众团体一般不宜制发公告。
法律依据: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Ⅷ 政府会议纪要的法律效力
会议纪要不具抄有法律效力。
1、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理而成,反映会议基本情况和精神的纪实性公文,主要具有综合性、指导性、备考性等特点。
2、会议纪要无非是地方党委、政府与下属各局、委共同协商地方政策的会议记录,无法上升到法律、法规、规章的高度,不是规范性文件,其效力远远低于法律、法规、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