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伪造签名的法律责任

伪造签名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27 15:54:10

『壹』 仿冒他人签名签属合同属于什么罪名

被他人伪造签名怎样追究刑事责任,要依据伪造签名的目的而定,如果是用于诈骗的,可以按合同诈骗罪、诈骗罪等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伪造他人签名的买卖合同有效

买卖合同双方还没确定达成交易,没正式跟另一方签字确认,但是其他人伪造签名导致合同成立,这将直接损害未明确签名的一方利益。那么,利益受有损害的一方是否可以维权,得看该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首先,订立合同时出现有以下情况的将导致合同无效:

1、一方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买卖合同,并且已经损害国家利益的;

2、买卖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情况的;

3、买卖双方订立合同时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比如洗黑钱等;

4、订立买卖合同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其次,要成立买卖合同,首先得满足一个必须的条件,那就是必须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所以,他人伪造签名确定的买卖合同,其实不属于双方达成一致的合意,所以该买卖合同其实并未成立。

因此,根据合同成立的禁止性规定和必须满足的条件,那么因为伪造签名确立的买卖合同,首先不符合成立的法定条件,所以也不会发生法律效力

如果受害的一方被要求履行合同,可以积极主张签名的违规。不过,如果想认这笔买卖的,那么也可以去追认,并且不同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追认时效,这里受害方可以随时追认合同。

最后,其实被他人伪造签名确定了买卖合同,不知情的一方往往很难知道具体情况,但是只要不想追认的话,对方还一再主张履行合同的,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积极去法院起诉处理。


(1)伪造签名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3款规定: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为无效的民事行为。”

2,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3,新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也重申: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企业破产法》、《保险法》等,这些无疑是对我国民事欺诈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贰』 伪造签字,签订物业合同,并提交法庭,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刑法307条:犯伪造证据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回本罪的,从重处罚。律师帮助伪答造证据,可以向当地司法局进行投诉举报。如果对方未提出笔迹鉴定,法官根据现有证据进行判决是没有任何责任的。如果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在判决生效之前提出上诉。

『叁』 急,伪造签名在我国属于什么罪名

签名具有法律效力,伪造签字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仅仅伪造签名并不当然构成刑事犯内罪,还需要容结合伪造后的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危害后果等综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

若是用作仿造欠收条和合同,则构成诈骗罪,如果以此制造伪证,则构成伪证罪,如果用以伪造政府公文,情节将更为严重。

(3)伪造签名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肆』 急~伪造他人签名属于什么罪

签名具有法律效力,伪造签字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仅仅伪造签名并不当然构成刑事犯罪,还需要结合伪造后的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危害后果等综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

若是用作仿造欠收条和合同,则构成诈骗罪,如果以此制造伪证,则构成伪证罪,如果用以伪造政府公文,情节将更为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4)伪造签名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案例:伪造他人签名诈骗7万 琼海一女子获刑1年半

2013年下半年,被告人陈某到香港旅游、打零工时住在彭某家,因赖某欠彭某70000元未还,被告人陈某又与赖某相识,彭某便委托被告人陈某从香港回海南时帮忙找到赖某,让赖某恢复与其联系,但未委托被告人陈某代收赖某70000元的欠款。

2014年年初,被告人陈某到琼海市中原镇找到赖某,假借彭某的名义要求赖某归还欠款70000元,称由其代收后再转交给彭某。

2014年1月至5月期间,赖某以现金及银行汇款的方式交给被告人陈某70000元,被告人为防止诈骗之事败露,假借彭某的名义,伪造彭某的签名向赖某出具两张已收取欠款的收据,

被告人收到70000元后未告知彭某,擅自用于填补生意亏空和日常开支。2014年8月,彭某找到赖某询问欠款之事时案发。

被告人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70000元,数额巨大,已构成诈骗罪。一审法院依照相关法律判决如下:被告人陈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被告人陈某的违法所得25000元予以继续追缴后退赔给被害人赖某。

『伍』 急~伪造他人签名属于什么罪

伪造他人签名构成诈骗罪,如果以此制造伪证,则构成伪证罪,如果用以伪造政府公文,情节将更为严重。签名具有法律效力,伪造签字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但是仅仅伪造签名并不当然构成刑事犯罪,还需要结合伪造后的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危害后果等综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下列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的:

1、虚构主体;

2、冒用他人名义;

3、使用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单据、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

4、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者其他结算凭证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5、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6、使用其他欺骗手段使对方交付款、物的。

(5)伪造签名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买卖合同双方还没确定达成交易,没正式跟另一方签字确认,但是其他人伪造签名导致合同成立,这将直接损害未明确签名的一方利益。那么,利益受有损害的一方是否可以维权,得看该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首先,订立合同时出现有以下情况的将导致合同无效:

1、一方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买卖合同,并且已经损害国家利益的;

2、买卖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情况的;

3、买卖双方订立合同时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比如洗黑钱等;

4、订立买卖合同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陆』 伪造签字注册公司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对公司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内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吊销营容业执照。投诉举报人一般都要求撤销公司登记,以达到恢复或者否定其股东、投资人身份的目的。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事项应当是以公司的股东实际情况相一致的。公司登记机关可能通过调查取证对登记申请材料签字、盖章的真伪作出鉴定,但是却无权干预和裁判公司股东纠纷等民事争议。在发生股东纠纷的情况下,公司登记机关凭申请材料中的假签字、假公章撤销公司登记,意味着对公司的东的争议和纠纷作出了裁定,对公司的股东资格等民事法律关系作出了确认。

『柒』 伪造法人签字,属于犯罪吗

刑法对伪造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公章、公文、证件及伪造居民身版份证犯罪都有相应规权定,但对伪造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名称未见有犯罪规定。
按刑法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及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的条文规定,该罪项下有几十种具体犯罪罪名,且是否涉嫌犯罪,并非几句咨询话语而无相关“证据线索”就可探讨清楚的。请留电话,以便联系。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