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邮件确认的法律效力

邮件确认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12-23 17:20:06

① 公司发的邮件有法律效力

电子邮件具有法律效力。1、如果有证据证明这是来自双方的邮箱,则在法律上是有法律效力的;2、如果将电子邮件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交,则需要提供此邮件的原始载体、来源和往来的过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② 公司发的邮件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电子邮件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六十三条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③ 邮件证据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电子邮件可以作为法律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④ 电子邮件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电子邮件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合同生效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包括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且该合同自双方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生效,但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⑤ 详解EMS邮寄送达的法律效力

在民事法律领域中,及时、适当地履行通知、催告程序对于民事主体行使请求权、形成权等民事权利有着决定性作用,其直接关系到时效的中断、权利的获得、法律关系的存废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就劳动关系而言,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如何有效地送达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这一问题上,笔者在此着重解析通过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寄送解除通知书的法律效力问题,由此引申的一系列通知催告文书均可遵循该种做法。

从劳动关系解除权的法律性质上看,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情形以外,从第三十七条至第四十一条所规定的解除权均属于形成权,该权利在单方作出意思表示送达即生效,无需依赖相对方的允诺。当然,在劳动者依据第三十七条提出解除合同时,法律在此作出了提前一定期限通知的程序性要求,由此产生了未到期限的解除意思表示能否撤销的争议,并引发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权利与形成权的性质不符的矛盾,该争议在此暂不作论,因为其并不影响当存在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单方作出解除通知的法律效力。基于这一性质,如何有效取证证明解除通知的送达以及其依据的解除事由,笔者认为通过中国邮政EMS快递方式寄送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同时在寄单上物品内容一栏注明是“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及具体的解除原因,是目前实践中最为便捷且较为容易保留证据的做法。有人可能会提到也可以用邮局挂号信送达,理由是参照《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5〕179号)“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但是邮寄挂号信时寄单封面上无法写明内容,挂号回执也并无内容项目显示,在双方对所寄内容物存在争议时,往往陷入举证困境。

实务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当事人疑虑如果对方故意不肯签收邮件怎么办,另有人提出能否以同样的操作方式通过其他快递公司邮寄。在此,笔者从以下三点进行解析:

EMS邮寄具有权威性——因其是唯一适格寄递人

在我国,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中国邮政是唯一具备寄递信函资格的主体。依据《邮政法》第五十五条“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邮政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65号,下称“邮政细则”)第四条“未经邮政企业委托,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信函、明信片或者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信函是指以套封形式传递的缄封的信息的载体。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是指以符号、图象、音响等方式传递的信息的载体。具体内容由邮电部规定”,可见,如果擅自选择其他快递公司邮寄可能会使所寄信函的效力受到质疑。

EMS投递具有可靠性——因其拒收视为送达

由于解除权的性质决定了解除意思表示送达即生效,不需要相对方作出承诺或意见,因此只要在寄单上明示内容便足以为对方所知悉,拒收行为是在其知悉了该内容之后的,即使拒收也不影响解除合同通知书的生效。寄件人可通过EMS官网查询送达记录及签收回执,如果被拒收导致无法投递,邮政部门应当原件退回,同时寄件人可要求出具退件回执。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法释[2004]13号,下称“邮寄送达文书规定”)第十一条“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而法院专递也是中国邮政EMS的一个承运项目,可见该原则同样可运用到解除通知的送达问题上。

此外,即使相对人辩称非其本人签收而否认收到该通知书,也可据EMS投递的可靠性而斥之。依据“邮寄送达文书规定”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送达:(一)受送达人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的;(二)受送达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法定代理人签收的;(三)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的工作人员签收的;(四)受送达人的诉讼代理人签收的;(五)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签收的;(六)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的”,又依据“邮政细则”第三十七条“邮件的投递方式,除邮电部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式投递:(一)按址投递城镇居民的邮件,按收件人地址投递到平房院落门口或者楼房地面层的信报箱或者收发室。单位、单位内附设的机构和个人以及单位院内宿舍用户的邮件,投递到单位收发室。收发室应当设在楼房的地面层,两个以上单位同在一处的,应当商定统一接收邮件的地点”,由此可见EMS的投递方式是有严格规章可循的,特别在投递对象为单位时必须保证投递到单位的收发室,此即为有效送达情形,劳动者举证注明内容的EMS寄单、所寄信函复印件、邮件送达回执等证据可形成环环相扣的证据链,具有高度盖然性,用人单位面对该份送达至其工商登记地址并被成功签收的邮件即使辩称并非其单位工作人员所签收,实践中也不会被采纳。

EMS举证具有便捷性——因其可使举证责任倒置

当就劳动关系的解除发生争议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则”)由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当该解除决定是由用人单位作出时,则须由用人单位对其解除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因此能够充分举证证明已履行通知解除的程序及具体解除事由是明晰纷争的关键。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当事人正确地选择并适用了EMS邮寄解除通知书,则可以在举证问题上便捷地抢占先机,乃至引起举证责任倒置的效果。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为例,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关系时将在接下来的劳动仲裁中主张经济补偿金,根据“证据规则”此时应由劳动者就其解除劳动关系的主张及其解除事由举证,特别是要对其作出解除的通知是否送达到用人单位的事实举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在保证期间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方式向保证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但没有保证人对邮件签收或拒收的证据,能否认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请示>的复函》( [2003]民二他字6号),“债权人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向保证人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在债权人能够提供特快专递邮件存根及内容的情况下,除非保证人有相反证据推翻债权人所提供的证据,应当认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了权利”,又依据“证据规则”第九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由此可见,劳动者通过EMS邮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并在寄单上注明所寄内容时,则只需要提供邮件寄单即可证明送达事实,或可在邮寄前将所寄信函与写明信函主要内容的寄单一同拍照保存更能保证万无一失。此时,若用人单位否定送达事实,则需要就此举出反证,相当于将证明劳动关系是否解除的证明责任向其倒置。

⑥ 合同通过电子邮件确认有效吗

法律分析:合同通过电子邮件确认,电子邮件中包括合同主要条款的,应合同应当是成立有效的。电子邮件属于法定证据种类中的电子数据。合法真实的电子邮件具有法律效力。在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将导出的邮件放在软盘中提交人民法院,经对方质证后无异议的,可打印出来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附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⑦ 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

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社会交往和商务交易,随之而来的各类纠纷逐渐增多,涉及电子邮件证据的案件时有发生。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电子邮件证据,有以下三个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电子邮件能否作为诉讼证据的问题

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1,简称E-mail)是通过Internet等网络,从终端机输入文字、图片或者声音等,通过邮件服务器传送到另一端终端机上的信息。电子邮件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主要看其是否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从证据的客观属性看,证据首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电子邮件通过网络用数字信号表达人们的意思,并能呈现到电脑终端,这种行为以及这种行为的数字化表现形式毫无疑问是客观存在的。从证据的关联性看,在电子邮件客观真实存在的基础上,如果与案件事实相关联并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就可以作为证据来使用。从合法性来看,电子邮件作为证据也有法定的表现形式,电子邮件作为一种外在形式或载体,就实质内容来作具体分析,可以分别划归到我国现行法律对证据的七种分类之中去。例如,以文字为内容的电子邮件,其实是书证的数字化或电子化,可以划为书证;以音频或视频为内容的电子邮件,其实是视听资料的数字化或电子化,应该归类为视听资料;据此,以电子邮件收发的证人证言或当事人陈述等言词证据也就不难归类。

因此,电子邮件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我国相关法律如合同法就将其作为证明合同关系成立与否的一种有效证据。在审判实践中,也已经有将其作为一种证据使用的做法。

二、电子邮件证据的效力认定问题

电子邮件证据具有脆弱性,很容易被删除、篡改,这给证据的分析判断带来一定困难。但根据最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任何被删除、篡改的电子邮件证据都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找到痕迹并加以分析认定和恢复,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它的证据效力。

一般来说,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法庭到场调取或在公证处监督之下调取,并制作成公证书予以提交的电子邮件证据,具有较高的证据效力。实践中,随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可以采取法庭现场演示的办法,由证据各方当事人在法庭上直接访问服务器进行确认和核实,进而加以采纳。但是,在认定电子邮件证据时,还是应尽可能地排除疑点,确保证据有效。

当事人任何一方对电子邮件收发人及内容无异议的,应当对其证据效力加以认定。当事人任何一方对电子邮件收发人或者内容有异议的,要利用技术手段对来源、内容进行审查,并要辅以其他证据来证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三、电子邮件证据的鉴定问题

电子邮件证据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科技含量高,发现、收集、固定和使用电子证据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涉及到专门性问题时,应由专门机构和技术专家进行鉴定,对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出具意见书。在司法实践中,法院确认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很大程度上须依据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出具的意见书或者信息技术部门出具的证明。应当说,由于公安机关具有的侦查优势和信息部门具有的技术优势,他们出具的意见书应该是权威和可信的。但它们毕竟不是专门的鉴定机构,对这些机构的鉴定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具有法定资格,一直存有争议。在目前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前,对这些部门出具的意见书还是应该予以采纳。下一步,可以考虑涉及电子邮件证据案件不断增多的情况,建立专门的电子邮件证据专家组或认证机构,由通晓硬件软件知识、熟悉诉讼程序和证据规格的计算机专家组成,提供权威的意见;与之相对应,针对电子邮件证据的特点,对直接操作、控制、监视网络系统的一般工作人员,强化其出庭说明电子邮件证据来源和生成过程的义务,增强电子邮件证据的证明力。

那么,如何对电子邮件进行证据保全?

在诉讼之前,可以请公证机关去取证,并作出公证文书;或申请人民法院诉前证据保全。取证的方式,最好以查看源代码并复制出所有内容粘贴到字处理软件中编辑并打印的方式,这样能够取得邮件中的所有内容;附件中的内容,应根据不同的文件格式,尽可能不失真地用高档设备打印出来;如是声音文件的,可记录成文字后打印出来,并保留原声音文件便于将来的庭审质证。

在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将导出的邮件放在软盘上提交人民法院,经对方质证后无异议的,可打印出来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附卷。如对方有异议,应由人民法院亲自去取证,可按现场勘验的方法取证,现场勘验的笔录应由双方当事人当场签名。

当事人只提交打印稿,而原件已从电脑中永久删除的,除非对方认可,否则无论对方是否有能力提出反证,该打印稿均不可作为定案的根据,因为根本无法判断是否就是原件。这时不能以对方举不出反证而确认该证据有效。

当今发展最快的就是与电脑有关的技术了,真可谓日新月异,如已发明出了电子邮件的“邮戳”和能够加密的“电子签名”等,想必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已为时不远。笔者认为,在审判实际中,对电子邮件所基于的平台、应用软件、传输技术等特征要给予特别关注,这些特征将对电子邮件的认定产生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法律界应跟踪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调整相应对策。目前,在商务活动中应注意:

用于商务活动的电脑,尽可能专人专用,以免泄漏商业秘密,或重要文件被他人误删等。
尽可能采取加密邮件的方式,最起码有关内容应单独做成文件并加密,而密码用其他方式告知对方。
在收发邮件的软件中,最好是以一个商务项目或某个生意伙伴建立一个子文件夹,便于查找有关内容,也不易被误删除。
重要的邮件要另外备份。重装电脑系统等要备份出所有邮件。
重要事项可按传统方式做成正式的文件,再通过扫描等方式做成图片文件传送,这样不易被改动,也以示郑重。

三、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

电子邮件作为一项证据加以使用,在评估其证据效力时,应当考虑到创制、储存、传递有关电子邮件方法的可靠性及保持信息一致性方法的可靠性,并考虑到鉴别该电子邮件的创制人身份合法的可靠性以及其他相关因素③,具体说来,一份电子邮件的证据价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审查判断:

1、电子邮件信息的来源是数据电文创制人由其或以其名义在计算机系统上编制发送的电子邮件。该份电子邮件的证据力的大小,取决于电子邮件创制人身份的合法性,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是否按严格的流程进行操作,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调试使计算机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里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如创制人的身份合法性的确定,创制人数字签名安全认证问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与网络的安全性等。一项电子邮件能作为证据加以采用,必须是由合法的创制人依据严格的操作规程在技术可靠的计算机系统上生成的,该创制人的身份可以确认,该计算机系统未被非法操作。

2、电子邮件信息的完整性,该电子邮件信息必须完整地向信息的接受人发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并未被修改、重组,信息的接受人已经接到该电子邮件。在电子邮件发送时,一般储存于计算机的内存之中,因此一般应将其拷贝到软盘等存储介质中备份,由于电子邮件是通过网络传递,网络服务者将为传递的电子邮件负储存义务,以使与电子邮件创制人与接受人的信息比对,并以网络服务者保存的信息为完整的信息,另外电子邮件在传递过程中,网络的完全运行也是保证信息完整性的一个前提。

3、电子邮件的取得必须合法,当事人提供的电子邮件信息必须是当事人合法发送或接受的信息,非法侵入网络或他人计算机及系统获取的电子邮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四、电子邮件的证据保全

由于电子邮件的可虚构、修改、重组,从而导致电子邮件作为证据的脆弱性,由于电子邮件的无形性,使它作为证据在保存及证明其存在时间上有相当的困难,当事人自行收集证据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证据的保全措施,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则,可对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证据采取公证保全和司法保全两种措施。

电子邮件证据的公证保全,是指电子邮件的创制人、接受人在生成、接受电子邮件时委托公证机关,对电子邮件生成的合法性及电子邮件信息的完整性、传递的时间及传递方式的合理性进行公证,并转存到其他介质上予以封存,并出具公证文书,以证明该电子邮件作为证据具有相应的证据效力。这在目前网络交易尚未完全实现无纸化、网络安全技术、数学签名认证规则等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对相应的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进行公证保全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权宜之计。法院应据此认定被公证的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

电子邮件的司法保全是指司法机关依当事人申请或自行决定对与案件中有关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进行固定封存,以查明案件事实的强制措施。我国的证据保全制度,见现行《民事诉讼法》第74条的规定。然而,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证据司法保全的具体规则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的保全,由于涉及到一系列高技术难题,必须制定明确的规则以利实施。

(1)必须明确司法机关有权向当事人及网络管理部门、网络服务机构等调取有关电子邮件等信息,并以相应的方式予以固定、封存,同时对证据保全的程序规则予以细化,使司法机关能严格依规则进行保全。

(2)由于电子商务中广泛使用了加密技术,因此必须使司法机关能够有效的获取在加密技术保护之下的有关电子信息,如果技术妨碍执结部门收集证据,那将不可能解救可能的受害者,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加密技术管理机构,使政府及司法机关在法定的条件下能够获取相应的电子信息。新加波1998年《电子交易法》对此有相应的规定④,我国国务院1999年1月7日颁布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第3条也明确规定:“商用密码技术属国家机密,国家对商用密码产品的科研、生产、销售和使用实行专控管理。加强对加密技术的管理,是保证对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进行司法保全的条件。”

(3)必须是对与案件有关的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采取保全措施,司法机关只能对存储与案件有关的软盘、计算机系统进行搜索并保全有关电子信息,不得进入与案件无关的计算机系统或局域网。对保全的电子信息应以相应方式固定封存,以保证证据不会灭失或毁损。

五、完善电子商务的立法,形成电子邮件证据制度的系列法规

1、建立电子签名认证规则,电子签名是进行网络交易的基础规则。由于电子签名关系到网上交易的安全和交易的信用,因此,建立电子签名的相关规则,明确电子签名的技术特点及电子签名安全认证机构的地位和责任,是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得以明确该数据信息的创制人身份,以及该数据信息证据效力重要前提。如该电子邮件的创制人身份都不能确定,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便无从谈起。

2、建立和完善网络服务机构,明确网络服务机构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应明确网络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由网络服务机构进行中转存储,明确网络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使其能客观公正的提供网络传递服务,如实储存经过网络传递的数据以便于网络用户在发生交易纠纷时有据可查。同时网络服务机构应对存储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3、建立对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传递中接受人的确认及发送和接受电子邮件的时间和地点的确认规则。

4、借鉴有关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如TRIPS协议第43条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已经提供足够支持其权利人主张的并能合理取得的证据,同时指出了由另一方当事人控制的证据及其权利主张的证据,此时司法机关有权在确保守密的情况下责令另一方当事人提供该证据,如在合理期限内未提供,可授权司法机关就已经出示的信息作出初步或最终的确认或否认的决定。这是符合网络交易的技术性的现实要求的,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5、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预防计算机网络犯罪。

热点内容
孙斌律师 发布:2025-01-16 01:06:55 浏览:432
法院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发布:2025-01-16 01:04:02 浏览:158
鸡情法院 发布:2025-01-16 00:07:58 浏览:104
杨文案交法院 发布:2025-01-15 23:26:41 浏览:568
温州市城市市容和卫生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23:04:53 浏览:128
汕尾市城区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1-15 22:49:34 浏览:880
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名称 发布:2025-01-15 22:43:35 浏览:786
山东省商品房预售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22:18:23 浏览:480
司法棺材 发布:2025-01-15 21:56:51 浏览:811
小学生法律知识的小论文五百字 发布:2025-01-15 21:21:26 浏览: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