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我国法律效力失效包括

我国法律效力失效包括

发布时间: 2022-12-28 22:40:06

1. 什么是法律的失效时间

就是法律不在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

2. 法律行为的部分无效包括哪些情况

法律行为部分无效的情况:
(1)标的数量超过法律许可范围
合同法》第214条第1款:“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第7条第2款规定:“托贷款中约定的利率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部分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1款规定:“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低于订立合同时当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确定的最低价的,应当认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条第1款规定:“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2)法律行为的标的由数种不同事项拼合而成,其中一项或数项无效。如买卖合同标的物有数个,其中之一为法律禁止流通物,则该项买卖中仅买卖禁止流通物部分无效,其他部分仍可有效。
(3)法律行为中的非主要条款因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公序良俗而无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88条,《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以及《合同法》总则、分则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影响主合同成立的必备条款有三:即当事人条款、标的条款和数量条款。民事法律行为缺少必备条款之一,整个民事法律行为不成立。整个民事法律行为不成立,则民事法律行为全部不发生法律效力。不发生法律效力,谈不上部分无效和部分有效的问题。因此,所谓部分无效的条款应除上述三个必备条款以外的非主要条款。包括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费用的负担、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的方式等。如《合同法》第53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第40条:“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担保法》第29条:“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债权人和企业法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机关能否作经济合同的保证人及担保条款无效时经济合同是否有效问题的批复》规定: “一、经济合同的保证人应是具有代为履行或者代偿能力的公民、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不应作为经济合同的保证人。经济合同中以国家机关作为保证人的,其保证条款,应确认为无效。 二、经济合同中保证条款被确认为无效后,不影响该经济合同其他条款的效力。但当事人双方约定提供保证作为该经济合同成立要件的,保证条款无效时,其他条款都应确认为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4条第1款规定:“联营合同中的保底条款,通常是指联营一方虽向联营体投资,并参与共同经营,分享联营的盈利,但不承担联营的亏损责任,在联营体亏损时,仍要收回其出资和收取固定利润的条款。保底条款违背了联营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损害了其他联营方和联营体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确认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应当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问题的批复》(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10月14日(88)民他字第1号):“经研究认为,对劳动者实行劳动保护,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这是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任意侵犯。张学珍、徐广秋身为雇主,对雇员理应依法给予劳动保护,但他们却在招工登记表中注明 ‘工伤概不负责任’。这是违反宪法和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的,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对这种行为应认定无效。”

3. 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失效的具体条件

对法律废止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法律废止,是指有权机关或人员,依法定程序将现行有效的法律予以明确废弃,使之失去法律效力的活动。广义的法律废止,除了包括狭义的法律废止外,还包括当然废止。所谓法律的当然废止,指法律规定有施行期限或其他施行条件,期限届满或施行条件消失,法律当然废止,不必经由全部立法程序,只须由立法机关(广义的)审查公布即可。
法律废止与法律失效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法律废止是使法律失去效力的方法,法律失效则是法律废止的直接目的和结果。也就是说,法律业经废止,其法律效力就随之丧失,其作为具有规范性和国家强制力的法律的意义和价值亦消失,没有法律效力的“法律”遂成为一纸空文。
法律失效是现行法律丧失其法律效力的简称。所谓法律效力,因法律文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立法文件、执法文件、司法文件以及公民以民事法律行为所形成的文件,只要程序和内容合法,通常都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法律效力的意义和内含却不尽相同。立法上的法律效力,主要是指法律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存续、变更和消灭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其明确的适用范围(时间、空间效力范围和对人的效力范围),但远不止于此,它不仅能够设定权利和义务,而且还能够规定权力和责任,规定特权和豁免权;它不仅对自然人有拘束力,而且对法人和国家也有拘束力。因此,法律失效,从其本质上讲,是法律阶级性、强制性和规范性从整体上的丧失,从法律适用的效力范围上讲,是其在时间、空间和对人的效力的解除;从法律关系角度讲,是其规设的法律关系的消灭。总之,法律失效是指法律作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拘束力的丧失,即法律本身的不存在。

4. 法律的效力包括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限定的那样做法,必须服从。法律奏效的范围。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奏效的时间和终止奏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奏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奏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一、认定法的效力位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宪法至上。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在法的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法律、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其相冲突,不合乎宪法的任何法律、法规和规章,都不应具有法的效力。
2.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法的效力位阶主要取决于立法主体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一般来说,立法主体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越高,法的效力就越高。因此,当下位法和上位法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适用上位阶的法。这是处理法的效力层次的一般原则。
3.新法优于旧法。同一主体按照相同的程序先后就同一领域类的问题制定了两个以上的法律规定,当两个都具有法的效力的新旧规定不一致时,应当适用后来制定的规定,即“后法优于前法”或“新法优于旧法”。需要说明的是,新法优先于旧法的规定适用的前提是该新旧法律规定的制定主体是相同的,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另外还应当指出的是,新法优于旧法和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定,并无适用上的先后,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做出决定。我国《立法法》第86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4.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同一主体在同一领域既有一般性立法,又有不同于一般立法的特别立法时,特别立法的效力通常优于一般性立法,也即所谓的“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但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只限于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对于不同主体就相同领域内的问题制定的法律规范,仍然依照制定机关的等级决定法的效力位阶的高低。而且,一般法和特别法应当属于同一性质的法,假如属于不同性质或不同部门的法,例如行政法刑法之间,就不存在一般和特别的问题。
5.国际法优于国内法。一般而言,国际法既不高于也不从属国内法,同时国内法也不从属于国际法。面是在特定情形下,凡主权国家签署或批准、认可的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对国内也有约束力,即使同一问题既有国际法规定又有国内法规定而两者相冲突时,国内法律规范不得与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相抵触。当然,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并不是绝对的,对于主权国家声明保留的条款,就不适用该原则。
6.强制性规定优先于任意性规定。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法规中的义务性或禁止性规定,该类规定,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任意性规定是指法为当事人的行为提供了可以选择的空间。当然,正因为是任意性规定,所以,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排除该规定的适用。不过,任意性约定不得违背禁止性规定。对某一事项有强制性规定时,应优先适用强制性规定。
二、法的效力可以分为三种
1.对象效力
2.空间效力
3.时间效力
三、法律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三种:
1. 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在没有明确生效时间规定时,根据惯例,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2. 法律条文中自行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3. 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立法机关另行发布专门文件规定法律的生效时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5. 我国药事法规的法律效力是指

我国药事法规的法律效力是指时间、空间和对人的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在时间、空间、对象等方面所具有的约束力,是强制 人们遵守的作用力。据此,法律效力分为法律的时间效力、法律的空间效力 和法律的对人效力。

(一)法律的时间效力

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具有约束力的时间范围,包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是否具有溯及力。

法律的生效时间即法律在何时开始生效。我国法律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法律本身没有规定生效时间,但按照惯例或者有关命 令,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如宪法;第二,法律明确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三,法律明确规定了生效的具体日期,而且公布时间与生效时间通常有一 段间隔,这种做法是为了给法律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准备时间;第四,法律规 定其生效时间取决于其他法律的生效时间,这是考虑到有些法律之间存在的 配套实施问题。另外,我国法制建设中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有些法律采 取“试行”、“暂行”的方式公布施行,这是因为有些法律还不尽完善,需 要试行或暂行一段时间进行总结、修订、补充和完善,然后制定颁布正式的 法律。但是,在试行或暂行期间,其仍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法律的失效时间即法律何时终止效力。我国法律的失效时间主要有以下 几种情况:第一,法律本身规定了有效期间或失效时间,其中规定失效时间 的条款称为“落日条款”;第二,新法明确规定了旧法的失效时间;第三, 旧法因与新法抵触而取消,如果新法没有同时规定废止以前的规定,而就同 样内容又作出了新的规定,则按照“ 新法优于旧法” 的原则,自新法的规 定生效之日起旧法的规定自然废止,这适用于新法与旧法部分抵触而非全部 抵触的情况;第四,有权机关专门以决定、命令等形式宣布特定的法律失 效,或者因修改部分条款而使原来的规定失效;第五,某些法律因为已经完 成任务或者所依据的实施条件丧失而失效。

法律的溯及力指法律规范对其生效之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适用或者是否 具有约束力。如果能够适用和具有约束力,就有溯及力或称桥缺消为溯及既往;反 之,则无溯及力或不能溯及既往。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是近代以来的一项重 要的法治原则,为各国法律普遍采纳。其合理性在于,人们只能依据现行的 法律规定安排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可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尚未 生效甚至尚未制定的法律的要求。如果动辄使法律溯及既往,就会使人们的 行为失去安全感,妨碍人们的权利和自由,不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因此除 非特别情况,现代国家都不承认法律溯及既往。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既包括 立法上的不溯及既往又包括司法、执法上的不溯及既往。一般而言,新法不 溯及既往的案件,对新法生效之前的案件不适用;既往的未决案件仍依旧法 裁判。现代国家在立法上溯及既往十分罕见敏知,在司法和行政执法上溯及既往 也严格限制,只有两种情况:公法上的从轻例外和私法上的自治例外。

(二)法律的空间效力

法律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律具有约束力的空间范围。每个国家都是依照主 权、领土完整和法制统一的原则,确定各种法律、法规的空间效力范围的。 以通常情况而言,一个主权国家的法律适用于其主权管辖的一切范围及全部 领土,包括领土、领水和领空。驻外使馆以及在国外的船舶和航空器,都是 延伸意义上的领土。在法律效力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 以域内效力为基 础域外效力为补充” 的原则,即当发生在国外的行为对本国内部产生较大 影响时,可以予以管辖。

根据法律、法规制定机关的不同及其规定的内容的不同,我国法律的空 间效力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

1. 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法律

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和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 的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和具有行 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的规章,除其自身有特殊规定的外,在我国全部 领域内有效,全部领域包括我国的全部领土、领水和领空。

2. 在局部区域内有效

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其本身明确规定了特定的生 效范围;二是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规章,在其管辖的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

3. 域外效力

有些法律不但在我国领域内有效,而且还可以有域外效力,以保障发生 在域外但对域内造成影响的情况。

(三)扮羡法律的对人效力

法律的对人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对什么人( 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 组织)具有约束力,即法律适用于什么样的人。由于所属国籍和所处空间 的差异,法律规范对人们的效力的规定也不尽相同。这种效力分为两个基本 方面:一是法律对于本国领域内的本国人、外国人( 包括无国籍人) 的效 力问题,二是对本国领域外的本国人、外国人的效力问题。对此,不同国家 有着不尽相同的态度,大体上可以归为三种基本情况:!" 属人主义,即本 国法律对所有的本国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不论其是否身处本国领域内;相 反,本国法律对于身处本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属地 主义,即本国法律的效力及于本国范围内的一切人,包括本国人和外国人,但如果本国人不在本国领域范围内,则本国法律对他们也没有约束力;!" 保护主义,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原则,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侵害了 本国利益,都应适用本国法律。近代以来,各国在确定法律对人的效力时, 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考虑出发,一般都主张以属地主义为基础、以属人主义和 保护主义为补充的综合性原则。

我国法律也采取了这种综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我国法律对我国公民的效力问题

对于身处我国领域内的全体中国公民,我国法律都具有约束力。按照我 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 律规定的义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对于身处 国外的我国公民,我国法律原则上具有约束力。这也是我国有些法律具有域 外效力的原因之一。由于各国法律规定不尽相同,这就产生我国公民是适用 我国法律还是外国法律的问题。在维护双方主权的前提下,一般根据国际公 约或者国际惯例确定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针对这种争议问题,我国刑法、 民法等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

2. 我国法律对外国人的效力问题

对于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除法律特别规定外,我国法律也具有约束 力。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和 利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外国人在我国 领域以外,如果侵害了我国国家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权益,或者与 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发生法律往来,同样可以适用我国法律。 另外,由于各种法律的性质不同,对各种法律关系主体的效力范围也不 尽相同。有些法律适用于所有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些法律只适用于特定类型 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些法律只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主体。

6. 法的效力包括

法的效力,即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通常,法的效力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的效力,即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些文件在经过法定程序之后也具有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反。但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适用法律的结果而不是法律本身,因此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三种,即对象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
一、对象效力 法律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即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和以属地的原则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这四种原则。根据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包括对中国公民的效力和对外国人、无国籍人的效力两个方面。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使身在该国领域内也不适用。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是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即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二、空间效力 法律的空间效力,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

三、时间效力 法律的时间效力,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7. 什么叫做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实际上就是指法律的具体生效范围,即法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对回什么人具有答约束力。

法律效力包括以下三类:①空间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一般来说,它包括一国主权管辖范围所及全部领域。但就具体法律来说,其生效范围又有不同。主要有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在局部地区有效以及在本国领土以外有效三种情况。 ②时间效力,指法律的有效期限,包括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以及对其实施前的行为有无溯及力等问题。 ③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哪些人适用。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包括对中国人和对外国人的效力。

8. 法律的效力可以分为哪四种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基本概述
1、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4、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详细解读
对人的效力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对事的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时间效力
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生效时间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③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终止生效
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法律终止生效,即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
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为原则。各国普遍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而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9. 法律法规效力一般有哪些

1、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4、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10. 法律效力包括哪些方面

我国法律的效复力层次是多层制次性的结构体系。在法律效力层次结构体系中,各种法律的效力既有层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我国法律效力体系。法律效力层次的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
最高层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一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的效力层次属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的效力为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层次为第三层次。
地方层次:地方立法主体制定的地方法规,包括一般性地方法规和自治地方法规,特别行政区地方法规,其法律效力的层次为地方层次。

热点内容
司法棺材 发布:2025-01-15 21:56:51 浏览:811
小学生法律知识的小论文五百字 发布:2025-01-15 21:21:26 浏览:126
酒驾法官 发布:2025-01-15 21:10:57 浏览:59
法官弄丢关键证据 发布:2025-01-15 21:07:21 浏览:323
未成年生子的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5 21:06:39 浏览:128
法律硕士专业考试211 发布:2025-01-15 21:06:21 浏览:229
解除司法拘留 发布:2025-01-15 20:57:30 浏览:383
经济法的理念论文 发布:2025-01-15 20:52:43 浏览:755
追究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20:46:49 浏览:630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发布:2025-01-15 20:24:31 浏览: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