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0-12-28 07:25:25

⑴ 婚内忠诚协议是否有效

需要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忠诚协议主要是夫妻之间缔结的对家庭的承诺、离婚条件、子女抚养教育、离婚财产处理等方面进行的约定。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归属两方面的约定。

《忠诚协议》中的诸类约定首先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以下约定必然是无效的约定: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约定必然无效,诸如出轨就应当自残等承诺当然是无效的。

2、关于若一方出轨则离婚的约定。若一方不同意办理离婚手续,则在法院诉讼中,该约定并不当然地视为感情确已破裂,仅仅可以作为一方是否存在过错或者夫妻感情破裂的部分证据,法院是否准予离婚仍然要根据法律中关于感情破裂的情形进行判断。

简而言之,对于人身关系的约定,不论是离婚还是子女抚养,均不能直接通过《忠诚协议》来达到人身关系变更的目的。比如婚姻存续期间,是不能约定孩子归谁的。

3、关于离婚财产处理的约定。夫妻双方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原则上以夫妻双方的约定为准,但夫妻双方的约定必须合法、合理。

同时,对于重婚、出轨、家庭暴力等过错情节,法院会从无过错方的受害程度、双方经济状况等方面对于《忠诚协议》中的经济补偿酌情予以增加或减少至常理程度。

因此,离婚财产处理中诸如约定巨额出轨赔偿、净身出户等,法院会根据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判决,《忠诚协议》中即使合法的离婚财产约定也并非会得到法院的全部支持。

婚姻法》第四条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之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三条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1)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案例:丈夫婚内违反“忠诚协议”法院判决净身出户

2013年9月,贡某与杨某经法院判决离婚。2014年5月,杨某起诉贡某要求婚后财产包括股权及房产全部归其所有。经查:2009年9月贡某在杨某书写的《保证书》上签名,《保证书》载明如贡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则放弃夫妻财产分割权。

后贡某在与杨某婚姻存续期间,与黄某存有婚外情并生育一足月男婴。因房产均被查封,故法院未分割,判决归杨某所有。后贡某不服,经无锡中院二审、省高院再审,均被驳回申请。因双方尚有房产未分割,2016年6月,杨某再次起诉至法院,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近期,江阴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保证书》系贡某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公序良俗及法律规定,系附条件的夫妻婚内财产分割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应属有效,贡某违反《保证书》中所作承诺,故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归杨某所有。

忠诚是对一夫一妻制最好的解释,也是婚姻的本质,夫妻间相互忠诚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道德义务。夫妻忠诚协议不涉及婚姻家庭以外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公序良俗及法律禁止性规定,应受到法律保护。

即使协议不能确保婚姻关系的永久稳定,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存在的价值。

⑵ 为什么“夫妻忠诚协议”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

夫妻之间有法定忠诚的义务 ,该协议是否有效,还取决于具体的内容。

⑶ 如何写夫妻忠诚协议书才具有法律效力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此条说明夫妻相互忠实就是一项法定义务,否则该条规定就缺乏法理基础。此外,夫妻忠与不忠并非归属身份范畴,而是夫妻身份关系下的具体事务安排。身份协议是为创设或解除身份关系而达成的基础性协议,并在此基础上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如行政登记)形成或解除身份关系。如离婚协议属解除夫妻关系的身份协议,但要解除夫妻身份关系,仍须经过离婚登记。所以,夫妻忠诚协议不是身份协议,因为其并不为创设或解除身份关系而提供前提。
据此,我国婚姻法虽然没有对重婚、同居等不忠事项的具体法律后果,以及除重婚、同居外的不忠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但也未禁止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故可推定对于不忠事项及其具体法律后果,诸如不忠事由、承担责任的方式及数额等,可由夫妻双方自行约定。该约定只要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便具有法律效力。 所谓“违反公平原则,而且内容与国家法律冲突,”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夫妻忠诚协议书(范本)
男方:女方:为了增强双方的家庭责任感,维持家庭和睦,经双方充分协商,现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一、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双方必须忠诚于婚姻,任何一方不得有下列行为之一: 1、与他人谈恋爱,单独约会2、一夜情;3、嫖娼或卖淫;4、与他人通奸或同居;5、与她人生育子女。二、夫妻双方必须真诚、友好的善待对方,不得有意欺骗对方,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三、任何一方有本协议第一条行为之一,或实施家庭暴力,即为双方婚姻中的过错方,对方为无过错方。过错方无条件承诺对方提出的离婚条件,并在对方限定的期限内离婚。在双方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过错方的所有资产,无论是登记在自己名下还是别人的名下都归对方所有;债务全归过错方承担,子女抚养权服从无过错方的要求,并由过错方赔偿无过错方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 元整。四、双方确认,在签订本协议时均精神状态正常,冷静而理性,并都认为上述约定是公平、有效的。五、本协议一式二份,男、女方各持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男方: 女方: 时间:
如果出于双方自愿,需经公证处公证更具有法律效力。

⑷ 夫妻签订的《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对于婚内夫妻双方签署的《忠诚协议书》,如果《忠诚协议书》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当内事人在自愿合法前提下签容订协议的,《忠诚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忠诚协议书》内容部分或者全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协议无效,不具有法律效力。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⑸ 忠诚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你好,你的问题为你解答如下:

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忠诚协议是否有效,要看具体情况及协议中的内容和条款。

1、一般来说,男女之间所谓的“忠城协议”,不能适用《合同法》来调整,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忠实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而不是法律义务

2、从“忠诚协议”的内容来讲,如果有限制一方基本人权,如离婚自由权、人身自由权、通信自由权等的相关条款是无效的;剥夺孩子抚养权、探望权的条款无效,因为孩子抚养权的归属是以考虑孩子利益为着眼点,探望是父母的权利也是义务,不能将剥夺抚养权、探望权作为对过错方的惩罚;还要注意对家庭财产的分配不能影响一方的基本生活;约定的赔偿数额要符合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明显畸高的法院不会认可。

3、不要在“抓奸现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忠诚协议”,要出轨方立刻签。这会被认为是在“胁迫”状态下所签,不具有法律效力。

4、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忠诚协议”一般是判决离婚时才有可能支持。不离婚只要求按协议赔偿的,法院立案的可能性非常小。

5、虽然一般来说忠诚协议没有法律效力,但如一方有重婚、有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之一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依据,双方签订的“忠诚协议书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⑹ 婚内的忠诚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关于婚内的忠实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具有法律效力。理由如下:
一、《婚姻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夫妻间有相互忠诚的义务,这为上述婚内协议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该约定的实质内容不与强行法冲突,不损害第三者的利益;
问题仅在于:上述协议其约定内容的实现,需以离婚为条件。因为:夫妻间之不忠,在法理上属于损害赔偿的一种特殊形式,而现行法律对此特殊形式损害赔偿权利的行驶,明确规定了以离婚为条件(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九条第二、第三款)。
有另外一种观点不具有法律效率,该观点认为:
1、协议内容违法。其理由是根据《宪法》的规定,人身自由是法定权利而不是约定权利,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来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不合法的。
2、夫妻相互忠实并不是强制性的法定义务。《婚姻法》第四条所规定的是“夫妻应当相互忠实”,而非“必须忠实”。“应当”意在提倡,只有“必须”才是法定义务。
3、确认夫妻忠诚协议有效,将严重损害部分公民的基本人身自由。
4、夫妻忠诚协议中的补偿并不是婚姻财产约定,而是一种损害赔偿,不能约定,只能依法据实计算。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未意识到损害(赔偿)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则多种多样,如有侵权的损害赔偿,如有违约(合同)的损害赔偿。而在违约的损害赔偿中,当事人是完全可以事前约定“违约金”的(你总不能否认立法吧?),同时,这个违约金的数额与实际上造成违约损害数额之间,法律并不要求存在着某种等比关系。如果其还坚持认为“要依法据实计算”,那么他应当等到进了全国人大或者最高院之后去修订现行法吧。但是现在,该观点就应当(我这个应当就是必须)断然抛弃。
实践中,当事人特别是女性当事人经常会出现明确约定一方出现“婚外情” 、 “家庭暴力”等情形,离婚时须净身出户甚至高额赔偿对方条款的效力问题,其中尤其以婚外情条款居多,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