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承诺书法律责任

承诺书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28 11:11:14

⑴ 承诺书的法律责任有什么

承诺书的法律责任有:

  • 承诺书从法律讲是民事主体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版,只要约定内容权不违法,约定事项责任义务清楚即具有法律效力

  • 约定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如果一方违反约定,另一方完全可就约定到法院起诉。

  • 公民或者单位的承诺,在不影响公序良俗、没有造成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损害的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

  • 如果有了承诺,而逾期时,相关承诺人会承担相应法律义务。

⑵ 这样承诺书要负法律责任吗

该承诺无实质意义。即便承诺了,日后产生纠纷依旧可以主张自己权利。

⑶ 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有法律效应。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3)承诺书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1、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以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为诺成合同。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须实物给付,合同始能成立,为实践合同,亦称要物合同。

2、合同的法律特征

①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②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④合同是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故应为合法行为。

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

⑷ 不想遵守承诺书上的承诺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需要承担双方约定的违约责任。

⑸ 承诺书故意把名子写错还有法律责任吗

整整书即便是故意把名字写错,如果能够核对字迹核对出来,还是你的一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⑹ 写承诺书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承诺书应当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应当遵循。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要看承诺的内容。建议联系当地律师当面详谈

⑺ 违反承诺需不需要付法律责任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版下三个条件:1.是当事权人真实意愿的反映。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那么违反承诺保证会有什么法律后果?中国《合同法》共规定了五大类违约责任形式:1.继续履行,又称强制履行,指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由法院强制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方式。2.采取补救措施: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等。3.赔偿损失,即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依法赔偿债权人所受损失的责任。4.定金责任:《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5.违约金责任,又称违约罚款,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也可以表现为一定价值的财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⑻ 伪造承诺书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承诺的概念承诺,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发来的要约,在要约有效期限内,作出完全同意要约条款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1条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天宇科技1] 。”
承诺也是一种法律行为。承诺必须是要约的相对人在要约有效期限内以明示的方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承诺必须是承诺人作出完全同意要约的条款,方为有效。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中的某些条款提出修改、补充、部分同意,附有条件或者另行提出新的条件,以及迟到送达的承诺,都不被视为有效的承诺,而被称为新要约。
2)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件
·承诺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非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不属于承诺,而是一种要约。
·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承诺是受要约人愿意接受要约的全部内容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因此,承诺是对要约的完全同意,也即对要约的无条件的接受。
·承诺人必须在要约有效期限内作出承诺。《合同法》第28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的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3)承诺的方式、期限和生效 ;
·承诺的方式 《合同法》第22条规定:“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通知”的方式,是指承诺人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明确告知要约人完全接受要约内容作出的意思表示。“行为”的方式,是指承诺人依照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条款能够为要约人确认承诺人接受要约内容作出的意思表示[天宇科技2] 。
·承诺期限 《合同法》第23条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①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 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②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到达。

⑼ 关于承担责任的承诺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个人签字或按手印单方面出具的承诺书或是是保证书之类的,有法律效力,需付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第五次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会议召开 发布:2025-04-22 20:20:02 浏览:869
司法体制弊端 发布:2025-04-22 19:55:22 浏览:514
公司奖罚条例 发布:2025-04-22 19:47:58 浏览:347
行政诉讼法模拟审判报告 发布:2025-04-22 19:29:03 浏览:292
高空抛物造成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2 19:17:19 浏览:723
2016法学就业 发布:2025-04-22 18:59:33 浏览:559
通山法院拍卖 发布:2025-04-22 18:49:07 浏览:209
大学教育法律法规 发布:2025-04-22 18:46:15 浏览:55
法律顾问的内容 发布:2025-04-22 18:40:02 浏览:760
2020年婚姻法多大可以领结婚证 发布:2025-04-22 18:33:44 浏览:36